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选项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嗡嗡(wōng) 酝酿(niàng) 着(zhuó)落 B: 贮(zhù)蓄(xù) 棱(léng)镜 粗犷(guǎng) C: 咄咄(duó)逼人 高邈(miǎo) 憔(jiáo)悴 D: 徘徊(huí) 祷(dǎo)告 竦峙(zhì) |
2、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海燕》和《白杨礼赞》两篇散文都采用了象征手法。海燕象征了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白杨树象征了西北敌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 B: 《紫藤萝瀑布》一文作者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全文按照赏花、思花、惜花的感情变化来结构全篇。 C: 《狼》专题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狼这一动物。蒲松龄笔下的狼狡猾贪婪,成语俗语中狼也一直是凶残狠恶的形象,所以我们对待狼应持有的态度是:赶尽杀绝、斩草除根。 D: 《宽容是一种爱》,选自肖复兴的散文集《梦之门》,本文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出发,以抒情的文字,阐释了“宽容”的深层含义,并结合社会现实,肯定其意义与作用。 |
3、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鼎湖山听泉》这篇写景散文,按照旅游者的行踪把所见所闻表现出来。作者把水泉当作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对人生的见解。 B: 《林中小溪》是写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原始森林景色的,他以小溪流淌过不同地势呈现出的种种情貌,以及从中呈现出的勇往直前、冲决一切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人生信念,溪流成为自我人生道路的写照。 C: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陈涉世家》节选的这一部分记叙了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起义初期的迅猛发展和最终的结果。 D: 《飞红滴翠记黄山》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课文通过时间、空间、逻辑三条线索表现了黄山壮阔的景色,激发读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认识大自然的创造力和人类的审美感知在提升景物品格中的作用,从而珍惜和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毒品,犹如一朵潜滋暗长的“恶之花”,给人民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安全危害。 B: 民进党当局殚精竭虑地阻挠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和两岸教育交流的行径,不得人心。 C: 农村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一场硬仗,需要久久为功、因地制宜。 D: 展出的书法、国画、油画、水彩等作品,风格多样,内涵丰富,技法娴熟,惟妙惟肖。 |
5、 | 下面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可爱者甚蕃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B: 同予者何人 何陋之有 C: 花之富贵者也 菊之爱 D: 无丝竹之乱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6、 | 下列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彷徨:想来想去,难于平静。B: 愕然:吃惊的样子。 C: 化为乌有:变得什么都没有。 D: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目标。 |
7、 | 排列下列句子的顺序,语言连贯,顺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其实,这个难题并不难解决,这就是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读书的技巧。 ②怎样在有限的生命里更快、更好、更多地掌握知识。 ③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而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 ④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难题。 A: ②④①③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中国究竟会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还是合作伙伴,或者兼而有之 , 这个问题尚无定论。 B: 失败并不可怕,但应分析原因,吸取教训,把它当作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C: 神州八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吞斗牛 , 直上云天,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 D: 初中三年就要结束了,在这弥留之际 , 让我们互道一声珍重吧。 |
