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在亚洲特别是世界具有长久而广泛的影响。 B: 北京携手张家口获碍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北京成为中国首个集夏奥、冬奥举办地于一身的城市。 C: 中国网民数量大幅增加,多达6.68亿左右,堪称世界之最。 D: 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
2、 | 下列排序,顺序正确的是( ) ①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 ②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③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 ④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 ⑤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 ⑥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 A: ②④⑤①③⑥ B: ②①⑥③④⑤ C: ②④⑥③⑤① D: ②①⑥③⑤④ |
3、 | 下面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哺(bǔ)育 燥(zào)动 隽(juàn)永 脍灸(zhì)人口B: 妥帖(tiě) 殷(yīn)红 贻(yí)误 弛(chí)名中外 C: 绚(xuàn)丽 凋(diāo)零 埋(mán)怨 咬文嚼(jiáo)字 D: 贮(chǔ)藏 恐吓(hè) 称(chènɡ)职 浮想联篇(piān) |
4、 | 小江摘抄诗歌《月亮游向了他乡》时,不慎打乱了顺序,请帮他选出最佳的选项( ) ①我在瓦盆里养尾月亮 ②少年长大,月亮游向了他乡 ③后来啊,花落了,瓦盆碎了 ④小时候,榆钱开花哪噜噜黄 A: ④③②①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④①③② |
5、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蓬蒿(hāo) 陷阱(jǐng) 罗布泊(bó) 幼稚可笑(zhì) B: 和煦(xù) 缄默(jiān) 迁徙(xǐ) 小心翼翼(yì) C: 媲美(bì) 笃信(dǔ) 雾霭(ǎi) 雨后春笋(sǔn) D: 干涸(hé) 牟取(móu) 哂笑(xī) 慷慨大方(kǎi) |
6、 |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 ) 去老范一千年,后 先 ,几辈能担天下事;揽 ,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B: 乐 忧 大湖八百里 C: 喜 悲 大湖八百里 D: 忧 乐 八百里大湖 |
7、 | 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月3日,南昌广播电视台召开“全城热诵”全省全民诵咏电视大赛新闻发布会。记者了解到,“全城热诵”是南昌广播电视台继“全城热播”、“全城热舞”之后举办的又一个大型全城系列主题活动,也是国内首个风格独特的诵咏类全民互动电视真人秀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民众参赛,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B: 南昌广播电视台主办了“全城热播”“全城热舞”“全城热诵”活动。 C: “全城热诵”是国内首个风格独特的诵咏类全民互动电视真人秀活动。 D: “全城热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8、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归省/ 省心 礼数/ 数典忘祖 星火燎原/ 眼花缭乱 B: 糜子/ 风靡 行辈/ 一意孤行 殚精竭虑/ 肆无忌惮 C: 陨石/ 殒命 亢奋/ 引吭高歌 目眩神迷/ 炫酷登场 D: 舟楫/ 作揖 幽悄/ 悄然无声 草长莺飞/ 扬长避短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 , 笑容满面。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 , 王新也获得了优秀。 C: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 , 玩忽职守。 D: 谈起中国历史,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 , 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
10、 | 下列各项中,语言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实施并制定了一系列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B: 只有依靠自主创新,大力发展和提升民族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就可能使国家真正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C: 随着老百姓对生活环境及空气质量的日益关注,曾经一度备受瞩目的PM2.5正在成为判断空气质量好坏的新标准。 D: 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组发生山体滑坡后,要求做好灾民安置和村民避险工作,防止不再发生次生灾害。 |
阅读下面两首,然后回答问题。 风 风 李峤 虞世南 剪落三秋叶,催开二月花。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 1 )李峤的《风》中“剪”、“催”二字用得极妙,请任选其中一个加以分析。( 2 )两首诗歌都是写“风”,都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与先主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节选自《三国志·关羽传,有删减。) ①既而辽以问羽 ________ ②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________ ③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 ________ ④羽尝为流矢所中 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浪险句子断句。(限断3处)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 ( 3 )翻译下面句子。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 4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菩萨、道称天尊。根据选文内容,概括说明关羽被尊奉神化的原因。 |
