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 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 课文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
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两篇名文的作者分别是范仲淹、欧阳修,他们都是宋代的文学家。 B: 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C: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代表作有《秋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陋室铭》等。 D: 《我爱这土地》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在1972年写的。诗歌表达对诗人虽身居海外却难掩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
3、 |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要解决对食品市场监管____________的问题,就必须改革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 ②这部小说感人至深,作品主人公的_________,就是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③学生没打好基础,__________,即不切实际地追求所谓远大目标,难成大事。 A: 不力 原型 拔苗助长B: 不利 原形 拔苗助长 C: 不利 原形 好高骛远 D: 不力 原型 好高骛远 |
4、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媒:得益于社会制度,中国有信心战胜疫情。(“战胜疫情”是动补短语) B: 妈妈经常怂恿我走出家门,参与户外活动,增强免疫力。(“怂恿”是褒义词) C: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世界各国都有教训。(“教训”是动词) D: 卫公司近期的口罩产量增加了2倍,生产时间却缩短了1倍。(“1倍”误用数量词) |
5、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皆缥(piǎo)碧 横(hénɡ)柯上蔽 B: 夹(jiā)岸高山 窥(kuī)谷忘反 C: 猛浪若奔(bēn) 经纶(lún)世务 D: 好鸟相(xiànɡ)鸣 鸢(yuān)飞戾天 |
6、 | 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及汉字书写全正确的一项( ) A: 谀辞(yú) 凌驾 气冲斗牛(dǒu) 味同嚼蜡B: 襁褓(qiáng) 睿智 恪尽职守(gè) 不言而喻 C: 田圃(bǔ) 潮汛 强聒(guō)不舍 一代天骄 D: 狡黠(jié) 隔膜 五行(háng)缺土 断章取义 |
7、 | 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图书馆是书籍的宝库,那里贮藏着无数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B: 蚂蚁身体虽小,但力量很大,一只蚂蚁可搬动一粒米,一群蚂蚁不就可以翻江倒海了吗? C: 那翠绿的叶片,那满树的繁花,给我这小小的书房带来了一室的春光,一室的清香,一室的暖意。 D: 盛开的藤萝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彼此推看挤看,好不热闹。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成绩,有的人忘乎所以 , 停滞不前;有的人再接再厉,继续前进。B: 最美丽教师张丽莉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人们面前,她英勇行为的每个细节如刚发生一样,历历在目 , 催人泪下。 C: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折射出的是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 D: 少年时代总有人觉得时间如白驹过隙 , 有的是弥补的时候,转眼却已是青年。 |
9、 | 下列选项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B: 诘问(jí) 吊唁(yàn) 呵斥(hè) 穷愁潦倒(liáo) C: 疏懒(sū) 繁衍(yǎn) 奔丧(sāng) 风尘苦旅(chéng) D: 克扣(kè) 惊悚(sǒng) 萌发(méng) 日薄西山(bó) |
10、 |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的作者杨振宁在中国几乎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与李政道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99年,杨振宁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B: 《一颗小桃树》选自《平凹散文》,作者贾平凹。文章状物抒情、托物言志,通过描述一颗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 C: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代文学家。“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D: 《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宗璞。本文写于“文化大革命”动乱结束不久,作者心灵的创伤尚未平复,小弟又身患绝症,不久于人世,作者内心伤痛,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从花的由衰转盛,感受到紫藤萝顽强、旺盛的生命力,受到鼓舞,增强了生活的勇气,于是写成此文。 |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 1 )下面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星河”指银河,“帝所”指皇帝居住的地方,“三山”指的是蓬莱等三座仙山。 B: “九万里风鹏正举”的“鹏”是指大鹏鸟,孟子的《逍遥游》对它也有描绘。 C: 整首词表达的主旨是:词人尽管生活美满,还是更加向往逍遥自在的理想世界。 D: 这首词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词人的作品中别具一格。 ( 2 )“学诗谩有惊人句”中“谩”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慨?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瞰豆数升,饮泉一斛,然非清洁宁饿死不受,介胄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值复襄阳,平杨么,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不然。日所受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跃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取为马,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①故常奇之( ) ②若无事然( )( 2 )与例句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A: 潭西南而望 ( 《小石潭记》 ) B: 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 C: 学而时习之 (《<论语>八则》) D: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 3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然 非 精 洁 则 宁 饿 死 不 受 。( 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 )这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文章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 |
水藻将成为最绿色的能源
张贵余
目前,各国专家正积极倡导使用绿色能源,比如用太阳能、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还有一些科学家则更进一步,开始寻找更“绿色”的能源,那就是用水藻提炼燃油。科学家乐观地预测,只需种水藻提炼燃油,就能让我们摆脱对天然石油的依赖。科学家很早就提出用植物来提炼燃油,比如从油菜籽和大豆中提炼燃油,不过很少人会想到用水藻来提炼燃油。但是,这种绿色植物现在却异军突起,成为最有力的竞争者,因为它有许多品质是其他植物所不具备的。
水藻是由简单的水生有机体组成的,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光能,生产植物油。而植物油可以被转化成“生物柴油”,可以为任何柴油发动机提供动力。水藻有好几个重要的优点是其他油料植物所不具备的,比如水藻可以种植在更广泛的地方,而且能够迅速繁殖,更难能可贵的是,水藻几乎不需要特别的养分,它们需要的只是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此外,水藻生长的面积和体积比率是最高的。
水藻不仅能生产绿色油料,更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净化空气,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事实上,许多发电厂在厂区和周边地区种植水藻,吸收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在这方面,麻省理工大学的“绿色油料公司”做得最好,他们正在进行这方面的实验,利用发电厂产生的二氧化碳来种植水藻。小规模的实验发现,这是一种可行性的概念,他们下一步要进行大规模的实验。
不过,要想进入后石油时代,让水藻油成为畅销产品,需要解决许多问题。生产“生物柴油”,首先遇到的就是选择水藻品种的问题。水藻有数千种,选到正确的种类是至关重要的。其次,水藻生长的速度极快,必须控制好种植的数量,如果太多,阳光就会不够用,造成大批死亡,而如果太少,则达不到所需要的数量。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借助计算机来控制水藻的生长速度,也就是控制营养成分,不过这样做会增加成本,减少水藻业的经济利益。
即使成功地收获了水藻,还要面临着另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把油提取出来。从大豆、油菜等植物中提取油是用冷压法,而水藻却不像大豆、油菜那样有那么多的纤维,不能使用这种标准的榨油方法。不过从理论上说,从水藻中提炼油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美国科学家证实,在绿色的水藻中加入化学添加剂就可以提炼出油来,在水藻浆中加入甲醇或者乙烷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相对来说又有效又节省成本。但观察家对此有一种担心,那就是这可能会影响土地和水的使用。
(选自《北京科技报》,有删改)
( 1 )下面不属于“水藻将成为最绿色能源”的优势的一项是(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女情缘
朱会鑫
①林静是一个跛足女孩,周末放学,她看见一辆出租车停在那里。她走过去,腼腆地对司机说:“师傅,我想坐您的车。就一站地,行吗?”林静言辞恳切,司机同意了。
②车子没走多远,她忽然红着脸说:“师傅,我只有三元钱,就坐半站地吧。”郝师傅从后视镜里看着林静,笑着说:“够了。你是第一次坐叔叔的车,叔叔今天给你打六折。”
③林静在公交站下了车,深深鞠了一躬。郝师傅看着她一瘸一拐的背影,心里涌起一丝莫名的酸楚。
④那一日,林静背着比往常更重的书包上了郝师傅的车,她心事重重地说:“师傅,我已经毕业了,这是最后一次坐您的车了。”
⑤郝师傅伤感地说:“我知道,我希望你以后还能来坐叔叔的车,今天叔叔送你回家!”
