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第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对毛泽东《卜算子咏梅》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的小序交代了写作的缘起,并说明这首词是运用陆游词的原题而作,“反其意”的意思是立意和陆游的原词不同。
B: 革命的形势,虽然有“风雨送春归”的曲折,但“飞雪迎春到”毕竟是主流,它体现了词人对形势发展的预测和对胜利充满信心。
C: 这首词的上阕着重写梅花傲寒开放的美好身姿,下阕着重写梅花的精神品格,由内而外地表现了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洁的动人形象。
D: 这首词通过咏梅,表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乐观豪迈之情。
2、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qiè) 慰(fǔ) 气吞牛(dòu)
B: 犊(tián) 痛(chuānɡ) 涕横流(sì)
C: 侵(shǐ) 谦(bēi) 自之明(zhī)
D: 折(cuò) 天(fù) 然无累(kuò)
3、《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羽——败走荆州
B: 曹操——割须弃袍
C: 诸葛亮——六出祁山
D: 吕蒙——白衣渡江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 “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 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 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5、

选出下列加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 恶zēng 脑suǐ 脚diǎn 风
B: 挑xìn 钟qìn 危bīn 古gèng
C: 叱chà 分miǎn 吝qiān 翩 qiā
D: 豆wān 褓qiáng 船yùn 粗kuàng
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水南山北为阴。以此推断,人杰地灵的衡阳在衡山之南。
B: 古代文人喜欢以“居士”命名。如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李白号青莲居士。
C: 泰戈尔是印度著名诗人,其作品有《飞鸟集》《园丁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
D: 《乐府诗集》是一部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木兰诗》《十五从军征》均出自这部诗集。
7、下面各项中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襁(bǎo) 忑(tǎn) 扶(yè) 重蹈覆(zhé)
B: 灵(jiù) 旁(wù) 词(yú) 强不舍(guō)
C: 忿(huì) 鸿(hú) 油(gāo) 一黄土(póu)
D: 唐(jū) 耕(chuò) 智(ruì) 尽职守(gè)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B: 《登勃朗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马克·吐温,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C: 韩昌黎的《马说》是“不平则鸣”的呐喊,因作者年轻时曾几次上书给当朝权相,希望得到重用,以展才志,但都被冷落。
D: 白居易《新乐府》的创作主张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9、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五·一”的龙川广场,观光旅游的海内外游客济济一堂 , 好不热闹。
B: 复出之后的刘翔在上海站钻石联赛110米栏比赛中,首次运用“七步上栏”跑出了13秒07的好成绩,这真是白驹过隙呀。
C: 2011年法国网球公开赛,29岁中国金花李娜击败斯齐亚沃尼成功夺冠后,得意忘形地躺在球场上,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
D: “瓦格良”号航母下水是日本不愿看到的,因为日本目前在钓鱼岛问题上占优势的局面将随着“瓦格良”的下水而烟消云散
10、下列选项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niàng) 黄(yùn) 发(jì) (lìng)啬
B: 静(mì) 憔(chuì) (gān)尬 人迹(hǎn)至
C: 菡(dàn) 确(záo) (ǎo)过去 执(niù)
D: (bǐ)谷 蝉(tuì) 贪(luán) 饥肠辘(l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这首诗寓情于写景叙事之中,句句都有言外之意,深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 )古人论诗“凡景语,皆情语”,请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作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明天顺间,丰庆为河南布政使,按部行县。县令墨吏也,闻庆至,恐,饰白银为烛以献。庆初未之觉也,既而执烛者以告,庆佯曰:“试爇之。”曰:“爇而不能燃也。”庆笑曰:“不能燃乌用烛为?”贮以故筐,明日尽还之。顾谓令曰:“汝烛不燃,易可燃者。自今慎勿复尔。”令出,益大恐,辄解印绶而去。庆亦终不以银烛事语人。

【注释】①部:规定,程序。②墨:贪墨,贪财。③燕:点燃,焚烧。④印绶: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借指官爵,

( 1 )给下面的文言语句断句(限断两处)。

饰白银为烛以献

( 2 )解释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丰庆河南布政使________ ②庆曰:“试爇之。”________

谓令曰________ ④庆亦终不以银烛事人________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汝烛不燃,易可燃者。

②辄解印绶而去。

( 4 )县令“饰白银为烛以献”出于什么目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

( 1 )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基本观点是( )
A: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B: 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
C: 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
D: 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
( 2 )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表述中有误的是( )
A: “树欲静而风不止”的含义是一个人想追求安静,受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不是想安静就能安静的。
B: 第②段中说有些年轻人认为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更容易成功,因而忙于追寻成功的“终南捷径”。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心静不下来。
C: 文章末尾“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无裨益”一句,强调了“静能量”对于朝气蓬勃的青年人的积极意义。
D: 第③段中只通过引用《大学》的内容和诸葛亮的告诫来论证静的好处很多。
( 3 )下面不能证明第④段中“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这个观点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遭受宫刑,在狱中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
B: 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窺园,写出《唐诗杂论》。
C: 南仁东,奉献在科研工作第一线,与全体工程团队一起通过不懈努力,迈过重重难关,实现了中国拥有世界一流水平望远镜的梦想,为科学事业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D: “定能生智,静能生慧”。沉下心来做一件事,心无杂念、持久专注,定会赢得喝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宗月大师

