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四川雅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面语句,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们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②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③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我们的成长;④他们中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

A: ④③①②
B: ②④①③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③④
2、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2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唧唧喳喳”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古代的许多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捉回去当“虫表”。

A: ⑤①②③⑥④
B: ⑤③⑥①②④
C: ⑤③①②⑥④
D: ⑤①②⑥③④
3、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最动人的是秋林映着落日。 ,而情愿把奔放的情感凝结。
①让你想流几行感怀身世之泪②却又被那逐渐淡去的酡红所慑住
③晚风带着清澈的凉意,随着暮色浸染,那是一种十分艳丽的凄楚之美
④那酡红如醉,衬托着天边加深的暮色

A: ③④①②
B: ④③①②
C: ④①③②
D: ③①②④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集》以作者姓名命名;《聊斋志异》以书斋命名;《柳河东文集》以居住地命名;《王右丞集》以谥号命名。
B: 记,这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C: 太元是东晋孝武帝的第二个年号,天启是明熹宗年号,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是1622年,所以1623 年是癸亥年。
D: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中的“清明”指的是清明节,而非“清明”这个节气,因为后半句的“春暮”二字。
5、选出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草木萌发 周而复始 消声匿迹 风雪载途
B: 天空晴朗 大地苏醒 冰雪溶化 草长莺飞
C: 采积种子 花香鸟语 次第开放 物候观测
D: 不毛之地 川流不息 丢三落四 衰草连天
6、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候根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删去“的重要原因”)
B: 互联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将“无法”一词移至“现代人之后”)。
C: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我们不仅要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改进力度,而且要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将“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改进力度”与“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互换位置)
D: 由于胡适的母亲对他的严格要求,让胡适从小就养成了谨慎、仔细、上进的好品格。(将“从小”移到“母亲”后面)。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 近期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剧情跌宕起伏,反腐尺度之大前所未有,可谓气势磅礴,石破天惊
C: 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对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 , 进展其长。
D: 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 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 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 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9、下面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护(hē) 杀(lù) 纳(cuì) 巍巍(chàn)
B: 见(piē) 予(gěi) 琅(fà) 赤裸(luǒ)
C: 闪(shuò) 肃穆(mù) 鞠躬(jū) 眼花乱(liáo)
D: 箱(qiè) 憬(chōng) 瓦(lì) 片纸字(zhī)
10、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妖(ráo) 据(jié) 守(kè) 强不舍(guō)
B: 事(háng) 骗(guàng) 存(xuě) 筹交错(guāng)
C: 婷(pīng) 褛(nán) 桑(xīn) 自惭形(suì)
D: 恣(cuī) 养(quàn) 言(zhēng) 面面相(qù)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听蜀僧浚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

( 1 )以下哪种情感没有在诗作中体现出来( )

A: 作者对琴音的喜爱之情。
B: 作者得见故人的亲切之情。
C: 作者对蜀僧的钦佩之情。
D: 作者听琴时的感动、陶醉之情。
( 2 )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借名琴“绿绮”和名山“峨嵋”写出蜀僧来历非凡,暗示其技艺超群。
B: 诗歌借“流水”、“余响”和“霜钟”三个典故,巧妙地将听琴的感受展现在读者 面前。
C: “客心洗流水”是说客人的心像被流水洗过一般,正面突出了琴音的美妙无比。
D: “霜钟”与后文的“秋云”相应成趣,既点明时令是秋天,又暗示时 间已悄悄流逝。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 1 )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 以荻画地 以:用
B: 教以书字 书:写
C: 使学为诗: 为:作为
D: 及其稍长 及:等到
( 2 )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 3 )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毛女》选场

黄家后门外。

喜儿从后门逃出。天上星光闪闪。

喜儿(跌倒又爬起)

(唱)他们要杀我,他们要害我,

我逃出虎口,我逃出狼窝!

娘生我,爹养我,

生我养我我要活,我要活!(跑下)

黄世仁、穆仁智拿绳子追上。

黄世仁:老穆,快追!

穆仁智:唔!

