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某展室的墙壁上贴有不同书体书写的“科学”一词,按书体演变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A: ⑤③②④① B: ⑤②①④③ C: ③⑤②④① D: ③②⑤①④ |
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会场上爆发出振聋发聩的掌声。 B: 三十多年前,战士们在戈壁滩白手起家,建起了我国的火箭发射基地。 C: 这场足球赛太不精彩了,看得观众恹恹欲睡。 D: 酷热的天气里,人们大多躲在房间吹空调,大街上行人寥寥无几。 |
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 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略牙。 D: 然后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
4、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多一些宽容》这是一篇谈人的修养的文章。为证明观点文章采用了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B: 《石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照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文。 C: 解放战争时期,茅盾先生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因此写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热烈歌颂他们。 D: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具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全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把海燕放在暴风雨“来临之前”——“逼近之时”——“即将来临”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 |
5、 |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清代科举的正式考试分三种:乡试、会试、殿试。乡试考中后称举人,会试考中后称进士,殿试考中后就是钦定的进士,可以直接做官了。 B: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其中“和”是连词,“如”是动词。 C: 律诗每首八句,其中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韵脚可平可仄;颔联、颈联必须是对偶句。 D: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的杂文颇为相似,如《爱莲说》《马说》等。 |
6、 | 填入下列语段划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云门山的主角是松树,与松树相伴的还有柏树和翠竹。 ; 。松柏连理,松竹相依,好一幅水墨风景画。 ①翠竹则在屋檐下,在小径旁,②柏树或矗立山脚,或伸出岩缝,③森森然,与松呼应,④幽幽的,做些铺垫 A: ①③②④B: ①④②③ C: ②③①④ D: ②④①③ |
7、 |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 B: 《儒林外史》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章回体讽刺小说,我们学过的《口技》节选于此。 C: “布”在古代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布衣”指平民百姓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因此也常用来借指平民。 D: 《曹刿论战》中“十年春,齐师伐我”中的“十年”指的是“鲁庄公十年”,采用的是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
8、 |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屠呦呦这一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________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十三五”规划五大理念之一是创新,即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的创新让创新________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实现传统________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意所在。 A: 挽救 贯串 传扬B: 拯救 贯串 传扬 C: 拯救 贯穿 弘扬 D: 挽救 贯穿 弘扬 |
9、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一位同学在讨论会上说:“像孙老师这样快要退休的老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之力,我们深感荣光。” B: 一位同学在班上的学习方法交流会上说:“我殷切期望方法不当的同学调整心态,改进方法,取得佳绩。” C: 某报社的记者写给一位校长的便条:您来信约我莅临贵校采访,我乐意。 D: 某经理在部门工作分析会上做报告,最后总结说:这只是我的浅知拙见,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 |
10、 | 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每对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笼罩/囚笼 盛开/盛饭 禁止/忍俊不禁 B: 绽开/沉淀 遗憾/震撼 苍穹/仙露琼浆 C: 花苞/苞谷 嚷嚷/喧嚷 挑逗/挑三拣四 D: 船桨/琼浆 伫立/贮蓄 玲珑/瘦骨伶仃 |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九日席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注】①陆处士羽:陆羽,唐著名茶学专家,与僧人皎然是朋友。 ( 1 )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在“九日”这一天有________、________的风俗。( 2 )两首诗都以“九日和友人相聚”为题材,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志趣不同,请作赏析。 |
阅读《论语》和《孙权劝学》,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 1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 B: 蒙辞以军中多务() C: 孰若孤(孰,同“熟”,熟悉) D: 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 2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结友而别 学而时习之 B: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C: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D: 自以为大有所益 可以为师矣 ( 3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都是学习方法。 B: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正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C: “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他对吕蒙的关心和寄予的厚望。 D: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 |
守城的日子
秦文君
①以往每年春节,总会想方设法弃城,从上海跑出去。今年也不例外,原计划大年夜、初一、初二在上海守在老母亲身边,和亲友团拜、聚会,初三起和先生外出远足,度过真正自在的新春佳节。年前早早完成票务,订了一个周边美食众多的宾馆。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披露情势严峻的疫情,和先生一商议,当晚退票,决定守城,哪里也不去。
②新年里,号称不夜城的上海没有喧闹和浪漫,隔窗望着淮海路,整日里冷清如子夜一般,人流极其稀少,恍然觉得仿佛回到当年山村的知青点,过年时同伴们回去了,留下少数几个留守在寂静的山中。眼下空城一般,好在城市的肌理健康,井井有条,一切在平安运转。新春佳节,我尝试在网上买药品等物,快递小哥飞快地送来了。
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人和人隔离开,亲人们不能相见,不能握手拥抱、聚餐,可彼此的牵挂更深了,相互叮嘱每天量体温的有,邮寄口罩或医疗用品的也有。我已多年不给老母亲写信——她住在离我一条街的小区。89岁的老母亲听力差,不用手机,说话和动作也艰难。非常时期,送菜的阿姨回乡去了,除安排母亲的餐食,我便给她写信、留条子,每次把字写得格外大,便于她不但听我口述,在我不在身边的时候还能反复读。大字版的信会分析疫情,说服她万万不要出门,说的明明是实情,读起来却好像带一点小小的恐吓。母亲之前经常抱怨有些人对老者有不信任心理,这次我逗她说:“老年人扬眉吐气了,你的同龄人钟南山太牛了。”
④一起困在家里,为把病毒闷死,其实也不容易,整日被海量的信息包围,难免会产生焦虑。朋友之间诚挚的各道珍重,那些坦诚交流如一道道阳光,化解可能有的尖锐的不安,大家还相互分享:我们能做些什么?
