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保定市十七中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红楼梦》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的性格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
B: 林黛玉,金陵十二钗之冠,前世为三生石边的一株绛珠草,受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愿跟其下凡还尽眼泪。她虽对官场黑暗深恶痛绝,但仍主张贾宝玉致力于仕途经济,有所作为。
C: 薛宝钗,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大方典雅,举止雍容。她待人处事十分圆滑,上面的疼爱,下面的敬重。
D: 王熙凤,贾琏之妻,金陵四大家王家的小姐、贾家的媳妇,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支撑着贾府上上下下所有人的吃穿住行,老死病辞。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盛夏季节,只要有树的地方,便可以欣赏到那此起彼伏,具有铮铮然、金属般穿透力,且缭亮悦耳的蝉歌天籁。
B: 只要你肯等一等,生活的美好,总在你不经意的时候,盛装莅临。
C: 湛蓝的海面上横着一条小船,船头战着一个纯洁的少女,看上去很是憔粹,但她的眼睛却是很清澈。
D: 他心系群众,立足基层,对新闻的热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通过新闻报道为群众排忧解难,经常为了采访报道而费寝忘食。
3、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节日的公园里,游人摩肩接踵 , 十分拥挤。
B: 绍兴的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踏着绚烂的晨光,走进了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
C: 每过环形的山谷,东张西望 , 许多桥的直线时时划断陡坡。
D: 即使是站姿方向这样很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一次击球的失败,即平常人们所说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写的是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好汉聚义在梁山水泊,杀富济贫,抗拒官府,造反起义的故事。
B: 宋江反贪官,也反皇帝,得到了众人的拥戴。
C: 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我们看到了“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肝义胆。
D: 鲁智深李逵都嫉恶如仇、脾气火爆,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而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5、对下面这首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 这首曲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
B: “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C: 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 “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
6、对下列句子的语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清朗的夜空,群星闪耀。 ②星星离我们多远呢?

③这样“寂静的春天”是多么可怕啊! ④请勿打扰春天!


A: 陈述、疑问、感叹、祈使
B: 感叹、疑问、陈述、祈使
C: 陈述、疑问、祈使、感叹
D: 陈述、疑问、感叹、感叹
7、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是描写古代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生动地描写了被压迫者先后走上造反之路的过程,歌颂他们的反抗精神和正义行动。
B: 《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晁盖,他与一伙好汉在“黄冈泥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智取生辰纲。
C: 《水浒传》中有许多著名的故事,例如武松打虎、三打祝家庄、火并王伦、风雪山神庙等。
D: 宋江是个相当复杂的人物,一方面仗义疏财,广交江湖好汉;另一方面,又有着很浓厚的忠君思想,所以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打出的旗号是“替天行道”。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二环南高架的建成通车,大大地改善了我市交通拥堵的压力。
B: 能否抢到这张火车票,决定着张阿姨是不是可以回家过年。
C: 通过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我更加为中华民族感到骄傲。
D: 晚饭后,我陪两个邻居家的小朋友玩新买的玩具。
9、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缄默 一霎时 姗姗来迟 冥思遐想
B: 羸弱 戈壁滩 一反既往 豁然贯通
C: 深邃 颤巍巍 更胜一筹 狂妄自大
D: 娴熟 文绉绉 重峦叠障 混为一谈
10、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mēn)热 (chī)笑 (tí)防 (qì)而不舍
B: 胆(qiè) (jǐ)予 袅(nuó) 自惭形(suì)
C: 糟(bó) (doù)忌 (xī)窣 金(gē)铁马
D: 生(xiào) (juān)刻 (jié)据 强(guō)不舍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郭沫若的《炉中煤》,回答下列问题。
炉 中 煤
——眷恋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年女郎!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因我这黑奴的胸中,
燃到了这般模样!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我自从重见天光,
原来是有用的栋梁,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燃到了这般模样!
( 1 )给划线字注音并解释整个词语:
勤( )______ ②莽( )______③梁( )______④负( )______

( 2 )四节诗中有一个重复出现的句子,请找出来并说说其写法和表达的意思:

( 3 )如何理解“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内蕴的情感?

( 4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一句中的“黑奴”指_____________,诗人借助这个形象想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

( 5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一句中,诗人将自己比作了_________,该句中划线的词语,流露出诗人______________的情感。

( 6 )说说“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一句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和表达了“我”究竟“燃到了怎样的模样”?

