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济南市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南宁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 学校开展地震安全常识教育活动,可以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
C: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D: 在古代,马匹的数量之多直接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和国家的存亡。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B: 生活中难免遇到许多困难,这个时候,我们应该知难而上,不能踌躇不前。
C: 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赛场屡创佳绩,实属妙手偶得
D: 一声巨响之后,在场的每个人都一副张目结舌的样子,弄不清楚刚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下列画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看日出,徒步登山队队员趁着夜色早早爬上泰山山顶。他们登峰造极的精神真让人钦佩。
B: 五星花园四周的建筑鳞次栉比 , 在夜晚灯光的映衬下,尽显城市别样风情。
C: 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 , 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D: 留守学生普遍存在内向胆怯、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许多外出务工家长却不以为然
4、下面对《游山西村》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拉杖无时夜叩门。


A: 首联中“莫笑”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写出了农家殷勤待客的盛情。
B: 颔联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C: 颈联写农人欢天喜地庆贺“春社”。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
D: 尾联转为忧伤的笔调,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走出热闹喧嚣后内心的失意与孤独。
5、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补(jiào) 古(gèn) 午(shǎng) 而不舍(qì)
B: 污(huì) 红(yīn) 琐(wěi) 颠流离(pèi)
C: 累(zhuì) 热(zhì) 修(qǐ) 为人知(xiǎn)
D: 立(zhù) 祈(dǎo) 告(qìng) 息凝神(bǐng)
6、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两年,“打虎上无禁区,拍蝇下无死角”的反腐举措,极大地促进了老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对国家的自信。
B: 通过学校教育弘扬传统文化,对于奠定和谐社会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C: 阳光小学“打造阳光课堂,实施阳光教育”的系列活动深得全社会和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
D: 思维对于作文审题来说无比重要,运用正确思维方法审清材料是能否打开作文视野之窗很关键的一步。
7、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倦殆 愚钝 筋皮力尽 潜滋暗长
B: 劳禄 躁热 张目结舌 和颜悦色
C: 序幕 蒙味 杳无消息 交头结耳
D: 犀利 顾忌 小心翼翼 无动于衷
8、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妄自菲薄 , 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 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 注意成语的实际意义,切忌望文生义或断章取义
D: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9、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有误的一项是( )
A: 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范爱农》一文,饱含着鲁迅对一位潦倒的同乡旧友的思念与同情。
B: 《骆驼祥子》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贫苦女孩小福子等。
C: 《西游记》是一部章回体神魔小说,全书以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人在取经途中历经磨难的过程,歌颂了取经人百折不挠的精神。
D: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书中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闻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10、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学习有三忌:一忌上课不可分心,二忌课后不能巩固,三忌不能学以致用。
B: 通过观看世界女排联赛中国女排战胜了意大利这场比赛,使我受到很大鼓舞。
C: 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在规范使用汉字方面更有责任做好表率。
D: 鲁滨逊是一个既聪明机智又坚强勇敢的人。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 2 )请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一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

帝欲用安石,唐介言:“安石难大任。”帝曰:“文学①不可任耶?经术②不可任耶?”介对曰:“安石好学而泥古,故议论迂阔,若使为政,必多所更变。”……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为参知政事③,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④世务。”帝曰:“然则卿设施以何为先?”安石对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以急也。”帝深纳之。

[注]①文学:泛指哲学、历史、文学等知识。②经术:儒家经典。③参知政事:官名,相当于副宰相。④经:处理。

( 1 )王安石准备凭靠什么施政?怎么施政?用文中原话回答。

( 2 )把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帝不以为然,竟以安石为参知政事,谓之曰:“人皆不能知卿,以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朋友老卢

①第一次上老卢家走访时,老卢正懒洋洋地窝在破沙发里,一点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

②其实老卢不老,不过四十出头。村里人打工赚了钱,首先便是回村小兴土木,老卢的石匠手艺便有了用武之地,年初到年末基本没得空闲,日子原本也过得有滋有味。可天有不测风云,一次,老卢干活时不小心从屋顶滑落,伤了脊椎,从此干不了体力活,这上有老下有小的,就成了贫困户。听村干部说,老卢原本性格挺好的,乡里乡亲相处得不错,受伤了以后就变了,整天呆在家里,不爱跟人说话,冷冰冰的。摊上老卢这样的联系户,起初我心里还有些嘀咕。不过我想,只要我真心对他好,帮助他,就算是块冰,也能够慢慢融化。