⑤沉下心后,我想:做自己该做的,能做的。疫情当前,很难整天埋头书斋,但对于作家而言,讴歌疫情中的人性之光,整理社会形态的痕迹,留下一些思想碰撞完整的记忆,何尝不是做自己该做的,又何尝不是在其位呢。
⑥至于能做的,限于专业,大多数人难以横刀立马,去前方抗击疫情,救人性命,能做的就是共同承担,尽己所能作些贡献,周围的朋友各自忙,或声援前方,或捐款、捐物,尽菲薄之力,并不留名声张。守城的日子,这样的事做成一件,陡然添了久违的亮光。
⑦我在你身边,我们都在守城!守城的日子里一些极小的承担,也让我感动,我在少儿读物促进会的年轻同事,在居家隔离14天期间,始终不停地为小香咕大讲堂的公众号写稿,推送一些在非常时期符合儿童天性、帮助小孩缓解内心焦虑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一个儿童工作者,深知对于天真懵懂的小孩子来说,大人不恐惧了,小孩才能安心。重要的不仅是小孩被教育得守规矩,更要形成给小孩健康成长、美丽洗礼的大环境。
⑧守城的日子不出门,却和城里城外的每个人密切相通,有病毒感染者去世在一米宽的医用小铁床上了,会触发很多人的隐痛。有病毒感染者康复出院,必有很多人为之振奋,这个时期,算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
⑨在非常时期守城,内心也在守诚,这“诚”字格外大,格外亮,敬仰无畏的英雄,尊敬说真话者,赞赏那些真诚规矩、和我一起守城的人,感恩无私为他人的医护人员,感恩为我们守城人默默服务的人们。记得守城之初,有人来电话,建议我们多囤积吃的用的,先生酷爱户外生活,每天忍不住要出去走一次,但每次去市场,他只买一两天的必需品。在特大城市里,能做到超市里什么都有,凝结着多少人的心血和智慧,如真有困难,我们就带头过极简生活。
⑩相信天佑中华,相信守城的日子很快会过去。疫情过后,相信我们能守住真诚,通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未来会更崇尚科学,激发良知,更加大气,也更加理性。
(选自2020年2月12日《文艺报》)
( 1 )守城的日子里,作者写了哪些生活上的变化?(材料一)
新冠肺炎的肆虐扩散不分地域不分国界不分制度,侵害对象不分国籍不分肤色不分贫富,很快成为一个世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4月6日,中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83005例,境外有208个国家确诊新冠肺炎1250292例。美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伊朗、英国等国已经成为继中国之后的疫情重灾国。
(材料二)
中国抗疫最艰难的时刻,170多个国家、4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表达慰问与支持;多国政要“逆行”访华;“巴铁”以倾国之力驰援物资;日韩“风月同天”的真情流露……而在眼下世界多国面临严峻疫情的艰难时刻,中国毫不犹豫投入抗疫国际合作。迄今中国已向80多个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非盟提供援助,同各国分享防疫方案和治疗经验,派出专家团队支援他国……
( 4 )结尾作者为什么说“通过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未来会更崇尚科学,激发良知,更加大气,也更加理性”?请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结合文章以及疫情中例子进行解释。( 5 )文章的标题“守城的日子”能否改为“居家的日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什么是锁(改编)
何君华
嘴唇就要裂开的时候,旅行者突然发现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毡房没有上锁。
水壶里早已没有一滴水,要不是渴得实在难以忍受,旅行者是不会有失礼貌地闯进牧民阿拉坦乌拉家的。旅行者一推开门就发现炉子上有一壶还冒着热气的奶茶,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光。旅行者在桌上放下二十块钱,又觉得不妥,还是觉得应该等主人回来。
这一等就是一天。
阿拉坦乌拉带着他的羊群跑到遥远的乌日更草场去了,直到天完全黑下来才慢悠悠地回了家。
旅行者听见屋外的动静,连忙起身走了出来。旅行者抱歉地说:“老大爷,实在对不起,我见你家没有锁门,冒昧闯了进来,请你原谅。”
阿拉坦乌拉并不理会旅行者的解释,自顾自把羊群赶进羊圈。
旅行者以为主人生气了,只能像一棵秋天的马连草一样局促地站在那里。
等安顿好羊群,主人终于说话了:“什么是锁?”
