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恣情 洁责 不功自破 包罗万象 B: 洗涤 蓦地 异想天开 习以为常 C: 遨游 迁徒 害人听闻 司空见惯 D: 篝火 即使 举一反三 冲耳不闻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决别 潮汛 腐化惰落 引经具典 B: 诽谤 恣睢 屈指可数 再接再厉 C: 彷惶 勾勒 通霄达旦 跃武扬威 D: 眷顾 闲遐 按步就搬 轻举忘动 |
3、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 ,冲倒了 ,挟卷着 ,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一泄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只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 1 )下列加下划线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挟(xié)卷 巉(chǎn)岩 B: 催(cuī)逼 羞怯(qiè) C: 吟(yín)唱 惊骇(hài) D: 浑浊(zhú) 扰(rǎo)乱 ( 2 )文章中画线字词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催逼 浪漫 B: 羞怯 激电 C: 峻岩前阻 心平气和 D: 心魂惊骇 一泄千里 ( 3 )文章中画线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悬崖峭壁 滚滚沙石 层沙积土 B: 悬崖峭壁 层沙积土 滚滚沙石 C: 滚滚沙石 悬崖峭壁 层沙积土 D: 层沙积土 悬崖峭壁 滚滚沙石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部分网络移动支付机构内控薄弱,出现了客户资金被非法挪用。 B: 因为只运货、不送人的原因,天舟一号被形象地称为“快递小哥”。 C: 甘南、临夏、靖远等地羊儿成群,为制作羊皮筏子提供了充足原料。 D: 食品谣言的存在,不仅是民众相关知识的贫乏,而是食品安全焦虑的体现。 |
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获得了遨游太空的梦想, 获得了认识自然认识宇宙的新基点新条件,这是人类文明史。 B: 通过太空通讯卫星和直播线路,人们可以看到奥运会上精彩纷呈的体育比赛和观众的热烈喝彩声。 C: 在医学上,人类基因与人类疾病有相关性。一旦弄清其中关系,人类就可以制造出基因药物,对人类健康起到促进。 D: 纵观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瞧一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的最具潜力的因素。 |
6、 |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生物学家法布尔的三部曲之一,他的另两部作品是《格兰特船长的女儿》、《神秘岛》。B: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作者通过非凡的想象,将充满了异国情调的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呈现出来,使读者如临其境。 C: 他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他用六年的时间完成了《战争与和平》之后又推出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巨著,他的名字叫列夫·托尔斯泰。 D: 脑袋滚圆,额头方方,凸出,布满皱纹,头发呈黑色……又小又忧伤但有很敏锐的眼睛,颜色深褐,但有点蓝褐和黄褐的斑点,色彩常常变化。他就是米开郎琪罗。 |
7、 | 文化积累——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法国作家法布尔在《昆虫记》中称赞黄蜂的建筑才能,认为在这一点上它远胜于卢浮宫的建筑艺术智慧。 B: 《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其中他在《二十四孝图》中否定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C: 《红星照耀中国》原名《西行漫记》,作者是美国的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他是第一个采访的领导人毛泽东、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D: 《平凡的世界》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获中国第三届鲁迅文学奖。 |
8、 | 朱仝在押解( )的路上把他放了。 A: 鲁智深 B: 柴进 C: 李逵 D: 雷横 |
9、 |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 ) A: 风尘湮没 惟妙惟俏 长虹饮涧 巧妙绝伦B: 就地取材 山势险峻 前瞻后顾 自出新裁 C: 珠光宝气 别具匠心 因地制宜 烟雾缭绕 D: 失之豪厘 重峦叠嶂 盘曲嶙峋 俯仰生姿 |
