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胶州市实验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双休日里,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把“不要”删去)
B: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和精力还很健壮。(将“健壮”改为“充沛”)
C: 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篮球,所以姚明对我一点儿也不陌生。(把“姚明”和“我”的位置互换)
D: 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北京的空气更加清新。(删去“通过”)
2、下列表述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势下,对高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B: 《白杨礼赞》是由我国著名的人民艺术家老舍所写,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赞颂了民族团结,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C: “精准扶贫”、“教学改革”、“一带一路”、“吃了一惊”,这四个短语类型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补充短语。
D: “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范仲淹苏轼、苏洵、苏辙和曾巩。
3、

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禁(gù) 责(jí) 文绉(zhōu)
B: 胡(zì) 黑(yǒu) 一绺(lǚ )
C: 解(pōu) 形(qí) 惑(yòu)
D: 留(zhì) 然(càn) 祖母(shù)
4、《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中押解生辰纲的不是( )。
A: 青面兽
B: 杨志
C: 三代将门之后
D: 刘唐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今天早晨,妈妈从集市上买回蔬菜、水果、黄瓜和豆角等。
B: 这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
C: 走进校园,我看见了一张张可爱的脸蛋和一阵阵动听的歌声。
D: 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6、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经济正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B: 传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为纪念我国著名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C: 人们都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房价连续20个月居高不下。
D: “你们先走吧。”他说,“再给我5分钟,我马上就来!”
7、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B: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形势危急,决定存亡的秋天啊!
C: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
D: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恢复汉朝的基业,回到旧日的都城。
8、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夷(bǐ) 立(chù) 心贯注(qián)
B: 气(fēn) 时(shà) 惟妙惟(xiào)
C: 息(bǐng) 痛(chì) 风雪途(zài)
D: 默(qì) 红(yān) 随声附(hè)
9、下列词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yīn)红 尴(gà) 暄嚣 为人知(xiǎn) 欣欣向荣
B: 倔(jùe)强 愧(zùo) 古(gèng) 修茸 言简意骸
C: 盖(qī) (zhuó)磨 须臾 清(dèng) 迫不及待
D: 丰(yú) (pì)如 琳琅 须(yú) 孜孜不倦
10、关于一些传统的称谓,下面表述错误的是( )
A: 称对方亲属时,常加“令”,如“令尊”。
B: 称自己的长辈时,常加“家”,如“家兄”。
C: 称对方的平辈时,常加“愚”,如“愚兄”。
D: 表示对臣子的爱称时,常用“卿”,比如“荀卿”。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陈陶的《陇西行》,完成小题。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注】①陈陶:唐朝诗人。②陇西行:乐府旧题,多写边塞战争。③貂锦:将士。④春闺: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 1 )本诗与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提携玉龙为君死”语意最相近的一句是“________”。
( 2 )联系诗歌内容,简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表达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汤敦甫不欺翁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捽其御者,詈且殴,索偿菜值。公帘问曰:“值几何?我偿汝。”翁言钱一贯,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曰:“偿则此地偿耳。”公为之南城兵马司指挥至,起居已,曰:“此小人,由某携回重惩可也。”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叱驭去。

(选自《新世说》)

【注】①捽(zuó):揪;②詈(lì):骂;③起居:问安。

( 1 )下列句子中的“之”与“指挥如数与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至
B: 钟子期必得
C: 能以径寸木为宫室
D: 是吾剑所从坠
( 2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有卖菜翁担坐 弛:________

