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文学常识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 A: 律诗每首八句,两句一联,计四联。律诗的二、三两联分别叫颈联和颔联。 B: “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一句的主干是“我们看着小牛犊”。 C: “沐浴春风”“大雨滂沱”“直挺秀颀”“密不透气”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D: 骈文,又称“骈体文”,盛行于南北朝,最大的特点是讲求对仗,富有节奏感。 |
2、 |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据报道,古长城现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在杂草、乱石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 ,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B: 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的明长城,是距今年代最近的长城 C: 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D: 明代长城虽然距今年代最近,但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 |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由于区团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 我们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 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大约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或毁掉。 D: 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桂林市推广并通过了一系列的优惠旅游政策。 |
4、 | 下列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________,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心里便有些亡失的________。 ③妻常常________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________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 酸辛 预兆 叮嘱 悲愤 B: 酸楚 预警 叮咛 悲楚 C: 酸辛 预警 叮嘱 悲楚 D: 酸楚 预兆 叮咛 悲愤 |
5、 | 选出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哄托 陶治 束手无策 呼朋引伴 B: 燎亮 窠巢 花枝招展 抖擞精神 C: 和谐 荟萃 名负其实 咄咄逼人 D: 水藻 朦胧 繁花嫩叶 迫不及待 |
6、 | 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寻病终(不久) B: 咸来问讯(都) C: 高可二黍许(可能) D: 珠可历历数也(分明的样子) |
7、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沈从文,现代作家。他的散文《云南的歌会》,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B: 鲁迅的《藤野先生》和《雪》都是选自《朝花夕拾》的回忆性散文,前者以叙事写人为主,后者以写景抒情为主。 C: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文学家宋濂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都是作者被贬官后借景言情、感事抒怀的名篇。 D: “总角”“垂髫”均代指童年;“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来表示已成年。 |
8、 |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 ②⑤①③④B: ③①②④⑤ C: ③①④②⑤ D: ②⑤④①③ |
9、 | 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贵州赤水是千瀑之乡,那里的中洞瀑布是典型的帘状瀑布, 。 A: 平直下坠,垂挂谷中,晶莹剔透,十分美丽,当地人称它为“美人梳” B: 平直下坠,垂挂谷中,晶莹剔透,十分美丽,被当地人誉为“美人梳”。 C: 晶莹剔透,十分美丽,平直下坠,垂挂谷中,被当地人誉为“美人梳” D: 晶莹剔透,十分美丽,平直下坠,垂挂谷中,当地人称它为“美人梳”。 |
10、 | 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项是 ( ) A: 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B: 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 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生意葱茏。 D: 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①。 碛②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注]①行路难:乐府曲调名,多描写旅途辛苦和离别悲伤。②碛:qì,沙漠,这里指边关。 这两首诗,都选用了“______”“征人”“横笛与芦管”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厌倦,对和平的渴望,以及______。 |
