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江苏省宿迁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原来,隶书是由秦代一个叫程邈的奴隶创造的。
②所以,人们就把这位“隶人”创造的字体称为隶书。
③他用10年对当时应用的小篆进行研究,将其化圆为方、削繁为简,成就隶书3000字,大大减少了篆字难写的麻烦。
④中国书法有多种书体,我们把一种蚕头燕尾、燕不双飞的字体叫作隶书,这是为什么呢?
⑤程邈是秦时下邽的一个小官,因为触犯法律被罢官贬为奴隶。

A: ②④①③⑤
B: ④①⑤③②
C: ⑤②④①③
D: ①③⑤②④
2、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yùn) (yǐ)绣 (jūn)裂 (yè)然
B: (bì)衣 (gǎo)素 (zuàn)写 容(xiù)
C: (yùn)袍 拜(yè) 貂(qiú) (cì)咄
D: 惆(chàng) (dǐ)毁 唐(jū) 不(xiè)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B: 能否营造人人敬业奉献的浓厚氛围,关键是提升公民的道德修养。
C: 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 为了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4、下面相关连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耀中国》——小说——斯诺——美国
B: 昆虫学家——法布尔——《昆虫记》——法国
C: 《史记》——史学巨著——司马迁——中国(汉代)
D: 汪曾祺——西南联合大学——中国当代散文家——《大淖记事》
5、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 现在很多人都患上了手机病,一旦远离了手机,往往就如坐针毡
C: 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 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
D: 远亲不如近邻 , 很多老人与邻里结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风光秀丽的喀纳斯,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观光游览。
B: 有的游客明明看到油菜地里“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拍照留影,让人无可奈何。
C: 有些优秀的同学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总是拈轻怕重
D: 李小明考试时总是非常小心,答题认真,从来就不假思索 , 所以他常取得好成绩。
7、选词填空。
( 1 )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________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
A: 自豪
B: 骄傲
C: 勇敢
( 2 )他们大家只是怀着________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
A: 敬畏
B: 敬佩
C: 尊敬
( 3 )刺骨的寒风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________。( )

A: 身体
B: 肉体
C: 躯体
( 4 )在他们身后________来凛冽的寒风。( )
A: 吹
B: 刮
C: 袭
8、

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最近,一组由应用市场调查机构AppInsight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出海”的手机应用已覆盖了除中国大陆地区以外全球近47%的安卓用户。

②随着手机系统的更新越来越频繁,补丁越来越齐全,工具类应用所能发挥的功能将逐渐从系统中得到完善,人们对它的需求也会随之降低。

③近年来,中国手机应用“出海”成绩斐然。

④不过,目前中国“出海”较为成功的手机应用大都为工具类产品。

⑤因此,中国手机应用要想继续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还得在“服水土”上多做文章。

A: ①③⑤④②
B: ①④③②⑤
C: ③①④②⑤
D: ③②⑤④①
9、

下列相关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童年的朋友》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他的自传体三部曲。
B: 《一面》先点出见面的时代背景,再记叙与鲁迅见面的情景,同时写了内山老板的热情和友好态度,互相映衬,平分笔墨,表现了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爱之情。
C: 《两小儿辨日》选自《列子·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时列御寇所撰。
D: 《月迹》作者是贾平凹,这篇散文以孩童的心态、孩童的目光来展示、描绘中秋之月迹,语言清新优美,含蓄凝练。
10、下列各句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生是需要奋斗的,只有你奋斗了,失败后才会当之无愧
B: 阅读课上,同学们像一只只勤奋的小蜜蜂,扑在书上,呕心沥血地吮吸着知识的营养。
C: 同学们就毕业晚会究竟怎样开展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D: 我们语文老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同学们都对他爱不释手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我遥望

曾卓

当我年轻的时候

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

遥望六十岁,像遥望

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

而今我到达了

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

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

(选自《中国诗歌库》

( 1 )“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2 )本诗共两节,说说它们之间的联系。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司马光《孙权劝学》)

【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饶鲁:南宋著名理学家。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②伉直:正直、刚直。③黜,降职或罢免,这里指落第。

