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主治医生妙手回春和护士精心照顾,浙江年龄最小的新冠肺炎患者最终得以康复出院。 B: 最美的风景,往往在人迹罕至的地方。 C: 王侦探经验丰富,在熙熙攘攘的进站人群中能够望眼欲穿 , 使坏人无法遁形。 D: 有的领导好为人师,无论什么场合都喜欢讲几句,文常常言不及义 , 让听众反感。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帐篷 陵乱 刨根问底 B: 盯嘱 安祥 畏罪潜逃 C: 余晖 泥潭 杞人忧天 D: 葡匐 陈列 随声附和 |
3、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赋闲 燥热 富世山 张合自如 B: 琐屑 推崇 石拱桥 长途泼涉 C: 鉴赏 劳禄 阻拦索 重峦叠嶂 D: 震颤 宽敞 黄鹤楼 和颜悦色 |
4、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睡前玩手机会影响人的睡眠周期,青少年应避免睡前不玩手机。 B: “国庆”期间,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的游客到河池旅游。 C: 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是否具备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新班主任的报告。 |
5、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人能否有所作为,完全取决于他有理想抱负,受到良好教育和自身的刻苦努力。 B: 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贫困户靠自己的努力走上脱贫致富,涌现了一大批不等不靠的自主脱贫典型。 C: 推进垃圾分类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而且还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 D: 大桥设计、施工、运营的全过程坚持始终最小程度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的建设目标。 |
6、 | 下列不是俄国作家的是( ) A: 泰戈尔 B: 普希金 C: 高尔基 D: 契诃夫 |
7、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有一件事对我的印象最深刻。B: 因为提高学习成绩,同学们正在努力改进学习方法。 C: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曾被学校推荐到市体委参加过一年多的乒乓球集训。 D: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
8、 |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托尔斯泰眼睛表情的丰富,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B: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做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这两个句子都是疑问句,但前者是设问句,后者是反问句。 C: “老师对父母远在他乡打工的我的关怀,如润物春雨。”解说:“老师如春雨”是这个句子的主干。 D: 表达要得体,就要注意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比如到别人家做客,应用“拜访”;宾客到自己家,应用“光临”。以书面形式提意见和建议时,应说“我的这些看法并不成熟,请批评指正。” |
9、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温驯 安详 家具城 严惩不待 融会贯通 B: 共羸 坐镇 敲门砖 阳奉阴违 名不副实 C: 灌溉 驾驭 哈蜜瓜 和衷共济 沧海桑田 D: 会晤 遒劲 盖浇饭 相形见绌 标本兼治 |
10、 |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阔绰(chuò) 羼水(chàn) 恣睢(zìsuī) 惴惴不安(zhuì)B: 亲家(qìn) 系(jì)鞋带 溺爱 (nì) 露出马脚(lòu) C: 聒噪(ɡuō) 悖谬(bó) 倔强(juějiànɡ) 分道扬镳(biāo) D: 浣妆(huǎn) 赔偿(chánɡ) 惘然(wǎnɡ) 肆无忌惮(dàn) |
阅读《蝈蝈和蛐蛐》,完成下题。 蝈蝈和蛐蛐 济慈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 沉醉在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 1 )作为浪漫主义诗歌,本诗中蝈蝈、蛐蛐这两个象征意象,他们的鸣叫象征了什么?( 2 )请找出诗中写夏景和写冬景的句子。夏景: 冬景: ( 3 )诗中既有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又有严冬寂寞冷清的景象,诗人写这些景象有什么作用?请说说看。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扬江陵府曲江楼记 (宋)朱熹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之明年,岁丰人和,幕府无事。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纡渺弥;而西陵诸山,空蒙晻①霭,又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顾而叹曰:“此亦曲江公②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翛然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书其扁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思得一与敬夫相从游于其上,瞻眺江山,览观形制,然后举酒相属,以咏张公之诗,而想见其人于千载之上,庶有以慰夙心者。张公远矣,而读其书者,未尝不为之掩卷太息也。是则是非邪正之实,乃天理之固然,而人心之不可已者。登此楼者,于此亦可以反诸身,而自得之矣。 予于此楼,既未得往寓目焉。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独次第敬夫本语,而附以予之所感者如此。后有君子,得以览观焉。 (选自《朱熹诗文选译》,有删改) 【注】①晻:昏暗不明。②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为李林甫所谮,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诗》。 (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常病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 病:担心,忧虑 B: 而汲汲然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 行:实行,推行 C: 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属:通“嘱”,嘱咐 D: 于此亦可以反诸身 反:反对,违背 ( 2 )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予读敬夫之书,而知兹楼之胜。 ②无以写其山川风景、朝暮四时之变,如范公之书《岳阳》。 ( 3 )作者借为曲江楼作记,抚今追昔,抒写的所思所感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史峰
①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的武器﹣﹣“水滴”。“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 “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出的合理构想。
②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称核子。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子﹣﹣夸克。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③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④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夸克组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强力、电磁力、弱力、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如果把电磁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1,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而强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⑤“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而“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⑥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所以坚硬无敌。
⑦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就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发现了五夸克粒子。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现实了……
(选自《知识窗》2017年4期 有删改)
( 1 )文中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用意?( 2 )试分析第②段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 3 )文中第⑤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作者介绍“水滴”,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夸克”?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
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众人劝也劝不住。金有余道:“你
看,这不是疯了么?好好到贡院来耍,你家又不曾死了人,为甚么号淘痛哭?”周进也不听见,只管伏着号子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滚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乙】
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
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胡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 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
【丙】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鲁迅
③行路多者见识多。——托·富勒
请根据读后的联想和感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