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语文课上,孙老师以赞许的口吻说:“不仅李林同学学习好,而且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呀!”B: 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真正从培养孩子兴趣作为出发点,为初中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对校园生活充满了期待。 C: 江苏,北京等地的“毒跑道”曝光,人们思考后发现“毒跑道”在短期内集中出现,是由于塑胶跑道市场目前的无序竞争状态的结果。 D: 专家表示,进入3月份,气候将逐步转暖,根据往年监测情况,由病毒引起的散发腹泻病例将逐渐减少,但预计未来本市仍将持续面临诺如病毒聚集性疫情发生的风险。 |
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睥睨 鞠躬 花众取宠 赫赫扬扬 B: 顶盛 怯懦 雕梁画栋 骂骂咧咧 C: 威严 凝视 咬牙跺脚 另请高明 D: 犀利 忌纬 喃喃自语 无可奈何 |
3、 | 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我们长期地艰苦奋斗。 B: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激昂有力,使人叹为观止。 C: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D: 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
4、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滞留 挚友 白桦林 一泻千里 波滔澎湃 B: 取缔 泛滥 大度河 高山之巅 酣然入梦 C: 愧怍 辗米 萤火虫 刺刺不休 苛捐杂税 D: 烦躁 怪诞 红高粱 蛛丝马迹 五彩斑斓 |
5、 | 下列词语中,每对划线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迁徙/纤维 拖沓/杳无消息 B: 笼统/合拢 寂寥/眼花缭乱 C: 蓦然/序幕 娇媚/矫揉造作 D: 作揖/侦缉 契合/锲而不舍 |
6、 | 为下面三句话选择正确的译文,将字母写在括号内。 ( 1 )若毒之乎?( ) A: 你毒害它吗? B: 像有毒的吗? C: 你怨恨它(这件事)吗? ( 2 )君将哀而生之乎?( ) A: 你是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 B: 君子要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 C: 君子要让他悲哀地活下去吗? ( 3 )非死则徙尔。( ) A: 要不想死就搬走。 B: 不是死了就是逃荒去了。 C: 要没死就让你搬迁。 |
7、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2019年东台条子泥征文大赛,各地作家前仆后继 , 纷纷参赛,竞争十分激烈。 B: 四合院是传承百年的中国建筑智慧,更是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最好的诠释,雕梁画栋之间是中国人的情感寄托。 C: 上午第一节课,李老师精神焕发,他孜孜不倦地走到讲台前,开始讲课 D: 他做事雷厉风行、不言而喻 , 效率很高,深受员工喜爱 |
8、 | 下列名著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逵元宵夜大闹东京城(《水浒传》)B: 格列佛在美德感化下,留在了慧骃国(《格列佛游记》) C: 吕布杀义父丁原后,投靠董卓(《三国演义》) D: 共产党员华子良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红岩》) |
9、 | 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髻(jì) 倘若(shǎng) 着落(zhuó) 咄咄逼人(duō) B: 匿笑(nì) 确凿(záo) 盔甲(kuī) 人迹罕至(hǎn) C: 憔悴(jiāo) 抖擞(sǒu) 分歧(qí) 混为一谈(hùn) D: 粗犷(guǎng) 竦峙(zhì) 莅临(wèi) 恍然大悟(huǎng) |
10、 | 划线字字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驯良(顺服)安然无恙(病)终年累月(堆积) B: 鸟瞰(俯视)姹紫嫣红(娇艳)执迷不悟(坚持) C: 业已(已经)漠不关心(冷淡)稍逊风骚(差) D: 匝道(周)心旷神怡(空阔)一张一翕(合) |
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1 )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贾生才调更无伦 ________ 可怜夜半虚前席________ ( 2 )这首诗歌采用________的手法,通过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意在揭露晚唐皇帝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同时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自己________的感慨。 |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题。 ①不蔓不枝 ②陶后鲜有闻 ③有狱久不决 ④有囚法不当死 ( 2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3 )甲文从莲的 、 、香气、风度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也借此表达了自己 的生活态度。( 4 )甲文中的莲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实则就是周敦颐本人的化身,请结合乙文中的具体事例谈谈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送阿宝出黄金时代