②公帘问曰 启:________

③公为之 窘:________

南城兵马司指挥 适:________

(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

②意翁行已远,乃别指挥。

( 4 )读了本文,你觉得汤敦甫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元钱,两份暖
每天早上,女孩都来他的窗口买一元钱的煎包。
按那时的物价,一元钱可以买六个煎包,女孩很娇小,用来做早餐,足够了。可每次,他还是会刻意地挑选个头大一点的,小心地放入纸袋里。
他能看出,女孩的家境不太好,穿的衣服虽然很干净,但都很旧了,料子也差。她手里,总是拎着一个装满水的小水壶。而且每天早上,她都是步行来上学的。路一定不近,有时候时间紧了,他会看到女孩光洁的额头有亮闪闪的汗珠。
这样的时候,他总会爱怜地责备女孩:“丫头,别睡懒觉,早起两分钟,路上慢点。大清早迎着风跑那么快,要肚子疼的。”
女孩笑了,有点羞涩,然后说声“谢谢叔叔”,便一溜烟儿地朝对面的学校跑去。
春天的时候,物价上涨了。他本来就是小本生意,涨价后,六个煎包卖一元钱,要赔钱了。算来算去,他决定将价格定在一元钱四个,这样,利润基本能和过去持平。
那天早上,他在一张硬纸板上用黑笔写了新的价格:一元四个。
七点多,来买早点的孩子挤在他的小店窗口,看了纸板上的通告,并没有谁因为涨钱提出质疑。他松了一口气,利落地干起活儿来。
女孩走到窗口的时候,几个孩子刚刚离开。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忽然想起什么,一把将放在窗口的纸板拿了回来。
女孩肯定又在路上跑了,额头上有晶莹的汗珠。他又照例爱怜地责备女孩:“又跑,这么热的天。”然后利落地夹起六个个头大点的煎包放在纸袋里,递给她。
女孩接过去,照例说声“谢谢叔叔”,转头朝学校跑去。而那寻常的一刻,看着女孩的背影,不知为什么,他的心,却有些不寻常的感动。
之后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他都会一边做生意一边留意女孩的身影,只要远远看到女孩,他就会把那张纸板收起来,依旧收着女孩的一元钱,给她六个煎包。
后来,所有的顾客都熟悉了新的价格,他就彻底地将纸板收回了。只有女孩,一直蒙在鼓里。那是每天都让他感觉到暖意的秘密。
可是有天早上,他却没有看到女孩那张笑盈盈的脸,他的心里有些失落。第二天,女孩也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他的心从失落到担忧,他想女孩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又一天早上,他把侄子叫过来帮忙卖煎包,自己干脆跑到学校门口等着。
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他看到了女孩,一路小跑着从他面前经过,径直跑进了校门。他松了一口气:一定是女孩子吃厌了煎包,改吃别的东西了……
春天过去了,一晃就到了初夏。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他一面哼着歌,一面做生意。忽然,女孩又出现在他的窗口。
女孩唤他叔叔并递上一枚硬币,他愣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然后一边连声答应着,一边飞快地挑选了六个个头大的煎包放入纸袋。
女孩笑起来:“叔叔,你给多了,应该是四个。”
他又是一愣,拿着纸袋的手停在半空,怔怔地说:“没,没有多,丫头,是六个啊。”
女孩狡黠地笑:叔叔,您的煎包早就涨钱了,我知道的。这段时间,一直是同学帮我带的。四个就够了,您的煎包大,我能吃饱。
他张着嘴巴,手还在那里停着,心里却被重新涌入心底的暖意噎住了,把他,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一下子噎出了眼泪,迫得他赶快转过头去。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把他所给予的爱,这样悄悄地还给了他。
女孩还在说:“叔叔,我考上高中可能就不在这里读了,等以后有空,我还来吃您的煎包……”他背对女孩应着,却终于掩饰不住,任眼泪落了下来。
一元钱就这样被分成两份温暖。他知道从此以后,不管生活将怎样艰辛,他和这个孩子都会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地给予这个世界爱和温暖。

( 1 )简要概括文中“他”的人物形象。

( 2 )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文中划波浪线的语句“他先是愣了一下”的原因。

( 3 )品味文中两处划横线的语句,按要求答题。
①句中的加线词“狡黠”用得好,好在哪里?
女孩狡黠地笑:“叔叔,您的煎包早就涨钱了,我知道的……”
②赏析句子。
他背对女孩应着,却终于掩饰不住,任眼泪落了下来。

