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每个人对自己的国家的热爱,都是近乎本能的。关心祖国的命运,为之______为之牺牲;赞美祖国的山河,为之______为之歌咏;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为之______为之感动…… B: 奋斗 沉醉 描画 C: 奋斗 描画 沉醉 D: 沉醉 描画 奋斗 |
2、 | 选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A: 嗥鸣(háo) 迭起(dié) 澎湃(bài) 义愤填膺(yīng) B: 彷徨(páng) 花圃(pǔ) 深邃(suì) 迥乎不同(jiǒng) C: 凹凼(dàng) 涎水(dián) 徘徊(huái) 烟雾缭绕(rào) D: 校注(xiào) 弄堂(nóng) 倔强(jué) 潜移默化(qián) |
3、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具备顽强的毅力,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B: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中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似无似有。 C: 回想自己走过的路,我深深地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D: 无论近处或远处的事物都会使你目光依恋流连,而且瞻望前景还有那么多的事物。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给予汶川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巨大帮助。B: 战士们冒着因余震而房屋随时垮塌,再次进人废墟,搜寻幸存者。 C: 能否努力拼搏,是取得成功的关键。 D: 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请民间爱心人士不要私自驾车前往地震灾区。 |
5、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 ①③④⑤②B: ③⑤①②④ C: ③①⑤②④ D: ⑤①③④② |
6、 | 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阻遏(è) 胚芽(pēi) 孜孜不倦(zī) B: 汲取(jí) 稚嫩(nèn) 养精蓄锐(xù) C: 蓬蒿(gāo) 羁绊(bàn) 装模作样(mú) D: 震悚(sǒng) 归省(xǐng) 眼花缭乱(liáo) |
7、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粗糙(cāo) 酒肆(sì) 黝黑(yǒu) 广袤无垠(máo) B: 匿名(nì) 禁锢(kù) 畸形(jī) 杳无消息(yǎo) C: 吹嘘(xū) 佃农(diàn) 戾天(nì) 深恶痛疾(è) D: 诘责(jié) 滞留(zhì) 锃亮(zèng) 颔首低眉(hàn) |
8、 | 句中加线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C: 陈胜、吴广乃谋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 今或闻无罪。村中闻有此人。 |
9、 |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霎时间,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B: 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C: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 石拱桥自身的结构就很美丽:圆的桥洞、方的石块、弧的桥背,方、圆之间相处和谐、得体。 |
10、 | 在横线①处填入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作为现存楹联最多的皇家园林,颐和园有不少皇帝亲笔书写的楹联。比如涵远堂楹联“①_________________,东洲云海落樽前”就是康熙的作品,上下联虚实相应,既空灵超脱,又气势磅礴。霞芬室楹联是乾隆的作品,上书“窗竹影摇书案上,山泉声入砚池中”,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整联构成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别有意趣。这些楹联直接记录了当年最高统治者的造园意图、审美情趣与思想境界,是了解颐和园及当时时代风貌的重要线索。 A: 西塞山前白鹭飞B: 西村晨钟鸣古寺 C: 西山晴雪曙色新 D: 西岭烟霞生袖底 |
阅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回答问题。 ( 1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谁的? ( 2 )作者是如何赞颂“爱”的?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①患记问不若人________ ②迨能倍诵乃止________ ③迨能倍诵乃止________ ④咏其文________ ( 2 )下列划线字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B: 才美不外见 C: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 京中有善口技者 ( 3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4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________。 |
老娘土
江岸
钟海强舰长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甲板上,目不转睛地瞭望着一望无际的海域。近处,白色的浪花在蓝色的海面上翻滚,仿佛蓝色的布匹上点缀着细碎的白花;远处,海天一色,分不清楚哪是天哪是海,海的蓝把天的蓝彻底消融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再过一个月,他就要告别心爱的舰艇,告别祖国的南海疆域,解甲归田。也许,这一次出航,就是他的最后一次。作为一名守卫南海二十多年的老兵,他当然忘不了他在海军的第一个岗位:某礁盘的守卫战士。
今天,他带领他的舰艇出航,恰好路过那个礁盘,他计划在那里停一下,故地重游。
近了,近了,礁盘就在眼前。他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其实,钟海强是土生土长的大别山人,参军之前是个旱鸭子,见过的最大的水域就是他家门前的那条洗脂河——淮河上游的一条支流。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那批兵来到了南海。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他们下连队了。他进驻了一个岛屿。后来才知道,他驻扎的地方根本算不了岛屿,只是一个礁盘——358号。礁盘只有篮球场大小,四周比海平面高不了多少,稍有风浪,礁盘就会被海水淹没。他们班其实是驻扎在礁盘中央高高的钢筋架上。这种凌空高阁上的生活,让他头晕目眩,呕吐不已。
班里只有三个人:班长、副班长和副班长口中的“新兵蛋子”钟海强。钟海强水土不服,没完没了的呕吐几乎使他虚脱了。
班长急得直搓手,一边连声地问:“怎么办?怎么办?”