丰子恺
①阿宝,我和你在世间相聚,至今已十四年了,在这5000多天内,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处,难得有分别的日子。我看着你呱呱坠地、牙牙学语,看你由吃奶改为吃饭,由匍匐学成跨步。你的变化微微地、逐渐地展进,没有痕迹,使我全然不知不觉,以为你始终是我家的一个孩子,始终是我们这家庭里的一种点缀,始终可做我和你母亲生活的慰安者。然而近年来,你态度行为的变化,渐渐证明其不然。你已在我们不知不觉之间长成了一个少女,快将变为成人了。在送你出黄金时代的时候,我觉得悲喜交集。
②记得去春有一天,我拉了你的手在路上走。落花的风把一阵柳絮吹在你的头发上、脸孔上和嘴唇上,使你好像冒了雪,生了白胡须。我笑着搂住了你的肩,用手帕为你拂拭。
③你也笑着,仰起了头依在我的身旁。这在我们原是极寻常的事:以前每天你吃过饭,是我为你洗脸的。然而路上的人向我们注视,对我们窃笑,其意思仿佛在说:“这样大的姑娘,还在路上让父亲搂住了拭脸孔!”我忽然看见你的身体似乎高大了,完全发育了,已由中性似的孩子变成十足的女性了。我忽然觉得,我与你之间似乎筑起一堵很高、很坚、很厚的无影的墙。你在我的怀抱中长起来,在我的提携中大起来,但从今以后,我和你将永远分居于两个世界了。一刹那间,我心中感到深痛的悲哀。我怪怨你何不永远做一个孩子而定要长大,怪怨人类何必有男女之分。然而怪怨之后立刻破悲为笑,恍悟这不是当然的事、可喜的事吗?
④记得去年有一天,我为了必要的事,将离家远行。在以前,每逢我要出门,你们一定不高兴,要阻住我,或者约我早归。在更早的以前,我出门须得瞒过你们。你弟弟后来寻我不着,须得哭几场。我回来了,倘预知时期,你们常到门口或半路上来迎候。我所描的那幅《爸爸还不来》,便是以你和你的弟弟等我归家为题材的。因为在过去的十来年中,我以你们为生活的慰安者,天天晚上和你们谈故事、做游戏、吃东西,使你们都感到家庭生活的温暖少不了一个爸爸,所以不肯放我离家。去年的一天,我要出门了,你的弟妹们照旧为我惜别,约我早归,我以为你也如此,正在约你何时回家和买些什么东西来,不意你却劝我早去,又劝我迟归,说你有种种玩意可以骗住弟妹们的阻止和盼待。原来,你已在我和你母亲的谈话中闻知了我此行有早去迟归的必要,决意为我分担生活的辛苦了。我此行感觉轻快,但又感觉悲哀。因为我家将少却了一个黄金时代的幸福儿。
⑤以上原都是过去的事,但是常常切在我的心头,使我不能忘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我觉得你此行的意义比出嫁更重大。古人送女儿出嫁诗云:“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你出黄金时代的“义往”,实比出嫁更“难复留”,我对此安得不“结中肠”?所以现在追述我的所感,写这篇文章来送你。你此后的去处,就是我这册画集里所描写的世间。我对于你此行很不放心。因为这好比把你从慈爱的父母身旁遣嫁到恶姑的家里去,正如前诗中说的“事姑贻我忧”。事姑取什么样的态度,我难于代你决定。但希望你努力自爱,勿贻我忧而已。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精选》一书,有删改。本文写于1934年)
( 1 )面对阿宝将走出黄金时代,作者流露出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2 )文章说:“现在,你已是中学生,不久就要完全脱离黄金时代而走向成人世界了。” 作者写阿宝的变化,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3 )试简要分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4 )通读全文,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 5 )读完本文,你有何感受?请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简要谈谈。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孔洞洞”话峄山
梁金惠
①峄山,山并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则古;山也不大(周长10公里许),但有文则名,故称之为古老名山倒也实至名归。
②峄山的古在于山上的石头,它的石头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代后期。在漫长的外力地质作用条件下,岩石经受风化、剥蚀、崩塌、跌落,地质学上有一个专门用来描述花岗岩类岩石风化的术语叫“球状风化”,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奇奇怪怪的浑圆体,叫做漂砾。这些形态各异的漂砾又层层叠叠、零零散散地堆积在原岩的表面,从地貌学的角度来讲,就形成了属于残积地貌的峄山形态景观。