( 4 )简析小说标题“一元钱,两份暖”的含义和作用。

( 5 )读了本文,请结合你的生活感悟,谈谈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80字左右)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我那走过路的鞋子
①都知道走路要靠双脚,但真正踏在地上的不是双脚,而是脚上的鞋子。鞋子为了人的走路前仆后继,牺牲了一双又一双。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②我也走了几十年的路,如果要问这些路是怎么走过来的,我要感谢为我做过很多双鞋子的母亲。因为从不会走路开始,我就穿母亲做的虎头娃娃鞋。告别虎头鞋时我上了小学,母亲也把她最拿手的虎头鞋改成了尖口鞋。再后来我穿的,都是母亲做的粗布鞋。直到我当兵之前……
③当兵走的头天晚上,母亲拿出一双鞋装在我的提包里,说是让我带到部队上穿。我在灯下接过鞋子一看,是一双崭新的黑色条绒松紧口的千层底布鞋。这是我以前从没穿过的好鞋子,在村上,只有富裕家庭的孩子才能穿这种鞋的啊。我坚决地对母亲说:“这鞋我不带,部队上有鞋穿,留着让父亲穿吧。”
④“咋啦,嫌娘做的鞋不好?”母亲有几分生气。
⑤我赶紧说:“不是,父亲在家干活需要鞋,我到了部队,人家管穿鞋。”
⑥“管不管也得装上,部队是部队的,这是娘做的,可以替换着穿。”母亲的态度少有的坚决。
⑦我不再说什么,在母亲的注视下,把鞋子装进了提包。
⑧我是个粗心人,母亲什么时候做的这双鞋我竟毫不知晓。后来是住在同村的大姨告诉我的,母亲知道我要去当兵之后,就开始整夜失眠,睡不着觉她就点上煤油灯为我做鞋子,一做就做到天亮。我无法猜测母亲做这双鞋时的心境,但我能从那纳了密密麻麻的二千八百二十六针中感受到母亲的担心、母亲的无奈、母亲的祝福、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慈爱和牵挂。
⑨到部队后要求统一穿配发的解放鞋,只有节假日才允许穿其它鞋。每次上街,我都特意穿着母亲做的松紧口布鞋,母亲没到过城市,我想让城市的大街印满母亲做的千层底的鞋印。
⑩我当兵七年,中间探过几次家,每一次,母亲都为我做好了一双条绒布鞋。母亲的用心我感动不已,在部队虽颇多曲折但我从不气馁,一直踏实做人。第八年的时候我提干了,发干部服的同时也发了一双军用皮鞋。在战士的行列中,我能够一步步走过来,并坚持到最后,是因为我穿着母亲做的千层底,我脚下时刻有母亲的牵挂,才没有走偏路,才没有半途而废,才能脚踏实地做一名堂堂正正的军人。
⑪我第一次穿着皮鞋探家是1985年,那年母亲生了一场几乎致命的病,住进了医院。看着我脚上的皮鞋,母亲在病床上很勉强地笑了,笑完了说:“这几年你没少吃苦,我都知道,但不管再苦,也要把部队的事儿干好,别老想着家里。” 我对母亲说:“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干,决不给您丢脸。”
⑫母亲把目光从我脸上移开,看了会儿天花板又说:“娘老了,眼也不济事了,以后可能做不成鞋了,会挣钱了就别太仔细,发的不够穿就买着穿,皮鞋磨脚,别穿着它走远路。
⑬“您说啥呢,娘,您还不到五十岁,哪就老了,我们战友都说您做的鞋好看呢。”
⑭母亲真的没再为我做过鞋子。因为从那次生病以后,她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到了1992年,病魔无情地夺去了她的生命,那年母亲才五十六岁。
⑮如今我已是戎马倥偬三十载的老兵了,各式各样的鞋也都穿过,但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

( 1 )文中提到母亲为我做的哪几种鞋?请分点回答。

( 2 )下列画线文字极富表现力,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经常听到有人吹嘘一生走了多少路,却没听人说一生穿了多少鞋。即使这样鞋子仍然匍匐在大地上,任人踩踏,任脚左右。

( 3 )第⑧段中交代母亲为我做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 4 )文中最后说“最不能忘怀的,还是母亲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那是真正适合走路的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有一种风景,在心灵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书写正确、规范、美观。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浮生若梦"ゝ”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