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苦心人,无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申可吞吴”描写的是谁?( ) A: 伍子胥 B: 勾践 C: 李世民 D: 孙权 |
2、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通过这些活动,使大家受到了极大的鼓舞。B: 是否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C: “嫦娥三号”登月成功让我们距离月球资源的利用又近了一步。 D: 对于期末考试语文复习,我们要详细落实并制定一个复习计划。 |
3、 | 下列语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 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既给人类带来了福社,又埋下了隐患。 B: 面对青春时光,我们必须坚持一个信念:珍惜,珍惜,再珍惜。 C: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D: 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
4、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抖数 呼朋引伴 卖弄(lòng) 咄咄逼人(duō) B: 宽敞 浑为一谈 碣石(jì) 杞人忧天(qǐ) C: 烂慢 恍然大悟 较量(liáng) 拈轻怕重(niān) D: 徘徊 人迹罕至 姊妹(zǐ) 根深蒂固(dì) |
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小红刚转到我班,有些同学还不认识。B: 王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嗓子啊!” C: 在失意的季节里,我们要把人生的每一片枯暗都染成娇艳的花瓣。 D: 由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中国文学突然渐渐地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
6、 | 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比喻拟人)B: 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借代) C: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对比) D: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对偶) |
7、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________的雕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________,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________,令人惊叹。 A: 巧夺天工 具体而微 引人入胜 B: 美不胜收 精雕细刻 引人入胜 C: 巧夺天工 精雕细刻 惟妙惟肖 D: 美不胜收 具体而微 惟妙惟肖 |
8、 | 下列词语中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拾级(shè) 稠蜜(chóu) 惬意(qiè) 玲珑剔透(tì)B: 嶙峋(lín) 崛(jué)起 簌簌(shù) 消声匿迹(nì) C: 祭祀(sì) 古刹(chà) 圩子(wéi) 分道扬镳(biāo) D: 褒义(bǎo) 牡蛎(lì) 寒噤(jìng) 泠泠淙淙(líng) |
9、 | 下列关于文学、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轼,宋代文学家,他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辙、曾巩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B: 鲁迅,原名周树人,他所写的《藤野先生》节选自《呐喊》。 C: 《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D: 《黄鹤楼》这首诗既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
10、 |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行辈(háng) 龟裂(guī) 糜子(méi) 悄悄(qiāo) B: 脑畔(pàn) 斡旋(wò) 两栖(xī) 风雪载途 (zài) C: 羁绊(jī) 闭塞(sè) 褶皱(zhě ) 大彻大悟(chè) D: 垂髫(tiáo) 帷幕(wéi) 衍射 (yăn) 销声匿迹(lì)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 2 )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东坡治水 (东坡)自密①徙徐②,是岁,河决曹村,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③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⑤小人效命之秋⑥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⑦持畚锸⑧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⑨。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注释】①密:指密州;②徐:指徐州;③屦(jù):指粗布鞋; ④涂潦:洪水;⑤侪(chái):辈、类;⑥秋:时候;⑦跣(xiǎn):赤脚;⑧锸(chā):锹;⑨三板:古代筑墙、坟所用的板,每块高二尺,三板为六尺。 ①是岁,河决曹村 ________ ②民心乃安 ________ ③河势益暴 ________ ④卒完城以闻 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B: 然雨日夜不止 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C: 增筑故城,为木岸 王曰,何为来也 D: 使官吏分堵而守 执策而临之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 ②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 ③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 4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东坡在治水中的表现。 |
失根的兰花
陈之藩
①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幢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片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
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运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如在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
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泊,泪从来不曾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
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根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的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
⑥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依;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
⑦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
⑧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十几年后,祖国已破,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过“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可辱,家可破,国不可亡”。
( 1 )阅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失根的兰花”的理解。看花草→________→________
( 3 )第④段画线句中“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与“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弟弟的背影
我上学时,一直是班里说一不二的领导人物。初中时,我加入篮球队,当上了队长。
【A】对我言听计从的人不在少数,其中最听话的要数我弟弟史也。不论我说什么,史也都会乖乖地听从,从不反驳。即使他一开始说不愿意,可是最后还是按照我说的去做了。
【B】我就读的中学有在当地篮球比赛中屡次夺冠的强队,每次周末篮球比赛时,父母就会丢下祖传酒铺的生意,为我呐喊助威,这是我最开心的事。我强令弟弟史也也来观看我的比赛,虽然他对篮球丝毫不感兴趣,但一直都是呆呆地张着嘴巴看我比赛。
然而,初三那年,我的称心如意的人生就此定格。那是我初中最后一次夏季比赛的前夕,我遭遇了车祸。那天,由于下大暴雨,能见度非常低,我也觉得撞我的那个司机非常倒霉。即使如此,我依旧不想原谅他,因为他撞伤了我的脊椎。
【C】首先,对我最大的打击就是不能参加喜爱的体育活动了。不仅不能打篮球,就是想挪动一下身体都比登天还难。
由于住院时间太长,我回到学校后,课上的内容一点儿都听不懂。这是对我的第二大打击。我实在难以接受这些现实,我变成了一个忧郁内向、一点儿自信都没有的孩子。
【D】史也总是扭扭捏捏地凑到我跟前,时不时地瞧瞧我,是的,他正等着我的命令呢,因为他是一个不会自己主动做事的孩子。
我一看到他,心里就烦,于是生气地对他说:“你真是个碍眼的家伙,快走开!我再也不会对你说什么了,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就不会自己干点儿什么吗?”
