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作为全国13家“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中华艺术宫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 中国驻英大使馆郑重提醒来英国留学的中国新生增强警惕,严防各类电信诈骗,避免不再造成财产损失。 C: 在广西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劳动者之乐"交响音乐会,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送上最美好的节日祝福。 D: 南通植物园、森林公园开放建成,绿树成荫,风光秀美,春节期间参观人数达到了30万人次以上。 |
2、 |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是山水画的灵魂。 B: 要深刻认识观察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情感,才能获得意境。 C: 中国画不强调“光”,这是不科学的,因为画家要进行长期的观察,时间会影响观察对象的精神实质的表现。 D: 画画光有意境还不够,还要有意匠。 |
3、 |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第七十二回,唐僧不顾悟空劝阻,自去化斋。路遇盘丝洞蜘蛛精。蜘蛛精将唐僧捉去献给洞主,悟空得到紫云山千花洞毗蓝婆的指引,最终打死了蜘蛛精。 B: 范爱农是鲁迅留学日本横滨时认识的同乡,一开始鲁迅讨厌范爱农,之后熟悉了彼此,成了朋友,鲁迅同情他的遭遇,敬仰他的爱国情怀。 C: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患伤寒症病愈后的保尔来到瓦莉娅墓前悼念革命战友,墓前默念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的名言成了保尔的人生准则,同时也揭示了全书的主旨。 D: 在小人国里,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在慧骃国,格列佛发现马是理性的载体,而人形动物“耶胡”则是邪恶肮脏的畜生。 |
4、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猝然长逝 义愤填膺 五彩斑澜 藏污纳垢B: 吹毛求疵 通霄达旦 脍炙人口 险象迭生 C: 妇孺皆知 销声匿迹 花团锦簇 惹事生非 D: 出类拔萃 浩瀚无垠 重蹈覆辙 淋漓尽致 |
5、 | 下列选项中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愁》的作者是艾青,台湾诗人、散文家,诗歌表达了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情怀。 B: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C: “阴阳割昏晓”一句中“阴阳”二字在古代指的是方位。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D: 我国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此用“垂髫”指儿童;而始龀是指小孩七八岁。 |
6、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从顺应历史潮流出发,主席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B: 插花,在中国又叫瓶花,自宋代到现在大约已有一千多年左右的历史。 C: 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D: 美术作品画得好与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良好的艺术修养决定的。 |
7、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能唱的诗,属于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B: 《战国策》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作者是西汉刘向。 C: 《孔乙己》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选自《呐喊》,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 D: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
8、 |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④①③②⑤ C: ③⑤④①② D: ③①②④⑤ |
9、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划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校园恐吓(xià)事件,你该怎么办?切不可意想天开 , 靠武力解决;而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法,主动勇敢地告诉家长和老师,让自己平安地度过美好的学习生涯(yá)。 B: 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你可以选择伫(chù)立路边赏景,可以选择泛舟湖中荡漾,也可以选择独钓池塘边,忘却烦恼与惆(chòu)怅,尽情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心旷神怡。 C: 研究月球并非为了哗(huá)众取宠,“嫦娥四号”将月球背面照片传回地球,意蕴深长,首次揭露了月球背面的真实面貌,与人类从古至今的探索精神相契(qì)合。 D: 扫黑除恶(è),是一场全民行动,通过一次次雷庭出击,不只让作恶者战战兢兢(jīnɡ),更要清除“毒瘤”,净化社会环境,维护和谐稳定,使人民安居乐业。 |
10、 | 给下面材料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本报讯 由中央电视台、战友电视艺术中心等联合投资出品的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红星照耀中国》,于17日在上海举行开机仪式。电视剧《红星照耀中国》以斯诺夫妇在中国的亲身经历为故事主线,讲述了1928年至1941年中国发生的社会变革和重大历史事件。该剧导演臧云飞表示:“这部剧最大的看点是用独特的视角还原中国这段革命历史。将这个题材搬上电视荧幕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A: 电视连续剧《红星照耀中国》在上海举行开机仪式 B: 《红星照耀中国》举行开机仪式 C: 臧云飞谈电视连续剧《红星照耀中国》 D: 多家单位投资出品电视连续剧 |
阅读下列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B: 开头两句撷取了六个名词来表现秋意。 C: “飞鸿”与“西风”都增添了明丽与动感。 D: 都不着一个“秋”字,却都写尽了秋意。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B: 方北面/而持其驾 C: 方北面而/持其驾 D: 方北面而持/其驾 ( 2 )解释加点的词 ①我欲之楚( ) ②将奚为北面(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②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4 )成语______ 出自本文,比喻 |
除夕情怀
冯骥才
①除夕是一年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夜晚,是一岁中剩余的一点短暂的时光。时光是留不住的,不管我们怎么珍惜它,它还是一天天在我们的身边烟消云散。古人不是说过:“黄金易得,韶光难留”吗?所以在这一年最后的夜晚,要用“守岁”——也就是不睡觉,眼巴巴守着它,来对上天恩赐的岁月时光以及眼前这段珍贵的生命时间表示深切的留恋。
②除夕是中国人最具生命情感的日子。所以此时此刻一定要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的亲人团聚一起。首先是生养自己的父母。陪伴老人过年,有如依偎着自己生命的根与源头,再有便是和同一血缘的一家人枝叶相拥,温习往昔,尽享亲情。记得有人说:“过年不就是一顿鸡鸭鱼肉的年夜饭吗?现在天天鸡鸭鱼肉,年还用过吗?”其实过年并不是为了那一顿美餐,而是团圆。只不过先前中国人太穷,便把平时稀罕的美食当做一种幸福,加入到这个人间难得的团聚中。现在鸡鸭鱼肉司空见惯了,团圆却依然是人们的愿望年的主题。腊月里到火车站或机场去看看声势浩大的春运吧。世界上哪个国家会有一亿人同时返乡,不都要在除夕那天赶到家去?他们到底为了吃年夜饭还是为了团圆?
