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石家庄第八十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
B: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C: 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
D: 因为今天他看见了萤火虫的光,虽然那光迷迷糊糊 , 小得像小米粒儿,但毕竟是他亲眼看到的啊!
2、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 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B: 下楼时,小龙被别人踩了一下,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呀,差点把我踩伤了!”
C: 小红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D: 张老师找小雄到办公室谈话,小雄说:“有什么话赶紧说,我还得回 去写作业呢!”
3、下列各项关于《水浒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
B: 《水浒传》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C: 武松是小说中的下层侠义之士,他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D: 鲁智深是一个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他粗中有细,但也会头脑简单。
4、文言划线词的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夜忧叹(sù)一狼其中(打洞)
B: 人不知而不(yùn)才美不外(同“现”,表现)
C: 及郡下,太守(yì)小大之 , 虽不能察,必以情(案件)
D: 引凄异(shǔ)域民不封疆之界(因为)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又要编杂志,又要跑发行,老李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王明的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老师指出他基础不牢固,教导他学习应该常温故知新
C: 这年秋天,奶奶抱病去世,大家心里很难过,都感慨逝者如斯
D: 遇事必详为考虑,而后与部下商议,择善而从
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③相信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①③②
D: ③②①
7、下面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投身革命/即为家
B: 血雨腥风/应有涯
C: 取义成仁/今日事
D: 人间遍种自由/花
8、

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提出了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以江东二乔的命运影射国事,借古讽今,可见诗人构思之奇特
B: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视觉上给人以齐整之美,听觉上给人以音乐之美
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彻),影布石上”明写鱼,暗写水。整句无一“水”字,但澄澈的潭水如在眼前,是典型的对比手法
D: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运用了白描的手法,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概括,宛如中国山水画,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工作人员已经________了会议代表返回的机票。

②有些人利用税制改革的机会,故意把水搅浑,乘机哄抬物价________暴利。

③凡愿加入青年诗歌爱好者协会的,一经审查批准,立即发给会员证,并免费________诗集一册

A: 预订 谋取 惠赠
B: 预定 谋取 奉赠
C: 预定 牟取 惠赠
D: 预订 牟取 奉赠
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带回去交给她就行了。
B: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C: 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 令爱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 1 )全曲以“________”字贯穿始终,“________”几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________”三个字则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之态描摹殆尽。
( 2 )这首散曲表面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际上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儿小”比喻________,“腔儿大”比喻________,“水尽鹅飞”则比喻________。
( 3 )诗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吹”的功用。
( 4 )赏析下面的加粗词。

①曲儿小腔儿大。

②官船来往乱如麻。

③全仗你抬声价。

( 5 )赏析句子“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 6 )这支曲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7 )这支曲借助白描手法,揭示了怎样的主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8 )前人在评价这首曲时,认为这首曲极富艺术魅力,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樵夫毁山神
康熙十五年,余姚①有客山行,夜宿山神寺。夜半,有虎跪拜,作人言,乞食,神以邓樵夫许之。明晨,客伺于神祠外,果见一樵夫过之,逆谓曰:“子邓姓乎?曰:“然。”因告以夜所闻见,戒勿往。邓曰:“吾有母,仰食于樵。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遂去不顾,客随而觇②之。樵甫采樵,虎突出从竹间。樵手搏数合,持虎尾盘旋久之。虎不胜愤,乃震哮一跃,负痛遁去,樵逐而杀之。客逆劳之。樵曰:“感君高义,盍导我至庙中?”既至,大诟死虎斥神曰:“今竟如何?”遂碎其土偶。
[注释]①余姚:古地名,在今浙江余姚县。②觇:悄悄地看。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遂去不________ ②告以夜所闻见________
③客逆之________ ④负痛去________

( 2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神以邓樵夫许之
B: 持虎尾盘旋久之
C: 客逆劳之
D: 樵逐而杀之
( 3 )翻译下面句子
一日不樵,母且饥。死生命也,吾何畏哉?

