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B: 存在感其实不是锋芒毕露,而是一种让人舒适又信赖的感觉。 C: 他津津乐道地谈论着电影《阿拉丁》中与原版不一样的画风。 D: “五四”运动中,他是一个忧心忡忡,胸怀大志的热血青年。 |
2、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期末的总结班会上,小明对班主任说:“张老师,我们全班同学都很赏识你的教学方法。”B: 数学科代表说:“大家在第一节课前交作业,要是还有人不交,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C: 小陈指着菜农李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这白菜多少人民币1千克?” D: 你对比赛得了名次的同学说:“祝贺你,有什么好经验向我介绍介绍好吗?” |
3、 | 下面情境中,小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情境】小林晚上要参加少年宫组织的一项活动,放学后打电话告诉妈妈准备晚饭。 A: 你马上给我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B: 妈妈,你必须早一点准备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活动,别耽误我的事 C: 妈妈,你能早一点准备晚饭吗?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D: 快点给我做饭,我六点半要去参加少年宫的活动 |
4、 | 对下列选项中划线语句的修辞手法及效果,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 , 还眨呀眨的。(《春》)理解:“像眼睛,像星星”,采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丛中的野花细小而明艳的特点。 B: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 , 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C: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济南的冬天》)理解:“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的山坡表面被比喻成“带水纹的花衣”,写出了颜色的层次变化。 D: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济南的冬天》)理解:采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作者对小山的爱怜,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 |
5、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B: 12月27日,以烈士丁香为原型的主旋律电影“丁香”在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机。 C: 2011年,《宫心计》、《美人心计》、《步步惊心》等穿越剧创造了极高的收视率,尤其是《步步惊心》的热播,催生“惊心”体,“步步惊心”成为一个流行词。 D: 在去年的最后两个月,发生在我省徐州丰县和甘肃正宁县的两次校车事故,再次敲响了校车安全的警钟。 |
6、 |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A: 这是辛弃疾写给好友陈同甫的一首词,全词以“壮”语贯穿始终B: 上阕有对沙场点兵军容的描绘,并用“秋”字给整个场面增添肃杀之气 C: 下阕写出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理想追求,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D: 全词采用写实的手法,真实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善战的将军形象 |
7、 |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我们原打算天黑前赶回县城,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使我们在这个小山村滞留了一夜。 C: 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 , 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D: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鲁迅把笔下的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入木三分。 B: 她聪慧好学,多才多艺,在众多学生中鹤立鸡群。 C: 他作为劳动委员不起模范带头作用,却只在旁边任劳任怨。 D: 笔架山的登山路线非常难走,把大家弄得筋疲力尽。 |
9、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_________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 ②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 ③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___________了。 A: 的确 到处 温柔B: 确实 到处 柔和 C: 确实 随处 柔和 D: 的确 随处 温柔 |
10、 | 选出翻译不够恰当的一项( ) A: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译: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人和物)各具各的神态。 B: 盖大苏泛赤壁云。译: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赤壁的故事。 C: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中间那个头戴着高帽,长着很多胡子的是苏东坡。 D: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译:那个人看得很端正并且很安静,好像在听壶中的水的声音。 |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诗题是《春望》,那么诗人“望”到了哪些春景?( 2 )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 惟吾德馨(这里指德行美好) B: 可爱者甚藩(多) C: 可以调素琴(调弄) D: 不蔓不枝(藤蔓) ( 2 )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一样的是( ) 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 无丝竹之乱耳 C: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 何陋之有 ( 3 )对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翻译: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是有功名的人)。 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翻译:没有弦乐器扰乱耳朵,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C: 莲,花指君子者也。(翻译:莲花是花中的隐士。) D: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翻译:对于牡丹的喜爱,你很多了。) (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陋室铭》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操。《爱莲说》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随波逐流,坚守节操的人生志趣。 B: 两文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来表现自己的情操。 C: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活着称述功德的文字。 D: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 |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滴水之恩
紫红色的天空渐渐变得暗黑。我握着桑木棍,孤单地走在山路上。
我是搭赶集的车来到这个地方的,去寻找据说矗立在附近田野中的古塔。当我在陌生的乡间找到青麦田里残存的白色古塔,再回到先前下车的小街时,集市早已散了。
街角凉粉摊前头裹苗帕的老妇人的回答叫我失望:“公交车下午一点以后就没有了,要是你早些到,还可以搭摆摊的货车。”
这会儿,什么车也没有了。
“在那里住一晚,明早再搭车走嘛。”老妇人指指对面一家写着“迎宾旅馆”的木楼对我说。
但我无论如何也得赶回去,明早还有事呢。
走三十多里路是没有问题的,只是我根本不认得返回的路。
老妇人指点我沿这条路一直朝东走,别走岔路就可以走回去了。“小心哟,这个季节山里有蛇。”她顺手砍下一截桑木枝递给我。
雷声从远处沉沉地压过来,闪电把天边的乌云撕开一道耀眼的裂缝。
我一边走一边看有没有经过的车可搭。一辆卡车嘶吼着爬上山坡,我拼命挥手,车从我身边呼地开了过去。
山下沟坳里,几户人家的窗格透出昏黄的灯光来。雷声越滚越近,大雨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瓢泼而下。我只得加紧步子,同时担心蛇会突然从路边草丛中钻出。
终于又有一辆小拖车开过来,这次被我拦下了。没想到,司机竟会是那个人。
去年夏天在马山,有一天将散集时,我在街上闲逛,看见了他。
当时,他衣衫不整地斜靠在土墙根下,胡须很长,头发蓬乱,一副潦倒落魄的样子。他的面前并没有放乞讨钱币的碗,但我确信,他一定是又渴又饿了。
几步之外有个茶水摊,我去买了一杯水一块糕递给他。他无神的眼睛并没有因我的热心而闪亮,他甚至不抬眼看一看便自顾自吞食起来。“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随口劝了他一句,便走开了。
几个月过去了,虽然眼前这个人整洁而精神,但我还是认出了他。
“去马山吗?”我焦灼地问。
“去马山?”他迟疑了一会儿,让我上了车。
小拖车颠簸着,他燃着的烟头,红红的亮点忽明忽暗。
“你是马山人?”他问。
“不是,我在那儿见习。”
他有点失望:“我倒曾遇到过一个马山人呢,那真是个好人。”
“你去过马山?”