③接下来的日子,我经常去老卢家,带些油米水果或者慰问金,老卢一律冷冰冰的,跟我说不了三句话。不过,老卢家人倒是对我挺热情。

④然而,有两件事让我有些“生气”。

⑤先说第一件事。贫困户家门口都要钉一张连心卡,金属的。上面写着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姓名及联系电话。钉的时候,老卢倒也没有阻拦,只在一旁木然地看着。然而,我再次走访时,连心卡没了踪影。问老卢,老卢爱搭不理地说,不知道。问老卢儿子,却是老卢撬下来扔了。责问老卢,老卢依旧冷冰冰,咋不钉你家门口?对此,我也无奈。

⑥还有件事。

⑦老卢干不了体力活,我便介绍老卢去我朋友厂里当门卫,电瓶车十几分钟的路程。老卢答应得很爽快,我当即给朋友打电话,电话接通后我说,上次跟你说的,我帮扶的贫困户到你厂里当门卫……才说这么一句,老卢突然打断了我,黑着脸,说,别说了,我不去。弄得我措手不及,不知道老卢哪根神经突然短路了。然后我好说歹说,可老卢“油盐不进”,说多了,他便扔下一句,要去你自己去。然后不再理我。

⑧这事以后,我有点对老卢失去信心了,不知如何是好。虽然依旧去他家走访,或送慰问品慰问金,或帮着打扫卫生。

⑨都说帮扶干部要和贫困户结亲戚交朋友,我自认为也算是尽心尽力了,可老卢从来没给过我好脸色。有一次我还买了些鱼肉准备跟老卢一家一起吃顿饭,可老卢硬是没给我做,我只得灰头土脸地回去了。

⑩当然,老卢也从来没有麻烦过我,甚至从来没主动打过一个电话

⑪不过,后来打了一次。当时我正在县里上班,接到电话时我有些奇怪,很想将脑袋探出窗户,看看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电话里老卢支支吾吾,听了半天才听明白。原本老卢去市里办事,遭了小偷,已是身无分文。当时我虽替老卢着急,不过想到老卢终于有事主动找我了,心里又感到有些欣慰。

⑫这事倒也好办,找个市里的朋友,带老卢吃了饭,然后买张车票送上车便成。

⑬很简单一件事。然而第二天上午,老卢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进门便诚恳地向我道谢,多少让我有些意外。更让我意外的是,老卢竟然跟我聊天,且聊得不亦乐乎。聊着聊着,我便试探性地问道,半年来,虽然没能帮你家什么大忙,但送温暖的事做了不少,可老卢你为啥总是不领情呢?这次不过是举手之劳,你怎么又登门致谢了?

⑭老卢有些腼腆地低着头,足足过了一分钟才开口,你那市里的朋友跟我说,你跟他说我是你朋友,让他招待好了。

⑮这怎么了?我有些恍惚。

⑯老卢抬头看着我,一字一顿地说,你说我是你朋友!没说我是贫困户!

⑰我心里突然一震,哽咽得说不出话……

(有删改)

( 1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部分的老卢“一点没有起身迎接的意思”一语开门见山,造成悬念。
B: “我”是小说中充当线索作用的人物,由“我”串起了对老卢的刻画与塑造。
C: 文章划线句看似承接上文,实则是为了引出下文老卢主动给“我”打电话一事。
D: 文章用典雅深沉、洗练生动的语言写人记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栩栩如生。
( 2 )请根据所列情节、将表格填写完整。

情节

老卢的心情

撬掉连心卡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生气

没给“我”做连心饭

排斥

登门致谢

③________


( 3 )文中的老卢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请简要说说你对他的评价。
( 4 )结合全文简析标题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木头开花

①走出商场大门,迎面扑来蒙蒙的细雨。看着雨势渐大,张伟没有回商场楼上的办公室,而是返身走到一楼的铺面。他惊奇地发现,员工阿木居然还在店里。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商场晚上是不许留人的,而这个来自大山里的男孩正在灯下默默地画着图纸。

②阿木见到张伟进来,连忙支起身子。“对不起,我知道这个时候我不该在这里,可是……”阿木语带尴尬

③张伟理解地笑笑,他以为正值青春年少的阿木肯定是跟女朋友吵架了才会下班不走的。

④门外的雨越下越密集,张伟的愁烦也跟着泛上来。原以为挺过了几年前那场金融危机,自己的家店能够幸存下来必能迎来转机,然而眼下店里的生意却每况愈下,不升级转型恐怕只能坐以待毙,怎么办呢?