( 7 )关于《炉中煤》的主题思想,下列说法合适的是()

A: 诗人借助“炉中煤”的形象向他心爱的恋人表达了真诚的爱慕之情。
B: 诗人借助“黑奴”身份向故乡表达了深挚的思念之情。
C: 诗人借助“炉中煤”的形象向祖国表达了思念和报效的强烈愿望。
D: 诗人借助“黑奴”身份向祖国亲人表达了对“年青的女郎”的思慕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父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

                      选自《说苑·敬慎》

(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冠白冠,后来   吊:________   

(2)位已高而擅权者君之 恶: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独后来吊,岂有说乎?________

(2)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________

( 3 )读完此文,你认为孙叔敖是一个怎样的人?

( 4 )文本老父所讲三点,从现实角度看,有哪两方面的借鉴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对门送来绿豆糕
郭震海
“门铃响呢。”在厨房忙着做晚饭的媳妇喊着。
“嘿嘿,嘿嘿嘿……”老郭依然在跟着电视乐。
“你聋了,门铃响呢!”老郭媳妇提高了嗓门。老郭这才趿拉着拖鞋来到门口,他没有急着开门,先眯着一只眼通过“猫儿眼”观望,看到的是一张被放大变了形的脸。
“是谁啊?怎么不开呢?”老郭媳妇从厨房里出来。“不熟悉!”老郭说。
“什么眼神,这不是对门的老张媳妇吗!”老郭媳妇“瞄”了几眼伸手开了门。对门的老张媳妇站在门口,手里端着满满的一碗绿豆糕。
这是个新建的小区,住户搬进来不到一年,平时各干其事互不往来。老郭媳妇和老张媳妇搭上话时间不长,知道她是自己的对门邻里,来自乡下,在城里买的房子,除此以外也就只是几句寒暄。
“都在家啊,孩子他乡下爷爷送来几碗绿豆糕,送你家一碗尝尝鲜。”老张媳妇说。
“太客气了,你们自个儿留着吃吧!我们怎么能吃你家的绿豆糕呢!”老郭媳妇说。
“这有啥不能的,咱们是对门嘛。”老张媳妇说着硬往老郭媳妇手里塞。一个门里一个门外,两人推让了几下,老郭媳妇最终没有推过老张媳妇,将绿豆糕留下了。
关上门后,老郭说:“好端端的对门怎么送咱一碗绿豆糕呢?”“是啊!”老郭媳妇听了老郭的话后,一时间也犯起了嘀咕,好端端的对门怎么就送来一碗绿豆糕呢?她想着,拿起一块绿豆糕凑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浓香灌了她一鼻孔。
“我估摸着她送绿豆糕来一定有送绿豆糕的意思,好端端的怎么就送咱家一碗呢?”老郭说。
“啥意思呢?不会是知道你在教育局工作,想让你给他儿子转学校吧?”老郭媳妇说。
“说不准,要不就是想通过咱们找老爷子办什么事,可老爷子早从公路局退休了啊。会是什么呢?”老郭看看绿豆糕,仿佛答案就写在这香气扑鼻的绿豆糕上。
“那咋整,送回去?”“你这不是废话吗,都收下了怎么好意思送回去呢!”
“咋整?”老郭媳又拿起绿豆糕到鼻子边闻,一股麻油的香又一鼻孔。
第二天,老郭媳妇开门准备上班的时候,刚好对门的老张媳妇也开门往外走。
“早啊!”老张媳妇说。
“你也早啊!”老郭媳妇眼睛红红的好像没有睡好。
“昨晚的绿豆糕好吃吗?”
老张媳妇一句话问得老郭媳妇犯了一下愣。
老张媳妇接着笑笑说:“那绿豆糕是乡下的麻油炸的,孩子他爷爷每年都送来,十月初一在乡下家家户户都吃绿豆糕,是一种习惯。”
“是吗!”老郭媳妇支吾着,接着她回头问:“你家没啥事吧?有事你就说啊,别不好意思开口,咱们是对门嘛!”
“没有啥事啊,”老张媳妇说,“有事我们肯定会说的。”
“真没有?”老郭媳妇说着就盯着老张媳妇的眼睛。
“真没有啊!”老张媳妇被老郭媳妇看得很不自在。
“没有就好,没有就好……有事你就说,别不好意思开口。”老郭媳妇说着就走了。
老张媳妇望着老郭媳妇远去的背影,愣了。“有啥事呢?”老张媳妇独自嘀咕,因为她不明白。
(选自《新中国60年文学大系·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 1 )小说的情节围绕一碗绿豆糕展开,请简要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 2 )根据小说对老郭媳妇的言行描写,举例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 3 )联系上下文,品味画线句中的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 4 )小说着意交代老张媳妇以及做绿豆糕送绿豆糕的习俗都来自乡下,你认为有没有必要?简述理由。

