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躁热 琐屑 长途跋涉 春寒料峭 B: 喧嚣 嶙峋 但精竭虑 摩肩接踵 C: 狼藉 蹒跚 恹恹欲睡 嶊枯拉朽 D: 鲜腴 窒息 正襟围坐 无动于衷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几十年过去了,刘老师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诲人不倦 , 教育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 B: 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 《西游记》给人们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除恶灭邪的大英雄形象。 D: 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栩栩如生的交响乐。 |
3、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疲惫(bèi) 熏黑(xūn) 稻穗(suì) 喷薄(bó) B: 隧洞(suì) 迷惘(wǎnɡ) 蜗行(wō) 富饶(yáo) C: 胚芽(pī) 笑涡(wō) 纤绳(qiàn) 绯红(fēi) D: 干瘪(biě) 淤滩(yū) 驳船(bó) 簇新(chù) |
4、 | 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录毕,走送之(跑)媵人持汤沃灌(浸泡)B: 薄暮冥冥(迫近)春和景明(日光) C: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深入不毛(不长草) D: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然胡不已乎(停止) |
5、 | 下面画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 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 , 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 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
6、 |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颗粒 覆盖 山麓 海枯石烂 B: 膨胀 携带 渲嚷 目空一切 C: 致密 追溯 调零 天衣无缝 D: 次第 海棠 帷幕 消声匿迹 |
7、 |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国家公祭日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我们年轻一代应当铭记历史,奋发有为! B: 身穿马褂的父亲蹒跚地走在狼藉的乡间道路上,触目伤怀,情不能自已。 C: 在坦荡如砥、无边无银的高原上,白杨树不屈不挠,站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D: 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布局合理,这得益于设计者们心中有沟壑有愿景。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憔悴 清冽 柝散 锋芒毕露B: 怂恿 羸弱 狼藉 莫衷一事 C: 归咎 哂笑 诘责 长途跋陟 D: 枘凿 荣膺 虬须 重蹈覆辙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 B: 《兑(yuè)命》曰“学(xiào)学半”,其此之谓乎! C: 高者挂罥(juā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D: 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枥之间。 |
10、 | 不属于议论文三要素的是( )。 A: 论点B: 论据 C: 论证 D: 议论 |
阅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 2 )下面各项中,关于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人”“来者”指的是像燕昭王那样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君。 B: “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的广阔来衬托诗人博大的胸襟和乐观的态度。 C: “悠悠”与“独”相对照,更加突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D: “独”字是诗眼,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苟巨伯探病友 苟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日:“吾令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日:“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日:“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 1 )解释下面句中的加下划线字词。①值胡贼攻郡________ ②友人语巨伯曰________ ③宁以我身代友人命________ ④一郡并获全________ ( 2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①败义以求生,岂苟巨伯所行耶? ②友人有疾,不忍委之。 |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
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学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那怎么回咱这破村?”“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顾不上擦掉泥巴,就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的嘀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
(选文略有改动)
( 1 )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告别同学→________→回到家里→________→答乡亲疑问→________→获得嘉奖
( 2 )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________和________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________的心理。智取遵义城
①1935 年 1 月 3 日,红四团在江界突破了敌人的乌江防线,控制了渡口。上级命令红六团立即跨过乌江,夺取遵义城。
②红六团的干部战士受领任务后,连夜摸黑坐竹筏子渡江。翌日天不亮,红六团继续向遵义开进。午后,侦察员报告,在距遵义
30 来里的一个村子里发现敌人外围据点,驻有一个多营的兵力。中央直属纵队司令员闻讯指示红六团,要全歼这些敌人,不让一个漏网,以免走漏风声。于是红六团兵分两路,把敌人严密包围起来。
③3点多钟,开始攻击。这时天下起了大雨。敌人迷信乌江天险,又碰到大雨滂沱,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准备,当他们听到枪声仓皇迎战时,已成了瓮中之鳖。所有的敌人,除了死的,全都当了俘虏。红六团团长朱水秋和政委王集成从俘虏中挑出一个连长、一个排长和十几名出身贫寒的士兵,对他们进行教育,从他们那里了解到遵义的工事、守敌的实力等情况,并据此画了一幅草图。
④掌握了遵义城守敌的底细,红六团首长决定化装成敌人,利用俘虏去诈城,打个便宜仗。他们把这个意图报告了刘伯承司令员,刘司令员高兴地说:“很好,这就是智慧。”并嘱咐说:“装敌人一定要装得像,千万不能叫敌人看出破绽来。”
⑤这出化装诈城的戏,由一营长曾宝堂演主角。他带着三连和侦察排及全团二三十个司号员,一色的敌军打扮。另外,把那十几个经过教育的俘虏,也编在他们当中。部队在后面跟进,准备诈城不成便强行进攻。
⑥夜里 9 点多钟,化了装的部队率先出发。天仍下着大雨,黑得什么也看不见,路又滑得像泼上了油。队列里不时有人摔跤,摔一跤后,就变成了泥人。不少人草鞋被烂泥拔掉,就赤着脚,踏着碎石、烂泥、荆棘前进。
⑦急行军两个多小时,雨变小了,前面的夜幕里出现了一点灯光,吊在半空。俘虏们说:“到了,这是遵义城上岗楼的灯光。”曾营长一声令下,部队便装作败退下来的样子,慌慌忙忙径直往城门跑去。
⑧“干什么的?”城上发出一句凶狠的问话,同时枪栓也拉得哗啦啦直响。
⑨“自己人”,被指定的一名俘虏用贵州话从容地回答。“哪一部分?”城楼上又问。
⑩这时,被俘虏的敌连长按事先交代他的内容,悲悲切切地回答:“我们是外围营的,今天叫‘共匪’包围了,庄子丢了,营长也被打死了。我是一连连长,领着一部分弟兄好歹逃出来。现在‘共匪’还在追我们,请快开开城门,救救我们!”
⑪“吵吵什么!”一个口气很冲的家伙大喝一声,估计是个当官的。随即城上射下来几道手电光,对着这支化装的队伍照来照去,未发现任何破绽,这才说“:等着,别吵,这就给你们开门。”
⑫“哗啦”一声,城门卸下了门栓,接着“吱——”,“吱——”两声,又高又厚的城门打开了。敌人恐慌地问:“怎么‘共匪’已经过乌江啦?来得好快呀!”
⑬“是啊,现在已经进了遵义城!”最靠近城门的是侦察排的几个战士,他们把枪口对着开门的两个敌人的太阳穴厉声地说:“告诉你们,我们就是中国工农红军!”(A)那两个敌人吓得“啊”了一声,就像面条似的瘫在了地上。
⑭于是曾宝堂率领队伍一下子涌进城去,割断电线,收拾了城楼上的敌人,(B)二三十个司号员一齐吹起了冲锋号,后续部队像风一样向街里冲去。大多数敌人还没来得及穿衣服就当了俘虏,只有少数敌人狼狈不堪地从北门逃窜。
⑮早晨,一轮朝阳升起来,遵义城解放了。老百姓纷纷走出家门,排列在街旁,兴高采烈地欢迎自己的队伍。
(摘自《红军长征的故事》有删改)
( 1 )本文题为“智取遵义城”,文中哪些地方能体现红军的“智”?足智多谋,将军巧设锦囊计;________,________。
作文;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请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