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寻乌县第一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xiàng)晚 (ròu)搓 绿(cháo) 翅(yì)
B: 丰(rùn) 摇(yè) 红(yūn) (yǒng)赞
C: (níng)望 (wàng)然 (bò)发 飘(yì)
D: 忧(qì) 飞(bēn) (jì)静 (xié)奏
2、王先生的QQ签名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这里的喜事是指( )

A: 新婚
B: 搬家
C: 妻子生了个男孩
D: 考试通过
3、

下列句子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圈点虽然是随手勾画,但勾画的内容应该是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或者是自己深有体会之处。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中“经”指的是《易》《诗》《书》《礼》《春秋》等书。“博士”指的是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C: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以小弗朗士的口吻,叙述了法国阿尔萨斯地区遭受普军侵占以后,师生上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
D: 一般说来,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例如,《土地的誓言》铺排描述“参天碧绿的白桦林”“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等富有关东气息的事物,从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故乡的炽热爱恋。
4、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极目远桃,连绵的群山鳞次栉比 , 气势磅礴,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B: 为了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顺利推进,广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真是无所不为
C: 川流不息的汉江水滚滚而来汇集于丹江口水库,又经南水北调中线渠道缓缓北上,润泽了干渴的北方。
D: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著作等身的金庸大侠已离我们而去,然而他为我们创造的侠义江湖将永存世人心间。
5、在下面短文中横线上填入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肉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作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作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作藕的事业吧, ;。

①以苦心孕育未来 ②以宽阔拥抱生活 ③把寂寞留给自己 ④把芬芳献给他人


A: ②①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①④③②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交卸 篱笆 触目伤怀
B: 幕年 傲然 妙手偶得
C: 开垦 虬枝 难以致信
D: 秀颀 狼籍 烟消云散
7、使用丈八蛇矛枪的英雄是( )。
A: 秦明
B: 林冲
C: 卢俊义
D: 朱仝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B: 老人、青年和孩子们,纷纷涌向那青青山坡——几十年前革命英雄奋勇抗战的地方。
C: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D: 一所安静的学校,一间安静的教室,一位心情平静的教师和一群能自由思想的学生,是我对教育的期待。
9、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使绿水青山巨大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


A: 理念 协调 产生
B: 观念 匹配 产生
C: 理念 匹配 实现
D: 观念 协调 实现
10、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私熟 惟妙惟肖 重岩叠嶂
B: 掩映 因地治宜 长途跋涉
C: 蔷薇 巧妙绝纶 络绎不绝
D: 喧嚣 就地取材 苦心孤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相关问题。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 1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分别从 的感觉角度渲染了 的氛围?

(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

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 1 )本文选自《________》,它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________(人名)主持编纂的。
( 2 )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当涂掌事________

