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弋阳县朱坑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做到有耐心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一些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干部,虽然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也不缺乏“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抱负,但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就会失去耐心,变得不冷静。 。如何能做到遇事有耐心?我想,冷静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

①以上种种,都应了一句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②再比如,有的“新官”上任伊始,想踢好头三脚,烧好三把火

③不冷静就会冲动,冲动之后难免会犯错误,使实现雄心的道路变得艰难

④孰料,情况不明,仓促出手就会漏洞百出,进而给以后工作造成被动

A: ③②④①
B: ②④③①
C: ③④②①
D: ②④①③
2、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C: 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小沈阳幽默风趣的表演逗得观众忍俊不禁
D: 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心惊胆战的搏击!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描绘的景色是真实存在的?还是诗人虚构的?
B: 石子入浅水,水花四溅,虚张声势;石子入深潭,悄无声息,不动声色。
C: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的身边需要有三,两个知心好友。
D: “你先坐下,”她说:“我们好好谈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据气象资料分析,湖州地区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南浔和织里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的小到中雨。
B: 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已大部分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心痛。
C: 一篇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好坏的重要标准。
D: 上网的诱惑令现代人无法拒绝,但昂贵的上网消费又使网迷们心痛不已。
5、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哦,是一只造型古怪而别致的紫色玻璃瓶,玻璃很厚实,看不清里面有什么东西。
②几个渔家孩子在海滩上戏耍着。
③海妹子凭她的第六感官,意识到孩子们得到了大海的馈赠。
④海妹子记不得哪本杂志上读到过漂流瓶的故事。
⑤突然,他们闹嚷嚷起来。

A: ④①③⑤②
B: ②⑤③①④
C: ①③④⑤②
D: ①②⑤④③
6、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省政府要求各地重视防火安全工作,切实做到早处置、早预警、早排查,确保群众安全。
B: 由于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全国学生熟悉井适应了“网课”这种居家学习的全新模式。
C: 成都凭借自身良好的硬件条件和丰富的赛事经验,成功获得了2021年世界大运会举办权。
D: 武侯区教育局统一安排的优质在线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7、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pīng)婷 摇(yè) 心无旁(wù) 抽丝剥(jiǎn)
B: 亵(dú) (piē)见 大发雷(tíng) 孜孜不(juàn)
C: (zhàn)桥 (jiǎn)言 根深(dì)固 (dān)食壶浆
D: 停(zhì) (huī)下 金(gē)铁马 (jiū)占鹊巢
8、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 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略牙。
D: 然后他呆在那儿,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经典咏流传”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
B: 中国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者,更是负责任的参与者、有担当的行动者。
C: 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使我对中国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D: 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既关注又十分头疼的问题。
10、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孩子病因不明,继续飞行可能会有生命危险,机上全体乘客随声附和机长,同意飞机返航回武汉。
B: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一手制造的骇人听闻的血腥惨案,被称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C: 杞人忧天在今天有很大的正面说法,对保护大自然,保护水资源,保护清新的天空具有积极的意义。
D: 齐白石听到外面有吆喝卖大白菜的,灵机一动 , 我何不画一张白菜去换白菜,那也不失为一段文人佳话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小 雨

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 1 )一二句中,哪几个词语照应了题目中的“小”?
( 2 )简要分析第三句中“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小题。
猫说
  齐奄家畜一猫,自奇之,号于人曰“虎猫”。 客说之曰:“虎诚猛,不如龙之神也。请更名‘龙猫’。” 又客说之曰:“龙固神于虎也,龙升天须浮云,云其尚①于龙乎?不如名曰‘云猫’。” 又客说之曰:“云霭蔽天,风倏散之,云故不敌风也,请更名‘风猫’。”又客说之曰:“大风飚起,维②屏以墙,斯足蔽矣,风其如墙何③?名之曰‘墙猫’可。” 又客说之曰:“维墙虽固,维鼠穴之,斯墙圮④矣,墙又如鼠何?即名曰‘鼠猫’可也。” 东里丈人嗤之曰:“噫嘻!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注释】①尚:超过,高过。 ②维:文言助词,可不译。③如……何:把……怎么样?④圮:塌坏。

( 1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齐奄家畜一猫,自之 ( )②虎猛,不如龙之神也 ( )③不如曰‘云猫’。 ( )④维墙固(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捕鼠者故猫也,猫即猫耳,胡为自失本真哉!

( 3 )读完这篇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油烛

蜡烛说道:“我的光比油烛的光亮,燃的时间也更长一些。我的位置在大厅里有罩的烛架上,在银烛台上!