③此刻,我想起关于年夜饭的一段往事——
④一年除夕,家里筹备年夜饭,妻子忽说:“哎哟,还没有酒呢。”我说:“我忙得都是什么呀,怎么把最要紧的东西忘了!”
⑤酒是餐桌上的仙液。这一年一度的人间的盛宴哪能没有酒的助兴、没有醉意?我忙披上棉衣,围上围巾,蹬上自行车去买酒。家里人平时都不喝酒,一瓶葡萄酒——哪怕是果酒也行。
⑥车行街上,天完全黑了,街两旁高高低低的窗子都亮着灯。一些人家开始年夜饭了,性急的孩子已经辟辟啪啪点响鞭炮。但是商店全上了门板,无处买到酒,我却不死心,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顿年夜饭没有酒。车子一路骑下去,一直骑到百货大楼后边那条小街上,忽见道边一扇小窗亮着灯,里边花花绿绿,分明是个家庭式的小杂货铺。我忙跳下车,过去扒窗一瞧,里边的小货架上天赐一般摆着几瓶红红的果酒,大概是玫瑰酒吧。踏破铁鞋终于找到它了!我赶紧敲窗玻璃,里边出现一张胖胖的老汉的脸,他不开窗,只朝我摇手;我继续敲窗,他隔窗朝我叫道:“不卖了,过年了。”我一急,对他大叫:“我就差一瓶酒了。”谁料他听罢,怔了一下,刷地拉开小小的窗子,里边热呼呼混着炒菜味道的热气扑面而来,跟着一瓶美丽的红酒梦幻般地摆在我的面前。
⑦我付了钱,对他千恩万谢之后,把酒揣在怀里贴身的地方。我怕把酒摔了,然后飞快地一口气骑车到家。刚才把酒揣进怀里时酒瓶很凉,现在将酒从怀间抽出时,光溜溜的酒瓶竟被身体捂得很温暖。
⑧当晚这瓶廉价的果酒把一家人扰得热乎乎,我却还在感受着刚才那位老汉把酒“啪”地放在我面前的感觉。他怎么知道我那时为年夜饭缺一瓶酒时急切的心情?很简单——因为那是人们共有的年的情怀。
⑨于是我又想起,一年的年根在火车站上。车厢里人满为患,连走道上也人贴着人地站着。从车门根本挤不上去,有人就从车窗往里爬。我看一个年轻人,半个身子已经爬进车窗,车里的熟人往里拉他,站台上工作人员往外拽他。双方都在使劲,这年轻人拼命地往车里挣扎。就在这时候,忽然站台上的人不拉了,反倒笑嘻嘻把他推上去。我想,要是在平时,站台的工作人员决不会把他推上去,但此时此刻为什么这样做?为了帮他回家过年。
⑩年,真的是太美好的节日、太好的文化了。在这种文化氛围里,人人无需沟通,彼此心灵相应。正为此,除夕之夜千家万户燃起的烟花,才在寒冷的夜空中交相辉映,呈现出普天同庆的人间奇观。也正为此,那风中飘飞的吊钱,大门上斗大的福字,晶莹的饺子,感恩于天地与先人的香烛,风雪沙沙吹打的灯笼和人人从心中外化出来的笑容,才是这除夕之夜最深切的记忆。
⑪除夕是中国人用共同的生活理想创造出来——并以各自的努力实现的现实。
( 1 )文章的题目是“除夕情怀”,作者围绕除夕的习俗抒写了人们不同的情怀:写守岁,表现了人们________;写团圆,表现人们________ ;作者浓墨重彩描写的老汉卖给我果酒和________两件事,则表现作了________。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卖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他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 1 )阅读全文,用原文中的词语填写下表。
时间 |
快手刘的手 |
快手刘的演技 |
观众 |
“我”的表现 |
“我”童年时 |
敏捷灵活 |
①________ |
围了几圈 |
揭他老底 |
“我”高二暑假 |
②________ |
漏洞百出 |
③________ |
④________ |
①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挤”字有何表达效果?)
②“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连用三个感叹号,有何作用)
( 3 )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