当涉猎________

往事耳________

④即刮目相待________

( 3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 4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当涂掌事(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B: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时王侯的自称)
C: 非复吴下阿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味道)
D: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古代对自家兄长的尊称)
( 5 )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 6 )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蒙以军中多务 不而别
B: 自以为大有所求精
C: 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但当涉猎
D: 自青州入魏,复南奔 根问底
( 7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课外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那天的云
①那天的云呵,我怎么能够忘记?
②那天的云,似聚似散,若即若离,好像她什么都知道。她蹑手蹑脚,轻轻飘来,不曾跌落水滴,也不曾带来阴霾。好像生怕打扰了我,那静静的思考。
③其实我在想的事情,不过是从前那个破烂的老屋。
④我们曾经住过的长春路,是多么繁华与喧闹!左邻居贩卖各种玩偶,我常常在那流连。其中以塑胶的哆啦A梦最受我的钟爱。右邻居是小吃店,汆肉米线是他家的招牌。滚烫的乳白色的汤汁,粉嫩的肉片,这才是昆明的味道!耳边永远不会清静。熙来攘往的人潮,千百年来撞击着岁月的河床,自然有无穷无尽的声响。万籁之中,我独爱贩卖水豆腐的吆喝。“来——水豆腐咯——”声音沧桑而浑厚,听来却带着豆腐的香气和白糖的甘甜,以及由这二者合而为一的专属于水豆腐的永恒的记忆。
⑤赏玩过哆啦A梦的玩偶,喝光了汆肉米线的汤汁,端着一碗水豆腐满足的嘬吸着,我站在了破烂老屋的门前。
⑥推开门就能回家,可是我迟迟伸不出手。因为门后是一条又长又窄的幽暗的走道,两侧是一蹭就掉渣的土矶墙,地面是粘土铺成的,凹凸而坎坷。常年的阴暗和潮湿,使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土腥味。仿佛这老屋百年的戾气都沉聚在这条走道里,慢慢沉淀,缓缓发酵,终于酿出夺人心魄的滋味。
⑦我害怕。怕它的幽暗,怕它的坎坷,怕它的味道。一门之隔,门外是洒满阳光的人间;门内却似乎是深沉可怖的地府!
⑧我知道穿过这条走道,就能到达温暖和欢乐的源泉。可是幼年的我的不成器,大抵如此。任我怎么鼓起勇气,都无法伸手推开这道门。只能在门外踌躇,徘徊。
⑨终于你挎着菜篮,来到了我的面前。用毫不颤抖的手绝决的一推,门就“呀”然洞开。还不等那沉积百年的腐气向我扑来,你已然把我拖过了走道,来到了灶边。于是我眼前就纯然只有跳动的金色火苗,于是我鼻中就纯然只有焦猪肝和青头菌肉饼的芳馥之气。那时的我百思不得其解,矮小而佝偻的你,怎么如此的勇敢和坚强?
⑩低头想一会,我抬头看看云。
⑪那天的云,似聚似散,若即若离,好像她什么都知道。她蹑手蹑脚,默默飘荡,不曾跌落水滴,也不曾带来阴霾,好像生怕打扰了我,那静静的思考。
⑫其实我在想的事情,不过是一顿平常的晚饭。
⑬灶旁的天井是我俩独享的餐厅。父亲叔伯,可就没有这个特权,他们只能规规矩矩地坐在屋里,聚在桌旁。倘若父亲端着碗踱出来偷看我们祖孙,你白眉紧拧,可是要骂的!
⑭我记得你把我搂在怀里,一口一口喂我吃饭。似乎你不是在喂饭,而是精雕细琢一件艺术的珍品。每一勺饭都要浸上肉汁,红的绿的配上蔬菜。非香甜可口并色彩缤纷而不肯送入我口。每一颗米粒在我唇齿间,伴随我的咀嚼而律动,真是你为我演奏的美妙的进行曲啊
⑮吃罢了饭,你也舍不得放我下来。我搂着你的颈项,你拍着我的脊背,轻轻哼唱着不知名的小调。我们俩的挚友——大咪,踱着方步加入我们的行列。我这才要求下地,要与大咪见礼。大咪是我见过最魁梧的猫咪,他轻松的把前臂搭在我的肩上,于是我就狠狠的亲他一口,也不在乎满嘴猫毛。大咪最享受我的拥抱,他哼唧着在我身上磨蹭。你含笑坐在一边,并不担心大咪搂抱我时抓伤我——你早已把他的脚爪剪得光秃秃了,并且还用砂纸磨过。这是我亲眼看到的,并且当时大咪沮丧的哀鸣我仍然记忆犹新
⑯终于你分开了我们,重新把我抱起。大咪也惬意的爬起来,无限依恋的蹲在你的脚前。他当然知道,每天我们仨一起看晚霞的时间到了……
⑰低头想一会,我抬头看看云。
⑱那天的云,似聚似散,若即若离,好像她什么都知道。她蹑手蹑脚,静静飘去,不曾跌落水滴,也不曾带来阴霾。好像生怕打扰了我,那静静的思考。
⑲其实我在想的事情,不过是一个可能你已经忘却的对话。
⑳对着铺满天际的红霞,你指天上的孤鸿给我看。我疑心它住在彩云的里面,有着梦一般的生活。不然它怎么那么努力的高飞?也许它一飞到云彩里,就抖落了满身的羽毛,化作美丽的仙子。华丽的城堡里有奶油的蛋糕,四匹马拉的马车,还有水晶的高跟鞋。并且一定要有燃烧着熊熊火焰的壁炉。
(21)你微微的笑了,白发在额头跳跃,顽皮地随风舞蹈。你说:“你听!它在叫!”我听到了,那叫声如同生锈的锯头正在切割钢铁,嘶哑而悲伤。你抚摸着我的额头,说:“这是一个离开了孙儿的祖母,正在飞往天堂的途中。有一天我也会像她一样,哀鸣着离你而去。”我怔怔地听着,忽然眼泪就盈满了眼眶,紧紧抓住你的袖口,不肯松手。你笑着骂我没出息,可是眼眶也红了。你在我的脸颊深深一吻,附在我耳边轻轻说:“真有那么一天,你想我的时候,就微笑着抬头,看看天上的云。只要你一笑,我就能知道。”
(22)只要我一笑,你就能知道!这样轻声附耳语气平淡的一句话,却深深镌刻在我的心中了。
(23)不然你走的那天,我抬头看云,看她蹑手蹑脚,轻轻飘来,默默飘荡,又静静飘去的时候,满眶都是泪,嘴角却为什么努力地上扬?云上的你呵,看到没看到?
(24)那天的云呵,我永生的记忆!

