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随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让我们长沙市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长沙城的面貌焕然一新。 B: 考场上沉着、冷静、认真、仔细,是我们能否正常发挥水平的关键。 C: 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D: 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
2、 | 有关《天净沙•秋思》和《渔家傲•秋思》两首古诗,下列分析与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A: 这两首古诗词题目都是“秋思”,写的季节都同为秋天,反映的主题都有“思乡”。B: 两首诗词写法上,均运用了典故,都写了“思乡之切”与“归家不得”的矛盾心理。 C: 《天净沙•秋思》语言简约,风格悲凄;《渔家傲•秋思》语言凝练,风格更显悲壮。 D: “断肠人”道出游子的思乡之悲,“征夫泪”道出将士的思乡之愁。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高超音速武器世界第一,美国如坐针毡 , 扬言要建太空军。 B: 最近,让人望眼欲穿的“掌中宝”震撼上市,小如卡片、薄如蝉翼。 C: 孤峰兀立,四面绝壁,仅有羊肠小道通寨顶。人行其上,犹履鱼背,无不息声屏气、战战兢兢。 D: 天还没亮,小鸟就唠唠叨叨地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儿。 |
4、 |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浙江省教育厅、财政厅把完善和建立扶困助学制度作为践行“三个代表”、为教育办实事的重要举措。 B: 刚发行的这一期《青年文学》,以大约一半的篇幅,对年轻人关注的话题进行了重点采访和报道。 C: 这些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侵华日军遗弃毒气弹对中国公民伤害,日方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D: 美国电信业主在报告中将电信行业崩溃的原因归结为高层领导人经验不足,这是自欺欺人的托词。 |
5、 |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 ②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 ③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 ④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A: ③①②④B: ④③①② C: ①④③② D: ①②③④ |
6、 | 下列选项中画横线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聘(pìn) 哺(bǔ)育 怏(yàng)怏不乐 不可捉摸(zhuō) B: 挚(zhì)痛 碾(liǎn)谷 海市蜃(shèn)楼 夺眶(kuàng)而出 C: 攥(zuàn)着 憎(zēng)恶 诲人不倦(huǐ ) 踉踉跄跄(niàng) D: 猥(wěi)琐 羸(léi)弱 慷慨(kǎi)淋漓 悲天悯(mǐng)人 |
7、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弟弟戴着大檐帽,别着玩具枪,煞有介事地在房间里巡视,那模样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B: 大会前,区志愿者顶着高温,齐心协力清理垃圾和废旧物品,即使是蛛丝马迹也不放过。 C: “铁榔头”郎平从十三岁一直走到今天,几十年的时间心无旁骛 , 只专心干了排球这一件事。 D: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上,那七棵绚烂多姿、流光溢彩的烟花树是一大亮点。 |
8、 |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刮目相看的那一天。 B: 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在中考冲刺阶段,同学们刻苦学习,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 C: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公园草地上“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D: 这位离开北京二十年的美籍华人,走在大街上,禁不住感叹这座城市与他当初离开时的面貌简直不可相提并论。 |
9、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四通八达的交通,鳞次栉比的高楼,见证了东台经济的飞速发展。B: 为了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市场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结合的住房制度,满足困难家庭的基本需求。 C: 韩国歌曲《江南Style》横扫全球各大排行榜,歌曲MV中搞笑的“骑马舞”也迅速风靡全球。 D: 莫言的作品以其特有的幽默调侃的笔调脍炙人口 , 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
10、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B: 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C: “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棍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D: 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真实写照。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好事近·咏梅 (宋)陈亮 的 月华如水过林塘,花阴弄苔石。欲向梦中飞蝶,恐幽香难竟。 【注释】①的 词中加点的词语写出了梅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 1 )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如临大敌B: 临阵磨枪 C: 身临其境 D: 临别赠言 ( 2 )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 |
藤野先生(节选)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1 )第一段中划线字“实在标致”的含义与作用?(有两问,请分条答)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小题
2050年,告别一百万个物种
①科学家们以联合国估计的到2050年,全球气温可能比现在升高0.5至3摄氏度的标准为依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气温升高对每一物种的影响,对欧洲、南非、澳大利亚、巴西、墨西哥和哥斯达黎加六个地区的1103个动植物物种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等。这是迄今为止对此问题所进行的最大规模跨国合作研究。
②全球气温升高迫使大部分陆地物种向两极和高山地区迁徙,但许多动植物无法实现这点。据保守估计,这些地区的物种到2050年将消失15%至37%,即平均有26%的物种将因为气温升高,无法寻找到适宜的栖息地而灭绝。像哥斯达黎加的小丑箭毒蛙、墨西哥的囊鼠和欧洲的灰喜鹊等珍稀物种很可能将从地球上消失,大部分物种的栖息地也将越来越少。
③在澳大利亚接受研究的24种蝴蝶中,有一半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永远消失。而在南非主要生物保护区内,受保护的60%的生物物种有灭绝的危险。在占巴西总面积五分之一的巴西中西部热带草原地区,163种树木中将有70%以上的树种灭绝。其中很多植物是该地区特有的稀有品种。科学家们预计,在该地1700到2100个植物物种中,39%到48%的物种将在未来50年内消失。
④欧洲是自然环境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小的地区。该地区的动植物生存几率要大于世界其他大地区的动植物。即便如此,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欧洲地区四分之一的鸟类和11%到17%的植物也将在未来逐渐灭绝。生活在英国苏格兰地区的特有鸟类红交嘴雀,由于气候和环境的变迁;在未来将很难存活下去。特别是当气候变暖时,其他天敌鸟类的迁入将更加危及这种稀有鸟类的生存。
⑤在墨西哥的研究表明,平原和干旱地区的动植物受气候变暖影响最大。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在该地区接受研究的 1870种动植物,三分之一将在未来出现生存危机。在许多庭院花卉的家乡——南非,研究的300种植物中的三分之一将要灭绝,包括该国著名的山龙眼类花卉。
⑥负责此项研究的英国利兹大学的克莱斯·托马斯教授表示“当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时,他们都希望能最终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但是,我真的希望我们没有得出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事实远比我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可能低估了生物物种面临的残酷生存环境。
( 1 )通读全文,说说第6段中“我们已经得出的这一结论”指的是什么?( 2 )请你说说下面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一旦气候有一丝的变化,这些动植物就需要迁移至很远的地区才能找到适宜生存的新环境。
( 3 )第②段运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文章为什么详细地介绍气候变暖对欧洲地区物种生存的影响?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