( 4 )说说樵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拓展训练
踩着满径的黄叶,裹着一路的菊香,秋姗姗而来,叩响了季节的门。
它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驱散夏季的酷热。它是那高远澄静的天空,它是那纤尘不染的池水 ,它是那缠绵悱测的雨丝,它是那皎洁无比的满月……
九月的初秋,仍有着夏的余韵。蛙声虫鸣逐渐稀落了,只有寒蝉依然在柳树上鼓噪着它的乐章。水面残荷点点,成熟了的莲蓬开始从夏日的梦中醒来。玖瑰和月季仍然吐着芬芳,在渐冷的秋风中延续着青春的美丽。桂花开了,在疏朗的月夜中散发着阵阵幽香。
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风渐渐大了起来,卷起干枯的黄叶,蝴蝶般地飞旋着;仿佛纷纷坠落的音符,装点着清冷的秋晨。阳光照在蜷缩起来的枯草上,倦倦的,添了几分秋的寒意。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早晨起来,屋顶上,草地上,到处白花花的一片,窗户上蒙着一层白气,为调皮的孩子们提供了一块一展画技的地方。时不时地落些秋雨,细细的,绵绵的,那缥缈的游丝蒙着游子的心。“一阵秋雨一阵凉”,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奏响了冬的序曲。
菊花却在这寒风中笑着,闹着,舞动着绚丽的花瓣,有的若绿波微微,有的像玉指纤纤,清淡疏朗,仪态万方……,它们各展其貌,热热闹闹地打扮着秋天。枫树也擎起了火炬,层林尽染,漫山红遍,那火热的色彩点燃了生命,也点燃了秋天。松柏翠绿依旧,沉稳地微笑着,注视着这并不缺少色彩的秋。
似乎离秋最远的是春了。然而春天也派来了使者,参加秋的盛会。瞧,春天播种下的希望如今都已成为收获。那沉甸甸的金穗,那饱满硕大的果实,无一不在向人们炫耀着这个流光溢彩的季节。在秋风里,丰收是金色的,喜悦也是金色的。
秋天,对于充满热情的人来说,是个美丽可爱的时节。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它深沉中透露着成熟,冷峻中洋溢着热情。
随着落叶飘逝的每一个秋天,都为热爱它的人们留下了一份金色的礼物。
我祝福秋天……

( 1 )本文通过对________ 的描绘,抒发了________ 的情怀。

( 2 )说说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及作用
① 这从一片绿里带黄的落叶中潜入。
②南飞的雁儿掠过蔚蓝的天空,在人们心中划出秋的痕迹。
③ 那缥缈的游丝迷蒙着游子的心。

( 3 )“霜花在静谧的夜晚走进了庭院。”和“一天天地,秋向深处走去”两句中划线词语能否调换,为什么?

( 4 )文中说“它兼容四季,又有着自己的个性”,请找出文中原句来具体阐释。

阅读《爱,从头开始》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亲爱的妈妈:

①二十年来,我俩一直聚少离多,相聚的日子屈指可数,母女感情也一直不温不火,在外人眼里我们更像是远房亲戚。每当你想向我倾诉这些年的沧桑与曲折、无奈与绝望,我总会设法转移话题,不是不想听,而是怕听了之后会轻易原谅你当年无情地抛夫弃女、离家出走的事实。

②依稀记得五岁那年某个炎热的中午,我吵着要吃冰棍,你换好衣服说去街上给我买,结果一去不复返。那一年,父亲为了找你,卖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只要听说哪里有你的消息,他就会立即带上我前往那个城市。

③本以为你已经彻底地离开了我们,但后来我们每年都会收到你从外地寄回来的一笔钱。那时我们家还没有装电话,整个村只有李婶家有。你说每个月月初会打电话回来,于是每到那段时间,我一放学就会直奔李婶家询问有没有你的电话,放假更是几乎全天候在李婶家。电话里你对我说得最多的就是“好好学习,等你考上大学妈妈就回来了”。村里长辈都说你不会回来了,我每次都哭着和他们(争辩 辩论)。年年拿的奖状我都(小心翼翼 谨小慎微)地收好,盼望着在与你相聚的那天拿给你看,(遐想 幻想)着你将我搂入怀中为我骄傲的场景。

