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翁源县仙鹤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选出与“齐人也,坐盗”中“坐”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停车坐爱枫林晚
B: 族诛连坐
C: 其一犬坐于前
D: 坐视不理
2、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
A: 大数据的价值生成有其内在规律,只有深刻掌握并认识这些规律,才能提高科学运用大数据的能力。 修改:将“掌握”和“认识”调换顺序。
B: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只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好就有基础。 修改:将“就”改为“才”。
C: 近年来,世界移动通信大会已成为中国制造商显示其最新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 修改:将“显示”改为“表现”。
D: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审慎的态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修改:将“成功”改为“成败”。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其许寡人
B: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C: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D: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公务人员上班时间上网娱乐、聊天,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的主管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B: 在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过节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乐,而是在追求一种闲适和愉悦,是一种传统的精神延续。
C: 通过缩减私人汽车数量,减少家庭用煤炉做饭次数,禁止秋后农民在田里烧秸秆,使我们的空气污染指数降低,建立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生活质量。
D: 我国“全面二孩”政策已经开始实施,但公众的生育意愿是否能跟上政策步伐却仍是个问题:在较高的抚养成本面前,不少育龄夫妇打起了“退堂鼓”。
5、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王对老师说:“老师,我的周末随笔,你一定要认真批改。”
B: 李芳发短信给老同学:“杨敏,别来无恙吧!我们很想你,周末可否一聚?”
C: 张明推开母亲递过来的衣服说:“烦死啦,我都这么大了,谁还要你照顾?”
D: 小王一把拽住正准备闯红灯的老伯说:“你活得不耐烦了?真是为老不尊!”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 高尔基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C: 近年来,禁止使用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 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我走来,他阳光、帅气。
7、对下面的复句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污蔑。(假设复句)
B: 我们对于传说,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条件复句)
C: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递进复句)
D: 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并列复句)
8、下面词语的字形及划线字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níng望 chàn动 一代天娇
B: 妖ráo yīng哑 微yàng 红妆素裹
C: 风shāo suō衣 xī息 润如油膏
D: 禁gù 静mì 修qì 温声细语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美国一警官执法时跪压黑人男子的颈部八分钟,导致其窒息死亡,这真是骇人听闻
B: 端午期间,“城里的月光”——宋夹城集市粉墨登场 , 吸引不少外地游客驻足。
C: 把一段用做补充说明的话,当做钟南山发言的中心思想来截取,本质上是一种断章取义。
D: 初一年级“六一歌会”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展现了全体同学良好的精神风貌。
10、下面哪位不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 )
A: 埃斯库罗斯
B: 欧里庇得斯
C: 阿里斯托芬
D: 索福克勒斯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一词,回答下列问题。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 )请用“/”标出下列词句的朗读节奏。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2 )这首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 3 )这首词虽有伤感情调,但并不令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下面摘抄的一些名句,能表现这一特点的是

A: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D: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丙】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襄发粟与饥寒者。令所睹于涂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士既事者兼月,疾者兼岁。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②陛:殿堂的台阶。③涂:同“途”,路上。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⑤兼月:两个月。兼,两倍的。

( 1 )选文【乙】出自西汉________编订的史书《________》。
( 2 )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寡人之耳者 孔子之日
B: 时时而进 立有
C: 王之甚矣 横柯上 , 在昼犹昏
D: 爱鲈鱼美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3 )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窥镜自视 雨雪三日天不寒
B: 欲有求我也 令所睹涂者
C: 上书谏寡人 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D: 吾妻美我者 婴闻古贤君
(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 5 )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________;【丙】________。
( 6 )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男孩别哭
①门前有溪,稍远有河,被山岭围着,村只得算山村。山村的孩子一天的时间多是在山里度过,而雨,说下就下,它才不管你回没回家。这样,很多时候我们必须遭遇晴出雨归的劫数。灿烂出门,颓丧回家,这是谁也不愿经历的。很多事情,甚至包括人生的命运,都得是这种结局。有什么办法呢?
②雨总是起于黄昏,当我们担着柴禾走在蜿蜒山道上的时候,(A)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这时,心情就会像四合的暮色,突然黯淡下来。怎么不黯淡呢?肩上的担子这么重,家还这么远,路又这么崎岖。雨加重了肩上的担子,又阻碍了归路的脚步,透过雨幕,家就显得更加遥远难及。而雨,又不是平时活泼妙巧的那种,而是阴阴的,凄凄的,带点巫性,又带点魅气。
③印象最深的是十岁那年秋天,担着柴禾走在黄昏的山路上,山雨沙沙从身后而来,像一张阴暗之网,一下子就将我罩进去了,那颗本来就因孤寂而伤感的心,便进而变得绝望。仿佛淹过我的不是山雨,而是令人窒息的黑水。
④山雨打湿我的头发,山雨浸透我的衣服,山雨像黑寡妇赖在我的柴禾里,要享受坐滑杆的感觉。柴禾在肩上重若千钧,(B)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脚在山路上不敢停下来,一停就颤得厉害。终于一个趔趄,柴禾从柴担两头滑落下来,柴担弹得老远。我一屁股坐在青石板上放声大哭。山雨沙沙无边,冷漠地下着,没半点怜惜之情,我哭得更伤心了。雨浇灭了我的哭声,在山中没有半点回音,群峰座座在雨中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我感到小小的自己被大大的世界完全给遗弃了。
⑤我坐在青石板上,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只能把剩下的那一点气力也哭尽。父亲,我的亲爱父亲,我的同样挑着担子的父亲就在这时从山坳的拐角处出现了,他一下子把我从恐惧和绝望的深水区捞救上来。我无法说出那一刻心中的感受。我只知道,那一刻他温暖的笑容会让我珍藏一辈子,感激一辈子。是父亲温暖的笑容给了我在这个世上继缕前行的勇气,要不然我真会沿原路退离这个陌生的世界。
⑥嗨,男孩别哭,我们回家。父亲对我吆喝道。然后像扶起一棵被雨淋趴的庄稼那样将我扶起。
⑦男孩,别哭。二十多年后,当我脱口对自己儿子也说这话时,我才发现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竟是一种成长的标识。只是我儿子面对的不再是山雨带来的困扰,我怀疑父亲的父亲肯定也对父亲说了这四个字。而我儿子的儿子也将在某个未知的时刻对他儿子说出这四个字.
后来我看美国著名的成长伤感片,题目竟就用了这四个字:《男孩,别哭》。只是里面的主人公没能跨越这道标识,死了