文言文阅读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深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 1 )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①不知其旨也 旨:________ ②然后能自反也 反:________ ③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 ________ ④舍问,其奚决焉 舍:________ ( 2 )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 3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 4 )【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 5 )【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 |
胖者:________
瘦者:________
( 2 )读了热点新闻,米豆说:“如果有人想减肥,只要吃‘美丽餐’,用不着吃‘减肥药’了。”你仔细读了新闻后,否定了她的想法,并作了解释。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麦田的守望
孙守名
①一个阒寂无人的夜晚,我独自立于麦田的埂脊上。繁星璀璨,一望无际的麦田显得苍苍茫茫。我弯下腰身,用手轻轻抚摸着柔软的麦苗,心里充溢着甜美和温暖。
②我是守望着乡村的麦田长大的。童年的记忆中,臂膊上挎着小小的竹篮,随着大人们在刚刚收割完的麦茬地里小心翼翼地捡拾着麦穗。收获一个麦穗,就获得一份希望;满满一篮麦穗,还会得到父亲的奖赏和母亲温柔的眼光。伴着播种和收获,我的青春顺着麦垅疯长。
③我的眼前时时浮现着一波又一波舞动着的麦浪。在沉沉的暗夜,我把梦做到故乡的田间,看到了父亲手把手教我犁地的身影。耕作是一件颇为辛苦的活计,当初条件艰苦,为了把麦子种到地里,父亲硬是领着我们兄妹用铁锨翻出一片片希望的田野。和着执着的梦想,把种子播撒在黑黝黝的泥土里,吞咽着咸涩的汗水,望眼欲穿地盼望着麦子的丰收。在麦子诗意的生长中,我学会了犁地、耙地和耩地。晨风习习,我们把肥料耩在成畦的麦田间。那些在麦田的无数岁月,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始终觉得自己是喝着大地的乳汗长大成人的,与土地注定有着千年的因缘。
④夏风吹拂的夜晚,我悠然地睡在宽阔的麦场上,闻着诱人的麦香,数着天上的流星,做着青春的幻梦。在麦收季节,父亲教我如何使用镰刀,如何又快又好收割麦子。尽管手上磨出过厚厚的一层硬茧,但我还是炼就了割麦的本领。朝阳初升,父亲带着我们兄妹顺着麦垅挥舞着镰刀,一排排麦子瞬间成了倒地的战俘。当我渐渐窜到所有人的前面时,心情像飞翔在天空的布谷鸟,一路放声高歌,唱出心中的幸福和快乐,哪里还有生活的艰苦和劳累呢?在机器隆隆声中,我跟父亲学会了打麦和扬场。成袋成袋的麦子码放在麦场时,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望着远处忙碌的父亲,心中涌出无限的感动。
⑤父亲是在那年麦子收割后去世的。长年的劳累没有压垮他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却使他的身体每况愈下。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每周都会骑上自行车回到父亲身边。坐在田间地头,看父亲忙东忙西,心里有些隐隐作痛。我不断劝说父亲,让他轻闲一些,养养身体,少做田里的农活。可父亲是忙不住的身子,时光铸就了他耐劳的品格。他爱田地里的庄稼,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他怕麦田焦渴,怕麦苗缺少养分,怕大风会吹倒成熟的麦秆……一年四季,他虔诚地守护着田地,直至倒在麦子收割的季节。
⑥我无数次蹲坐在田埂上,想着父亲和那些与父亲有着相同命运的人。父亲会做木工活,几块木料在他手上只要半天工夫就可以成为精巧的板凳或木箱。在当时,他的名气很大,十里八乡只要谁家婚丧嫁娶都要叫上父亲。父亲一生收了四位徒弟,个个学得一手好手艺。其实,他有心要将这项活计传授给我们兄弟,只是我们个个都远走他乡外出求学。看着这项计划落空,惆怅之中父亲才开始收授徒弟。现在想想,那时父亲该有多么失落啊!
⑦父亲热爱所有与他接触过的人,温情的性格令人备感亲近。父亲给人做木工活从来不收取任何钱物,这在那个年代该是怎样的一种品格啊!可世事难料,父亲看麦场那阵子,不知何故,麦子少了一袋。有人中伤父亲,到处播扬,说父亲偷了那袋不翼而飞的麦子。这对父亲的打击可想而知!在那些日子里,父亲明显削瘦,夜深人静时常常泪流满面。母亲用惊人的毅力捍卫着父亲的尊严,不停地劝慰父亲,可父亲的确蒙受了奇耻大辱,他的苦痛隔了好多年才逐渐平息。那位诬陷父亲的乡邻恰恰在父亲心情稍为好转时离开了人世,这真是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那个人走了,可棺木没有着落,当他的孩子跪在父亲身前苦苦哀求,母亲的愤怒骤然暴发。但父亲什么话也没说,带上工具就去跟着人家打做棺木。远近乡邻听说此事,无不惊叹。
⑧而今往事历历,令人悲哽。嗅着泥土的气息,抚慰着葱郁的麦苗,又回到了那段悠长而萦怀的岁月。在这无边无际的麦田地,父亲忙碌的身影已经淡去,化为轻烟浮尘。只有我,还坐着暗夜的田埂上,守望着这沁人心脾的麦香,一如我深爱着的父亲。
(本文节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学校文学社要出一期“凡人风采”专刊,设置了“良师益友”“兄弟姐妹”“父母双亲”“普通人物”四个栏目。请你写一篇人物小传或回忆性散文,向文学社的其中一个栏目投稿。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若要涉及,请用字母或称谓代替,例如小D、李老师、s校。
写作助手:①小传是略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传记,要叙述典型事件,体现人物的特点。②通过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刻画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③借鉴课文,运用先抑后扬、比喻、夸张、对比、铺陈、白描等手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