想象鸟鸣的幸福
①我一直认为,鸟声是一切声音里最美妙的一种,缘于它们质朴的乡土味。鸟们是乡村的天使,是乡村用雨水和谷粒喂养出来的。它们总会在某个淅淅沥沥的早晨抑或夜晚,站在我的面前,说很多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话。我知道好多人不知道应该把自己归到城市一族还是乡村一族,既渴望乡村的自然,也期盼城市的奢华,就是这样矛盾的统一体。在接近最乡村的人物或者物什时,我们会习惯地用城市的口吻说:那些乡村老大。
②春天来了,仿佛空气在燃烧。这是一部电影里的对白,这句话让我感动。我想到的不是春天,而是与乡村春天有关联的事物:鸟鸣。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从一个路口抵达另一个路口,从一家的房顶抵达另一家的房顶,从一方树丛到另一方树丛,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鸟的叫声也是这样,只要你认真倾听,你就会情不自禁地飞起来。鸟声透着细瓷的质感清清纯纯地传过来。我只闻鸟声,不见鸟影,我想象那么好听的声音是由树上的叶子发出的。记得看过这样一句诗:鸟声是树的花朵。多好。这样,满树叶子便变成了满树的鸟。这样想就有了一种隐隐的牵挂,隔着暮霭,似乎感觉那鸟鸣在夜风中微微摇动。
③依然回到乡村的视角上来。鸟声,这是个有着古典诗歌般美感的名称,充分体现出了汉语表达的简洁性和准确性,略带暖意的鸟声很快就雾一样地在乡村里弥漫开来,词语里暗含了一个多么生动的过程。对于村庄,我向来怀有这样一种诗意的构图:树荫丛中,水墨画般的村庄在熹微的白光中显现出模糊的轮廓,四周雾霭萦绕,看不出一切具体的具象。一个农家小院木门轻掩,屋檐下半圆碗状的鸟窝里燕子在呢喃,院子里的树枝叶间,成群的麻雀跳跃啁啾,细碎的鸣叫声催醒了昨晚贪玩迟睡的顽皮儿郎……
④之所以是燕子和麻雀在村庄的清晨歌吟,是因为它们是中国古典乡间最常见的两种凡鸟。勤劳的燕子一身黛黑的羽翼,凛然、高贵,令不少孩子敬而远之。而体形更纤小、毛色更灰土、鸣声也更短促琐碎的麻雀,则极像一位调皮、可爱的灰姑娘,成了跟鸡、狗一样深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动物。一位作家这样说,麻雀是鸟类中的“贫民”。我深以为然,平常日子,麻雀在瓦楞、林间,或搭在墙洞里的草窝里,叽叽喳喳地像马路歌手一样地歌唱,单一的音调不停歇地平衡着乡村生活的动与静,它们是最能够与人一起和谐相处及至同存共荣的一种飞翔动物。这些对音乐充满好感的小生灵总能在起飞的瞬间听到树枝“嗡”地一声弹响。假若它们能有机会落在盛中国的那把小提琴的弦上,小爪子也那么划拉一下,我相信其中的美妙一定是不可言说的。
⑤这些可爱的小鸟,在上个世纪50年代,曾被人为地列为“四个坏蛋”之一,几乎被人们赶尽杀绝。这让我想起《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要是没有兔子和鹧鸪,一个田野还成什么田野呢?它们是最简单的土生土长的动物,与大自然同色彩,同性质,和树叶,和土地最亲密的联盟。”
⑥兔子也好,鹧鸪也罢,它们是自然的亲近者。仔细想想,在城市蛰居的人们又何尝有一只土拨鼠快乐呢?《幽梦影》言道:“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唉乃声,方不虚此生耳。”此种情境,今天的我们已只可在诗中画中略见一二,又哪里还有心静听?因此,对于我来说,对于我生活的城市来说,想象一下鸟鸣也是幸福的。
( 1 )阅读前三段,请概括鸟声的特点。①当你漫步于一片森林中,深吸一口气,就可以闻到植物的“语言”。没错,植物的“语言”是带有挥发性的化学物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花香、草香等,比如β-蒎烯,这是一种闻起来很清新,有松树味道的物质,大量存在于针叶植物如松树、杉树和菊科植物中。
②科学家将植物所释放的化学物质视作它们的“语言”,当一株植物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时,那是它在“说话”,而别的接收到这些化学物质的植物则是在“倾听”,并会根据所“听”到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反应。
③它们的“语言”主要用于群体内的相互交流,如在受到昆虫攻击时发出警报。例如,一棵西红柿植株在受到切根虫的猛烈攻击时,它就会向空气中释放一种特殊的挥发性物质,告诉同伴们敌人袭击,附近“听到”警报的西红柿就会释放糖苷,合成对害虫有毒的核苷生物碱,防止害虫对西红柿的进一步伤害。
④“语言”不仅用于内部交流,还可以用于“外交”。授粉者可以“听”得懂植物的“语言”,根据花香,它们能够判断出哪一朵花需要传粉了。另外,关键时刻,植物的“语言”还能够搬救兵。当大豆植株受到蚜虫的攻击时,会释放某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大喊:“救命!救命!”援军——瓢虫听到后,便立即赶来,拯救大豆于水火。
⑤然而,目前植物的“语言”正遭受威胁,空气污染干扰了它们的“语言”,植物开始“说脏话”了。授粉者不喜欢“说脏话”的植物。东芬兰大学的生态学家把大黄蜂放在一个小室里,里面放着模仿黑芥制成的纸花。他们分别收集了生长于干净环境下和污染环境下黑芥植株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并注入小室中。当注入的是干净环境下黑芥释放的物质时,大黄蜂能迅速反应,快速地找到纸花。而注入污染环境下产生的物质时,大黄蜂是迷茫的,它们漫无目的,到处乱窜。
⑥这样被污染的“语言”不仅为授粉者所不喜,远处同伴们也无法接收到了,因为这导致污染环境下的“语言”的传播距离比洁净环境下传播的距离要近得多。
( 1 )根据相关内容,为“β-蒎烯”下个定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梁启超《最苦与最乐》
虽然我们的工作条件带给我们许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觉得很快乐。——艾芙·居里《美丽的颜色》
你对“乐”有怎样的思考与认识?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乐”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
②文中不得出现透露你个人身份的信息;
③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