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安排情节,有条不紊地写了所见、所闻、所感、所忆。B: “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这样的景色烘托出“我”当时悲凉的心情,主要是因为已是冬天,触景生情。 C: 文中“闰土”的着墨最多,因为“闰土”的命运就是当时广大贫苦劳动人民的命运,他的遭遇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 D: 文中多用对比的写作方法,使形象更为生动饱满。 |
2、 | 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读如春,你心便无冬;读如秋,你心中便挂满果实。从阴雨读出晴日,从暗夜读出 ,从枯黄读出 ,从沙漠读出清泉,你就读出了常人所读不到的 。读的最高境界是读出 ,这样才能把被读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读在一起。 B: 光明 翠绿 意义 生命 C: 霞云 丰润 意义 灵魂 D: 光明 丰润 意境 生命 |
3、 |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那个八月,杜甫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的袭击:秋风破茅,秋雨漏屋,一家人无处安身。他却在此刻慷慨吟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忧国忧民的情怀表现得如此光明正大。历史风云变幻,一拨又一拔的风流人物在历史的尘埃中变得面目模糊,而人民却永远缅怀杜甫,因为他能从自己的痛苦中生出一种大胸怀,穷也兼济天下,心里装着人民的人,人民也将永远记住他! A: 暴风骤雨 B: 光明正大 C: 风云变幻 D: 缅怀 |
4、 |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画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位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重、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位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③①④②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④③① |
5、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B: 武松是《水浒传》中着力塑造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仇必复,有恩必报,曾经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桃花村,血溅鸳鸯楼,火烧瓦罐寺。 C: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最初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到小说结尾却变成了麻木狡猾,好占便宜的行尸走肉。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以钢铁般的意志进行写作,实践着他生命的誓言。 |
6、 | 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和重音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7、 | 下列各组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田圃(fǔ) 强聒不舍(guō)B: 襁褓(bǎo) 亵渎(xiè) 佝偻承蜩(chóu) C: 陨落(yǔn) 扶掖(yè) 根深蒂固(dì) D: 狡黠(xiá) 抽噎(yē) 成吉思汗(hàn)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参加这次航模比赛,同学们自出心裁 , 制作出很多新颖的飞机模型。 B: 三峡两岸数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上,怪石林立,别具匠心 , 非常壮观。 C: 对于山城重庆来说,城市绿化既要因地制宜 , 又要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观念。 D: 我站在山顶向远处望,只见重峦叠嶂 , 巍峨壮丽。 |
9、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萧索 应酬 糊涂荒唐 B: 纯粹 驱除 与日具增 C: 世面 端详 迟疑不诀 D: 糟塌 煞白 郑重其事 |
10、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我国古代,人们席地而坐时把腰挺直称为“长跪”,离席站立称为“避席”,这两 个举动都表示敬意。 B: 自谢道韫吟咏出“未若柳絮因风起”后,“咏絮之才”就被用来赞誉女性出众的才华。 C: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冰心对祖国深沉的爱。 D: 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前半部分极力描写托尔斯泰平凡的长相,后半部分则透过他的眼睛,展示出他灵魂的深邃、伟大。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1 )请从用典的角度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 )请结合全词内容,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体会词人内心的情感。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选自《晏子使楚》) 【乙】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选自《木兰诗》) 【丙】 天祥至潮阳①,见弘范②,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③,使为书招张世杰④。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选自《文天祥传》有删改) 【注释】①潮阳,地名,在广东。②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③厓(yá)山,在广东。④张世杰,南宋将领。 (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B: 其实味不同 实:果实 C: 朔气传金柝 朔:寒冷 D: 左右命之拜 之:他,代指文天祥 ( 2 )下列文言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避席”,离开座位,表示郑重,古人把席子铺在地上坐,所以席位叫“席”。 B: “策勋十二转”,奖赏十二次。转,量词,次。 C: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D: “拜”,古人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行礼时两膝跪地,两手抱拳做拱状,低头至手。 ( 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②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 4 )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结合三则材料,请谈谈你对“家国情怀”的理解。(不少于60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①曾读过一篇小说《绿墨水》,讲一位慈父为使女儿有勇气面对生活而借她同班男生的名义给她写匿名求爱信的故事。感动之余我忽然想到人真是太脆弱了,似乎总是需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感情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如果有一天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去关怀你爱护你倾听你鼓励你——人生中必定会有这样的时刻,那时你怎么办呢?
