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短语结构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A: 爱莲说 十拿九稳 开卷有益 鸟语花香 B: 伤仲永 相当迅速 最后一课 安塞腰鼓 C: 游子归 目光犀利 范进中举 斑羚飞渡 D: 谈读书 热爱生命 休息一会 关爱自己 |
2、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洗濯 惘然 凛洌 妇儒皆知B: 熹微 撺掇 恣雎 通霄达旦 C: 颚然 逞辨 唏嘘 毛骨悚然 D: 告罄 腌躜 褶皱 遍稽群籍 |
3、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及马国等地的经历。 B: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句中的“终于”“不”“颇”都是副词。 C: “由于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是个病句,应删掉“由于”,或去掉“给”并把“带来”改为“受到”。 D: 自传和小传都要真实地写出人物的诞生地、出生年月、主要经历等,也可以写成传记体小说或故事。 |
4、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远离了喧闹的都市,驱车来到世外桃源般的僻静小山村,我们顿觉神清气爽。B: 图书粗制烂造乱象正愈演愈烈,促使有关部门着手整治劣质书刊,规范净化图书市场。 C: 太阳终于伸出纤纤玉指,将青山的柔纱轻轻褪去.青山那艰实的肌胸,挺拔的脊粱,袒露在人们的面前。 D: 有的人徇规蹈矩,一生碌碌无为,到老之时唉声叹气,责怪命运的不公平;而有的人,善于创新,关键时放手一搏,即使生命短暂,也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闪耀。 |
5、 | 对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盖大苏泛赤壁云:句末助词,无实义 B: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头 C: 启窗而观:打开 D: 其两膝相比者:相比较 |
6、 | 选出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 第一联“巴山楚水”即诗人被贬谪之地,“弃置身”点明是被放逐、被“抛弃”。 B: 第二联,先后运用了王质和向秀的典故,写出孤身归来,恍若隔世的悲痛之情。 C: 第三联格调从沉郁中振起,表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慷慨激昂又充满哲理。 D: 末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首联,既有对友人的感谢,又表达了共勉之意。 |
7、 |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祥子从农村来到老北京城,从饭里茶里省钱,攒了三年,买的第一辆车就被孙侦探敲诈走了,经历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B: 《海底两万里》中的康塞尔,他忠心耿耿,性格沉稳,为人随和,对分类学入迷。 C: 鲁迅的《朝花夕拾》不是为少年儿童写的,全书十篇文章,其中的《二十四孝图》里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D: 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
8、 | 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 A: 抚顺市快递公交的正式运营,极大地缓解了市内交通拥堵。修改:在“交通拥堵”后加上“的状况”。B: 方言的发展、产生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修改:将“产生”和“发展”调换位置。 C: 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修改:去掉“由于”或“使”。 D: 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要养成并且提高认真阅读的习惯。修改:将“并且”改为“和”。 |
9、 | 依次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短语,恰当的一项是( ) 我曾经徘徊于黄河上游的水库,惊异于她 ① ;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 ② ;也曾上溯龙门,感奋于她 ③ 。但当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见壶口时,立刻便如痴如狂。 A: ①如虹如带的飘逸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泊如镜的沉静 B: 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虹如带的飘逸③如狮如虎的豪壮 C: ①如狮如虎的豪壮②如泊如镜的沉静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D: ①如泊如镜的沉静②如狮如虎的豪壮③如虹如带的飘逸。 |
