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潮州市湘桥区南春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成语“波澜不惊”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气象万千、心旷神怡、水落石出”也出自这篇文章。
B: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老人与海》《九三年》等。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是:“弱冠”“而立”“不惑”“花甲”“天命”。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2、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滩(yū) 恣(suī) 难(jié) 而不舍(qì)
B: 慰(jiè) 晓(fó) 热(chì) 吹毛求(cī)
C: 薄(jǐ) 狡(xiá) 唐(túi) 引受戮(jǐng)
D: 执(niù) 射(bèng) 挑(xìn) 相形见(chù)
3、

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理解:这句话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繁花似锦、五彩缤纷的景象。
B: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了。理解: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天气非常炎热的特点。
C: 田野间传来各种虫鸣,有的若大提琴,有的像竖琴,有的似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理解:这句话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生动地写出了声音的多样以及感觉的美妙。
D: 面对“小悦悦”事件,难道我们不应该在道德和良心上好好拷问自己吗?理解:这句话用了反问的修辞,写出了我们每个人都要好好反省自己。
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时(shà) 日(yì) 立(chù) 险用心(wù)
B: 级(shè) 眼(kuāng) 涡(xuàn) 相相成(fǔ)
C: 皱(zhě) 落(duò) 诚(qián) 怒不可(è)
D: 劣(zhuó) 默(jiān) 追(sù) 怆幽邃(qiǎo)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
B: 否则,鸠占鹊巢 , 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比喻强占他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
C: 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益彰的局面。(相互得到表彰)
D: 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 , 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的,间不容发。(形容杂乱众多)
6、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蓬槁 绮丽 可歌可泣 人声鼎沸
B: 晨曦 瞰望 义愤填膺 如坐针砧
C: 阔绰 肃穆 人情炼达 乐此不疲
D: 隐匿 接济 格物致知 润如油膏
7、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爸爸妈妈每天东奔西跑,忙得不亦乐乎
B: 刑警队长目光敏锐,明察秋毫 , 疑犯留下的蛛丝马迹也很难逃过他的眼睛。
C: 我的同桌听课专心,思考严密,做事更是一丝不苟
D: 我说的是孔子东游,而你说的是西天取经,真是可望不可即
8、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 石鼓镇太极峡走近看是一条峡谷,站在右侧的山坡看却形似硕大的太极八卦图,游人无不为这别具匠心的自然而折服。
B: 他出生武术世家,自幼便随研究武当拳的爷爷习武,耳濡目染 , 最终选择了用以柔克刚的道家拳法演绎人生。
C: 对方力量强大,我们只有智取,才能出奇制胜他们。
D: “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 , 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
9、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______,流出了______,流出了_________。


A: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B: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C: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黄皮肤人的群落
D: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黄皮肤人的群落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10、

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①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

②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

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

④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

⑤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

⑥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

A: ②③⑥①⑤④
B: ②④③⑥①⑤
C: ③⑥①②④⑤
D: ②①③④⑥⑤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正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泅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贬滴,也属“迁客”之列。

( 1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 2 )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但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羲之窃秘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昔幼时师卫夫人见之,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所秘:所珍藏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章。

(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而读之(________) ②不期月(________)

( 2 )对面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不能领悟书中的奥秘。
B: 父亲见他还小,害怕他不能保守书中的机密。
C: 父亲见他还小,恐怕他不能秘密地进行学习。
D: 父亲见他还小,担心他还不能学会珍藏书籍。
( 3 )文末卫夫人流涕的原因________。
( 4 )王羲之成为大书法家的故事可知晓成才的条件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最大的事情

(刘亮程)

一年中我们在地里忙上一个月(一辈子在村里也就住几十年),把麦子打掉,麦草扔在地边,便走了。不管活儿干没干完,都不是我们的事情了。

老鼠会在仓满洞盈之后,重选一个地方打新洞。也许就选在草棚旁边,或者草垛下面。草棚这儿地势高、干爽,适合人筑屋、鼠打洞。麦草垛下面隐蔽、安全,麦秆中少不了有一些剩余的麦穗麦粒足够几代老鼠吃。鸟会把巢筑在我们搭起的草棚上,在长出来的那截木头上,涂满白色鸟粪。野鸡会从门缝钻进来,在我们曾经睡觉的草铺上,生几枚蛋,留一地零乱羽毛。

这些都是给下一年来到的人们留下的麻烦事情。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剩下的事将被搁在一边。