“蜡烛那样的生活一定很美好!”油烛说道,“我不过是油烛罢了,我只能留在厨房里。”

话刚说完,所有的蜡烛便被拿走了。不过油烛也一块被拿走了,夫人用娇巧的手亲自拿着它,把它拿到厨房。那儿有一个小男孩手提着篮子,篮子里装满土豆,里面还有一两只苹果。这都是善良的夫人给这个穷苦孩子的。

“再给你一支油烛,我的小朋友!”她说道,“你的母亲要坐在那里工作到深夜,她用得着它!”

这家人的小女儿在一边站着。在她听到“到深夜”这几个字的时候,她高兴地说道:“我也要杲到深夜!我们有舞会,我会戴上大蝴蝶结的!

她的脸多亮啊!那是欢乐。

见到她这副样子我真幸福!”油烛想道,“我永远不会忘记,我肯定永远再也见不到了!”

“现在我去哪儿?”油烛想道,“我要到贫苦人家里去,这里连一只铜烛台恐怕都没有。而蜡烛要插在大厅的银烛台里,看着那些最高贵的人。为最高责的人照明该是多么美啊!

油烛来到了穷苦人家。一个寡母带着三个孩子,住在富人家对面的一间低矮的屋子里。

母亲说道:“这是一支很好的烛!它可以一直燃到深夜。”油烛被点燃了。

“呸!呸!”它说道,“她拿来点燃我的火柴,气味刺鼻!在富人家里,是不会用这些来款待油烛的!”

那边的蜻烛也都点燃了,烛光射到了街上。一辆马车隆隆驶来,载着身穿华责衣服的客人参加舞会。

这时,贫苦人家最小的孩子进来了,这是一个小姑娘。她搂着哥哥姐姐的脖子,悄悄地说:“我们今天晚上吃热土豆!”

她的脸发出幸福的光亮,烛光正射在她的脸上。她脸上露出的欢乐和幸福,和富人家的小姑娘一样。油烛想道:“这边的小孩也同样这么高兴!”它打了一个喷嚏。就是说,它啪啪地响了一下。再多的动作,油烛就做不到了。

桌子摆好了,土豆也吃掉了。哦,味道多美哟!然后,每人还分到一只苹果。

孩子们都上了床。每人得了一个吻,很快便都睡着了。母亲坐着缝衣,一直缝到了深夜,为了挣钱养活他们和她自己。富人那边蜡烛光闪闪,乐声悠扬。富人家穷人家,同样明亮,同样慈祥

“这真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夜晚!”油烛觉得。

它想到了两个同样幸福的孩子,一个被蜡烛照着,一个被油烛照着!

(作者安徒生,有删改)

( 1 )仔细默读文中描写油烛心理的语句,把油烛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

①自卑→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 2 )赏析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富人家穷人家,同样明亮,同样慈祥。

( 3 )文章结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阅读《抬头看见花》,完成下面小题。

抬头看见花

①早晨上班经过护城河岸,在花木交易区,看见大棚培育的鲜花散布在土里土气的旧物之间,甚是生动,我便买来几盆。小巧的花盆里,盛开着毛茸茸的红色小花,这种花在童年时的乡村很多见,它们叶子碧绿、花开红艳且日久不凋。乡下人管这种花叫“长寿梅”。“长寿”是说这花好养活、花期长,“梅”的来意大约是它开在冬天吧。这花并无枝干,如一墩菠菜样贴地而长,花朵的形状如同一个小绒球,与“梅”的外形其实并不相干。

②我兴冲冲地把几盆长寿梅带到办公室,每个同事的桌角放一盆。已是寒冬,小城万物萧瑟,这一簇簇鲜艳的“梅花”,在桌案上火焰一般跳跃,同事们都很高兴。王老师大赞曰:“以前是抬头看见一堆资料,现在好啊,抬头看见花!”抬头看见花,多么好的意境,当我们俯案劳作,忙到头眼昏花、筋疲力尽时,一抬头,见桌案上一盆小小的长寿梅生机盎然地开着,多么令人欢喜!这长寿梅叶子碧绿浓密,几朵花鲜润地高出叶浪,像一些小手臂在跟你打招呼;数朵花参差地插在叶子间,有环佩叮当般的美感。看到此,心情怎能不澄澈、明朗、欣悦?肩疼、颈酸、眼累、心乏等等,都被这一盆小花儿给疏解了。