10、 | 最能表现屠户勇敢的一句是( ) A: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B: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C: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雪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 1 )诗歌最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形象写出春雪________特点。( 2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情感? |
文言文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蒙乃始就学 ②不敢稍逾约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结友而别 /足肤皲裂而不知B: 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慕圣贤之道 C: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当余之从师也 D: 蒙辞以军中多务/ 未尝稍降辞色 ( 3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4 )甲、乙两文同为劝学,孙权先指出 ,继而现身说法,劝说吕蒙多读书;宋濂则直接从自身学习经历说起,叙述 和勤奋学习的经历,以此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5 )说说你从吕蒙和宋濂的读书经历中悟出的学习道理。 |
风雨荷塘
厉彦林
①凡到过济南的人,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在这座垂柳含烟的北方古城,处处留有荷花的印记。唐宋时,大明湖就曾被称之为“莲子湖”,其因就是当年城北十里荷塘的自然风貌。每当看到荷花,尤其是在异乡,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清代诗人刘风诰赞誉济南的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由此,我的眼前也就会慢慢浮现出那一方弥漫着荷香的池塘。
②那是一个夏季的黎明,雨丝很密,很细,很匀,很柔,轻轻地吻着我的脸,我的手,脆生生的,甜润润的,凉爽爽的。
③我踏着寂静弯曲的石径,不知不觉来到雨幕笼罩的荷塘。远远望去,绿柳丛中躲藏着一栋新房,白墙、红瓦、尖顶,犹如安徒生童话里的风景。白屋,绿浪,粉荷,黄篱,组合得格外协调,自然而柔和。近处,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撑起或深蓝或草绿或嫩黄的伞盖,细雨落上去,如蚕食桑叶,若石击深潭。每一柄荷叶都像一把神奇的乐器,弹奏悠远清脆而让人深醉的音响。滴翠的荷叶,落上雨丝后若打了蜡一般,油光闪亮的,迎光处澈明,背光处微暗,错错落落地遮住了整个池塘。一滴滴雨丝刚栖落荷叶尖,瞬间又收缩为小水珠,潺
潺滑下叶中央,密密匝匝的,一会儿凝成晶莹的大水珠,滚动着,磨蹭着,嬉闹着。调皮的风把叶子弄翻,水珠或跳上另一片叶子,或一个跟头跌进荷塘里。
④荷花更是光亮亮、鲜嫩嫩的,高高矮矮,肥肥瘦瘦,浓浓淡淡,或停或动,或尖或圆,或半开或怒放。有的牙雕般晶莹,有的白玉般剔透,有的玛瑙般绯红。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恰似一幅幅巧夺天工的水粉画,一首首意境朦胧的抒情
诗。一阵阵微风吹过,田田的荷叶推推搡搡,把清香一缕缕送到对岸。绿茸茸的空气飘飘逸逸,空空灵灵。
⑤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此交融,在细密的波纹上流溢,流溢……
⑥我的脚步惊飞了一只被雨淋湿了翅膀的小鸟,几滴水珠溅在了我的衣衫上。树丛中,荷叶间,几只不知名的鸟虫在轻轻地叫着,不知在觅友交谈,还是在寻找食物?一切
生命在这神秘的荷塘,在这绵绵的雨雾里,萌发出一种难以言尽的渴求或是期冀。
⑦我心净如镜,任雨丝洗濯我的衣衫和我的视野,任荷风吹拂我的记忆和我的思绪。不知不觉,我敬仰起荷来了。雨中的荷你遮我
、我护你,你搀我、我抚你,吐叶展蕾,展露令人销魂的形体;虽然屡遭风雨,仍相亲相爱,交臂挽手,盘根结节,紧紧抓住脚下这深深的淤泥,编织盛大的生命景象。是啊,在那些风雨飘摇的历史时刻,我们不也是手挽心连?
