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保证航天员在微重力环境下身体机能不衰退,我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配置了力量训练设备,并定期对航天员心血管和身体医学指标进行监控。B: 隐形技术是一种通过雷达隐形、红外隐形等技术手段,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性信息特征,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被发现的概率。 C: 大师的这段经历尤为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后打算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D: 截至日前,“小青荷”们的志愿服务工作都已圆满完成,在这段特殊的经历中,他们不辞劳苦地付出,体会着这一切带给他们的成长与幸福。 | |||||||||||||||||||||||||||||||||||
2、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书”即书信,古人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B: “唐宋八大家”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实行者,主张文学革新。 C: 骈文是唐代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与散文相对,以四、六句式为主。 D: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写景、记物、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合肥市一些医疗机构早在几年前就设立了戒烟门诊,如今这些门诊却门可罗雀,人声鼎沸 , 戒烟热线往往一天也不“开张”。 B: 秋天来了,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采野果,活动中同学们兴高采烈 , 你帮我,我帮你,将收获的果实装进了自己的小背包。 C: 这个地方虽然现在看起来人迹罕至 , 但是在古代,这儿可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 D: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战士们脸上毫无惧色。 | |||||||||||||||||||||||||||||||||||
4、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酝酿(yùn liàng) 抖擞(sǒu) 应和(hé) 窠巢(kē cháo) B: 镶上(xiāng) 髻(jí) 贮蓄(chù) 澄清(chéng) C: 粗犷(guǎng) 静谧(mì) 高邈(miǎo) 莅临(lì) D: 彩棱镜(líng) 倜傥(tiáo) 菜畦(qí) 发酵(jiào) | |||||||||||||||||||||||||||||||||||
5、 |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刚生下时,有个算命先生正打门前经过,就给算了一卦,他命中缺“木”呢! B: 有一回,我家枣儿也是这样骑着,只顾摘枣儿,撒尿了都不知道,竟尿了我一脖子。 C: 骗人!还有叫枣儿的?嘿嘿,叫枣儿? D: 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 | |||||||||||||||||||||||||||||||||||
6、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白岩松第二次登上“扬州讲坛”演讲时认为:天下大事,都是从细节开始做起;所以,所有的事不是从大事开始,就是从小事开始 B: 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在开车时分心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C: 我们中学生必须发扬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实现中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 通过《中国之声》微薄推出的“正能量益起来”这项活动,让我们一同探寻发现在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点滴美好,一起寻找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 | |||||||||||||||||||||||||||||||||||
7、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序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吕型伟先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①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②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③奉献,就是不能照顾个人的利害得失④求真,就是敢于坚持真理⑤创新,就是敢于独立思考⑥
A: A B: B C: C D: D | |||||||||||||||||||||||||||||||||||
8、 |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 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参加理论物理学习班呢? B: 澳大利亚海关当局正在对代表团成员的历史记录进行反复核对,以核实在参加过悉尼奥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以及即将参加雅典奥运会的运动员中,是否有人涉嫌走私兴奋剂。 C: 金老师对他的学生说:“我们在学习上要不断进步,否则就要后退,古语不是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嘛’。” D: 本来约好下午两点钟碰面,可我足足等了二,三个小时,他才来。 | |||||||||||||||||||||||||||||||||||
9、 | 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去年三月,也是在两会,提出了“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这样一个朴素而深刻的命题。干事业、改作风好比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接着一锤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好的制度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好的习惯需要在不断鞭策下养成。“中央绝对会一年一年抓下去”,庄严的承诺掷地有声。只有坚持不懈地抓,连续不断地纠,制度和纪律才不会变成稻草人,才能“敲打”出气正风清的政治生态。 B: 干事业、改作风好比钉钉子 C: 中央绝对会一年一年抓下去 D: 好的制度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 | |||||||||||||||||||||||||||||||||||