( 1 )谈谈你对本文题目的理解。

( 2 )选文第14段中有一句划线句。请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 3 )第15段划线句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何作用?

( 4 )请解释选文第23段在结构上和表情达意上分别有何作用?

( 5 )文中的“你”,是怎样的一个形象?请联系文章内容加以阐释。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笔墨童年

余秋雨

在山水萧瑟、岁月荒寒的家乡,我度过了非常美丽的童年。

千般美丽中,有一半,竟与笔墨有关。

那个冬天太冷了,河结了冰,湖结了冰,连家里的水缸也结了冰。就在这样的日子,小学要进行期末考试了。

破旧的教室里,每个孩子都在用心磨墨。磨得快的,已经把毛笔在砚石上舔来舔去,准备答卷。那年月,铅笔、钢笔都还没有传到这个僻远的山村。

磨墨要水,教室门口有一个小水桶,孩子们平日上课时要天天取用。但今天,那水桶也结了冰,刚刚还是用半块碎砖砸开了冰,才抖抖索索舀到砚台上的。孩子们都在担心,考试到一半,如果砚台结冰了,怎么办?

这时,一位乐呵呵的男老师走进了教室。他从棉衣襟下取出一瓶白酒,给每个孩子的砚台上都倒几滴,说:“这就不会结冰了,放心写吧!”

于是,教室里酒香阵阵,答卷上也酒香阵阵。我们的毛笔字,从一开始就有了李白余韵。

其实岂止是李白。长大后才知道,就在我们小学的西面,比李白早四百年,一群人已经在蘸酒写字了,领头那个人叫王羲之,写出的答卷叫《兰亭集序》。

我上小学时只有四岁,自然成了老师们的重点保护对象。上课时都用毛笔记录,我太小了,弄得两手都是墨,又沾到了脸上。因此,每次下课,老师就会快速抱起我,冲到校门口的小河边,把我的脸和手都洗干净,然后,再快速抱着我回到座位,让下一节课的老师看着舒服一点。但是,下一节课的老师又会重复做这样的事。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如果我写不好毛笔字,天理不容。

后来,学校里有了一个图书馆。由于书很少,老师规定,用一页小楷,借一本书。不久又加码,提高为两页小楷借一本书。就在那时,我初次听到老师把毛笔字说成“书法”,因此立即产生误会,以为“书法”就是“借书的方法”。这个误会,倒是不错。

学校外面,识字的人很少。但毕竟是王阳明、黄宗羲的家乡,民间有一个规矩,路上见到一片写过字的纸,哪怕只是小小一角,哪怕已经污损,也万不可踩踏。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庙门边上,有一个石炉,上刻四个字:“敬惜字纸。”石炉里还有余烬,把字纸放下去,有时有一朵小火,有时没有火,只见字纸慢慢焦黄,熔入灰烬。

我听说,连土匪下山,见到路上字纸,也这样做。

家乡近海,有不少渔民。哪一季节,如果发心要到远海打鱼,船主一定会步行几里地,找到一个读书人,用一篮鸡蛋、一捆鱼干,换得一叠字纸。他们相信,天下最重的,是这些黑森森的毛笔字。只有把一叠字纸压在船舱中间底部,才敢破浪远航。

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

不识字的人尊重文字,就像我们崇拜从未谋面的神明,是为世间之礼、天地之敬。

这是我的起点。

(节选自《中国文脉》)

( 1 )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将文章所写的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①________

②老师抱我洗去墨迹。

③________

④乡人敬惜字纸。

( 2 )结合语境,根据提示,品析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①于是,那些奔跑的脚步,那些抱持的手臂,那些清亮的河水,加在一起,成了我最隆重的书法入门课。(提示: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②过路的农夫见了,都必须弯下腰去,恭恭敬敬捡起来,用手掌捧着,向吴山庙走去。(提示:从词语的角度)

( 3 )文中“那些在路上捡字纸的农夫,以及把字纸压在船舱的渔民,都不识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 4 )读了本文,联系作者的成就,谈谈对文章结尾“这是我的起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请自选角度,以“生活中的英雄”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幸福太奢侈”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