④十二岁那年,因父亲生病开刀,我第一次主动打电话给你,希望你能够回来,或者寄一些钱给他看病,而你只丢下一句话:“我只管你,我跟你父亲结婚这么多年只花过他十元钱,叫他自己想办法。”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期待你的电话了。

⑤考上大学那年,你遵守了诺言,千里迢迢赶回来了。你一点儿也没变,还是那么美,那么优雅,只是身材更加丰腴了点,穿着华丽的裙子,化着精致的妆容。你告诉我你的住址,让我放寒暑假去玩。

⑥大一临近寒假的某个深夜,父亲出车祸去世了。你在他的灵柩前撕心裂肺地哭着,无论你是出于对父亲的感情,还是仅仅想做给村里的长辈看,我都感谢你能够以一个妻子的身份为父亲守灵,那晚我突然觉得你又是一位好妻子、好母亲了。

⑦大学四年寒暑假,我都会去看你。每个学期的学费、生活费你都准时打到我卡里。如果没有你这十几年的资助,或许我早就辍学了,所以我时常提醒自己要懂得感恩,即使内心对你仍有怨恨。

⑧如今,已毕业两年的我,在N城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也有了自己的家庭。一个月前,你打电话给我说想来看看我。接机的那天,我们没有拥抱,更没有热泪盈眶,只是简单地嘘寒问暖,心中的隔阂依然存在。你带来了许多我小时候的照片和穿过的衣服,说:“二十年了都没舍得丢!”那一刻,我很想彻底地原谅你,泪水在眼眶里打转,我努力控制,只是淡淡说了句:“留着有意义吗?

⑨在同住的半个月里,你每天为我们做很多拿手好菜,家里也被你打扫得干净整洁,我突然觉得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家。有天下雨,我提前下班回来,远远看见你打着伞站在小区门口,左顾右盼。你看见我,赶忙解释说:“你小时候最怕打雷了,我来门口接你。”那一刻,我的泪水任由雨水肆意冲刷。

⑩你临走前的那个晚上,我抱着枕头来到你的房间,轻声说:“妈,今晚想和你睡。”那一夜,你带我重温了许多我小时候的趣事,以及二十年来你在外漂泊的辛酸。这一次我不仅没有排斥这个话题,还听得很投入,甚至破天荒地撒起娇来,让你多讲一些。就是在那个夜晚,我们像真正的母女了,我们之间隐形的墙消失了。在你即将上火车的那一刻,我紧紧抱住你,哽咽着说:“妈,谢谢你来看我,我永远爱你。”

爱一个人比恨一个人轻松、幸福。这二十年里,我一直带着对你的怨恨辛苦地生活着。但从今往后,我想我会很幸福。妈妈,让我们从头开始吧!

你的女儿

(选自《看天下》2016年12期,有删节)

( 1 )依次选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辩论 小心翼翼 遐想
B: 争辩 谨小慎微 遐想
C: 争辩 小心翼翼 幻想
D: 辩论 谨小慎微 幻想
( 2 )“我”对妈妈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时间

“我”对妈妈的态度

五岁时

认为妈妈无情,彻底离开了“我们

后来

①________

十二岁时

不再期待妈妈的电话

大学四年

②________

半个月前

③________


( 3 )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①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上说说第①段的作用。

②本文第⑩段中“我们之间隐形的墙消失了”与《故乡》中“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在修辞手法运用上有相同点,请分别赏析其妙处。

( 4 )阅读本文第⑧段划线句子和链接材料,说说人物描写方法的相同点和母亲形象的不同点。

【链接材料】我说:“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我母亲吓了一跳,直望着我说:“你简直是疯了!拿10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去!” (《我的叔叔于勒》)

四、写作(分值:60分)
请以“小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只懂我爱你是真的”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