( 1 )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两处。

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词语的意思。

①后从父浮梁(________ ) ②志益(________ )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 4 )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 1 )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

( 2 )第⑤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阿忆

孔庆东

近日江湖上纷纷传闻:“阿忆博士要到北大去读硕士了!”人们百思不得其解,一个江湖上名头也算响亮的人,怎么却要往低了“复读”呢!我给阿忆发了个E﹣mail,阿忆一本正经地回信道:老孔,主要是博士太有名,近些年问我导师是何人的人太多,已经无法再遮掩回避下去,所以只得赶紧去真读……

周忆军一米八几,生得高而不耸,文而不弱,白而不嫩,英而不俊。经常穿一身草绿色军装,朴素又干净。家居北京,他却只在周末才回去,他对集体生活有浓厚的兴趣。我们班虽然才子成群,各省的状元榜眼探花不计其数,但一是个性太强,所谓“英雄不受羁勒”,二是南方与北方、城市与农村、北京与外地同学之间还缺少磨合,因此集体活动不太容易开展。周忆军以他极为合群的好脾气,成为我们班各个“组群”之间的纽带。他可以沟通城乡,沟通朝野,沟通南北,沟通男女。

他不讲究物质享受,从不以不吃某种食物来显示自己的高贵和娇嫩。吃起饭来一副馋相,吃到高潮时,还摇头晃脑吧唧嘴。看到别人吃饭时,他经常像小孩似的说:“给我一口!”一口吃下去,馋虫上来了,“再来一口!”连吃几口,欲罢不能了,“干脆,我都吃了,你再去买吧。”周忆军最爱吃鱼头。有一阵,食堂经常卖红烧鱼,六毛钱能买一条小的,八毛钱能买一条大的。周忆军当然是买大的,但发现别人买的小鱼身子虽小,头却比他的大,便说:“拿过来!咱俩换。谁让你的鱼头这么大!”不仅如此,别人吃鱼时,他还软硬兼施地请人家把鱼头剩下留给他。后来大家成了习惯,吃完鱼就把饭盆儿递给他。再后来,只要听说食堂卖鱼,周忆军就不去买饭了,他积极鼓动别人去买鱼。他自己坐在蚊帐里敲着饭盆儿,弟兄们买鱼归来,用勺子切下鱼头,往他的饭盆儿里一堆,周忆军受宠若惊感激涕零。我们住在一间大宿舍,同室十个人,只要有一半人买鱼,就足够周忆军大快朵颐了。但他还贪心不足,经常巡视别人的饭盆儿,谴责道:“你为什么不买鱼!”因此我称周忆军是“鱼肉乡里”。

周忆军不仅吃饭不讲究,他家里给他买有“冠冕”的衣服,也不穿。他好像很早便懂得“简单就是美”的道理,常常穿得跟崔健似的。夏天穿单军装,冬天穿军棉袄,不爱系扣,要不是生得白净,就跟《智取威虎山》里的栾平差不多。

周忆军的为人处世,很像我们东北人。后来知道,他小时在沈阳的姥姥家长大,怪不得!他常从家里拿来东西给大家吃,给大家用。他无偿地给同学照相,带同学去看病。他带领外地同学参观了北京的许多旅游景点,还特意弄到去中南海参观的票。他一点“干部”的样子也没有,完全像个“仆人”。他是以真心助人为乐趣的,绝不因此而流露什么优越感,相反倒是常受别人挑剔挤对。我就是利用他的善良欺负他的人之一。比如打牌,周忆军也是爱好者,但他的乐趣只在参与,胜负心不强,既不刻苦钻研技术,也不琢磨别人心理,所以别人不愿与他合伙,只有我常常拉他做“对家”。无论我怎样呵斥他,周忆军都不恼火,总是努力改正失误,总是一脸愧疚,但又是笑盈盈的,顶多疑问一句:“刚才你不是让我这样出吗?”