⑧望着,望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⑨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着,在神奇而浪漫的荷塘之上溅起一片云,一片烟,一片雾,一片梦。
⑨黎明的荷塘气象万千,朦朦胧胧,虚虚实实,奇奇幻幻。
⑩在我的眼里,这就是济南——因了荷塘,雅得别致;也因了荷塘,不惧风雨……
( 1 ) 根据文章内容填空。文章由远及近,多感官描绘了风雨中的荷塘:远望绿柳新房,自然柔和;近听雨落荷叶, ________; 轻嗅缕缕荷香,________ 。雨与风,光与影,声与色,互相交错,彼此交融,表达了________ 的感情。雨中的神态更是各异,如成群的仙女在洗浴,或抿嘴羞涩,或笑脸半藏,或聚首细语。
( 3 )结合语境,理解第⑧节画线句的深刻含义。我仿佛也成了一株荷,在大自然里重塑自己。
( 4 )将文章第⑦段与下面《荷叶·母亲》中的语段进行比较阅读,结合内容,指出它们写法的共同点和立意的不同点。(链接)
——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在无遮拦 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六只柿子
①家里的晚秋蚕养完了,父亲计划着进城来玩玩。“给你妈买双皮鞋,我自己也买件衣服”,父亲说。卖了蚕茧,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奢侈的喜悦。
②父亲进城,肩上扛的米袋子,手里拎的是方便袋,里面有青青的黄豆荚,嫩绿的韮菜,还有六只又大又红的杮子。
③父亲电话里问,杮子熟了,想不想吃?我说想。也只是随便说说。街上的水果一茬接一茬,桃子走了有鸭梨,现在苹果桔子已大量上市了。还有北方的大枣,被山东汉子用小推车推着,满街叫卖,说是甜如蜜糖,脆如雪梨。尝一颗,果真是。这些水果,都比杮子好吃。
④但父亲却把我的话当真了,很认真地给我挑了六只杮子,然后扛着沉沉的米袋子上路了。米袋子里,是新脱粒的新米,家中田里自个儿长的。他说要送来给我尝尝鲜。
⑤父亲途中转了两次车,才到达我家。父亲就那样扛着米袋子,上上下下。又扛着米袋子,走过长长的街道,在穿流的人群里,左冲右突。有汗珠子滚下来吗?我不知道。因为父亲到我家时,我还在上班。等我回到家,米袋子已立在客厅里了,六只红红的杮子,可爱的小灯笼似的,置在桌上。
⑥父亲坐在沙发上,极享受地看着电视。看到我回家,父亲说,累了吧?瞧,你爱吃的杮子。他指指桌上,而后带着万分歉意地说,人老了,没力气了,再多,就拎不动了,只能挑了六只带来。我的眼光,落到父亲的头上。那里,有稀疏的发,已几乎看不见黑的了。记忆里相貌堂堂的父亲,如今,真的成了一个银发苍苍的老人了。
⑦父亲不知我心里的感伤,他兀自高兴地向我叨叨着家里的事:水稻收了。蚕茧卖了好价钱。圈里的猪也很快能卖了。还养了两只羊。你喜欢的那只猫,生了小猫,却不归家,把些小猫衔得藏东藏西的,生怕哪个去捉了它的小猫。父亲说到此,呵呵笑起来,是满心欢喜,又充满幸福。
⑧下午,你有空吗?叨叨一阵后,父亲忽然问我。
⑨我想了想,点点头。父亲很高兴,说,下午你陪我到街上去帮你妈买双皮鞋,她苦了一辈子,都没穿过好鞋子,这次蚕茧卖了好价钱,我要好好奖励一下她。
⑩我跟他逗趣,你真的有钱?父亲立即忙不迭掏口袋,说,真有钱。我看过去,也不过几百块钱的样子,父亲却像拥有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似的。
⑪心里不知怎的有些酸酸的,我转身去吃杮子,装着万分喜欢的样子。父亲在一边看着乐了,很得意地说,我和你妈挑了又挑,挑的是最大最红的带过来的。路上怕被什么东西撞破了,就把它们放在韮菜里,拎在手上。一路上,我一直袋子不离手的。你看,它们的皮,一点也没破吧?
⑫的确是,它们薄薄的皮,撑着饱满的果肉,像幼孩的皮肤,轻弹即破,却硬是连一点皱褶也没有。
⑬想大街上南来北往的人群里,父亲佝偻着腰,扛着沉沉的米袋子,一边却要护着手里的方便袋。没有谁知道,他手里小心护着的,不过是六只杮子,带给他女儿吃的。
( 1 )从“我”的角度,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相关情节及“我”的心情。听父亲说进城想带些柿子给我时不在乎→________→看到父亲只有几百块钱却深感满足时心酸→________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①卖了蚕茧,父亲的语气里透着奢侈的喜悦。(品味划线词语)
②“六只红红的杮子,可爱的小灯笼似的,置在桌上。”(从修辞角度赏析)
( 3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举两例并分析其作用。作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你是花丛中的一只蜜蜂,因为有你的勤劳,花才显得特别鲜艳;你是高山上的一棵松柏,因为有你的挺拔,山才显得特别巍峨;你是大海里的一朵浪花,因为有你的衬托,海才显得特别宽广……因为有你,生活充满欢乐;因为有你,人生更有意义。
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左右;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