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以下句子和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流可藉,依我看:________________。 A: 远在异国他乡的人,就像没有水流可以凭借的浮萍。B: “人生如梦”——终是虚幻一场。 C: 人生如絮,飘零在万紫千红的春天。 D: 如絮的人生,在春天翻飞飘落。 |
2、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是( ) A: “什么呀!”赵小桢撇撇嘴,“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的不对?”B: 我看他《塞上》一首,那一联云: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 C: “这是怎么啦?同学们。”张老师一进门就问。 D: 面对赤壁古战场,苏轼感慨万千,唱出“大江东去”;杜牧借古讽今,吟成《阿房宫赋》。 |
3、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畸形(jī) 教诲(huì) 诘责(jié) 匿名(nì) B: 绯红(fēi) 凄然(qī) 着陆(zhuó ) 桅杆(wéi) C: 督战(dū) 仲裁(zhòng) 翘首(qiáo) 娴熟(xián) D: 深恶痛疾(è) 锐不可当(dāng) 抑扬顿挫(cuò) 杳无消息(yǎo) |
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 中央纪委研究室表示:党委的主体责任,主要体现在选好用好干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支持执纪执法机关工作、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当好廉洁从政表率等五个方面。 B: 2018年6月5日是我国第四个环境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我们履行环保义务,共治环境污染,共建美丽家园。 C: 今晚,《对焦中国画》、《启功说诗文声律》、《儒学百问录》……等12种书,被他心满意足地“请”回家。 D: 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
5、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让适当的人处在适当的位置上,承担适当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雁这种团队性强的动物,总是能给人以无限的启发。 ①雁群会挑选一只最强壮的大雁担任头雁,掌控方向,带领所有的大雁飞翔 ②雁阵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 ③爱护、关怀、鼓舞每一只大雁,防止它们掉队 ④这样的安排既保证了团队的飞行效率,又保护了新生力量的成长 ⑤然后挑选另外两只强壮的大雁断后,让它们照顾年幼体弱的大雁 A: ①⑤④③② B: ①②④③⑤ C: ②①⑤③④ D: ②①④③⑤ |
6、 | 下面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焉 间:参与 B: 衣食所安 安:养 C: 忠之属也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D: 彼竭我盈 盈:充满,这里指取得胜利 |
7、 | 下面表述的课文相关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通过对赵州桥和卢沟桥两座桥的具体而生动的说明,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B: 雨果是法国作家,他愤怒谴责了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并焚掠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敬意和同情。 C: 新闻又称消息,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大部分,其中前三者是新闻中必不可少的;它有着和记叙文相同的六要素。 D: 《背影》是老舍写的一篇表现父子之爱的抒情散文,语言生动流畅。 |
8、 |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你的文稿,我认真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给予了斧正。 B: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C: 咱们分别时你送我的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D: 大作已拜读,唯几处有疑,特致函垂询。 |
9、 | 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袭和无人问津的寂寞,却也无怨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____①____。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____②____。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____③____。它虽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A: 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 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 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 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
10、 | 关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B: 图中书法的字体是隶书,稳重大气。 C: 该作品落笔轻重有序,整体美观协调。 D: 作品中“颂”字的写法错误。 |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1 )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2 )你会在哪些情境下运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佳句?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各题 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况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 【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汝:你。⑤业:已经。⑥资:钱财,费用。⑦即:就,便。⑧告罄:财务用尽。⑨苟:假如。⑩特:不过。⑪恃:倚仗,依赖。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⑬固:本来。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⑮致:给予。⑯函:信件。⑰毋:不要,不可。⑱负:辜负。⑲训:教诲、教导。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儿自去国至今________ ②求学宜先刻苦________ ③特汝不应若是耳________ ④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________ (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用 钱 事 小 而 因 之 怠 弃 学 业 损 耗 精 力 虚 度 光 阴 则 固 甚 大 也 ( 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②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 4 )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①之甚也?”晏子对曰:“赖君之赐,得以寿②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食,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③遗④之辂车⑤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说,趣⑥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⑦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恐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文有改动)
【注释】
①佼:好。 ②寿:保。 ③梁丘据:人名。 ④遗:wèi,送。 ⑤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 ⑥趣:同“促”,赶快。 ⑦临:治理,管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多说一两句话
①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②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吃不消了。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可以说,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的失落感。
③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也都是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④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脉、察看舌苔、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判断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啊。
⑤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吧。老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你的话他听。
⑥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⑦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是喜欢吃成货?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成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成货,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成货开胃,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听你的。
⑧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你看看,你的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了点头。
⑨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终于明白,多说这一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弦的温情与爱。
①从他进诊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
②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菜一碟。
( 2 )儿子的心理经历了从“莫名的失落感”到“心里暖暖的”的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意补写出中间空缺的词语。莫名失落→________→________→心里温暖
( 3 )文中的父亲和儿子,你更欣赏谁?请选定一个,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 )文章第三段说:“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老父亲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是如何解决的?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 )文章结尾一段中划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家庭是我们生活的舞台,课堂是我们学习的舞台,演艺厅是展示我们才艺的舞台,考场是我们展露自己才学的舞台……每个人心中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或大或小的舞台,我们每个人都在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对于“舞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看法。
请以“舞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自定立意,写出真情实感;
③字迹工整,书面整洁;
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