10、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提醒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走了火的雷霆霹雳;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不停的絮絮叨叨;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朝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可以是______________,也可以是悄无声息的暗示眼神。 ①直对相知的友人②婉转的和风细雨 ③面对面的激烈争辩④寥寥的片言只语 A: ②④①③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①③④② |
阅读下列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①吹笛唤春归,迁客②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释]①寒山:地名,在今正苏徐州市东南,是东晋以来淮泅流域的战略要地,屡为战场。②迁客:指遭贬斥放逐之人。作者此刻被贬滴,也属“迁客”之列。 ( 1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沙似雪”和“月如霜”营造了怎样的环境氛围?( 2 )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但笛声所引发的情感并不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时任尚书省长官。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①或尽粟一石________ ②食马者________ ③不能尽其材________ ④执策而临之________ ( 2 )翻译下列句子。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 3 )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⑪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⑫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⑬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⑭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⑮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⑯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⑰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⑱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⑲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巳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⑳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 1 )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________
( 2 )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3 )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4 )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⑩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5 )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读懂一粒苔藓
①某名山之上有条小路,路旁有块巨石,石上有一小片苔藓。某天,我随意地在巨石边蹲下歇息,恰值衣袋里有一面度数很高的放大镜,于是顺便用它观察了一下那片苔藓。
②天!我惊呆了。
③我眼前出现的不是一片苔藓,而是一片森林,林中长着高大茂盛的“树”。
④我再认真地观察每个苔粒,发现它竟然是一株十分健全的“树”。上面有强健的躯干,有茁壮的枝条,有青翠的绿叶。此外,还有许多花朵,甚至还能看到美丽的花蕊!
⑤就是这么一粒苔藓,这小小的绿色生命不仅躯干完整,而且器官健全!
⑥我抬起头来,举目四望,看到的是崇山峻岭和莽林险涧。以前,我总觉得好像只有那些庞然大物才具有深邃的美感。谁会有兴趣关注这一小片甚至一小粒的苔藓?幸好,我关注了,在一个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关注了。
⑦那一粒苔藓,那一株苔体,与高大的乔木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小小的苔藓也在呼吸,也在生存,也在成长,也在繁衍……
⑧它们也很美。
⑨何以美?因为它作为个体是独立的,作为躯体是完整的,作为群体是共生的。只要它们是生命,就有资格傲视一切貌似雄伟壮丽的无机物种。由无机物演示出的任何辉煌壮丽,山呼海啸、地裂山崩、雷鸣电闪、冰雪盖地,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在相互堆积和碰撞。
⑩只有生命,哪怕是一粒苔藓,才有可能成为生命史、人类史、文明史的开篇者或创造者。
⑪而且,只有生命才能体现根本意义上的平等。因为,只要是生命,就有生有死,有兴有衰。活到百年、千年可谓长寿,但不死是不可能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生命必然有生有死”是一个自然的法则,任何生命都是平等的,无一例外。
⑫我们有资格藐视苔藓的生存意义么?没有!
⑬可惜,我们常常不自觉地走进一个误区,那就是:推崇和强化生命的不平等关系,尤其是对待人!
⑭名人和伟人是人,而平凡卑微的人也是人——在“都是人”这一点上没有任何区别!谁若是不承认这点,一定要将一些人抬高为别人崇拜甚至膜拜的对象,都是无知和可笑的。
⑮为此,我们真应该以十分恭敬的态度,去观察去体悟苔藓,真正读懂它们。
⑯总之,读懂一粒苔藓大不易。
因为疫情,大家过了一个史上最长的寒假,小台同学宅家上网课期间不是特别认真,几个月后返校,回归到班集体,他发现自己有“课听得懂,但题做不对”的现象,出现适应困难、失眠焦虑等问题。请以朋友小天名义给他写一封信,帮助他走出心理困境。
小贴士:①书写分为5分,注意书写美观工整,卷面整洁。②观点明确,内容充实。③要用事实说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疏导有效,避免空洞说教。④尽量为对方考虑,语言委婉得体。⑤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