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青岛第四十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了网格化管理,社区干部对社区内的民情民意了如指掌 , 能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B: 中学生每天同书本、作业、试卷打交道,用眼频率之高不言而喻 , 绝对是近视的高危人群。
C: 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一席话让在座的所有班主任啧啧称赞,年轻班主任更是感到茅塞顿开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 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瞪眼朝着屠户。
4、找出没有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 )
A: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B: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C: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前线去显身手呢?
D: 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
5、文言文积累。
( 1 )下列括号中对句子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俄而雪(急) 未若柳絮风起(趁、乘)
B: 意甚(从容,悠闲) 相而去(舍弃)
C: 与人行(约定)博学而志(坚强)
D: 屠起(突然) 人不知而不(生气)
( 2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撒盐空中可拟 天地别
B: 屠自后断其 悬梁刺
C: 元方入门不茅庐
D: 身所寄 生死存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tuí)唐 琐屑 (jué)强 触目伤怀
B: 婆(shuō) 狼籍 秀(xīn) 坦荡如坻
C: 雕(lòu) 丘壑 推(chónɡ) 巧妙绝伦
D: 喧(xiāo) 映衬 (qiú)劲 长途跋涉
7、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刻画了宋江、吴用、林冲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B: 古代科举考试中,会试又叫“春闱”,属于国家级考试,由乡试考上的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会试第一名为解元。
C: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例,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筹。
D: 《刘姥姥进大观园》选明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作者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豪奢、腐朽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没落进行了侧面批判。
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安详 敞篷车 进退唯谷 悬梁刺股
B: 燥热 暴粗口 声名鹊起 张慌失措
C: 秘诀 通讯网 纲举目张 度日如年
D: 苍穹 万户候 春华秋实 格物致知
9、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茨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B: 牛汉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时,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在《我的母亲》中,朴实的文字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C: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
D: 韩愈在《马说》中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强烈不满,希望他们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10、

下列短语结构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舒活筋骨 扫得干净 歌咏春天 磨炼意志
B: 高尚情操 长江源头 一粒种子 灵魂深处
C: 性格和蔼 灯火辉煌 白云飘飘 积累经验
D: 狂风暴雨 光明正大 仔细观察 手舞足蹈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1 )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虚词在诗中有何作用?

( 2 )你从本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小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出使
B: 故不意也 错:同“措”
C: 天下缟素 缟素:这里指“白色的丧服”
D: 秦王色挠 色挠:神色变得沮丧,挠,指“屈服”
(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许寡人 喜洋洋者也
B: 徒有先生也 不物喜,不以己悲
C: 布衣怒,亦免冠徒跣 余勤且艰若此
D: 挺剑起 由是则生有不用也
( 3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并守护它,即使方圆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才价值方圆五百里吗?
B: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译文: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从宫殿上扑下来。
C: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D: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 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首先,面对秦王的无理要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B: 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劲敌,不辱使命。
C: 全文主要从人物对话、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唐雎和秦王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是刺杀秦王。秦王是前倨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是进攻国家。于此,人物形象鲜明地立在读者面前。
D: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神态的变化,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只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狡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上占的压倒性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三棵树

苏童

①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火车站前面有许多南方罕见的牲口,黑驴、白马、枣红色的大骡子,有一些围着白羊肚毛巾、脸色黝黑的北方农民蹲在地上,或坐在马车上,还有就是树了,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

②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③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

④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树与花草不同,花入土,树入地,可我无法把树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泥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我只能把小树种在花盆里。我把它安置在临河的石埠上。从春天到夏天,它没有动窝,但却长出了一片片新的叶子。我知道它有多少叶子。后来冬天来了,河边风大,它在风中颤动,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光和温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唯一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像一次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大作的时候我在温暖的室内,却不会想到风是如何污辱我和我的树苗的——它把我的树从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拖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