③而从人文学的角度来欣赏,留在半山亭门柱上的郑燮所作的楹联就表达得极为准确:“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如果游山从西路开始,第一次读到该楹联时尚不明其意,待游山结束,你才能从回味中体会出它的真实。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而它的孔洞是因浑圆状的极大漂砾相互抵触在一起而留下的孔隙,满山遍野如禽如兽的怪石数不胜数,被人们美化为各种形象的名称,象形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仰、下俯,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峄山的灵性不在单体的怪石上,而是因其层叠累加、千奇百怪地组合在一起,“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郑板桥说其“玲玲珑珑石”真是忒妥帖了。那么要想在这怪石阵中走出一条路来,自然是困难重重。尽管现在已经人工修建了游山阶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幽径,状如羊肠,称之为“蜿蜿蜒蜒路”,也真多亏他能写得出来。又因为山上石多无土,下雨时雨水落下顺岩石缝隙而漏入“地下”,又从不同的低处潜流出来,晶晶亮亮、泛泛滥滥漫散开去,谓之“晶晶冷冷泉”也确有情趣。
④峄山的真正有名,还在于它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消说孔子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也不消说李白有“峄山孤桐,石耸天骨。根老冰泉,叶苦霜月。斫为绿绮,徽声粲发。秋风入松,万古奇绝”的赞赏。再看那白云宫里正殿大门廊柱上的楹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其前廊柱上更有传说为太上老君所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的楹联,却用道家密语写成,其楹联上的每一个字都让人驻足思量;门额上则是元代大书法家赵孟頫所书的“玉皇殿”三个大字。这些精彩的经典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了吧,然而还有较这一切更为让人神往的所在:刻于北齐武平年间的摩崖石刻《文殊般若经》,隶书中彰显着浓郁的魏碑风格,刚劲中隐含着古朴,庄重里流动着婉约。在这些遗迹里,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争相生辉,真使人叹为观止。更有那李斯为歌颂秦始皇功绩的峄山碑,那可是七雄争霸秦朝当立之后,全国第一次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小篆体,是我国文字规范化的开始。单从书法的角度来讲,篆隶魏楷行,再加上历代君王墨客留题的石刻、楹联、匾额等字迹,都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汉字与书法演化的足迹可见一斑。
⑤如果因此而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心中尚有不服的话,那峄山之麓的春秋书院、孤桐书院、峄阳书院的遗迹与现存则可以说明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了。而由当代大书法家杨萱庭题写的高15米、宽8米的独体“鼇”字,称得上当世单字石刻之最,可称奇绝的是在此字的左肩上又篆书有“民族魂”三字,单字均在一米以上,如同把民族魂扛在了肩上,且都深深雕刻在东部山顶的一块完整的石壁上,正代表了“独占鳌头民族魂”的独特含义,极其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总结表达了峄山的文化特征。
⑥正像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所言,中国一切文化的根源在于易经,而易经的根本在于其三大原则,即变易、不易和简易。峄山的变化在于它的演进,不易的是它的坚硬和顽强。简而化之,如同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她古老而又孕育着青春,永不止息!
(选自2014年《齐鲁晚报》)
( 1 )峄山形态景观是怎样形成的?阅读第②段用一句话概括。( 2 )第③段开头画线句引用郑燮的话有何作用?( 3 )简要说明下列划线词的表达效果。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
(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峄山文化和精神的认识。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各有各的精彩
要求:①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阅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天,禅师问他的弟子们:一棵树什么最重要?
弟子们有的说是枝叶,有的说是花果,他们觉得最重要的东西总是显而易见的。还有的说是看不见的树根,正如世上最重要的东西,往往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老禅师笑而不语。
要求:①根据以上材料,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