黄世仁:顺着这条路追下去,前边是一条大河,她跑不了!

两人追下。

大山高耸,河水汹涌,河边有苇地。

喜儿跑上。

喜儿:(唱)向前走,不回头,

我有冤哪,我有仇。

他们害死了我的爹,又害我,

烂了骨头我也记住这冤仇!

前面河水声。

(唱)耳听见流水哗啦啦地响,

眼见一道大河闪星光。

大河流水向东去。

看不见路,我走向哪里?

(惶恐焦急,忽听见背后有人在追)哎呀!后边有人追来啦!(一退,一脚陷到河边泥里。拔出脚来,鞋子陷脱。追的人已近,来不及拾鞋)那边有个苇子地,我快藏起来!(爬进苇地)

黄世仁与穆仁智追上。

黄世仁:老穆,看见没有?

穆仁智:没有!

两人搜寻。

黄世仁:前边就是大河,她能跑到哪儿去?

穆仁智:两边山陡,没有路呀!

黄世仁:一个打得半死的丫头片子,她跑到哪里去?

穆仁智:少东家!她跑不了!

两人又搜寻着。

穆仁智:(忽然发现一只鞋子)哎,少东家,这是喜儿的鞋子吧?

黄世仁:(接过一看)对,就是她的鞋!

穆仁智:那她是跳河死啦?

黄世仁:唔,跳河死啦。(放下心)哼!这是她自己找的。倒省了咱们的事啦。老穆,咱们回去吧,以后有人问,就说她偷了咱家东西跑了,这事不要叫人知道!

穆仁智:对!

两人从原路走下,

喜儿从苇地里出来。

喜儿:(唱)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窝。

舀不干的水,扑不灭的火!

我不死,我要活!

我要报仇,我要活!(向万山丛中,急急跑下)

( 1 )文中画横线句属于________描写。
( 2 )找出喜儿在黄世仁、穆仁智紧追下,惶恐焦急寻找藏身之处的动词,并说出其表达作用。
( 3 )听穆仁智说出喜儿“是跳河死啦”,黄世仁“放下心”,这表明他怎样的本质?
( 4 )“以后有人问,就说她偷了咱家东西跑了,这事不要叫人知道”,这表明黄世仁怎样的性格特征?
( 5 )从喜儿的唱词中,可以看出喜儿是怎样的一个人?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长安陌上无穷树

李修文

①病房里的岳老师和小病号之前互不相识。我只知道:他们一个是一所矿山子弟小学的语文老师;一个是只有七岁的小男孩,从三岁起就生了骨病,真正的学校,他一天都没踏足过。

②在病房里,他们首先是病人,其次,他们竟然重新变作老师和学生。岳老师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女人,早已被疾病和疾病带来的诸多争吵、伤心、背弃折磨得满头白发。(A)可是,当她将病房当作课堂后,某种奇异的喜悦降临了,她那终年苍白的面容上竟然现出一丝红晕

③中午,病人和陪护者挤满病房之时,便是岳老师一天中最是神采奕奕的时候,有意无意地,她就要拎出许多问题,故意来考小病号。如果小病号能在众人的赞叹中结束考试,那简直就像有一道神赐之光破空而来,服得她通体发亮。但小病号毕竟生性顽劣,所以,岳老师的问题他经常答不上来。比如那句古诗“长安陌上无穷树”的下一句,小病号一连三天都没背下来。这可伤了岳老师的心,也是奇怪,无论罚他背多少遍,那句诗就好像在他的身体里打了结,一到考试的时候,死活都背不出来。最后,连他自己都怒了:“连医生都说我活不了几年了,还背这些干什么?”