③乡下人在过年时,都要贴对联和红帖,那些小红帖就像寻找窝巢的燕子,落脚在农家屋檐下不同的角落,它们都写着相同的四个字:抬头见喜。一抬头,是红艳艳的希望,看见它,就是愉悦,就是欢欣,就是希冀,就是撞进门来的春天。

④我的一位女性好友,每次出门必然化妆并衣着讲究,尤其是在冬天,她穿着色彩艳丽的大衣,裹着飘逸的丝巾,戴着考究的帽子。她笑着说,我要给生活开朵花!其实,她是被花治愈的人。几年前,她生病在家,大家都很担心她。有一天,她走到窗前,突然看见光秃着枝丫的玉兰开花了,那玉兰将一柄花枝探进她的窗框,像画一样美好。那初绽的玉兰花点燃了她,她的内心一点点融化,从那天开始,她迅速康复。她还告诉我一个细节,当看见玉兰花开的那个上午,她推开窗子,楼下一个女孩正在仰头看花,目光对视时,给了她一个真诚甜美的微笑,这笑和花都是治疗她的药引子。所以,她现在也想做一枝花,开在严寒的冬天里,把别人心里的冰融化。

⑤一日,孩子在阳台喊:“快看,‘黑森林’开花了!” “黑森林”是我家旁边的原生态植物园,里面有很多落叶植物,到冬天全都褪去叶子,赤裸着黑乎乎的粗裂枝干,风景单调得很。眼下隆冬天气,“黑森林”怎么会开花?我从阳台看过去,那些黑乎乎的树枝上,还真是闪闪烁烁地“开”着不少“花”,有的像桃花般粉红,有的像石榴花般鲜艳,也有迎春花一样金灿灿的,花朵间还有些绿色叶子,看起来春光灿烂。我忍不住好奇,就去看个究竟。远远见一个老人手里拿着花往树枝上绑。见我看她,便笑着解释:攒下些鲜花、礼品盒包装纸,都那么新、那么鲜艳,不如做成花儿,叫它们再开一次。让我惊异的是,这个老人竟然是植物园大门口卫生间的看护人。她和老伴一起来我们小城打工,就住在卫生间旁边的小储物间里。卫生间周围都被她栽满了花,娇艳的凤仙花和高大的蜀葵、美人蕉开得春光流泻,惹人注目。我曾看到在小储物间里,她那穿环卫工作服的老伴坐在马扎上喝酒、吃饺子,两个老人都幸福满满的样子。我帮着老人往树枝上绑花儿时想,这些包装纸大约是她老伴捡来的吧,但是它们做出的花儿却一样的光彩绚丽。

⑥再从阳台上眺望,那一树树花让我心情莞尔、无比温暖,那个往树上绑花的老人似乎也成了一朵花,她和那些花儿像一轮月亮,照着我和更多人的梦。

⑦我还曾走进一个孤寡老人的家,他的腿病使他行走艰难,病发时下不了炕、出不了屋子。他的屋子狭暗,但窗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木花。他将树枝削掉外皮,削出一层层木屑,木屑不落,卷起来像层层花瓣。他拿颜料将那些“花儿”染成各种鲜艳的颜色,然后“栽”在窗台那一块长满孔洞的皱麻石上。坐在木花旁边的他乐呵呵的,不见困顿之情。现在想来,那些生动的色彩是他为自己制造的阳光和火焰,他用来温暖、照耀自己。当他被病痛折磨的时候,他从苦闷里抬起头的刹那,看见的是鲜艳的花,是人人期待的春天。

⑧抬头看见花!这非常值得期待。在喧嚣忙碌的生活里,累了、乏了、倦了的时候,猛然一抬头,与一树花对视,这是多大的幸福啊!但四时有序,花开有时,那一束花开常常被辽阔的苍茫代替,被嘈杂的市声淹没。在没有花开的时节,乐观的人们从不等待,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用纯洁而向美的心灵去创造,让寒冬开花,让枯枝开花,让石头开花……

(取材于张金凤 同名文章)

( 1 )文章写了很多“花”这些“花”既指自然界的鲜花,如长寿梅、玉兰花;也指①________,如纸花、木花;还指②________,如女性好友、微笑的小女孩、进城务工的夫妇。
( 2 )文中动词的运用生动传神,请从三处画线句加点的动词中任选一个 , 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妙处。
( 3 )纸花、木花不是自然界中真实的花,文章为什么要写这些花?请结合最后一段的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选择是一次又一次自我重塑的过程,让我们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请以“选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题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1种窒息旳疼、”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