⑴小时候,因家贫体弱,母亲有时候想叫我去上学,又怕我受人家欺侮,更因交不上学费,所以一直到九岁我还不识一个字。母亲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可是每月三四吊钱的学费,实在让她为难。

⑵有一天刘大叔偶然的来了。我说“偶然的”,是因为他不常来看我们。他是一个极富的人,尽管他心中并无贫富之别。他的财富使他终日不得闲,几乎没有工夫来看穷朋友。一进门,他看见了我。“孩子几岁了?上学没有?”他问我母亲。他的声音是那么洪亮,他的衣服是那么华丽,他的眼是那么亮,他的脸和手是那么白嫩肥胖。我们的小屋,破桌凳,土炕,几乎禁不住他的声音震动。等我母亲回答完,刘大叔马上决定:“明天早上我来,带他上学,学费、书籍,大姐你都不必管!”我的心跳起多高,谁知道上学是怎么一回事呢!

⑶第二天,我像一条不体面的小狗似的,随着刘大叔去入学。学校是一家改良私塾,在离我家有半里多地的一座道士观里。庙不甚大,而充满了各种气味……学校是在大殿里。大殿两旁的小屋住着道士和他们的家眷。大殿里很黑、很冷。神像都用黄布挡着,供桌上摆着孔圣人的牌位。学生都面朝西坐着,一共有三十来人。西墙上有一块黑板。老师姓李,一位极死板而极有爱心的中年人。刘大叔和老师“嚷”了一阵,而后教我拜圣人及老师。老师给了我一本《地球韵言》和一本《三字经》。我于是就变成了学生。

⑷自从做了学生以后,我时常到刘大叔的家中去。他的宅子有两个大院子,院中几十间房屋都是出廊的。院后,还有一座相当大的花园。宅子的左右前后全是他的房屋,若是把那些房子齐齐地排起来,可以占半条大街。此外,他还有几处店铺。每逢我去,他必招呼我吃饭,或给我一些我没有看见过的点心。他绝不以我是一个苦孩子而冷淡我,他是阔大爷,但是他不以富傲人。

⑸在我由私塾转入公立学校去的时候,刘大叔又来帮忙。这时候,他的财产已大半出了手。

⑹人们吃他,他甘心叫他们吃;人们骗他,他付之一笑。他的财产有一部分是卖掉的,也有一部分是被人骗了去的。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

⑺到我中学毕业的时候,他已一贫如洗,什么财产也没有了,只剩了那个后花园……。他太乐善好施了。尽管他自己的儿女受着饥寒,尽管他自己受尽折磨,他还是去办贫儿学校、粥厂等慈善事业。他忘了自己。就在这个时候,我和他过往得最密。他办贫儿学校,我去做义务教师。他施舍粮米,我去帮忙调查及散放。

⑻在我出国以前,刘大叔的儿子死了。而后,他的花园也出了手。他入庙为僧,夫人与小姐入庵为尼。在以前,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现在,他每日一餐,入秋还穿着件夏布道袍。这样苦修,他的脸还是红红的,笑声还是洪亮的。

⑼他自己没有钱,他还须天天为僧众们找到斋吃。同时,他还办粥厂等慈善事业。他穷,他忙,他每日只进一顿简单的素餐,可是他的笑声还是那么洪亮……

⑽年,有一天他正给一位圆寂了的和尚念经,忽然闭上了眼,就坐化了。火葬后,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许多舍利。

⑾没有他,我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入学读书。没有他,我也许永远想不起帮助别人有什么乐趣与意义。他是不是真的成了佛?我不知道。但是,我的确相信他的居心与言行是与佛相近似的。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现在我的确愿意他真的成了佛,并且盼望他以佛心引领我向善,正像在三十五年前,他拉着我去入私塾那样!

⑿他是宗月大师。

( 1 )“他不管这些,他的笑声照旧是洪亮的。”画线句子在文中有多处照应。请你找出一处并摘录在下面。
( 2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我在精神上物质上都接受过他的好处”一句中“精神上”和“物质上”分别指什么。
( 3 )宗月大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 4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宗月大师怎样的感情?
四、写作(分值:60分)
人生中总需要一次次的转身。转身的瞬间,也许,旭日变成夕阳,雪白变成苍黄;也许,牙牙学语变成踌躇满志,泪眼模糊变成笑容满面。转身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策略;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境界。这也许是思想的成熟,也许是智慧的选择,也许是价值的体现……

请以“转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字~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去尼玛的爱情禽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