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选出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筑路队得伤寒死里逃生后又回到铁路工厂工作,他被吸收到团委会里,担任政治教育部长。 B: 《童年》中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药剂师好事情,他对阿廖沙的性格形成起关键作用。 C: 《格列佛游记》中的主人公格列佛从慧骃国回来后讨厌人类身上的耶胡气味,他甚至不让妻子儿女靠近。 D: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魯滨逊在荒岛的某一天,在沙滩上发现人的脚印,吓得三天三夜不敢出门。 |
2、 |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详 云宵 入目三分 轻歌曼舞 B: 服侍 帐蓬 语无伦次 眼花潦乱 C: 震撼 喧闹 重峦叠嶂 持之以恒 D: 妥帖 狡辨 惊慌失错 神采奕奕 |
3、 | 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立场坚定不移,采取的措施是坚决有力的,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B: 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 ,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 照片中她身穿深色西服套装,或是正襟危坐 , 或是嘟嘴卖萌,优雅俊美。 |
4、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舞松之风把云雾吹得千姿百态,令人眼花缭乱。 B: 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中国,郭明义几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对工作一丝不苟。 C: 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 , 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项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几代科学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分不开的。 |
5、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 京沪高铁开通以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 C: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自开播以来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因其新颖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造成的。 D: 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广泛开展节水节电、绿色出行等“微环保”活动,是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能否养成的关键。 |
6、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籍,书中阐明了他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B: “说”“记”“铭”“表”“序”等都是我国古代文章体裁。其中“序”分两种,赠序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 C: 我国古代文人姓名之外,还有“字”,不少还有“号”。如: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字乐天,号六一居士。 D: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之一,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王之涣、王维、王昌龄、岑参、高适等。 |
7、 |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短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位老先生为学徒留下了一段精彩的题词:“待人应守_________,治事应持________,创业酌用______,养心可奉释家之超脱,行文当如__________,读书当如___________。”如此博采百家学问而集于一身,必能成为贤者。 ①兵家之权变 ②儒家之忠诚 ③纵横家之灵活 ④墨家之兼爱 ⑤法家之严明 A: ①②③④⑤B: ②⑤①③④ C: ④①⑤③② D: ②③⑤①④ |
8、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 ) A: 哂笑(shěn) 冗杂(rǒng) 晦暗(huì) 锐不可当(dāng)B: 颓唐(tuí) 荫庇(yìn) 驰骋(chéng) 引吭高歌(háng) C: 跻身(jī) 恣睢(zhuī) 笑靥(yǎn) 风雪载途(zǎi) D: 扒窃(bā) 晕车(yūn) 寒噤(jìn) 翘首而待(qiáo) |
9、 |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狡黠(xié) 留滞 谀词(yú) 怒不可遏B: 猖獗(jué) 根深底固 抽噎(yè) 纨绔 C: 伛偻(yǔ) 招徕 谮害(zèn) 颠沛流离 D: 拮据(jié) 恃才放旷 归咎(jiù) 相形见拙 |
10、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刘谦此次香港巡演,以别具匠心的出场方式,变化莫测的舞美视觉,神秘十足的音乐伴场,带给“谦迷”无限的疯狂与猜想。B: 钓鱼岛争端如果持久发酵,势必造成中日关系处于紧张对峙的长期状态。 C: 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淋漓尽致。 D: 《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 , 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
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1 )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_______,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________之情。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贞观三年,太宗谓侍臣曰:“君臣本同治乱,共安危,若主纳忠谏,臣进直言,斯故君臣合契①,古来所重。若君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亡,不可得也。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如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②,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朕与卿等可③得不慎,无为后所嗤!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日:“联闻周、秦初得天下,其事不异。然周则惟善是务,积功累德,所以能保八百之基。秦乃恣其奢淫,好行刑罚,不过二世而灭。岂非为善者福祚’延长,为恶者降年不永?朕又闻桀、纣帝王也,以匹夫比之,则以为辱;颜,闵。匹夫也,以帝王比之,则以为荣。此亦帝王深耻也。联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选自《贞观政要·卷三》,中华书局2016年版,有刪改) 【注】①合契:对合符契,这里引申为符合,投合。②钳口:闭口不言。③可:岂,哪。④福祚(zuó):福禄,福分。⑤降年:天赐予的年龄,寿命。⑥颜、闵:指孔子的两个学生颜回和闵,他们以德行修养著称。 ( 1 )解释文中划线的词。①若主纳忠谏________ ②寻亦诛死________ ③无为后所嗤________ ④以匹夫比之________ ( 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朕每将此事以为鉴戒常恐不逮为人所笑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 ②此亦帝王深耻也。 ( 4 )选文中唐太宗对侍臣说的话体现了哪些治国理政的思想?(用自己的话概括) |
拔掉心底的篱笆
①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②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③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 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地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劳方面出色,来试试吧!
④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度最长的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⑤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
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⑥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⑦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不准确,什么叫“我不擅长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人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⑧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⑨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这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⑩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个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 1 )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
时间 |
心底的篱笆 |
拔掉篱笆后 |
小时候 |
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 |
A________ |
高二 |
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弱 |
B________ |
参加工作后 |
C________ |
英语有小成 |
①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加点词语)
②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 4 )“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障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阅读苗苗的《细品炊烟》,回答文后题目。
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村意境。
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关。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了一份金黄的浓烈,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今年晚春,我常于某一天用心去吟赏,发现晚春里感受炊烟,就像邂逅在水一方的伊人红颜,袅袅婷婷,缥缥缈缈,虽然不知蒹葭何处,却足以让你心动。
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了一个陈旧的故事。许多农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傍晚,我漫步乡间,眼睛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偶尔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竟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绵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烟下放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在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下村姑灿烂羞涩的笑脸。
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到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乡村。外婆用一种最质朴的生命方式,送给了我平淡而温暖的假期生活。
炊烟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如诗的岁月。那曲线优美的身姿勾起的不仅是对它的回忆,更是对乡村和土地的依恋。
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而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炊烟正从乡村慢慢淡去。而我却像一个长不大的乡村孩子,常常在暮烟四起时寻找它、欣赏它……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通过真实、具体的事例表现出朋友的性格特点;不少于55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班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