⑤这是我对树的记忆之一。一个冬天的早晨,我站在河边向河水深处张望,依稀看见我的树在水中挣扎,挣扎了一会儿,我的树开始下沉。我依稀看见它在河底寻找泥土,摇曳着,颤动着,最后它安静了。我悲伤地意识到我的树到家了,我的树没有了。我的树一直找不到土地,风就冷酷地把我的树带到了水中,或许是我的树与众不同,它只能在河中生长。

⑥我没有树。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我的树在哪里?树不肯告诉我,我只能等待岁月来告诉我。

⑦一九八八年对于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那年秋天我得到了自己的居所,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楼房的阁楼部分,我拿着钥匙去看房子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楼前的两棵树,你猜是什么树?两棵果树,一棵是石榴,一棵是枇杷!秋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两棵树,照耀着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了树,我一下子有了两棵树,奇妙的是,那是两棵果树!

⑧我是个幸运的人。两棵树弥合了我的整个世界的裂痕。枇杷树渐渐长大了的叶子宛如芭蕉,在窗前深沉静默;微风过处,淡黄白色的花冠蕴蓄特有的芳香毫不张扬。阳光照射窗外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赠我的世界一片清朗。尤其是那棵石榴,春夏之季的早晨,我打开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柔韧修长的树枝毫不掩饰它登堂入室的欲望。如果我一直向它打开窗子,不消三天,我相信那棵石榴会在我的床边、在我的书桌上驻扎下来,与“我”彻夜长谈,热情似火的石榴呀,它会对我说,我是你的树,是你的树!

⑨树把鸟也带来了,鸟在我的窗台上留下了灰白色的粪便。树上的果子把过路的孩子引来了,孩子们爬到树上摘果子,树叶便沙沙地响起来。

⑩整整七年,我在一座旧楼的阁楼上与树同眠,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方面的凝视,是两棵树对我的凝视。我有了树,便悄悄地忽略了树。树的胸怀永远是宽容和悲悯的。树不做任何背叛的决定,在长达七年的凝视下两棵树摸清了我的所有底细,包括我的隐私,但树不说,别人便不知道。树只是凝视着我。七年的时光做一次补偿是足够的了。窗外的两棵树后来有点疲惫了,我没有看出来,一场春雨轻易地把满树石榴花打落在地,我出门回家踩在石榴的花瓣上,对石榴的离情别意毫无察觉。我不知道,我的两棵树将结束它们的这次使命,七年过后,两棵树仍将离我而去。

⑪城市建设的蓝图埋葬了许多人过去的居所,也埋葬了许多人的树。一九九五年的夏天,推土机将一个名叫上乘阉的地方夷为平地,我的阁楼,我的石榴树和我的枇杷树消失在残垣瓦砾之中,七年一梦,那棵石榴,那棵枇杷,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

⑫现在我的窗前没有树。我仍然没有树:树让我迷惑,我的树到底在哪里?我有过一棵石榴,一棵枇杷,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有三棵树,就像多年以前我心目中最遥远的火车站的名字,是三棵树,那还有一棵在哪里呢?我问我自己,然后我听见了回应,回应来自童年旧居旁的河水,我听见多年以前被狂风带走的苦楝树苗向我挥手示意说,我在这里,我在水里!(摘自《读者》,有删改)

( 1 )三棵树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完成下列表格。

特点

苦楝树

①________

枇杷树

含蓄深沉

石榴树

②________


( 2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

①我依稀看见它在河底寻找泥土,摇曳着,颤动着,最后它安静了。(第⑤段划线词语表现的仅仅是“树”的沉没状态吗?)