④岳老师怔了一下,借口去打开水,出了走廊,就开始大哭。说是大哭,其实并没有发出声音--(B)她用常巴紧紧地咬住袖子,一边走,一边哭。走到开水房前,她没有进去,而是扑倒在潮湿的墙壁上,继续哭。

⑤哭泣的结果,不是罢手,反倒跟他在一起的时间更多。她自己的骨病本就不轻,但自此之后,我却经常见她跛着脚,跟在小病号后面,给他喂饭、递水,还陪他去院子里,采一朵叫不出名字的花回来。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小病号的病更重了,要转院去北京闻听这个消息后,她夜夜难眠。

⑥深夜,她悄悄开病房,借着走廊里的微光,坐在长条椅上写写画画。她跟我说过她要在小病号离开之前,给他编一本教材。当看见微光映照下的她时,我不由得咽了:无论如何,这人世,终究值得一过——蜡烛点亮了,惊恐和更加惊恐的人们聚拢了,这聚也好散也罢,都只是一副名相,一场开端。生为弃儿,对,人人都是弃儿,被开除工作的是生计的弃儿,终年蛰居病房的是身体的弃儿。同为命运的弃儿,有一件事情却足以告慰自己:你并不是什么东西都没有剩下,你至少而且必须留下反抗的痕迹。在这世上走过一遭,唯有反抗,才能留下最后的尊严。就像此刻,黯淡的灯光反抗着漆黑的后半夜,岳老师正用写写画画反抗着黯淡的灯光。她要编一本教材,让它充当线绳,一头放在小病号手中,一头向外伸展,伸展到哪里算哪里,最终,总会有人握住它。

⑦夜快要结束的时候,岳老师睡着了。我没有叫醒她,护士路过时也没有叫醒她,她迟早会醒来——稍晚一点,会起风,大风撞击窗户,她会醒来;再晚一点,骨病会发作,疼痛使她惊叫一声,再抽搐着醒来。醒来即是命运。这命运也包含着突然地离别。这天一大早,小病号他们就要赶去北京.离开之前,他跟病房里的人一一道别,自然也跟岳老师道别了。岳老师将那本没有编完的教材放在小病号的行李中,然后捏了捏他的脸,跟他挥手。如此,告别便潦草地结束了。

⑧哪知道,几分钟后,有人在楼下呼喊着岳老师的名字。呆呆地坐在病床上不发一语的她,突然跳下病床,跛着脚,狂奔到窗户前,打开窗子。这样,全病房的人都听到小病号在院子里的叫喊声。他扯着嗓子喊出来的竟然是一句诗:“唯有垂杨管别离!”可能怕岳老师没听清楚,他便继续喊:“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喊了一遍,再喊一遍。

⑨离别的时候,小病号终于完整地背诵出了那两句诗。岳老师却并没有应答,她正在哭泣——一如既往,她没有哭出声来,而是用嘴巴紧紧地咬住袖子。除了隐忍的哭声,病房里只剩下巨大的沉默。(C)似乎人人都知道,此时此地,哭泣,就是她唯一的垂杨。

(选自《山河袈裟》,有删改)

( 1 )小涵用思维导图来梳理主要信息,有三处概括遇到困难,请帮他补充完整。

( 2 )请参照示例,从文中任选一个画线句,选一个角度,作具体赏析。

角度一:用词犀利透彻。角度二:句式长短多变。角度三:细节描述精确。

示例:我选角度一,“醒来即是命运”中“命运”一词,大词小用,写出了病痛的折磨、生活的背弃、小病号突然离别带来的希望与精神支柱崩塌的痛苦,都将是岳老师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营造出沉重的悲伤之感。

我选角度________,________。

( 3 )双线叙事结构是记叙类文章中常见的形式,本文就是围绕“岳老师”和“小病号”两条线来写,请结合文本,分析双线结构的妙处?
( 4 )拿到《山河袈裟》这本书后,小涵和小文展开了讨论,请你帮助完成任务。

小涵:腰封是配合行销或书籍推荐,包裹在书籍外部的一条纸带。这本书腰封上的推介语,简洁却直指作品主题,震撼人心,《长安陌上无穷树》一文,无论是内容,还是人物都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

小文:我认为________更适合做《山河袈裟》的腰封推介语,因为________。

A.点燃生命的微光温暖你我

B.人生绝不应该向此时此地投降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这段记忆有点沉

要求:①独立完成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②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言犹在耳”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