②我深深记着一位老音乐家辛酸的轶事。他在“文革”中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诧异地发现他并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天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为此,我爱上了这位不闻名的音乐家和他的作品,他懂得怎样拯救自己和爱自己。
③我同样深深记着另一位音乐家——精彩的女钢琴家顾圣婴。我不止一次为她扼腕叹息——她在“文革”初期自杀了。我知道她不是不爱自己,而是太爱——爱到了溺爱的程度。音乐使她超脱空灵清丽秀美,可当美好的东西被踩踏的时候,她便毁了自己。
④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⑤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而是要我们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很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指导我们,告诫我们,叮咛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伴随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抚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需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浇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枯荣随风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⑥学会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虐待自己、苛求自己,而是让我们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星光也没有月华的时候,在我们独立支撑着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枝鲜花,自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早晨。
⑦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一种自我欺骗,可是如果这种短暂的欺骗能获得长久的真实的幸福,自我欺骗一下又有什么不好呢?
⑧学会爱自己,这不是一种耻辱,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于一种夜郎自大的无知和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我们自己的宫殿,成为自己精神家园的主人。
⑨学会爱自己,才会真正懂得爱这个世界。
(作者:乔叶,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有温度的“微行动”
①那是个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天阴沉沉的,街上行人稀少。我从图书馆出来,裹紧衣领朝家中疾走。这时一个拾荒老人骑着一辆前后载满纸板盒的自行车从我身旁驶过。突然,一阵风刮过,老人的自行车不由得晃了几下,随即扎在车后的一块纸板掉了下来。老人见状,猛地刹住自行车,车停了下来,但老人被夹在前后的纸板盒中间,一时跨不下车,他把头扭向后面,目光盯着离自行车几米远的那块纸板盒。
②这时,一位白领模样的姑娘已从人行道上走过去,正弯下腰,捡起了那块纸板盒。见老人夹在车上动弹不得,她赶忙急走几步,拿着纸板盒来到自行车前,帮老人把纸板盒塞进车后的纸板堆里,又把捆扎的塑料绳紧了紧。老人没想到一位漂亮时髦的姑娘,会帮他捡起这块对她来说是“垃圾”的纸板盒,一时呆住了,只是对她傻笑,连谢谢也忘了说。姑娘扎紧绳子后,拍了拍手上的灰,转身走了。
③我望着她远去的背影,不禁在心里为她点了个赞!
④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走出地铁站,要到不远处的公交终点站换车,赶去参观一个展览。快到公交站时,一辆穿梭巴士正好进站。不一会儿,一位八旬模样的老太太走到车门前欲上车。只见她用手抓住门旁的车把,一只脚蹬上踏板,另一只脚却怎么也跨不上,一下、两下……还是没跨上。老太太换了个脚,紧了紧抓车把的手,一使劲,人还是上不去。
⑤我见状,赶走几步,想上前扶一把老太太。忽见旁边闪出个小伙子,从后面搀着老太太,把她扶上了车。我上车后,只见小伙子把老太太安顿在靠窗的位子,帮她刷好敬老卡后,俯身对她说:“阿婆,你一个人出来要当心。”老太太感动得连声向他道谢。
⑥我开始以为小伙子也是乘这辆车的,谁知他与老太太打完招呼后就下车走了。我用赞许的目光送他下车,看着他走进灿烂的阳光中……
⑦有一年深秋,我去太湖畔的一家疗养院体检,早晨空腹在检验科抽血。因排队人多,为方便护士操作,排队者都事先把外套的一只袖子脱了,衣服就披在肩上。轮到我抽完血,我忙着用右手按住左胳膊上的抽血处,站起身时,忙乱中左边原搭在肩上的衣服脱落了,衣角垂在地上。
⑧我见衣服拖在地上,正想抽开按在抽血处药棉上的手去拉衣服,这时从后面疾步走来一位小护士,轻轻地帮我把垂在身后的半边衣服拉起,重新披在我的肩上。我顿时有一种在家般的温馨感觉。我转过身正要向她表示感谢,她轻盈的身影已飘走了。不一会儿,又看到她微笑着在为其他疗养员服务。
⑨我郑重地把对她的感谢存放在了心里。
⑩或许,就是这些微小的行动,启动了微传播,展示了微价值,让生活有了微变化,让社会产生了微进步。当每个人都用自己散发着微温暖的行动去暖和世间这条大被窝时,这被窝就会被渐渐地焐热……
(摘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2015.9)
( 1 )本文写了哪些有温度的“微行动”?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2 )第①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3 )请结合第④-⑥段内容,简要分析小伙子的人物形象。( 4 )从全文看,对“有温度的‘微行动’”中“有温度”一词表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以“我骄傲,我是一个______________的人”为题,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