“去过。”
话题断了,黑暗中,他似乎笑了笑。开始下雨了,豆大的雨点叩打着车窗。
他忽然说:“说起来那次去马山,怪难为情的。那时我赌输了,输得精光,被撵出来,流落到马山。有个人给我水喝,给我东西吃,可惜我不认得她,要不,真得好好谢她。”
“就为了那个人送你一点水一点吃的吗?”
他不屑地看我一眼:“你不懂,那时候我心灰意冷,没脸回家,她劝我‘快散集了,要去哪里,你也该去了’。我听了她的劝告,回家了。后来再也不赌了。我真的很感谢她,要不是她那一杯水一块糕一句话,我现在还不晓得会怎样呢。”
我心中有掩饰不住的喜悦,想不到那件小事会对他帮助那样大。
他没有认出我来。我决定不提看见他潦倒情形的就是我。每个人都有尊严,我要让他拥有一份完整的助人的快乐和自豪。
“我也很感谢你,要不是搭上你的车,这会儿我还在山路上挨雨淋呢!”
他听了果然高兴:“其实你也不用谢我,要谢就谢那个给我水喝的人。那次之后,我才晓得,人有时候是多么需要旁人帮一把。”
“马山到了!”他刹住车。
“谢谢你啊,下车来喝杯热茶,歇会儿吧。”
他一边倒车一边说:“我还得赶回去运货呢——本来,我的车是不到马山的。”
(作者:唐敏。有删改)
( 1 )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 2 )“头裹苗帕的老妇人”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内容,从情节和主题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3 )文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①小的时候,每年寒暑假,我和哥哥都会跟着父母去田里种庄稼。老两口一辈子都在土地上耕作,什么季节种什么作物,哪个季节收获哪样庄稼,样样门儿清。这也让我慢慢悟出一个道理:读书就如种庄稼,只有精耕细作,才能收获精神生命的成长。
②播下良种,才能有好收成。种庄稼,首先就要选育良种。读书,同样需要有一种挑剔的眼光。优秀的书籍就像粒粒饱满健硕的种子,能在人的心灵原野植下美好,生根发芽;相反,将时间花在粗制滥造、内容廉价的书籍上,不仅于知识、德行的增长无益,还容易让心灵受到污染,得不偿失。古人讲,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这里面的道理,不仅仅在于书需要“读透”,更在于书需要“选好”。
③好的书籍,能将历史定格,变柔弱为坚强。“火把虽然下垂,
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这是我每次重读路遥《平凡的世界》的一个感受。它让我懂得,痛苦与幸福实际上是相对的。要想在精神上保持富足,就需要不断超越简单的物质追求,并多加审视不完美状态下的生命意义与价值。曾有一段时间,我经历了一些挫折和失败,一度心灰意冷,但每每在空闲时读起这本书,浮躁的内心就能平静下来,而孙少平永不服输的那种拼搏精神、永不气馁的那股韧劲,也总是能深深地感染我。合上书本,再反观现实,就能明白:生命中的每一次挫折,不也是铺通前行之路的基石吗?更何况,只是一时的挫折,与其埋怨,毋宁改变。一本好书,力量如斯。
④“要想庄稼种得好,还得力气下得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是站在田头观望别人播种,自己却不付出任何努力的人,在丰收时节也只能远远地观望他人的成果。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就好比播种、除草、施肥、浇水等诸多农活,自始至终都付出汗水,才能在丰收时收获喜悦。
⑤清代文学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的一句话说得好:“善破其卷而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蚕食桑而所吐者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对于一本好书,如果只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而做不到理性反思、融会贯通,就很难有机吸收书籍当中的营养,反倒可能让自己患上“厌食症”,损害独立思考的能力。
⑥正如庄稼的成长会碰到风霜雨雪一样,阅读的过程,也往往会遭遇困难,尤其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当时的语言习惯、思考方式,往往与现在有着极大差别,这样的“硬骨头”,要啃下来,绝非易事。比如,大家都知道《资本论》是马克思的重要著作,放在当下,也有很强的解释力,依然没有过时,但真正从头到尾细细读过的人,恐怕并不多。其实,越是难读,越见勇气和毅力。读好书、啃经典,就需要“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要知道,经典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结晶,是“精神源泉”,读经典的“大书”虽难,却能让人终身受益。
⑦“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农民。”细细品味父母种庄稼的朴素道理,我坚信,在书海耕耘,能让人遇见不同风景,成就人生的品质与高度。
( 1 )本文围绕“读书就如种庄稼”,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请根据提示,补充完成本文的内容结构分析。①段:提出“读书就如种庄稼”的观点。
②③段:种庄稼要选良种,读书也要选好书。
④⑤段:________。
⑥段:________。
⑦段:总结全文,强调观点。
( 2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划线词语的含义。想要从书中汲取智慧,就不能坐而空谈,更不能叶公好龙 , 而应该在书籍的“稻田”里,与文字和思想为伍,或读,或抄,或默,或思,或悟。
( 3 )文章用“种庄稼”和读书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本来我可以选择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本来我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本来我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本来我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和喜悦。
请以“本来我可以__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得套写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