10、 | 下列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一而足:不止一种,而是很多。B: 钻牛角尖:比喻费力钻研无法解决、得不到结果的问题。 C: 露出马脚:比喻负面的事实真相泄漏出来。多用作“露马脚”。 D: 数风流人物:称得上英雄的人物。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登崖州城作 【唐】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注】李德裕,中唐杰出政治家,武宗朝任宰相,后宣宗即位遭贬谪,最后被放逐到海南,任崖州(今海南琼山市东南)司户参军,终于贬所。此诗为诗人63岁在崖州时所作。 ( 1 )选出下面对诗歌鉴赏有误的一项( )A: “独上高楼望帝京”,诗一开头用叙事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眷怀故土之情。 B: “青山似欲留人住”句,诗人用山欲留人来表达不得回乡的痛楚之情,不说走不了,而说山留人,将重重阻碍的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 C: 诗贵含蓄,此诗情感表达曲折委婉,没有直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表面写景物,实则蕴含着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D: 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它的语气舒缓宁静,感情基调慷慨激越,乐观昂扬。 ( 2 )请从运用修辞和抒发情感两方面分析“鸟飞犹是半年程”一句的妙处。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不亦说乎________ ②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 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 ④博学面笃志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周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3 )请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成语。( 4 )选文多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章,井说说其对你学习方面的启发。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相关问题
永恒的瞬间
——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纪实
数千人的会场一片肃静,千万双眼睛神情专注,亿万颗激动的心倾听着时间的脚步走向那庄严的一刻,走向那永恒的瞬间……
——1999年12月20日零点。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庄严奏响,鲜艳的五星红旗由翠绿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相伴,在6000平方米的澳门文化中心花园馆内徐徐升起。
雄壮的乐曲、鲜艳的旗帜,这永载史册的一幕昭告天下:中葡两国政府完成了澳门政权的交接。澳门,这个失散已久的游子重新回到祖国母亲温暖的怀抱,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这是一个不眠之夜,这是一个难忘之夜。40多万澳门同胞通过电视现场直播,在注视着澳门迈向新纪元的步伐,在谛听着祖国母亲的叮咛。普天之下,所有的华夏儿女都在为澳门的今天欣喜,为澳门的明天祝福。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绿色地毯铺就的交接仪式现场,弧形排列的坐席与主席台对应,构成一朵盛开的莲花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身着深色西服,站立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礼台上,注视着冉冉升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
44岁的何厚铧也是一身深色西服,站在主礼台上。这位澳门历史上第一次由澳门人自己选举产生的行政长官,从此肩负起落实“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针的历史重任。从他坚毅的目光里,人们看到了自信,也看到了澳门的美好未来。
在主礼台的另一侧,桑帕约总统等葡萄牙主要代表也同样在向两面鲜艳的旗帜行注目礼。昔日的澳门是在中国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情况下,被葡萄牙逐步占领的。葡萄牙曾委任过127任澳门总督。这一切,此刻都成为历史。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听着那熟悉的旋律,看着那亲切的旗帜,85岁的澳门濠江中学校长杜岚双眼噙满了泪花。当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到澳门,面对“谁敢亲共,‘万人坑’就是归宿”的恫吓,杜岚毅然买回红布做成国旗,在新中国诞生的当天将它升起在校园里。今天,已届耄耋的她终于见证了澳门历史掀开新的一页。激动与感全国政协副主席霍英东站在主席台上,神情庄重。两年多前,在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会场的主席台上,他见证了香港的回归。历史与现实,过去与未来,在时间的交接点上,霍英东的话语里流露出的是激动、兴奋:“在亲身参与香港回归祖国的全过程后,又出席澳门政权交接仪式,我感到十分荣幸。看到五星红旗在澳门冉冉升起,我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自豪。”
雄壮的国歌在奏响,鲜艳的旗帜在升起。
此时此刻,在澳门、在香港、在台湾、在祖国内地、在世界各个角落,亿万民众在见证这世纪之交的盛典,亿万颗华夏儿女的心和着铿锵的旋律在为这块新生的土地祝福。
零时零分46秒,诞生于民族危亡之际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完最后一个音符,国旗升至高8.28米的旗杆顶端,澳门特区区旗也升至旗杆顶端。这一时空虽短,却浓缩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不屈奋斗的历史。神圣的旗帜上,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创未来的坚强意志。统一大业已进入又一个发展阶段的中华民族,在“一国两制”方针指引下,必将迎来祖国统一的辉煌明天!