旅行者这才发现,主人的门上根本没有锁。
主人的话让旅行者彻底震惊了。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人类已经走到21世纪,竟然还有人不知道什么是锁。旅行者试图给主人解释一番什么是锁,但是他马上陷入了困境,他发现给一个没见过锁的人解释什么是锁无异于给一个没见过马的人解释什么是套马一样困难。
他只能勉强解释说,锁是一种工具,把它安在门上别人就进不来,只有用钥匙才能把它打开。一把锁只有一把钥匙,一把钥匙只能打开一把锁。
主人马上摇了摇头:“那怎么行?那肯定不行。”
旅行者说:“那怎么不行?那样的话别人就进不来了呀。”
“那怎么能行呢?那路过的牧民们口渴了就没有水喝了呀。万一碰到风雪天,上哪里找马奶酒暖身子去?累了上哪里休息?”主人不解地问旅行者。
原来,主人房门大开就是为了方便像旅行者这样的口渴者进来“偷”水喝呀。
旅行者无言以对,更加无地自容。
“我们早晨从东边出发出去放牧,到了晚上则从西边回来,中间要走很远的路,不饿不渴不疲乏是不可能的,铁打的汉子也不可能。”阿拉坦乌拉比画着说。
“为什么不从同一个方向回来呢?”旅行者不解地问。
“成吉思汗说,我们不能在同一天内两次践踏同一片草场。长生天赐给我们辽阔的草原,是赐福给我们,不是用来糟践的。”
主人生起了火,问旅行者:“年轻人,在这里住一晚吧?”
“好。谢谢!”旅行者兴奋地说,又补了一句,“打搅了。”
吃晚饭的时候,旅行者还是不甘心——阿拉坦乌拉老人怎么能没见过锁呢?这简直太让人难以置信了,于是问道:“你们这里所有的牧民都不上锁吗?就不怕东西被偷?”
“为什么要偷呢?每一个哈丹巴特尔草原的蒙古人都有手有脚啊。”主人不解地反问。
“可是你不怕别人进来把你的东西吃光喝光?”
“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看起来,他对今天的伙食很满意。
躺在阿拉坦乌拉老人家暖和的床上,旅行者失眠了。旅行者万万没想到草原上的牧民们竟然不知锁为何物,用阿拉坦乌拉老人的话说——门只是用来抵御风寒而不是用来防贼的,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第二天早上告别阿拉坦乌拉老人,旅行者又不甘心地走了几户牧民家,结果真的像老人说的那样,每一户都是家门洞开!
旅行者彻底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了。很快,旅行者写的游记《哈丹巴特尔草原上的奇迹》就发表在了全国发行量最大的旅游月刊《旅游者》上。一时间,更多的旅行者像蜜蜂一样涌向了哈丹巴特尔草原。
旅行者再次来到哈丹巴特尔草原已经是一年以后的事情了。
私入牧宅________——等待主人求谅解——主宾交谈________——客人留宿夜无眠——明日再访________
( 2 )请品析画线句,指出其表达效果。①他犹豫了一下,但是很快他就把茶壶拎了起来,像刚跑了一千里戈壁的老马一样一口气把奶茶喝了个精光。
②“我也会吃光别人的呀。我今天跑了趟乌日更草场,就在那里饱餐了一顿。”主人哈哈大笑。
( 3 )说说题目中“锁”的含义。( 4 )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续写故事结尾,并说说你这样设计的意图。提示与要求:①请从“新鲜”“有趣”“感人”“奇怪”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④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⑤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