( 1 )文章中十岁那年秋天究竟发生了什么,让作者印象如此的深刻?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 2 )文章中多次出现“雨”,请结合语境理解“雨”在文章中的含义。

( 3 )对文章第②和第④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
①(A)潇潇暮雨要么从后面赶上来,要么在前面截住你,想避都避不开。(请从修辞角度赏析)
②(B)我把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又从右肩换到左肩,稚肩在与柴担热烈切磋的过程中慢慢火辣,慢慢红肿。(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

( 4 )请问能否将第⑥段中“父亲对我吆喝道”改为“父亲对我亲切地说”,为什么?

( 5 )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并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它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

李刚 曾涛

①冬日的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大草原一片宁静,只有寒风的呼声。这片在蒙古语中意为“平安”的地方,11月18日要迎接两名完成飞天之旅的“游子”回家。

②草原上,8架搜救直升机和大批地面搜救人员严阵以待。人群里,不时有人抬头望天,有的抬起手腕看表。翘首以待的人们,内心既兴奋又担心——飞船返回是载人飞行最后一步,也是风险最大的环节之一。

③13时11分,飞船轨道舱与返回舱成功分离,飞船启动返回制动程序,开始朝着地球飞来。很快,地面雷达站发现目标。

④返回舱离地面距离越来越近,指挥部计算出的着陆点也越来越精确。“直升机发现目标!”第一批的一架直升机向指挥部传来消息。此时,在指定区域待命的第二批3架直升机迅速起飞,奔赴返回舱着陆区域。

⑤“快看!”直升机上有人指向远处空中的一个小点。红白条纹的巨大降落伞在空中吊着返回舱缓缓降落,宛若一朵美丽的鲜花从天而降。

⑥在返回舱抛防热大底后,第一批的5架直升机向着返回舱慢慢靠拢。地面搜救分队在得到指令后,也开足马力朝着陆点驰骋。返回舱离地面越来越近。飞船在与大地亲吻的一瞬间,一团尘埃腾空,降落伞紧接着扑在地上。

⑦此时,是13时59分。

⑧5架直升机在返回舱附近依次降落。直升机的螺旋桨还在转动,穿着橙色工作服的搜救队员就快速从直升机上跳下,冲向返回舱。

⑨放眼望去,通体青褐色的返回舱侧卧在草原上,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淡淡的光芒。它的周围,还有一圈浅浅的沙坑。

⑩飞船着陆后,航天员景海鹏自主打开返回舱舱门。在我国载人飞船的历次返回中,这还是首次。随后,医监医保人员进入返回舱,对两名航天员的身体状况进行检查。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20分钟,现场等待的人们却觉得无比漫长——大家太想见到归来的航天员了。

⑪“航天员健康状况良好,可以出舱。”报告声传来,任务总指挥部随即下达“出舱”的指令。随后,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搜救队员的协助下,依次顺利出舱。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改)

( 1 )第②段中“……内心既兴奋又担心”里的“兴奋”与“担心”是否矛盾?为什么?
( 2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此时,是13时59分。”该句单独成段,这样写,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 4 )从全文看,这篇通讯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写作(分值:60分)
写作。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

题目1:

熟悉和陌生其实是一种感觉。有时,熟悉和陌生会在某一刻转换:对熟悉的地方感到陌生也许是因为某种事物在悄然变化,漂亮给我们看;对陌生的地方感到熟悉,也许是那里的人和事感动、温暖了我们。世界在变,我们的认知也在变,许多人物是怎样的美,许多事物是怎样的独特,需要我们以自己的行动来触摸世界的陌生与熟悉,升华自己的灵魂与理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根据生活体验或见闻,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题目2

5月12日,在张家界天门山进行翼装飞行表演时,一名翼装女飞行员失联。由于事发时她没带手机和GPS装置,加上连日降雨,导致救援难度加大。直到5月18日,其遗体在丛林中被找到。该翼装飞行员是名95后女大学生,热爱极限运动,接受过系统训练,有数百次翼装飞行和高空跳伞经验。她曾公开表示:“我为自己而活,我不后悔我的选择,我会坚持我选择的路。”

以上事件引发了同学们的热议,大家褒贬不一。请结合你的思考与认识,写篇议论性文章。

写作要求:

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望梦之城”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