⑤“旧的商机消后,新的商机肯定会出现……机会机会,我的机会在哪里?”烦恼的张伟抛开手机,从橱柜里拿出一瓶红酒,准备邀阿木一起喝一杯。

⑥“别画了。”张伟斜睨着阿木手中的笔,带点嘲笑的语气说,怎么画,也画不出钞票来!”

⑦阿木憨憨地笑笑:“伟哥,俺这画不是给人看的,是给自个儿看的,外人还真看不懂哩。”

⑧“什么画还留着自己看?”张伟的好奇心升起来。

⑨“俺这是图纸,只要按着图纸做,木头也可以开花的。”

⑩“这么神奇?”张伟立马找来工具箱扔到阿木面前,“你这就叫木头开个花给我看看!”

⑪不消刻,奇迹发生了,阿木手上的边角木料经过一番锛刨斧锯后,居然成了一朵玫瑰形状的木头花儿,在那里娇娇俏俏地盛开着。张伟大喜,拍着阿木的肩膀问:“你怎么会懂这个?”

⑫阿木憨憨地笑道:“我打小就喜欢侍弄木头,所以我爸才把我的名字改为阿木。这些木头也确实跟我有缘,别人要弄很久的活儿,我依着自己画的图画,不用很久就能摆弄出来。我那女朋友正是看上了我这一点,当时我就是用这样一束盛开的木玫瑰把她哄来的。本来俺俩谈得好好的,可是她父母非要我买房子才肯把她嫁给我。”说着阿木的脸又红了。

⑬“单凭你这手绝活,不用三年你肯定可以买大房子了。”张伟连声赞叹,忽然灵机一动说道:“这样吧,我出店铺,你出技术,咱们试试合伙经营,你看看我满店铺的家具,为什么都不好卖,我想缺的正是你这别具创意的装饰吧,比如这张大床,要是床头加上一圈永不凋谢的玫瑰,你说结婚的人怎么会不喜欢买?比如这张书桌,配上一个同样质地木做的台灯灯座,会不会更吸引人一些?”张伟说得兴起就要与阿木立即痛饮一番。

⑭阿木赶忙拦住,劝道,“咱们留着庆功的时候再喝吧,时候不早了,我来当代驾送您回去吧!”

⑮张伟惊奇地说:“你还会开车?”

⑯阿木又憨憨地笑:“我来城里快三年了,要跟上你们这些当地人的节奏,我哪敢偷懒啊?”

⑰果然不出张伟所料,不到半年,他和阿木联手开办的家具店生意红火,客人源源不断地涌来,只为弄一个带着花朵的木头家具回家去,甚至不少房地产开发商也慕名而,与他们签订协议,大批量订购家具,以满足越来越多客户的需求。

⑱阿木日夜不停地赶工,他的锛刨锯斧用坏了一批又一批。每天一门心思想着:木头木头快点儿开花吧!

⑲在阿木忙活的时候,张伟也没闲着。有一天,张伟高兴兴地把一套三居室大单元的钥匙放到阿木面前时,阿木知道,他的木头真的开花了。

(作者:叶瑞芬。有删改)

( 1 )本文记叙了阿木与老板张伟之间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 2 )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你结合加点的词句给下面的句子作批注。

①阿木手上的边角木料经过一番锛刨斧锯后,居然成了一朵玫瑰形状的木头花儿,在那里娇娇俏俏地盛开着。

批注:________

②他的锛刨锯斧用坏了一批又一批 , 每天一门心思想着:木头木头快点儿开花吧!

批注:________

( 3 )文章最后一段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 4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木头开花”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把一群蜜蜂和一群苍蝇同时装进一个玻璃瓶里,将瓶子横着放平,让瓶底朝着光,小蜜蜂们会一刻不停地在瓶底附近飞舞,一次次撞到瓶底,哪怕力竭而死。而苍蝇则在瓶子里乱撞,不一会儿,就能从瓶口逃之夭夭。

蜜蜂身上发生的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它被称为“路径依赖”,这一现象和物理学中讲的惯性十分类似,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人很难走出去。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我恨我痴心”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