阅读琦君的《毽子里的铜钱》,完成各小题。

①每回闻到巷子里飘来烤山薯的香味,我就会想起几十年前家乡那位卖烤山薯的老人;想起他一双黑漆漆的手,和手心里两枚亮晶晶的铜钱。

②那时,我大约十岁左右吧。有一天,在院子里踢毽子,卖烤山薯的来了。闻到那股子香喷喷的味道,好想吃啊!身边没有钱,却伸着肚子问:“老伯伯,几个铜板一个?”(那个时代,还用铜板呢,一枚银角子换三个铜板,一块银元换三百个铜板。)老人一声不响,却笑呵呵地伸手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小的烤山薯,往我手里一放说:“给你吃。”我十分感激,就慢慢地剥开了皮,万分珍惜地吃起来。

③隔壁的二婶走过来了,她挑了几个大的烤山薯,称一称正好要十个铜板。二婶说:“算九个铜板吧,我手里只有九个。”老人说:“不行啊,我要亏本啦。”二婶说:“下回补你就是了。”她就捧着山薯进去了。

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他满脸的皱纹很深很深,很不快乐的样子,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只想代二婶给他一个铜板,但是身边真的没有钱。看看手里吃了一半的烤山薯,结结巴巴地说:“老伯伯,我也没给钱呢。”

⑤老人笑了,他说:“小孩子嘛,送给你吃的。”

⑥我越发觉得心里不安,忽然想起毽子里面有两个铜钱儿。只是两个铜钱呀,怎么抵得过一个铜板呢?但我还是急急忙忙撕开毽子的包布,挖出两枚亮晶晶崭新的铜钱,递到老人手里说:“老伯伯,给您。”

⑦他好半天才明白我的意思,马上把铜钱放回我的口袋里,摸摸我的头说:“小姑娘,我怎么会拿你的钱呢?不过你的好心肠,我永远不会忘记的。”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说:“再给你一个。”

⑧我摇摇头不肯接。他却把烤山薯塞进我的口袋里,向我笑着摆摆手,提着烘缸走了。望着他微微驼着的背脊,我心里空落落的,好像丢失了什么东西。

⑨铜钱在口袋里丁丁当当地响着,伸手一摸,它们在烤山薯旁边,也热烘烘的。我捏着撕破的毽子,回到书房里,把刚才的事告诉老师。老师仔细地听着,面露微笑。

⑩我问老师:“二婶是不是应当把欠老伯伯的一枚铜板再补给他呢?”

⑪老师想了想说:“我想她会补给他的。小君,我倒是很高兴你舍得把毽子里的两枚铜钱剥出来给他。”

⑫我说:“我那时心里很难过,觉得自己欠了他很多似的。”

⑬老师说:“不要难过,你有这份心就好了。做小贩的,栉风沐雨,都是非常辛苦的。你长大以后,要格外懂得体谅他们。”

⑭老师慈和的声音,几十年来,时常响在我耳边。卖烤山薯老人满脸的风霜、谦卑的笑容和佝偻的背影,也时常浮现在眼前。他没有接受我的铜钱,却接纳了我的心意。他给我白吃了两个热烘烘的烤山薯,使我永远感到温暖在心中。

(选自2017年《读者》第5期)

( 1 )阅读文章第②—⑧段,用简洁的话将事情的发展脉络补充完整。

老人送我烤山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联系上下文,仔细品味第④段中划线句子,揣摩“我”此刻的心理活动。

老人愣愣地望着她家那扇门;我呢,愣愣地望着老人。

( 3 )如何理解“他又在烘缸里取出一个小山薯给我”这一举动?

( 4 )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一面》)

本文第⑭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文字都运用了什么方法描写人物?并说说它们在所表现的人物特点与情感表达上的不同点。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微笑,不仅能给人带来快乐,还能给人带来信心。人生从来没有永远平坦的道路,也从来不会有一帆风顺的生活,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微笑面对。

请以“微笑面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套作,不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代替。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你就是我的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