9、 | 下列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过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使我县各乡镇环境卫生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去掉“使”)B: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保护。(在“保护”后加上“意识”) C: 交警大队在校门口设置了减速装置,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把“保障”改成“保证”) D: 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同学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将“充满了”与“同学们”调换位置) |
10、 |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迸发(bèng ) 刹那(shà ) 裸露(lòu ) 啸聚山林(xiào )B: 浸润(qīn ) 苍劲(jìng ) 曙光(shǔ) 问心无愧(kuì) C: 档案(dǎng) 纯粹(cuì) 对峙(zhì ) 越俎代庖(cù) D: 啜泣(chuò ) 遍稽群籍(jí) 祷告(dǎo ) 茅塞顿开(sè ) |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本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公元678年),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犯武则天,被诬而下狱。 ( 1 )诗中的“玄鬓”指的是________,“南冠”指的是________。( 2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B: 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C: 徐(慢慢地)喷以烟 D: 鞭打数十(鞭子) ( 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故时有物外之趣 驱之别院 B: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C: 以虫蚁为兽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D: 学而时习之 思而不学则殆 ( 3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是一篇追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 B: 课文第二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 眼去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象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美妙的境界。 C: 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 蚊子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含拟人的修辞手法。 D: 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目力过人,善于观察周围细小的事物,并且富于幻想。 ( 4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
讨水
邢庆杰
①1977年盛夏的一天,我随母亲到乡里街上买东西。返回的时候,已经近中午了。我又热又渴,母亲便就近带我到供销社办公室讨水喝。
②那间办公室里只有一个人,他是个大胖子,脸色白润,鼻梁上架着一副金边眼镜。母亲说明来意后,那人指了指门外对我说:“你自己去看看门口的水缸里还有没有。”
③我跑到门口,那里果然有一口大水缸。那一年我七岁,那口水缸和我差不多高,缸里却一滴水也没有,像是很久没有用过了。
④我回到屋里,对那个胖子说:“缸里没水。”
⑤胖子冲我们摊了摊手说:“没水就没办法了,你们去别处看看吧。”
⑥母亲冲他笑了笑说:“大兄弟,孩子渴得厉害,我们回去还有三四里路呢,你就行行好,给他倒杯热水吧。”
⑦那胖子下意识地看了看身边的暖瓶,拿起来掂了掂说:“这里也没有了,这水是从乡政府食堂打来的,外面这么热……”
⑧母亲不等胖子说完,拽起我的胳膊就走,临走时撂下了一句话:“反正你出门也不会背着水缸。”
⑨后来母亲对我说,她从胖子拿暖瓶时用的力度上,看出暖瓶里肯定是有水的,只是不想给他们喝……
⑩我家在村子的最北头,房后有一口水井,水质极好,清冽甘甜,我们半个村庄的人都喝这口井里的水。至今,我回老家,仍用这口井里的水泡茶,味道不是纯净水和矿泉水能比的。而且奇怪的是,用这口井里的水泡茶竟像用纯净水泡茶一样,杯子上几乎不留茶锈。
⑪我家的位置在村口,经常有人上门讨水喝。每次母亲都从水缸里舀出满满一舀子水,递给讨水者。有时她忙着,就会支使家里的某个孩子去给路人舀水。天凉的时候,她坚持让讨水者喝开水,为了节约时间,她常常把开水倒在舀子里,把舀子放到水缸的水面上漂着,用凉水降温。因为我们一家一直是这样对待上门讨水的陌生人的,所以母亲对供销社那个胖子的行为非常不满,她纠结了一路。
⑫不就是一口水吗?
⑬从乡政府驻地回家的路上,母亲把这句话念叨了很多遍。
⑭我渴得嗓子眼里冒火,浑身绵软无力,一句话也不想说,心里恨透了那个胖胖的小气鬼。直到走到丰收河边,我喝了一肚子河水(那时水干净,无污染),整个人才精神起来。
⑮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真的不相信世上会有如此巧合的事儿。
⑯那天我从外面“疯”完回家,老远就看到一辆“大金鹿”自行车闸在门口。进了院子,见一个肥胖的背影正站在我家的水缸前狂饮,母亲在一边站着,不断地说:“慢点喝,别呛着……”
⑰尽管只是一个背影,但我一眼就认出了他。20世纪70年代,在鲁西北的乡村,连白面馒头都是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的美食,所以人们都瘦,极少能见到胖子。那一天的场景瞬间浮现在眼前,我冲过去正想开口,母亲忽然重重地咳嗽了一声,然后用严厉的眼神制止了我。我只好把那句话咽了回去。我想说的那句话是:你出门咋不背着水缸?
⑱胖子临走时,冲我友好地笑了一下,说:“你们家的水真甜。”
⑲看着胖子出了门,我着急地对母亲说:“你不认识他了吗?他就是供销社的那个胖子!”
⑳母亲冲大门口看了一眼,只说了一句话:“不就是一口水吗?谁出门还能背着水缸?”