副班长斜睨着钟海强,轻蔑地说:“新兵蛋子,熊样儿!”
钟海强从床上挣扎起半个身子,对班长说:“用老娘土,煎水,给我喝。”
班长根本没听清楚钟海强说的是什么,只听见一个“土”字。“土?这里哪儿有土?要土干什么?”他狐疑地问。
“土,老娘土,在我包里。”钟海强说。
班长打开钟海强的包,仔细翻了翻,没找到老娘土。
班长看看钟海强,钟海强看看班长,少顷,他们不约而同地抬起头来,看着副班长。副班长恼火地说:“你说的是那一包黑不溜秋的泥巴块吧?昨天整理内务,我给扔了。”
钟海强突然像中了邪一样,凶狠地瞪了副班长一眼,翻身下床。班长想拦他,没拦住。
转眼间,他跌跌撞撞地冲出房门,石磙一样滚下了高高的台阶。幸亏大海还没有涨潮,他的那包老娘土还在礁盘上,安然无恙。
身体恢复以后,钟海强对班长说:“在我们老家,父母都会为远行的孩子准备一包这样的土。它是从土灶里敲下的经过天长日久烘烤的锅心土,因为大都由老母亲亲手敲下、包好,送给儿女,所以我们当地人把它叫作‘老娘土’。人在他乡,水土不服,用老娘土煎水喝了,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班长“哦”了一声。
副班长不以为然地撇了撇嘴。
不久,副班长病了。钟海强拿出他的老娘土,准备给副班长煎水喝。班长不同意,他说:“副班长是新疆人,你是河南人,你的老娘土对他有用吗?再说,你刚来,水土不服,副班长来这里一年多了,又不是水土不服,怎么能用老娘土?”
钟海强说:“班长,不管是新疆还是河南,我们都来自陆地,对于海洋来说,陆地上所有的土,都是我们的老娘土。试一试,不行吗?”
谁知道,一碗浑浊的老娘土汤喝下去,副班长病情减轻;喝了第二次,明显见好;喝了第三次,已经生龙活虎了。
从此,副班长改变了对钟海强的看法,更改变了对老娘土的偏见。他寄信到新疆老家,让父母寄一包同样的老娘土来。
后来,钟海强当了班长,他要求每一个战士探亲返回时,都要带包老娘土…….
“报告舰长,358号礁盘已到,是否停泊?”值班员走过来,“啪”地举手敬了一个礼。
钟海强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声音低沉地说:“停靠十分钟,我下去看看。”
358号礁盘上,仍然是三个兵:班长、副班长、一个新战士。他们正列队向钟海强敬礼!钟海强走上礁盘,环顾四周,礁盘已经今非昔比。水泥围墙内,芳草如茵,鲜花盛开;水泥围墙上,有用彩色珊瑚垒成的五个大字:老娘土哨所。
钟海强的眼眶再次湿润了。他明白,他脚下踩着的,滋养着花草的,正是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老娘土。
(选自《小说月报》2016年第8期)
( 1 )文章标题“老娘土”有什么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①他的眼眶不由自主地湿润了。
钟海强的眼眶再次湿润了。(提示:两次“眼眶湿润了”内涵一样吗?)
