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面语段中,没有语病的一组句子是( ) ①生活在计算机时代的人们发现,“离开电脑不会写字了”,“有些字认是认得,就是写不出”。②随着电脑输入法功能的日益强大,让许多人在键盘上敲字的速度也“飞”了起来。③会打字,但不会写字,这成为当今电脑一族患上了“怪病”。④越来越多的人担忧,这样下去会导致书写能力的退化,出现一群只会看不会写的新“文盲”。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
2、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不 ;等到时光逐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 ,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时光虽缓,渐渐也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 ,光阴却已永不回头。 A: 惋惜 闪烁 醒悟B: 怜惜 闪耀 醒悟 C: 怜惜 闪烁 悔恨 D: 惋惜 闪耀 悔恨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青阳市政府作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决定。B: 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 C: 青藏铁路的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青藏高原的人们。 D: 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
4、 |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微不足道 以中有足乐者B: 精益求精 益慕圣贤之道 C: 负荆请罪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D: 固若金汤 媵人持汤沃灌 |
5、 | 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摧眠 铁铉 正襟危坐 顾名思意B: 熹微 馄饨 悠然自在 莫终一是 C: 过瘾 煨炖 囊萤映雪 相形见拙 D: 糯米 托词 随机应变 沧海桑田 |
6、 | 在括号中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句号 问号 顿号 C: 句号 逗号 顿号 D: 问号 逗号 不用标点符号 |
7、 | 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正由于英雄具有这些崇高的品质,其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 。 。 。 ①对国家而言,英雄是国家的符号,每个国家都需要有引以为豪的英雄。 ②可以说,正是千千万万的英雄,才使得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中展现生机,由积贫积弱走向繁荣昌盛。 ③对个人而言,英雄为我们树立起精神的标杆,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 ④英雄们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质,正是构筑民族精神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A: ③①④②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
8、 | 下列划线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的眼神澄澈透明,让欺骗她的人心生愧疚之感。 B: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安路,大路平顺。 C: 网友戏虐地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舌尖上的博览会”。 D: 纽约证券交易所隆重推出中国乳业概念股。 |
9、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爱乐之城》就像一颗色彩鲜艳且华丽无比的炮弹,打响了威尼斯电影节的第一炮。影迷们热血沸腾,迫不急待地前往影院一睹为快。 B: 在离他不到二十英尺远的两块巉岩之间,他看到了成堆的骸骨,阴气缭绕,几乎要让他窒吸了。 C: 王维能体验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气慨,陆游有对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赞叹,只因他们与天地为伴,与日月同行。 D: 无论是充满了高傲的虔信的宁静,无论是那远古时代神圣的传言,都不能激起我心中的慰藉的幻梦。 |
10、 | 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寒噤(jìn) 瓦砾(lì) 诘(jié)问 迂(yú)腐B: 拂(fó)晓 阻遏( è ) 吊唁(yàn) 滞(zhì)笨 C: 绥(suí)靖 疮(chuāng) 疤粗拙(zhuō) 震悚(sǒng) D: 仄(zè)歪 荒谬(miù) 纳粹(suì) 瑣屑(xiè) |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1 ) 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 2 )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 |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①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 ②为天下唱 , 宜多应者 唱() ③今亡亦死 亡() ④今诚以吾众 诚() ( 2 )找出与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辍耕之垄上 ( )A: 怅恨久之 B: 之陈县 C: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D: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等死,死国可乎?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 )根据选文中陈胜的言行,说说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警句
徐懋庸
许多作者写作喜用警句,许多读者读书喜看警句。有些老师在学生的习作中看到一二警句,便大加赞赏,结果就连在一篇说明文中,学生们也必硬添入许多不相宜的奇警的字句。其实,作者喜用警句,是由于才力薄;读者喜看警句,是由于见识浅。才力薄,所以不能创作充实完善的文章,徒藉警句以娱人;见识浅,所以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全部内容及其每字每句所含的意义,徒摘警句以自欺。
真正的好文章往往是以平常的语言说真实的事理,所以无处不善,没有警句,也可以说句句都是警句;那些读者喜看的警句并非作者的刻意追求,而是自然天成的,有如锦上添花,与全文相得益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本来人人能道的平凡的句子,在《饮酒》诗里与其他诗句浑然一体,并不独自出色。可有些人钟爱此句,硬用在自己的文章中,以为可以使文章增色,结果恰如在粗劣的土布上用金线绣花,极不相称,且所绣之花,绝不会佳。现在有一类人写作几乎全篇用警句凑成,使人如看万花筒,初看似乎繁花似锦,莫测高深,一经拆穿,则不过是一些玻璃碎片乱凑而成,毫无意义。
喜欢看警句的读者,阅读伟大的作品定会因为没有警句而失望,而善读者并不在意是否有警句。就如赏花,真能欣赏名花的人,会到园地上,于阳光微风中,欣赏花儿的活泼生机、天然的姿色及其与环境相掩映之美。在这样境界中的花,无论大小开谢,各有其美。但不懂欣赏的人,只知折取一枝插在瓶中,自以为已尽得此花之美,却不知这是大煞风景的。
世上的语言,本无所谓“奇警”与“平凡”,关键在于运用得当。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那些只追求“处处须警句”的文章,华而不实,实在是不足取的。
(选自《文章正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有删改)
①第二段中划线的“粗劣的土布”和“用金线绣花”分别比喻什么?
②第三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 3 )文中说:“好作品的语言无论有着怎样的特点,都能表达充实完善的内容。”请以朱自清的散文《春》和《背影》为例,对这句话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①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时人们的生活: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②事实上,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上,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
③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的人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已经开始显现了。
④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晴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⑤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⑥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研究学者警告说: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⑦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⑧有媒体评论称: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 3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