㉑我一时无语,直到很多年之后,我混迹到文学的队伍里,才逐渐明白母亲朴素的话语里,蕴含着鲁西北平原千年的深厚传承。
(选自《小小说月刊·下半月》2020年第5期,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母亲不等胖子说完,拽起我的胳膊就走 , 临走时撂下了一句话:“反正你出门也不会背着水缸。”(赏析加点词语)
②我渴得嗓子眼里冒火,浑身绵软无力,一句话也不想说,心里恨透了那个胖胖的小气鬼。(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 5 )既然母亲对胖子非常不满,为什么还要去帮助他,并阻止“我”打断胖子喝水?面包
沃尔夫冈·博歇尔特
她突然醒来。两点半。她寻思,为什么会突然醒了。哦,原来是这样!厨房里有人碰了一下椅子。她仔细地听着厨房里的声音。寂静无声。太安静了,她用手摸了一下身边的床,发现是空的。这就是为什么如此特别安静的原因了——没有他的呼吸声。她起床,摸索着经过漆黑的房间来到厨房。在厨房两人相遇了。表针指着两点半。她看到橱柜边上有个白的东西。她打开灯。两人各穿衬衣相对而立。深夜。两点半。在厨房里。
在厨房餐桌上是一个盛面包的盘子。她知道,他切过了面包。小刀还放在盘子旁边。桌布上留下了面包屑。每晚他们就寝时,她总把桌布弄干净的。每天晚上如此。然而现在桌布上有面包屑,而且小刀还在那里。她感到地上的凉气慢慢传到她身上。她转过头来不再看盘子了。
“我还以为这里出什么事了。”他说,并环视了一下厨房四周。
“我也听见了什么。”她回答,这时她发现,他夜晚穿着衬衣看起来真是老了。跟他年龄一样老了。六十三岁。白天他看起来还年轻些。她看起来已经老了,他在想,穿着衬衣的她看起来相当老了。不过也许是头发的原因。夜里女人显老总是表现在头发上。头发使人一下变老了。
“你应该穿上鞋子的,这样光着脚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她没有注视他,因为她不愿忍受他在撒谎,他们结婚三十九年之后他现在撒谎了。
“我原以为这里有什么事。”他又说了一遍,又失去了自制,把视线从一个角落移到另一个角落。
“我也听到了什么。于是我想,这里出了什么事了。”
“我也听见了。不过,大概什么事也没有。”
她从桌上拿起盘子,并用手指(A.捡起 B.弹去)桌布上的面包屑。
“没有,大概没什么事。”听到他不安地在说。
她赶紧帮他说:“过来,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
“走,睡觉去。站在冷地上你会着凉的。”
他向窗户望去,“是的,一定是外面出了点什么事。我还以为是在这里。”
她把手伸向电灯开关。我必须现在就关灯,否则我必定还会去瞧盘子的,她想。我不能再去瞧那个盘子。“过来,”她说,同时把灯关灭。“这大概是外面有什么事,刮风时檐槽常常碰墙壁。这肯定是檐槽之故。刮风时它总是哗哗乱响。”
两人摸着走过黑黢黢的过道来到卧室。两双光脚在地板上拍击作响。
“是有风,”他说,“已经刮了一整夜了。”当她睡在床上时,她说:“是的,刮了一夜的风。刚才大概就是檐槽在响。”
“是呀,我刚才还以为是在厨房里。大概就是檐槽吧。”他说着话,仿佛已沉入半睡中。
她注意到,当他撒谎时,声音多假。
“真冷。”她说,并轻声地打着哈欠。“我可钻被窝了,晚安。”
“晚安。”他回答,又说了一句,“是呀,可真冷呀。”
随后是寂静无声。许多分钟后她听到,他在小心、轻声地咀嚼。她故意深沉又均匀地呼吸,使他不致发觉,她尚未入睡,然而他的咀嚼节奏均匀,倒使她慢慢进入梦乡了。
当他第二天晚上回家时,她分给他四片面包;平时他只有三片。
“你可以慢慢吃,吃四片。”她说着离开了餐桌。“我吃这面包消化不了。你多吃一片吧。我消化不好。”
她注意到,他把头深深埋在盘子上。他没有抬头。就在此刻她对他非常同情。
“你可不能只吃两片面包。”他对着盘子在说。
“够了。晚上我吃面包消化不好。你吃吧,吃吧!”
过了一会儿,她才又坐在桌旁的灯下。
(选自《外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包智星译)
( 1 )【初读感知】下列表述与《面包》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要求:文体不限,叙事清楚,思路清晰,中心突出,书写工整,字迹清晰,标点规范,不少于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