⑥郝师傅把林静送到了家门口。然后捧出一只弥勒佛储蓄罐,说:“这是送你的礼物, 希望你笑口常开!”林静接过礼物,朝着郝师傅鞠了一躬。看着林静一瘸一拐地走进居民小区,郝师傅失神地愣在那儿。
⑦十年过去了,这天,郝师傅正擦着车,忽然听到电台在播出一则“寻人启事”,有人在找他!郝师傅和电台联系后,见到了寻人者﹣﹣林静。初见之时,郝师傅已经不敢相认。 林静向郝师傅讲述了那段难忘的经历。
⑧林静的父亲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每逢周末放学,父亲都会开车接她回家。那年,一家人回老家过年,父亲的车不慎与一辆大货车相撞,父亲当场身亡。
⑨回到学校的林静,周末放学时,会习惯性地在校门口张望,直到有一天,她看到父亲生前开的那辆出租车就停在路边,她觉得父亲又来接自己了!从此,林静每星期都省下三元钱,为的是在那短短的一站地享受重拾父亲的温暖。
⑩郝师傅听了鼻子一酸。
⑪林静从手提包里拿出弥勒佛储蓄罐:“您知道吗?这些年它伴我走过了无数风风雨雨,十年前我把愿望储存在这里面,现在终于找到您了……”
⑫“哦,”郝师傅似有所悟地说,“叔叔也把自己的愿望装在这罐子里了,当时希望你能打开看看,然后给叔叔回复呢。”
⑬林静闻言,急忙将储蓄罐口朝下摇晃了好一阵子,倒出一张纸条和一个折叠的纸片。
⑭郝师傅和林静默契地分别拿起了纸条和纸片。
⑮郝师傅凝神一望,只见纸条上写着两行娟秀的小字:郝师傅,我可以喊你一声爸爸吗?希望有一天我们再相见时,我能成为你引以为傲的女儿。
⑯林静郑重地展开纸片,是张存款单!存款单的背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孩子,这是你这几年坐车的钱和我女儿生前的零花钱,看到你,我就好像看到了我的女儿,你愿意做我的女儿吗?
⑰郝师傅和林静霎时泪眼模糊,不约而同地拥抱在一起,林静把头伏在郝师傅的肩上喃喃地呼唤着:“爸,爸爸……”一时间,郝师傅哭了。
(选自《故事会》2015年第20期)
( 1 )阅读选文,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面表格。故事情节 | ①________ | 最后一次坐郝师傅的车并收到礼物 | ②________ | 得知事情真相、父女相认 |
心理状态 | 酸楚 | ③________ | 不敢相认 | ④________ |
①第③段:________
②第⑥段:________
( 3 )请从叙述方式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4 )选文第⑪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表达作用?( 5 )选文表达一个什么主题?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小题1】题一:“十五岁,多了一份 ”(责任、担当、坚强、执着……)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立意新颖;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⑤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小题2】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有一个小伙子向一位老者请教:“我怎样才能成功地攀登到梦想的山巅?”老者微微一笑,从地上捡起一张纸,叠只小船放入身后的小河中,小船不喧哗,不急躁,借着水流,一声不吭地驶向前方。途中,蝴蝶、鲜花向它搔首弄姿,它不为所动,默默前行……老者说:“人的一生,金钱、美色、地位、名誉……诱惑太多。选定了奋斗目标,途中因思谋金钱而驻足,因贪恋美色而沉沦,因渴求名誉而浮躁,因攫取地位而难眠,故难以像小船一样,不为诱惑所动,向着既定目标默然前行。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成功的原因。”年轻人恍然大悟,打点起行囊,迎着风向山顶爬去。
请把握材料的最佳立意,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正确的观点,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本篇作文要求如下:①自拟题目;②结构清晰完整;③写记叙文要叙事完整,有感染力,写议论文要论据典型充分,论证严密有力;④写记叙文字数在600字以上,写议论文字数在500字以上。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