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河流的信仰是海洋,________________,不许诺天堂,它说,你来吧。 ①海洋接纳河流,不索香火金钱, ②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 ③多么纯朴的信仰啊! ④海洋是可靠的, A: ②③④①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②① D: ①②④③ |
2、 |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 B: 由于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C: 中国国家馆以科技与艺术的巧妙结合,带给参观者新颖刺激的多维体验。 D: 今日之中国以启迪人心的理念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不断为世界发展注入动力,为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
3、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孟浩然写了大量的山水诗,他的诗平淡朴素,自然而有韵味,不失为盛唐一位大家。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王孟”。 B: 李商隐,晚唐诗人。擅长诗歌写作,其骈文的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作品收录在《李义山诗集》中。 C: 郭沫若,现代作家、诗人。代表作有《屈原》《虎符》《棠棣之花》等。 D: 《皇帝的新装》和《丑小鸭》都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品,其中,《丑小鸭》告诉我们:只要心怀梦想,即使身处逆境也能成才。 |
4、 | 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黄安谣》的六个短语中有四个是主谓短语。 B: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这个句子是一个条件复句。 C: 阴历每月第一天称“望”,第十五天称“朔”。《核舟记》中说舟底有“天启壬戌秋日”字样,“壬戌”是干支纪年,“天启”是帝王年号,这是使用干支和帝王年号相结合的纪年法。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 D: 《易经》又称《周易》,是五经之一;“稍逊风骚”中“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艾青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中第一次使用“艾青”的笔名;泰戈尔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
5、 |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膛里咚咚直跳。B: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C: 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D: 站在罗布泊的边缘,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胸膛里面深藏的苦痛与无奈。 |
6、 | 下列各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擅以花言志:东晋陶渊明喜菊,“采菊东篱下”表达的是自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北宋周敦颐爱莲,“花之君子”表达的是对自己高洁品质的期许。 B: 《屈原》《白杨礼赞》《我爱这土地》《变色龙》的体裁分别是戏剧、散文、诗歌、小说,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郭沫若、茅盾、艾青、莫泊桑。 C: 古代通常男子20岁、女子15岁行成人礼,其中,男子成人礼叫冠礼,女子成人礼叫笄礼。人们又分别将男女举行成人礼的年龄叫做弱冠之年和及笄之年。 D: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作品。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构思新颖,视角独特。 |
7、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奠基 慌急 妇孺皆知 推卸B: 揩背 烦躁 慷慨淋漓 翮眼 C: 竹篾 搁放 一泻万丈 婉转 D: 泛滥 趋避 颠沛流离 高梁 |
8、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学生在考场紧张等待考试,监考老师说:“别紧张,深呼吸,调整一下自己的情绪。” B: 小雨推开母亲递过来的牛奶,生气地说:“烦死了,难道我不会自己照顾自己吗?” C: 小梁对老师说:“可能是您一时疏忽,您的稿子有几个错别字,我斗胆作了斧正。” D: 快递员送货超时,收货人说:“你是属蜗牛的吗?这么老半天才把东西送到!” |
9、 | 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这句中“狭隘”充满贬抑、厌恶、否定的情感。 B: “喜鹊转动着黑宝石一样的眼睛,昂着头忘情地边歌边舞。”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C: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中有两组反义词,增强了句子的说服力。 D: “落日”“北方”都是名词,“洒落”“上来”都是形容词,“凌乱”“强壮”都是动词。 |
10、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中美两国首脑会晤来看,和平谈判是解决两国贸易争端的不二法门。 B: 在这间不容发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坏人利用。 C: 人应该学会负责,你这样李代桃僵 , 不是帮他,而是害他。 D: 在天真烂漫的童年时代,我们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如今处在金戈铁马的求学期间,我们更是相互帮助。 |
古代诗文赏析阅读。 ( 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
阅读下列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许衡①字仲平,怀之河内②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 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③者吾非其师。”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④三师,稍长,嗜学饥渴,然遭乱世,且贫无书。尝从日者⑤家见《书》⑥疏义⑦,因请寓宿⑧,手抄归。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⑨。 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而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 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注释】①许衡:元初大臣。②怀之河内:怀,怀州(今河南沁阳)。③过:过人之处。④更:更换。⑤日者:古时称占卜的人。⑥《书》:也叫《尚书》,《书经》。⑦疏义: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⑧寓宿:指在别人家借宿。⑨《易》王辅嗣说:王辅嗣对《易》的解说。 ①无从致书以观 致:________ 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________ ③未尝稍降辞色 色:________ ④俟其欣悦 俟: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之:录毕,走送之 久之B: 其:门人弟子填其室 师谓其父母曰 C: 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俯身倾耳以请 D: 而:如斯而已乎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4 )填空:两则短文的主人公幼时读书的经历极为相似:因家贫,都做过________的事。因求名师难,【甲】文中的“余”曾经________;【乙】文中的许衡曾经“更三师”。因遭逢乱世,许衡又多了________的经历。两人都格外珍惜学习的机会,发奋读书,最后都学有所成。( 5 )【甲】文的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你是否赞同这种从师态度?为什么?( 6 )用“/”标出下面的句子朗读时的停顿(限标2处)。儿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者吾非其师。 ( 7 )从【乙】文第二段中可以看出许衡是个怎样的人? |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
林清玄
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天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竟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喊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话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舫,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
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蓬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农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
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逡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都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 1 )阅读⑤-⑨段,分别用三字短语概括收获莲、藕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剥莲子、________、________
( 2 )品读文中划线的句子,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 3 )纵观全文,谈谈标题“用岁月在莲上写诗”的含义及作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被遗忘的战国秦东长城遗址
在蒲城县平路庙乡后阿坡村西南洛河北岸,有一段完整的长城遗址,在它陡峭、布满荆棘杂草的坡道上,在它墙体垮塌的缺口上,岁月流逝的印记清晰可见。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没人贴近它、理会它,甚至都叫不上它的名字。
位于蒲城境内的这段长城遗址修筑于战国秦简公时期,北起蒲城县西头乡,向南经东陈庄、平路庙至钤饵乡,全长约50公里。当时秦国为加强防御,保障国内改革而修筑长城,它是战国时期最早的长城,也是秦国数条长城中的重要长城,又称秦东长城。蒲城段长城遗址共发现两处:一处位于晋城村东北洛河右岸最高处的源头,遗迹为东西走向,长约400米,上夯下堑城墙遗址,基部利用自然地形;另一处位于晋城村北的一条冲沟的南侧,其夯层清晰、纯净。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绳纹瓦片、云纹瓦当、生活器皿陶片和陶水槽残体。残存城墙多为下垫上夯,以自然河沟为倚托,用自然河岸堑削为城。就地取材,利用原有的长梁地形,上部施以夯筑。它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因此又称为“堑洛”长城。
秦长城,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作为战争防御工事而存在的;“因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另外,作为科学的、有效的军事防御工程,秦长城不单防御邻近国家,而且后期成为防御匈奴和少数民族入侵的一道屏障。长城多利用山川险要和河流为屏障而建,城上制高点设有烽火台,白天燃烟,夜间举火,快速传递消息,较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也为后来的军事防御工程提供了样板。显示了当时人们的高度智慧和科学文化水平。
长城,一个让千万人畅想的载体,一段久远历史的痕迹,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象征,也是中华文化魅力的集中体现。“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是昨日长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面对这断墙残亘的长城遗址,我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要求:①立意要高,内容要积极;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