②谁知道,一碗浑浊的老娘土汤喝下去,副班长病情减轻;喝了第二次,明显见好;喝了第三次,已经生龙活虎了。(提示:从划线词语的角度赏析句子。)
( 4 )钟海强当新兵时的副班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讲故事的人
莫言
①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卖白菜,有意无意地多算了一位买白菜的老人一毛钱。算完钱我就去了学校。A当我放学回家时,看到很少流泪的母亲泪流满面。母亲并没有骂我,只是轻轻地说:“儿子,你让娘丢了脸。”
②我十几岁时,母亲患了严重的肺病,饥饿,病痛,劳累,使我们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不到光明和希望。我产生了一种强烈的不祥之兆,以为母亲随时都会自己寻短见。每当我劳动归来,一进大门就高喊母亲,听到她的回应,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如果一时听不到她的回应,我就心惊胆战,跑到厨房和磨坊里寻找。B有一次找遍了所有的房间也没有见到母亲的身影,我便坐在了院子里大哭。这时母亲背着一捆柴草从外面走进来。她对我的哭很不满,但我又不能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看到我的心思,她说:“孩子你放心,尽管我活着没有一点乐趣,但只要阎王爷不叫我,我是不会去的。”
③有一段时间,集市上来了一个说书人。我偷偷地跑去听书,忘记了她分配给我的活儿。为此,母亲批评了我,晚上当她就着一盏小油灯为家人赶制棉衣时,我忍不住把白天从说书人听来的故事复述给她听,起初她有些不耐烦,因为在她心目中说书人都是油嘴滑舌,不务正业的人,从他们嘴里冒不出好话来。但我复述的故事渐渐地吸引了她,以后每逢集日她便不再给我排活,默许我去集上听书。为了报答母亲的恩情,也为了向她炫耀我的记忆力,我会把白天听到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她听。
④很快的,我就不满足复述说书人讲的故事了,我在复述的过程中不断地添油加醋,我会投我母亲所好,编造一些情节,有时候甚至改变故事的结局。我的听众也不仅仅是我的母亲,连我的姐姐、我的婶婶、我的奶奶都成为我的听众。我母亲在听完我的故事后,有时会忧心忡忡地,像是对我说,又像是自言自语:“儿啊,你长大后会成为一个什么人呢?难道要靠耍贫嘴吃饭吗?”
⑤我理解母亲的担忧,因为在村子里,一个贫嘴的孩子,是招人厌烦的,有时候还会给自己和家庭带来麻烦。我在小说《牛》里所写的那个因为话多被村子里厌恶的孩子,就有我童年时的影子。我母亲经常提醒我少说话,她希望我能做一个沉默寡言、安稳大方的孩子。但在我身上,却显露出极强的说话能力和极大的说话欲望,这无疑是极大的危险,但我说的故事的能力,又带给了她愉悦,这使她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
⑥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尽管我有父母亲的谆谆教导,但我并没有改掉我喜欢说话的天性,这使得我的名字“莫言”,很像对自己的讽刺。
( 1 )给下列词语的加下划线字注音炫耀________
沉默寡言________
显露________
谆谆教导________
( 2 )选文回忆了成长中作者与母亲的哪三个故事?①故事一:________
②故事二:________
③故事三:________
( 3 )文中画线的A、B两处句子分别描写了母亲和“我”的流泪,请分析其原因及表达的感情。A处原因,及表达的感情:________
B处原因,及表达的感情:________
( 4 )选文③、④段中,母亲对“我”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请写出能够体现母亲态度变化过程的关键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有人认为莫言是因为“会讲故事”而成为著名的作家,进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请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谈一谈,莫言会讲故事能力的形成,对你学习语文的启发。枫叶刚长出来时,色彩与别的叶子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黄的,也是绿的。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是秋天的霜打,让枫叶慢慢变红。很多树的树叶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