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 B: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 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 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
2、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了网格化管理,社区干部对社区内的民情民意了如指掌 , 能更好地为群众解决问题。 B: 中学生每天同书本、作业、试卷打交道,用眼频率之高不言而喻 , 绝对是近视的高危人群。 C: 同学们聚在一起开篝火晚会,欢声笑语,尽情地享受天伦之乐。 D: 一席话让在座的所有班主任啧啧称赞,年轻班主任更是感到茅塞顿开。 |
3、 |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可是两只狼还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 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瞪眼朝着屠户。 |
4、 | 找出没有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 ) A: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 B: 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C: 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前线去显身手呢? D: 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 |
5、 | 文言文积累。 ( 1 )下列括号中对句子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俄而雪骤(急) 未若柳絮因风起(趁、乘) B: 意暇甚(从容,悠闲) 相委而去(舍弃) C: 与人期行(约定)博学而笃志(坚强) D: 屠暴起(突然)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 ( 2 )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撒盐空中差可拟 天差地别 B: 屠自后断其股 悬梁刺股 C: 元方入门不顾 三顾茅庐 D: 身亡所寄 生死存亡 |
6、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颓(tuí)唐 琐屑 倔(jué)强 触目伤怀 B: 婆娑(shuō) 狼籍 秀颀(xīn) 坦荡如坻 C: 雕镂(lòu) 丘壑 推崇(chónɡ) 巧妙绝伦 D: 喧嚣(xiāo) 映衬 遒(qiú)劲 长途跋涉 |
7、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刻画了宋江、吴用、林冲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B: 古代科举考试中,会试又叫“春闱”,属于国家级考试,由乡试考上的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会试第一名为解元。 C: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一书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例,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三打祝家庄筹。 D: 《刘姥姥进大观园》选明代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作者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豪奢、腐朽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没落进行了侧面批判。 |
8、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安详 敞篷车 进退唯谷 悬梁刺股 B: 燥热 暴粗口 声名鹊起 张慌失措 C: 秘诀 通讯网 纲举目张 度日如年 D: 苍穹 万户候 春华秋实 格物致知 |
9、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茨威格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B: 牛汉在回顾自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时,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在《我的母亲》中,朴实的文字表达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C: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的怀念。 D: 韩愈在《马说》中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强烈不满,希望他们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
10、 | 下列短语结构方式相同的一组是( ) A: 舒活筋骨 扫得干净 歌咏春天 磨炼意志B: 高尚情操 长江源头 一粒种子 灵魂深处 C: 性格和蔼 灯火辉煌 白云飘飘 积累经验 D: 狂风暴雨 光明正大 仔细观察 手舞足蹈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蜂 罗 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 1 )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虚词在诗中有何作用?( 2 )你从本诗中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小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出使 B: 故不错意也 错:同“措” C: 天下缟素 缟素:这里指“白色的丧服” D: 秦王色挠 色挠:神色变得沮丧,挠,指“屈服” ( 2 )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喜洋洋者也 B: 徒以有先生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余之勤且艰若此 D: 挺剑而起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3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译文: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并守护它,即使方圆千里也不敢交换,难道才价值方圆五百里吗? B: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译文: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从宫殿上扑下来。 