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无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鲁迅---中国当代----小说 B: 《一厘米》---毕淑敏---中国当代----散文 C: 《茶馆》---老舍---中国现代----话剧 D: 《吴汉何尝杀妻》---陆蠡---中国当代---小说 |
2、 |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关于它的起源,最初是祛除暑热疫病、禳灾止恶的活动。 ②逐渐形成了缅怀先贤、忠君爱国的传统。 ③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节俗传承,吃榕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已经成为当今流传范围最广的端午节俗活动,融进了世代中华儿女的生活记忆。 ④端午节,是入夏以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 ⑤汉魏以后,被附加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的内涵。 A: ④①②⑤③ B: ⑤②③④① C: ④①⑤②③ D: ②③④⑤① |
3、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宁静的山村,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轻盈飘渺(miǎo)。 B: “梧桐飘落叶,秋虫情更痴”,秋风萧飒时,虫鸣是旷(kuàng)野最生动的音符。 C: 阅读能滋养灵魂,成熟心智,使我们不受繁华左右,不被潮流裹挟(xiá)。 D: 郁郁葱葱的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bì)护所和栖息地,许多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 |
4、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住在阳光小区的马老太太心情沉重,她整日坐在家中,长吁短叹 , 对生活完全失去了热情。 B: 老师经常教育我们写字时一定要正襟危坐 , 且眼睛要距离书本一尺远。 C: 这次以“放飞梦想”为主题的班会可谓生面别开 , 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D: 诵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武亦姝在最后一场比赛中,与陈更、李宜幸、张淼淼强强PK,以317分获得攻擂资格,最后战胜彭敏,成为冠军。 B: 初三学生要取得理想的中考成绩,取决于平时在学习上是否刻苦努力,是否做到了倾尽权力,无愧于心。 C: 网络购物之所以让那么多的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D: 杭州举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同时将加强杭州的国际知名度,促进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
6、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 酝酿 黄晕B: 贮蓄 伫立 C: 炫耀 目眩 D: 笼罩 葱茏 |
7、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摇曳(yè) 娉婷(pīng) 随机应变(yìng) 荡然无存(dàng) B: 劫掠(luè) 秘决(jué) 抽丝剥茧(bō) 一代天骄(jiāo) C: 广袤(mào) 箴言(zhēn) 形消骨立(xiāo) 断章取义(yì) D: 亵渎(dú) 脏物(zāng) 自吹自擂(lèi) 间不容发(jiàn) |
8、 | 选出下列句子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B: 元宵节,为农历正月十五日。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猜灯谜等 C: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节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赛龙舟等 D: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 |
9、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籍贯 抑扬顿挫 粗制烂造 肃然起敬B: 标致 众目睽睽 广茂无垠 无可置疑 C: 苍茫 相形见绌 引经据典 油光可鉴 D: 绯红 慷慨大方 一视同人 暗然失色 |
10、 | 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 ) A: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其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石榴》一文选自他的《郭沫若全集》。B: 《海燕》一文是现代作家、文史学家郑振铎所作。 C: 丰子恺,中国现代漫画家、翻译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我们本学期所学的散文《白鹅》以及上学期学过的《风筝》两文都是他的作品。 D: 《鹤群》选自《世界散文精华》,其作者是日本小说家、评论家江口涣。 |
课内精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1 )本段文字作者描写了雪景,这些句子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胸怀;作者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作者________的感情。( 2 )作者描绘雪景,未出现一个“白”字,其实词中好多处都扣住“白”来写,如“山舞银蛇”中的“银”就有“白色”的意思。请你再举两个这样的例子。 ( 3 )“惟馀莽莽”“顿失滔滔”中“莽莽”“滔滔”两个叠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 4 )词中作者想像的句子是________,承上启下的句子是________,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 5 )登上长城,望着北国壮阔的景观,你会产生什么感想?请用50个字的篇幅将它写出来。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秋水 ①秋水时至( ) ②河伯欣然自喜( ) ③河伯始旋其面目( ) ④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 ( 2 )下列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此之谓失其本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于是焉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C: 而轻伯夷之义者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D: 河伯始旋其面目 其真无马邪(《马说》)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②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4 )《秋水》全篇文章都在设喻,那么从贻笑大方、望洋兴叹两则成语中,从整个故事中,你有什么收获?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谁染枫林醉
苏更林
①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以形象、明快、洗练的语言,勾勒出层林尽染、枫叶流丹的画面,并吟诵出“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千古绝唱。
②为什么晚秋的枫叶会变得满山锦绣、遍地彩霞呢?宋人杨万里有诗云:“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说是枫叶在一夜间偷饮了“天酒”而“醉”成了红色。这虽然为枫林红叶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但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
③到底“谁染枫林醉”呢?现代科学认为,植物叶片的颜色取决于其中所含的色素物质,如叶绿素、叶黄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等等。这些色素物质往往会随着植物成熟期的不同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从而呈现出各自具有鲜明特征的颜色。叶片中含有较多叶绿素时就会呈现绿色,含有较多叶黄素时就会呈现黄色,而含有较多的花青素时则会呈现紫、蓝、红等不同的颜色。这是因为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独特的化学结构使其颜色多变。花青素的基本结构母核是花色基元。由于其中的氧原子是4价的,所以它和它的衍生物具有碱的性质,即能够与酸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而花青素又是花色基元的羟基取代衍生物,因而,它又具有酸的性质,即能与碱性物质作用生成盐。花青素的这种结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随介质pH值改变而改变结构并从而改变颜色的可能性。试验证明,花青素在酸性介质中呈现其表征的红色。而枫树的叶片细胞液呈现酸性,春夏季节由于枫叶中一般只含有叶绿素而不含有花青素,所以此时的枫林还是郁郁葱葱的绿色;可到了深秋季节,由于气温骤降,光照减少,使得叶片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不能完全适合叶片,这样就造成叶细胞内糖分的积累,从而促进了花青素的形成。由于枫叶细胞液的酸性环境,花青素呈现红色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体现了“枫林红叶”外在美和内在美的统一。如果你一旦置身于枫林之中,一定会为祖国的大好河山所陶醉,并为“霜叶”抗严寒傲霜雪的生机和力量而感动。
(选自《语文报》,有删改)
( 1 )第②节中,杨万里的诗并没有“道出枫叶变红的确切道理”,作者为什么还要引用这两句诗?从文中可以看出枫叶变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其结构特点是什么?( 3 )枫叶中的花青素是如何形成的?(不超过50字)( 4 )大自然中的植物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甲文:《我的母亲》(节选)—胡适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的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乙文:《回忆我的母亲》(节选)—朱德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胡适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是:________。
朱德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是:________。
“落英缤纷”“鸡犬相闻”“怡然自乐”是陶渊明心中的“桃花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士人理想中的“桃花源”;“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是抗疫中“最美逆行者”渴望的“桃花源”....
每个人心中都有渴求、追逐的“桃花源”,请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②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