如果下一年我们不来。下下一年还不来。

如果我们永远地走了,从野地上的草棚,从村庄,从远远近近的城市。如果人的事情结束了,或者人还有万般未竟的事业但人没有了。再也没有了。

那么,我们干完的事,将是留给自然最大的事情。

别说一座钢铁空城、一个砖瓦村落。仅仅是我们弃在大地上的一间平常的土房子,就够它们多少年收拾。

草大概用五年时间,长满被人铲平踩瓷实的院子。草根蛰伏在土里,它没有死掉,一直在土中窥听地面上的动静。一年又一年,人的脚步在院子里来来去去,时缓时快,时轻时沉。终于有一天,再听不见了。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这片曾经是它们的土地已面目全非,且怪模怪样地耸着一间土房子。

草开始从墙缝往外长,往房顶上长。

而房顶的大木梁中,几只蛀虫正悄悄干着一件大事情。它们打算用七八十年,把这棵木梁蛀空。然后房顶塌下来。

与此同时,风四十年吹旧一扇门上的红油漆。雨八十年冲掉墙上的一块泥皮。

厚实的墙基里,一群蝼蚁正一小粒一小粒往外搬土。它们把巢筑在墙基里,大蝼蚁在墙里死去,小蝼蚁又在墙里出生。这个过程没有谁能全部经历,它太漫长,大概要一千八百年,墙根就彻底毁了。曾经从土里站起来,高出大地的这些土,终归又倒塌到泥土里。

但要完全抹平这片土房子的痕迹,几乎是不可能。

不管多大的风,刮平一道田埂也得一百年功夫;一只随意弃在塘边的碎瓷碗,三百年后依旧会硌疼一只野鸭的蹼掌;一个从空中飘过的白色塑料袋,也许会造成千年后野地里一只兔子的死亡;一根扎入土地的钢筋,带给土地的将是永久的刺痛;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消磨掉它。

除了时间。

时间本身也不是无限的。

所谓永恒,就是消磨一件事物的时间完了,但这件事物还在。

时间再没有时间。

(选自《刘亮程文集》,略有删改)

( 1 )请分析文章第2段的作用。

( 2 )文章第3段“下一年,一切会重新开始”中的“一切”指的是什么?

( 3 )从描写和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8段画线的句子。

( 4 )请说说“时间再没有时间”这句话蕴含的复杂情感。

( 5 )阅读全文,请探究题目“最大的事情”的内涵。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上天容易入地难
  科学家们都说“上天容易入地难”。人类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成百上千光年(距离单位,是光波在一年中“行走的路程”,约95608亿公里)远的浩瀚太空;但对地表以下仅十几公里深处的情况还一头雾水。但恰恰是这地表以下的十几公里处,是最应该关注的,因为在此处孕育的“地下杀手”——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浩劫最大。地震学家们一致认为,观测地下比观测太空要难得多,因为我们要探测到可能发生的地震,必须得到达孕育地震的深度,要到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深部,而目前的技术水平不能支持这样的探测。人类对地下探测到达的最远距离仅距地表10公里多,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实施的科拉半岛超深钻探工程,最终深度为12261米。
  准确向人类预警可能发生的地震,包括两个密切相连的环节——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地震预测是根据所认识的地震发生规律,用科学方法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做预先估计。地震预报则是在具备一定可靠程度的前提下,由权威部门把地震预测的意见向公众宣布。有实用价值的地震预报必须同时报出时间、地点和强度。地震预测是二战结束后开展的探索性研究项目,特别是中、短期或临震前的预测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远没有到可以实用的程度。
  地震预测的科学前提,是认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包括地球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但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主要是因为地震是宏观自然界中大规模的深层变动过程,其影响因素过于复杂,有众多未知因素存在。人们所能做的是在地面上观测某些物理现象等,但这种观测通常是非常不完善的。在地表所能观测到的物理量异常变化,是否与地震的发生真正相关往往不能确定。这就是地震预测研究进展缓慢的真实原因。
  预测地振决不是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有能够做到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准确,预测才是有实用性的。

( 1 )结合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内容,说说“要到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深部”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 2 )依据原文解释链接材料不可确信的理由。
①从地质结构上判断地震。地震发生在地壳中上层,研究已发生的大地震的地质构造特点,应有助于今后判定何处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地质背景。
②从统计概率中推算地震。对过去已发生的地震,运用统计方法,从中发现地震发生的规律,特别是时间序列的规律,根据过去以推测未来。
③从“异象”中得出地震先兆。观测地球物理场的各种参数,以及地下水甚至某些动植物等的异常变化(可称为“异象”),可能找到有用的地震前兆。

四、写作(分值:60分)

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很多的经历都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让我们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请你以“我懂得了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题二:请以“美丽的绽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7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③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座城堡容不下2个妃子”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