C: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 D: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译文: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 4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雎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首先,面对秦王的无理要求,针锋相对,寸步不让,用“布衣之怒”来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其次,唐雎列举了三个布衣之士的例子来反驳秦王,并表示要效法这些有胆识的勇士,不畏强暴,刺杀秦王。最后,唐雎“挺剑而起”,以死相拼,舍生取义,挫败秦王。 B: 在这场斗争中,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劲敌,不辱使命。 C: 全文主要从人物对话、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唐雎和秦王是针锋相对,后发制人,着眼点是刺杀秦王。秦王是前倨后恭,威胁恐吓,着眼点是进攻国家。于此,人物形象鲜明地立在读者面前。 D: 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神态的变化,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只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狡诈狡猾。他请唐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上占的压倒性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
三棵树
苏童
①多年以前我喜欢在京沪铁路的路基下游荡,一列列火车准时在我的视线里出现。午后一点钟左右,从上海开往三棵树的列车来了,我看着车窗下方的那块白色的旅程标志牌:上海——三棵树,开始想象三棵树的景色:是北方的一个小火车站,火车站前面有许多南方罕见的牲口,黑驴、白马、枣红色的大骡子,有一些围着白羊肚毛巾、脸色黝黑的北方农民蹲在地上,或坐在马车上,还有就是树了,三棵树,是挺立在原野上的三棵树。
②三棵树很高很挺拔,我想象过树的绿色冠盖和褐色树干,却没有确定树的名字,所以我不知道三棵树是什么树。
③树令我怅惘。我一生都在重复这种令人怅惘的生活方式:与树擦肩而过。我没有树。我从小到大在一条狭窄局促的街道上走来走去,从来没有爬树掏鸟蛋的经历。
④我种过树。我曾经移栽了一棵苦楝的树苗,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挖来的,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不是我的错误,我知道树与花草不同,花入土,树入地,可我无法把树苗栽到地上——是我家地面的错误。天井、居室、后门石埠,不是水泥就是石板,它们欢迎我的鞋子、我的箱子、我的椅子,却拒绝接受一棵如此幼小的苦楝树苗。我只能把小树种在花盆里。我把它安置在临河的石埠上。从春天到夏天,它没有动窝,但却长出了一片片新的叶子。我知道它有多少叶子。后来冬天来了,河边风大,它在风中颤动,就像一个哭泣的孩子,我以为它在向我请求着阳光和温暖,我把花盆移到了窗台上,那是我家在冬天唯一的阳光灿烂的地方。就像一次误杀亲子的戏剧性安排,紧接着我和我的树苗遭遇了一夜狂风。狂风大作的时候我在温暖的室内,却不会想到风是如何污辱我和我的树苗的——它把我的树从窗台上抱起来,砸在河边石埠上,然后又把树苗从花盆里拖出来,推向河水里,将一只破碎的花盆和一抔泥土留在岸上,留给我。
⑤这是我对树的记忆之一。一个冬天的早晨,我站在河边向河水深处张望,依稀看见我的树在水中挣扎,挣扎了一会儿,我的树开始下沉。我依稀看见它在河底寻找泥土,摇曳着,颤动着,最后它安静了。我悲伤地意识到我的树到家了,我的树没有了。我的树一直找不到土地,风就冷酷地把我的树带到了水中,或许是我的树与众不同,它只能在河中生长。
⑥我没有树。没有树是我的隐痛和缺憾。我的树在哪里?树不肯告诉我,我只能等待岁月来告诉我。
⑦一九八八年对于我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那年秋天我得到了自己的居所,是一栋年久失修的楼房的阁楼部分,我拿着钥匙去看房子的时候一眼就看见了楼前的两棵树,你猜是什么树?两棵果树,一棵是石榴,一棵是枇杷!秋天午后的阳光照耀着两棵树,照耀着我一生得到的最重要的礼物,伴随我多年的不安和惆怅烟消云散,这个秋天的午后,一切都有了答案,我也有了树,我一下子有了两棵树,奇妙的是,那是两棵果树!
⑧我是个幸运的人。两棵树弥合了我的整个世界的裂痕。枇杷树渐渐长大了的叶子宛如芭蕉,在窗前深沉静默;微风过处,淡黄白色的花冠蕴蓄特有的芳香毫不张扬。阳光照射窗外留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赠我的世界一片清朗。尤其是那棵石榴,春夏之季的早晨,我打开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柔韧修长的树枝毫不掩饰它登堂入室的欲望。如果我一直向它打开窗子,不消三天,我相信那棵石榴会在我的床边、在我的书桌上驻扎下来,与“我”彻夜长谈,热情似火的石榴呀,它会对我说,我是你的树,是你的树!
⑨树把鸟也带来了,鸟在我的窗台上留下了灰白色的粪便。树上的果子把过路的孩子引来了,孩子们爬到树上摘果子,树叶便沙沙地响起来。
⑩整整七年,我在一座旧楼的阁楼上与树同眠,我与两棵树的相互注视渐渐变成单方面的凝视,是两棵树对我的凝视。我有了树,便悄悄地忽略了树。树的胸怀永远是宽容和悲悯的。树不做任何背叛的决定,在长达七年的凝视下两棵树摸清了我的所有底细,包括我的隐私,但树不说,别人便不知道。树只是凝视着我。七年的时光做一次补偿是足够的了。窗外的两棵树后来有点疲惫了,我没有看出来,一场春雨轻易地把满树石榴花打落在地,我出门回家踩在石榴的花瓣上,对石榴的离情别意毫无察觉。我不知道,我的两棵树将结束它们的这次使命,七年过后,两棵树仍将离我而去。
⑪城市建设的蓝图埋葬了许多人过去的居所,也埋葬了许多人的树。一九九五年的夏天,推土机将一个名叫上乘阉的地方夷为平地,我的阁楼,我的石榴树和我的枇杷树消失在残垣瓦砾之中,七年一梦,那棵石榴,那棵枇杷,它们原来并不是我的树。
⑫现在我的窗前没有树。我仍然没有树:树让我迷惑,我的树到底在哪里?我有过一棵石榴,一棵枇杷,我一直觉得我应该有三棵树,就像多年以前我心目中最遥远的火车站的名字,是三棵树,那还有一棵在哪里呢?我问我自己,然后我听见了回应,回应来自童年旧居旁的河水,我听见多年以前被狂风带走的苦楝树苗向我挥手示意说,我在这里,我在水里!(摘自《读者》,有删改)
( 1 )三棵树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完成下列表格。树 | 特点 |
苦楝树 | ①________ |
枇杷树 | 含蓄深沉 |
石榴树 | ②________ |
①我依稀看见它在河底寻找泥土,摇曳着,颤动着,最后它安静了。(第⑤段划线词语表现的仅仅是“树”的沉没状态吗?)
②尤其是那棵石榴,春夏之季的早晨,我打开窗子,石榴的树叶和火红的花朵扑面而来,柔韧修长的树枝毫不掩饰它登堂入室的欲望。(自选角度,品味句子的表达效果。)
( 3 )作者在第⑦段反反复复地说“两棵树”“两棵果树”,是否显得啰唆?请简述理由。文题一:________真好(横线上可填“读书、健康、母爱、旅游……”)
文题二: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有时是一种拥有,有时是一种等待,有时是一种感动。收获是一种幸福,付出也是一种幸福;功成名就是幸福,淡泊宁静也是幸福……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在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每一个脚印里。
请以“这就是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果你选择文题一,请把题目补充完整后再作文,横线上可填括号里的词,也可自己另外选择词语。②不管你选写文题一还是文题二,都是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