我还到周忆军家去混过饭吃。他们家人都很随和,待人既尊重又实在,跟我们工人家庭差不多。跟他妈妈打麻将时,他妈妈总批评他这不好那不对,但我看出他妈妈实际是非常深地爱着这个儿子。周忆军也很孝顺。我们系有个女生与周忆军妈妈同名,周忆军每听到别人叫该女生名字的时候,都有几分不安,可见妈妈在他心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有一次周忆军在处理一个问题上方式欠妥,他妈妈跑到北大来,焦急地问我人家会不会报复周忆军。还有一次周忆军跟同学打架受了点轻伤,他妈妈急得说话都是半句半句的。我觉得他们家不像什么干部之家,一个副科长的家也比他们家要端架子,一个稍有几本书的家也比他们家要酸腐虚伪。我原来以为周忆军是“出淤泥而不染”,其实,他是“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周忆军总觉得自己很聪明。而在我看来,他的聪明,在我们班绝不是第一流的。如果没有正直和善良,他那点聪明,也就够他成为一个市井人物。阿忆的幽默是开朗的,不是做作的,是自己先受感染,再去感染别人。所以他气色丰沛,神态安详,做起事来,自然显得很聪明。

周忆军先后喜欢过我们班两个女生。喜欢的方法是与我们热烈讨论这个可爱女生的一切。在他喜欢这个女生的时间段里,谁也不许说该女生的坏话,该女生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天使。但几个月后,他就矢口否认喜欢过该女生。最有意思的是这二人谁都不承认自己曾喜欢过对方,最后居然共同找了个台阶下来了事。

最后说说“阿忆”名字的来历。有一天我们谈论着鲁迅《药》中的“红眼睛阿义”,感叹鲁迅的用语之妙,正好周忆军从蚊帐里钻出来,睡得眼睛通红,也跟着凑趣道:“包好,包好。”大家一阵乱笑,便说以后就叫周忆军“阿义”算了,于是就强扣在周忆军头上了。周忆军开始还不同意,连说我们宿舍的口头语:“那还得了!那还得了!”三人成虎,周忆军想推也推不掉了。毕业以后,他干脆把笔名取作“阿忆”,又别署“阿忆博士”。这并非意在假冒伪劣,而是在我们那一代人看过的影视作品里,“博士”多数是一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蹩脚角色。自诩“阿忆博士”也不过是一个调侃和自嘲的笔名而已,结果却逼得阿忆不得不回到北大去从硕士读起。

人啊,有时更多的是名目的奴隶,被名声所累。

(选自《孔曰:未名湖畔花生树》有删改)

( 1 )给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大快朵


( 2 )阿忆曾在央视主持过“实话实说”节目,且以艺名“阿忆博士”开坛布讲,所以被误以为是真博士。文章开篇从他“复读”硕士之事写起,有何用意?

( 3 )阿忆是北京当地人,且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但他对吃穿等物质享受并不讲究。文章记述了与此相关的几个情节,令人笑声顿出。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中两处。

( 4 )孔庆东的文字以谐寓意,不泥常规。刻画人物立体丰满,形神兼备,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品析下面语句。

无论我怎样呵斥他,周忆军都不恼火,总是努力改正失误,总是一脸愧疚,但又是笑盈盈的,顶多疑问一句:“刚才你不是让我这样出吗?”

( 5 )助人者有之,但真正达到央视公益广告“帮助他人,快乐自己”这种纯净境界的并不多见。文中第五段说阿忆“是以真心助人为乐趣的,绝不因此而流露什么优越感”,他的这一特点在此段中是如何体现的?

( 6 )“周忆军总觉得自己很聪明。而在我看来,他的聪明,在我们班绝不是第一流的。如果没有正直和善良,他那点聪明,也就够他成为一个市井人物。”这是对阿忆的褒赞还是贬低?谈谈你的理解。

( 7 )作者笔下的阿忆“高而不耸,文而不弱,白而不嫩,英而不俊”,在无奇的生活中,他有许多令人欣赏的可贵之处,让我们心生温暖。结合文章谈谈,阿忆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生活中,总有一些香味令人难以忘怀。这种香味可能源于自然,如鲜花的芬芳馥郁、果实的成熟飘香;也可能来自生活,如书本里淡淡的墨香、餐桌上美味佳肴的鲜香,甚至是父母劳累一天后身体散发出的汗香。
请以“________飘香”为题,结合自我经历或感受,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ヽ多假、”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