史也强忍着没有哭出来,但自那以后,没有事情,他再也不会到我身边来了。
我找到了同意接收我的高中,小我三岁的史也也升入了初中。有一天吃晚饭时,他在饭桌上非常自豪地说:“我参加了篮球队。”父母非常吃惊,做梦都想不到瘦小的史也能够主动加入篮球队。于是他们不痛不痒地说:“噢,不管怎样,一定要坚持下去啊。”
我默默地吃完了饭,心中却并不平·静一偏偏选择我喜爱却不能参加的体育运动,这个愚蠢、呆笨、反应迟钝的弟弟到底在想什么呢?
我觉得没有毅力的史也坚持不了三个月。但是出乎意料,他坚持了下来。在初一那年冬天,他竞然被选作新人挑战赛的选手!
和以前我比赛时一样,在史也比赛时,父母也会去给他呐喊助威。我没有去,我才不去给那个家伙助威呢。终于有一天,我对史也大吼起来:“史也,你考虑过我的感受吗?为什么你偏偏选打篮球?可恶至极!”史也略微思考了一下,厚着脸皮愚蠢地解释道:“等你好了,我们就可以一起打篮球了。”
我一听这话怒发冲冠:“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我的背治不好了,你这个混蛋!”一直等到我骂够了、解气了,他才慢慢地对我说:“真对不起,姐姐,并不是那样的,我只是想追赶上你罢了。我以前经常去看你的比赛,球场上的姐姐非常潇洒帅气,我早就把姐姐当成自己的偶像了。”
没想到史也会说出这样的话,我的怒气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心中久久无法平静的震惊。从那天开始,我的内心悄悄发生了变化。在我心中,星星之火被点燃了。
我的伤被认定为一级,虽然复原的希望很渺茫,但还是有行走的可能。“球场上的姐姐非常潇洒帅气。”那些给人无限希望的漫画、书上的励志故事,或是在医学上多么确切有根据的说明,都不及弟弟这句话让我心潮澎湃。我想找回潇洒帅气的自己——篮球在手中来回飞舞,球场上回荡着球鞋发出的“吱吱”的摩擦声,无人能比的自豪感。
最初会动的部位是脚趾尖,接着便是支起腿进行站立练习,这个过程真是太难了,即使现在想起这件事都让我感到非常恐惧。自从能站起来,周围人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父母明显变得乐观了,朋友们也对我说“真了不起啊”,虽然我仍然不去给史也助威加油,但他已经不再避讳我,经常在饭桌上谈论比赛的事情了。我嘴上不说,但心里真为他感到高兴,也从他那里获得了勇气。
以前那个只会跟在我后面的跟屁虫,不知不觉问已经将我超越了。那个瘦小的背影不仅变得高大威武,还带领我坚定地向前走。
(选自《文苑》2017年第2期,有删改)
( 1 )“我”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经历了多次变化。请依据原文,在横线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我”读初中时,当上了篮球队队长,__① ;
②__,难以接受现实,无自信,忧郁内向;
“我”读高中时,史也进了篮球队,不满,反感;
“我”能站起来后,__③ 。
( 2 )下面的句子是从文章中摘出的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我的人生因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A: 【A】处在初一那年冬天,他竟然被选作新人挑战赛的选手1
( 4 )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根据要求作文
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绝不会再恩赐第二次。
——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一团火焰熄了,另一团火焰燃起。
——罗曼•罗兰《名人传》
经典名著中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话语总能激发读者思维的火花。你上两句话给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写作建议】①你可以选择两句话中的一句,也可以兼顾两句,确定立意。②你可以叙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进行文学创作;可以就自己的理解,发表观点;结合生活和阅读的积累展开论述;可以结合以上名著,写一篇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