②尤其是那棵石榴,春夏之季的早晨,我打开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柔韧修长的树枝毫不掩饰它登堂入室的欲望。(自选角度,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作者在第⑦段反反复复地说“两棵树”“两棵果树”,是否显得啰唆?请简述理由。
( 4 )本文写到的“三棵树”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引发人们思考。请结合文本,加以阐述。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寻找妈妈的寻人启事
①作文课。老师教完了应用文写作后,当场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题目:假设自己的妈妈丢了,请每一个人写一则寻人启事。老师还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寻人启事样本,大家可以照葫芦画瓢,但是,里面的内容必须根据自己母亲的真实情况撰写。
②同学们似乎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妈妈丢了,写一则寻人启事?面对着寻人启事样本,同学们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下笔。
③见同学们都没什么动静,老师说,这样吧,我再讲一遍寻人启事的要点,大家一边听,一边写。首先,写下丢失人的姓名。
④大家埋头在纸上写了自己妈妈的名字。
⑤老师说,性别。
⑥女。大家刷刷写下。
⑦丢失人年龄。老师的话音刚落,班级里就炸开了锅。有人说,我妈好象42岁了吧。有人说,我妈妈从来没告诉过我她多大啊。有人说,我今年14岁,我妈妈该有三十八九岁了吧?几十个同学,竟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自己妈妈的年龄。
⑧老师摇摇头,年龄先空着吧。下面是最重要的部分,请写出丢失人的体貌特征。
⑨ 大家七嘴八舌,似乎对自己的母亲很了解。老师打断了大家的话,同学们说的,也许是你母亲的特点,但是,现在请大家写的是母亲的体貌特征,比如脸上有颗痣,手背上面有道伤疤,腰杆有点弯曲什么的。
⑩同学们停止了议论,歪着脑袋,努力回想着妈妈的形象。每天都见到的妈妈,到底有些什么体貌特征呢?脸上有没有长痣?好象是有的,但想不起来在哪了。妈妈干活时,经常会受伤,可是,哪儿留下过伤疤?倒真的没注意过啊。妈妈的腰杆这几年确实有点弯曲了,总是直不起来,可能是太累了的缘故吧?可是,好象每个人的母亲都是这样的啊,这也算是体貌特征吗?
⑪同学们勉强写下了几个特征,既像是自己母亲的,又好象不太像。
⑫老师说,请同学们再写下,今天,妈妈穿的是什么衣服和鞋子。如果妈妈真的丢了,那么,最后离开家时穿的衣服,将是很重要的鉴别辨认依据。
⑬班级里再次炸开了锅。穿着干净漂亮衣服的同学们,唧唧喳喳地议论开了:哪个同学早上新穿了一双运动鞋,大家立即注意到了;最喜欢的那个电影明星,喜欢穿什么样式什么牌子的衣服,大家总是一清二楚……可是,早上和自己一起出门,甚至骑着车子将自己送到学校门口的妈妈,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什么样式的,却真的没有留意,从来也没有留意。
⑭作文课彻底失败了,一个简单的寻人启事,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写完整、准确。最后,老师面色凝重地对大家说,不是寻人启事难写,是大家对自己的妈妈,根本就不关注不了解啊。
⑮天底下的爸爸和妈妈,都是用心去看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孩子的每一个细小动作,都逃不过父母的眼睛。记住爸爸妈妈其实一点也不难,只要用心,就足够了。
⑯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我们偏偏对精心呵护我们的父母视而不见:只看见了可口的饭菜,却不见忙碌在厨房的背影;只欣喜于获得的优异成绩,却忘记了深夜伴读的眼眸;只盼望着自己的成长,却忽略了因操劳而佝偻的背影……要到何时,我们才能有一颗心,用它看清父母的面容,记住父母的深情?让我们学会关爱他人,先从关爱自己的父母开始。
(作者:孙道荣 有删改)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 2 )第⑨段开头的处省略了同学们七嘴八舌讨沦的内容。请联系上下文,补写在下面。

( 3 )第⑬段划线词语在表达上的好处。

( 4 )第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 5 )第⑯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义。

四、写作(分值:6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写作.

文题一:________真好(横线上可填“读书、健康、母爱、旅游……”)

文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一,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横线上可填括号里的词,也可自己另外选择词语。②不管你选写文题一还是文题二,都是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〆何必再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