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画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位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重、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位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③①④②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③① |
2、 | 请选出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 A: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B: 每当一道数学题把我难住了,我就会恍然大悟 , 哦,原来这道数学题我做不出来。 C: 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 , 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 D: 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巴金老人的一生,是坚定不移地追求光明、追求真理的一生。 B: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C: 有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是评价一个优秀学生的标准之一。 D: 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
4、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隋朝到明朝,科举制度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分为四级:童生试、乡试、会试、殿试.其中会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 B: 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其故事情节可分为“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这四个部分, C: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范进中举》,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D: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李白在诗中用夸张的描写,形象的比喻,跳跃式的结构,写世路艰难,反映了诗人政治上的遭遇挫折后,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体现了“沉郁顿挫”诗风。 |
5、 | 下面对《行路难》(其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B: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 C: “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 D: “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醒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 |
6、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B: 鉴于拿燃烧瓶、扔汽油弹等对抗性表达方式有诸多弊端,老百姓开始相信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好得多。 C: 为了地铁能够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D: 杭州大进巷有五眼古井,素有“钱塘第一井”之称,老杭州几乎无人不晓。在杭州人口口相传的故事里,著名的张小泉剪刀、朱养心膏药都因这几口井而相得益彰。 |
7、 | 下列各句子划线词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 ) A: 作为知名专家,您能屈就担任我社顾问,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B: 下课铃响了,李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 C: 老黄,今天是您九十五岁生日的大喜日子,我们祝您长命百岁。 D: 杨教授已谈了自己的真知灼见,算是抛砖引玉 , 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
8、 | 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同志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以“雪”为主体意象,通过长城、大河、群山等多个意象营造出阔大的意境,展现出祖国山河的壮丽。下片则由祖国山河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B: 《醉翁亭记》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在形式上,它突破了传统的游记散文模式,融入了大量的议论和抒情成分,句式多用骈偶;内容上表现一位古代被贬官员身处逆境的平和心态,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醉情山水怡然自得的乐观精神。 C: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作者先摆出敌方论据,再引出敌方论点,然后直接驳斥敌方论点,这是“破”;之后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列举事实加以证明,这是“立”。全文逻辑清晰,段落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D: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作者在《三国志·诸葛亮传》里只有“凡三往,乃见”的简单记载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渲染,塑造了求贤若渴的刘备、智慧卓绝的孔明、直爽莽撞的张飞、成熟稳重的关云长这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让这段故事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历史佳话。 |
9、 | 下列词语中的划线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痴想/炽爱 记载/载重 堕落/坠落 沟壑/喝彩B: 雾霭/阴霾 缄默/减负 头晕/晕车 绮丽/畸形 C: 晨曦/熹微 逞能/锃亮 伧俗/悲怆 怪诞/垂涎 D: 告罄/钟磬 斟酌/湛蓝 瑟缩/苦涩 可鄙/睥睨 |
10、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古乐府诗中黄河流域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丽景观早已不复存在。B: “哦?”毛泽东收住笑,眼里闪出尖锐的波光,“那倒要听听了,你总要有根据吧?” C: 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绝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D: 《三国演义》除了“三顾茅庐”外还有“过五关斩六将”“三气周瑜”…其他经典小说故弄“周折”的写法很多,你能举出一两个例子吗?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听蜀僧睿①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②,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③,余响入霜钟④。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睿,蜀僧名,擅长弹琴。②绿绮:古代名琴。③流水:借用“高山流水”的典故。④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 1 )诗的第二联中“一挥手”“万壑松”分别表现了什么?( 2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炉峰①月 明 张岱 丁卯四月,余读书天瓦庵,午后同二三友人登绝顶,看落照。一友曰:“少需之,俟月出去。胜期难再得,纵遇虎,亦命也。有虎亦有道,夜则下山觅豚犬食耳,渠②上山亦看月耶?”语亦有道。四人踞坐金简石上。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月白路明,相与策杖而下。行未数武③,半山嘄④呼,乃余苍头⑤同山僧七八人,持火燎、靿刀、木棍,疑余辈遇虎失路,缘山叫喊耳。余接声应,奔而上,扶掖下之。次日,山背有人言:“昨晚更定,有火燎数十把,大盗百余人,过张公岭,不知出何地?”吾辈匿笑不之语。谢灵运开山临澥⑥,从者数百人,太守王琇惊骇,谓是山贼,及知为灵运,乃安。吾辈是夜不以山贼缚献太守,亦幸矣。 (《陶庵梦忆》卷五) (注释)①炉峰:江西九江的庐山香炉峰。②渠:它。此处指虎。③武:半步。④嘄(jiāo):叫喊。⑤苍头:奴仆。⑥澥:海。 (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①俟月出去________ ②胜期难再得 ________ ③缘山叫喊耳________ ④及知为灵运,乃安________ ( 2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断三处)是日月正望日没月出山中草木都发光怪悄然生恐。 (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吾辈匿笑不之语。 ( 4 )文末提到谢灵运的故事,有何作用?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老 妪
①那个老妪是一个卖茶蛋的老妪。在12月的一个冷天,在北京龙庆峡附近。儿子须作一篇“游记”,我带他到那儿“体验生活”。
②卖茶蛋的皆乡村女孩儿和年轻妇女。就那么一个老妪,跻身她们中间,并不起劲儿地招徕。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是沙哑的,所以生意就冷清。茶蛋都是蛋煮的,老妪锅里的蛋未见得比别人锅里的小。我不太能明白男人们为什么连买茶蛋都要物色女主人。
③老妪似乎自甘冷清,低着头,拨弄煮锅里的蛋。时时抬头,目光睃向眼前行人,仿佛也只不过因为不能总低着头,目光里绝无半点儿乞意。
④我出于一时的不平,一时的体恤,一时的怜悯,向她买了几个茶蛋。活在好人边上的人,大抵内心会发生这种一时的小善意,并且总克制不了这一种自我表现的冲动。表现了,自信自己仍立足在好人边上,便获得一种自慰。
⑤老妪应找我两毛钱,我则扯着儿子转身便走,佯装没有算清小账。
⑥儿子边走边说:“爸,她少找咱们两毛钱。”
⑦我说:“知道。但是咱们不要了。大冷的天她卖一只茶蛋挣不了几个钱,怪不易的……”
⑧于是我向儿子讲,什么叫同情心,人为什么应有同情心,以及同情心是怎样一种美德等等……
⑨两个多小时后,我和儿子从公园出来,被人叫住——竟是老妪。袖着手,缩着瘦颈,身子冷得佝偻着。
⑩“这个人,”她说,“你刚才买我的茶蛋,我还没找你钱,一转眼,你不见了……”
⑪老妪一只手从袖筒里抽出,干枯的一只老手,递给我两毛钱,皱巴巴的两毛钱……
⑫儿子仰脸看我。
⑬我不得不接了钱。我不知自己当时对她说了句什么……
⑭而公园的守门人对我说:“人家老太太,为了你这两毛钱,站我旁边等了那么半天!”