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如春潮奔涌。
瞬间虽短却永恒。摄像机的镜头在聚焦,照相机的灯光在闪烁,便携电脑的键盘在跳动……来自世界各地的3500多名记者迅速将这一盛况传向五大洲,将这一庄严时刻载入史册。
千秋伟业,后继有人。零点4分,国家主席江泽民稳步走到讲台前,郑重宣布:澳门回归后,中国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他表示坚信: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澳门同胞一定能够把澳门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
这是跨世纪共和国领导者的庄严承诺,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这也是对小平同志的最好告慰。
暗夜将尽,曙光初现。走过漫漫长途的澳门,在新的千年来临前夕,洗尽历史风尘,迈进新纪元。 (据新华社12月20日凌晨电)
蝉的地洞
①蝉初次被发现是在夏至。在地上,我们可以发现好些圆孔,大小约有人的手指那么大。在这些圆孔中,蝉的幼虫从地底爬出来,在地面上变成完全的蝉。它们喜欢待在特别干燥和阳光充沛的地方。因为蝉的幼虫有一种锐利的工具,所以能够刺透坚硬的泥土和沙石。
②最使人注意的是,这个约一英寸口径的圆孔四周竟然连一点尘埃都没有,更不要说有泥土堆积在洞外了。像金蜣等大多数的掘地昆虫,在它的窝外面总有一个土堆。蝉的洞外之所以没有土堆,是由于它们之间的工作方法不同。金蜣的工作是从洞口开始,所以它把掘出来的废料堆积在地面上;但蝉的幼虫是从地底上来的,所以它不在门口堆积泥土。
③蝉的隧道大都是深达十五至十六英寸,一直通行无阻,下面的部分较宽,但在底端却完全关闭起来。在做隧道时,泥土被搬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墙壁不会崩塌下来呢?其实,它的工作方式和矿工或是铁路工程师一样。矿工用支柱支撑地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隧道坚固,蝉则在隧道的墙上涂上“水泥”。它用一种藏在身上的黏液来做灰泥,它的地穴又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因此它可以从这些根须中取得足够的汁液。
④能够很容易地在隧道内爬上爬下,对于蝉的幼虫很重要,因为当它爬出去到阳光下的时候,它必须知道外面的气候如何。所以它要工作好几个星期,甚至一个月,才能做成一道坚固的墙壁,适合上下爬行。在隧道的顶端,它留着手指厚的一层土,用来保护并抵御外面空气的变化。直到有好天气的消息,它才爬上来。假如它估计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隧道底下。但如果天气看起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子打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
⑤在肿大的身体里面,蝉的幼虫有一种液汁可以用来抵抗洞穴里的泥土。当它掘土的时候,便将液汁倒在泥土上,使它成为泥浆。于是,墙壁就更加柔软了。然后,幼虫再用肥重的身体压上去,把烂泥挤进干土的缝隙里。因此,当它在出口处被发现时,身上常有许多湿点。
⑥蝉的幼虫刚出现在地面上时,常常在附近徘徊,寻找适当的地点蜕掉身上的皮——一棵小矮树,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枝灌木枝,找到后,它就爬上去,用前足的爪子紧紧地握住,丝毫不动。于是它外层的皮开始由背上裂开,里面露出淡绿色的蝉。它的头先出来,接着是吸管和前腿,最后是后腿与翅膀。这时,除了身体的最后尖端,它的身体已完全蜕出来了。
⑦然后,它还会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身体腾起在空中,只有一点固定在旧皮上,翻转身体,头向下,布满花纹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随后,它又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将身体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通过这种运动,它便把身体的尖端从鞘中蜕出,整个过程大约需要半个小时。
⑧短时期内,这个刚被释放的蝉还不十分强壮。它那柔软的身体还没有足够的力气和漂亮的颜色,因此必须在阳光和空气中好好地沐浴一下。它必须用前爪挂在刚蜕下的壳上,在微风中摇摆,直到身体上棕色的色彩出现,才能和平常的蝉一样。假如它在上午九点钟找到树枝,大概在十二点半才能丢下壳飞走。壳有时挂在树枝上长达一两个月之久。
假如它在上午九点钟找到树枝,大概在十二点半才能丢下壳飞走。
春秋时期,子罕拒绝了一个宋国人向他献的宝玉。他对献玉的人说:“我把不贪婪当作珍宝,你把宝玉当作珍宝。如今,你把它给了我,我们两人都将失去自己的珍宝。不如让我们各自拥有自己的珍宝吧!”
美玉是珍宝,美德也是珍宝。其实每个人的成长经历各异,对珍宝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拥有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她也许是一件物品,也许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一次成功的经验,一句真诚的话语,一个深刻的教训……
请以“珍宝,就在我心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