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湖北华一寄宿学校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 )
A: 怄气 萧索 诘难 恃才放旷
B: 喑哑 嬉闹 凌驾 起承转合
C: 栈桥 藻饰 要诀 不求甚解
D: 凋零 亵渎 哐骗 辛苦恣睢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B: 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C: 小明在辩论会上引经据典,断章取义 , 博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D: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折射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10月22日,环“广西”自行车赛“骑”进桂林,热情的市民歇斯底里地为选手呐喊加油。
B: 桂林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 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
C: 《边城》中的女主人公翠翠自然率真,毫不矫揉造作 , 赢得得众多读者的喜爱。
D: 传播与交流是保持中国戏曲活力的不二法门
4、下列对《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 这篇新闻评论主要述说了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及历史背景。
B: 文章针对国家公祭日有感而发,论述的过程中饱含着爱国情感。
C: 文章列举了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事例,强调了“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D: 文章写南京的变化,突出和平的珍贵,表达了中华民族对和平的热爱和追求。
5、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沙漠地区并不完全是不毛之地 , 其中也有一些草木葱茏的绿洲。
B: 对这种麻木不仁的人,求也是白求,他不会同情你的。
C: 最近学生到校时间参差不齐 , 使得早读读书氛围不够浓厚。
D: 面对未来,他踌躇满志,但他那见异思迁的本性必将使所有的梦想像幻影一样全部破灭。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诗文里 着古典的语言、古雅的文采、古朴的情怀、古奥的 ……谁能穿透历史的冰层, 古诗文的领域,寻觅到汉语的 ,哪怕只取一瓢饮,也足以让他拥有不同凡响的语文功力。

A: 隐藏 理想 侵入 美味佳肴
B: 封存 心绪 踏入 琼浆玉液
C: 蕴藏 思绪 潜入 奇珍异宝
D: 蕴藏 思想 潜入 源头活水
7、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节,这个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节日,与春节、清明节和中秋节并称为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B: 是用更多的时间来阅读经典,还是用更多的时间来阅读微博、微信等碎片化信息,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C: 雾霾天气使中国不少城市的居民频发呼吸道疾病,各大医院呼吸科的接诊人数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飙升了七、八倍。
D: 哲学不仅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而且更有助于人们形成对个人和公共生活必不可少的价值观﹣﹣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好的生活,什么是好的公共生活。
8、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 烦恼的枷锁,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 失败的阴影,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 冷漠的坚冰,在热情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A: 摆脱 赶开 砸开
B: 驱散 融化 摆脱
C: 摆脱 驱散 融化
D: 砸开 赶开 驱散
9、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农历四月的两个节气是“立夏”和“小满”。
B: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新桃换旧符”为春节一大习俗——贴春联。人们借此来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C: 芒种、处暑、寒露、霜降是属于同一季节的节气。
D: 白露、寒露、霜降表面上反应了水汽凝结、凝华现象,实质上反应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
10、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老一辈科学家呕心沥血获得的科研成果,足以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B: 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相得益彰 , 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C: 治理雾霾没有捷径可走,没有特效药,不可能一招制敌,一蹴而就
D: “一带一路”把40多亿人联结成休戚与共的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 1 )下列对本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 前两联中的两个“空”字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来写,抒发了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
C: 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 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 2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又西五十二里,曰竹山,其上多乔木,其阴多铁。有草焉,其名曰黄雚,其状如樗,其叶如麻,白华而赤实,其状如赭,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竹水出焉,北流注于渭,其阳多竹箭,多苍玉。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注】①黄雚guàn:草名。②樗chū:树名。③赭:赭石,就是现在所说的赤铁矿,即古人使用的一种黄棕色的矿物染料。④疥:疥疮,一种皮肤病。⑤胕fú:浮肿。⑥笄:古代的一种簪子,用来扎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⑦豪彘:即豪猪,俗称箭猪。

( 1 )下列各选项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起多铁 风怒号
B: 其曰黄雚 之者谁
C: 白华而赤味不同
D: 其状如豚而毛 余强饮三大而别
( 2 )下列选项中的“于”,与“北流注于渭”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积今六十岁矣
B: 受地先王
C: 万钟我何加焉
D: 告知
( 3 )翻译句子。

浴之已疥,又可以已胕。

( 4 )请在横线上,将句子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________有兽焉,其状如豚而白毛,________大如笄而黑端,名曰豪彘。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 雪 夜 归
①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②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

③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

④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

⑤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⑥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

⑦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

⑧她不能设想能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⑨“吱”的一声,门开了。
⑩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 1 )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

( 2 )结合上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街上早已冷冷清清 , 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②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

( 3 )文章结尾出现“提着篮子的中年人”有何作用?

( 4 )文章最后一段话只有寥寥8个字却引人深思,请说说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和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上天容易入地难
  科学家们都说“上天容易入地难”。人类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成百上千光年(距离单位,是光波在一年中“行走的路程”,约95608亿公里)远的浩瀚太空;但对地表以下仅十几公里深处的情况还一头雾水。但恰恰是这地表以下的十几公里处,是最应该关注的,因为在此处孕育的“地下杀手”——地震,给人类带来的浩劫最大。地震学家们一致认为,观测地下比观测太空要难得多,因为我们要探测到可能发生的地震,必须得到达孕育地震的深度,要到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深部,而目前的技术水平不能支持这样的探测。人类对地下探测到达的最远距离仅距地表10公里多,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实施的科拉半岛超深钻探工程,最终深度为12261米。
  准确向人类预警可能发生的地震,包括两个密切相连的环节——地震预测和地震预报。地震预测是根据所认识的地震发生规律,用科学方法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做预先估计。地震预报则是在具备一定可靠程度的前提下,由权威部门把地震预测的意见向公众宣布。有实用价值的地震预报必须同时报出时间、地点和强度。地震预测是二战结束后开展的探索性研究项目,特别是中、短期或临震前的预测至今还处于探索阶段,远没有到可以实用的程度。
  地震预测的科学前提,是认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包括地球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但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主要是因为地震是宏观自然界中大规模的深层变动过程,其影响因素过于复杂,有众多未知因素存在。人们所能做的是在地面上观测某些物理现象等,但这种观测通常是非常不完善的。在地表所能观测到的物理量异常变化,是否与地震的发生真正相关往往不能确定。这就是地震预测研究进展缓慢的真实原因。
  预测地振决不是常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只有能够做到时间、地点和震级的准确,预测才是有实用性的。

( 1 )结合第一段中画线句子内容,说说“要到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的深部”不能删去的两条理由。

( 2 )依据原文解释链接材料不可确信的理由。
①从地质结构上判断地震。地震发生在地壳中上层,研究已发生的大地震的地质构造特点,应有助于今后判定何处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地质背景。
②从统计概率中推算地震。对过去已发生的地震,运用统计方法,从中发现地震发生的规律,特别是时间序列的规律,根据过去以推测未来。
③从“异象”中得出地震先兆。观测地球物理场的各种参数,以及地下水甚至某些动植物等的异常变化(可称为“异象”),可能找到有用的地震前兆。

四、写作(分值:60分)

作文

题目:用 书写精彩

要求:(1)如果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要求,评分时可奖励2分)。(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〆独家记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