⑮我和儿子又经过卖茶蛋的摊前时,见一老叟,守着他那煮锅。如老妪一样,低着头,摆弄煮锅里的蛋,偶尔发一声叫卖,嗓音同样是沙哑的。目光偶向眼前行人一睃,也不过是任意的一睃,绝无半点乞意。比别人,生意依旧冷清……
⑯人心的尊贵,一旦近乎本能的,我们也就只有为之肃然了。我觉得我的类同施舍的行径,于那老妪,实在是很猥琐的……
一个普通人
李娟
①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实在太复杂了,因此我们就忘记了。他的脸却长得极寻常,因此我们再也想不起他的模样了——我们实在不知道他是谁,虽然他欠了我们家的钱。
②当时他赶着羊群路过我家商店,进来看了看,赊走了八十块钱的商品,在我家的账本上签了一个名字(几个不认识的阿拉伯字母)。后来我们一有空就翻开账本的那一页反复研究,不知这笔钱该找谁要去。
③在游牧地区放债比较困难,大家都赶着羊群到处跑,今天在这里扎下毡房子住几天,明天在那里又停一宿的,从南至北,绵绵千里逐水草而居,再加之语言不精通,环境不甚熟悉……我们居然还敢给人赊账!
④幸好牧民都老实巴交的,又有信仰,一般不会赖账。我们给人赊账,看起来风险很大,但从长远考虑还是划得来的。
⑤春天上山之前,大家刚刚离开荒凉的冬牧场,羊群瘦弱,牧民手头都没有现钱,生活用品又急需,不欠债实在无法过日子。而到了秋天,羊群南下,膘肥体壮。大部队路过喀吾图一带时,便是我们收债的好日子。但那段时间我们也总是搬家,害得跑来还债的人找不着地方,得千打听万打听,好不容易才找上门来。等结清了债,亲眼看着我们翻开记账的本子,用笔划去自己的那个名字,他们这才放心离去,一身轻松。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⑥可是,那个老账本上所有人的名字都划去了,唯独这个人的名字还稳稳当当地在那一页上停留了好几年。
⑦我们急了,开始想法子打听这个家伙的下落。
⑧冬日里的一天,店里来了一个顾客,一看他沉重扎实的缎面皮帽子就知道是牧人。我们正好想起那件事,就拿出账本请他辨认一下是否认识那个人——用我妈的原话说,就是那个“不要脸”的、“加蛮”(不好)的人。
⑨谁知他不看倒罢了,一看之下大吃一惊:“这个,这个,这不是我吗?这是我的名字呀!是我写的字啊!”
⑩我妈更加吃惊,加之几秒钟之前刚骂了人家“不要脸”而且“加蛮”,便非常不好意思,支支吾吾起来:“你?呵呵,是你?嘿嘿,原来就是你……”
⑪这个人揪着胡子想半天,也记不起自己到底什么时候买了这八十块钱的东西,到底买了什么东西,以及为什么要买。
⑫他抱歉地说:“实在想不起来啦!”却并没有一点点要赖账的意思。因为那字迹的确是他的。但字迹这个东西嘛,终究还是他自己说了算,我们又不知道他平时怎么写字的。反正他就是不赖账。
⑬他回家以后,当天晚上立刻送来了二十元钱。后来,他在接下来的八个月时间里,分四次还完了剩下的六十元钱。看来他真的很穷。
(选自叶开编著《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
( 1 ) 游牧地区放债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为什么我们还给人赊账?在喀吾图,一个浅浅写在薄纸上的名字就能紧紧缚住一个人。
( 3 )阅读第⑧到⑬段,摘取文中关键信息,完成以下空格。这个“普通人”看到账本后的一系列的反应(神态或者动作行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抱歉地说→③________→分四次还完
( 4 )文章为什么要以“一个普通人”作为标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通过学习“长城专题”,班委会决定举行“我说长城”的主题班会活动,如果你作为主持人,要在活动开始时说一段简要的开场白,你会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