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父母溺爱孩子,这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B: 能否落实农村中小学营养餐,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大举措。 C: 在暑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 |
2、 |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③②①⑤④ C: ⑤②③①④ D: ⑤④①③② |
3、 |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柳州“汽车下乡”活动为六县农民展示了各种款式的汽车,真让农民见异思迁。 B: 融安的金桔、三江的油茶、融水的重阳酒等特产正气势汹汹地走进我们的生活。 C: 柳州经济发展快,社会治安好,人民安居乐业 , 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D: 油豆腐的制作,工序较多,如果疏忽一个环节,就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
4、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拮据(jū) 销声匿迹B: 恣睢(zì) 浮想连翩 C: 温馨(xīng) 囊荧映雪 D: 焙烧(péi) 言简意骇 |
5、 | 下列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夜幕低垂,星光点点,风儿平息,鸟儿沉沉入睡,各种声音都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滴答答”的钟声和母亲轻微的呼吸声。 B: 中国认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可是日本却一再据理力争 , 认为日本在1895年就占领了这些当时没有归属的岛屿,不承认有主权争议。 C: 当今社会,不少“伪专家”打着养生的旗号故弄玄虚 , 忽悠公众,致使不少人上当受骗。 D: 本届全运会上,我市体育健儿首当其冲 , 赛出了扬州风格、扬州水平,充分展现了良好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 |
6、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五四青年节前夕,身残志坚的蒋萌,被共青团中央授予 2019 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 B: 为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多年来我校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广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支持。 C: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水平,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爱科学、学科学。 D: 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不仅在于它曾经拥有多少优秀文化,更在于它今天还能拥有多少优秀文化。 |
7、 | 找出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A: 旅游旺季,开往名胜景点的车辆络绎不绝。 B: 他说起话来惟妙惟肖 , 办起事来头头是道。 C: 面对集体财产遭到大火的威胁,我们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D: 我们要因地制宜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要盲目发展。 |
8、 |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湖心亭看雪》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在文中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出了西湖雪后奇景。 B: 雨果是法国积极的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C: “射者中,弈者胜。”其中的“射”,指射箭,与“六艺”中的“射”含义相同。 D: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的“更定”指初更以后,晚上八时左右。 |
9、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B: 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 “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 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
10、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拱桥/哄骗 奖券 漫不经心/慢条斯理 B: 伫立/贮藏 堤坝/ , 提拔 惴惴不安/气喘吁吁 C: 狼藉/国籍 辍学/啜泣 闻名遐迩/目不暇接 D: 取缔/谛听 祈祷/筹集 相形见绌/茁壮成长 |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 1 )诗歌语言讲究凝练,一字便能透露作者的情思。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知”和“斗”二字的妙处。( 2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贬抑“杨花榆荚”的诗,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褒扬“杨花榆荚”的诗。你赞成哪一种看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
阅读 钱镠,临安石鉴乡人。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梁开平元年,封镠为吴越王。有讽镠拒梁命者,镠笑曰:“吾岂失一孙仲谋耶!”遂受之。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一邻媪九十余,携壶泉迎于道左,镠下车亟拜。媪抚其背,以小字呼之曰:“钱婆留,喜汝长成。”盖初生时光怪满室父惧将沉于了溪。此媪苦留之,遂字焉。为牛酒大陈,以饮乡人。镠起劝酒,自唱还乡歌以娱宾。时将筑宫殿,望气者言:“因故府大之,不过百年;填西湖之半,可得千年。”武肃笑曰:“焉有千年而其中不出真主者乎?奈何困吾民为!”遂弗改造。 ( 1 )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B: 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C: 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D: 是年/省茔垄/延故老旌/钺鼓吹/振耀山谷 ( 2 )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唐僖宗时,平浙寇王仙芝,拒黄巢,灭董昌,积功自显。 (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钱镠是一个骁勇善战、天生神异、知恩图报、体恤百姓的人。 B: 钱镠出生时,他父亲很害怕,想把他溺死,多亏邻媪苦留,才幸免于难。 C: 钱镠在梁开平元年被封为吴越王,有人讽刺钱镠,但钱镠不在乎,接受了封赏。 D: 钱镠不想因为自己改造宫殿而让百姓受苦,于是放弃改造。 |
阅读文段,回答1-4题。
陪着母亲坐火车
陆总的母亲想回乡下老家过年,他让秘书去买两张飞机票,可母亲却说这辈子从没坐过火车,想坐一次火车。
正逢春运,秘书费了好大的劲,才买来两张硬座票。陆总担心母亲的身体吃不消,劝母亲还是乘飞机回去,可母亲却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一向孝顺的陆总只得依了母亲。
陆总扶着母亲来到火车站,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让他有些茫然,他不知道该往哪边走。正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中年男子操着家乡话,一边喊:“让开,让开!”一边使劲儿地往前挤。
母亲对陆总一笑说:“跟上他,错不了,一听那口音,就知道是咱武陵人。”
娘俩跟着中年男人很快找到了要乘坐的那趟火车,很巧的是,那人正好坐在他们的对面。
车厢里闹哄哄的,充斥着各种难闻的味道。陆总觉得憋闷,站起来想去透透气,可过道里站满了人,挪个步都很困难,更别说要挤出去了。
中年男子看出陆总的不适,就说:“兄弟,没坐过火车吧,要是感觉不舒服,就多看看窗外的风景吧。”
陆总点点头,只得把注意力集中在窗外。他一边欣赏着窗外的风景,一边听母亲和那个中年男子拉家常。从他们的交谈中,陆总知道那个中年男子也是回家过年的,为了省路费,妻子没回去,就自己一个人回家看看父母。
母亲说:“是该回去看看,一年到头,家里的老人就盼着过年的时候,能见一见自己的孩子。”
“谁说不是呢?我们出去打工挣钱,为的也是让父母孩子生活得好一些,可是……”男人的话还没说完,一阵卖盒饭的叫卖声由远而近。
陆总买了两份盒饭,他问中年男人:“你要不要来一份?”
男人摇摇头说:“不了,我不饿!”
吃过饭,天也渐渐的暗下来了,陆总有了些困意,靠在母亲的肩头沉沉地睡去。不知道过了多久,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朦胧中,他看到一只手伸进了母亲放在桌上的零食口袋。
他正想制止,佯装睡觉的母亲轻轻拐了他一下,示意他别出声,他知道了母亲的用意,也就微闭了双眼。
那个男人似乎饿极了,又怕惊醒了他们,悄悄拿起面包,将头埋在桌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男人很快吃完面包,抬起头,看所有的人都在睡觉,并没有注意到他的举动,也就安心地闭上了眼睛。
一大早,陆总就听到那个中年男人对母亲说:“大婶,对不起,昨晚实在太饿了,我偷吃了你的面包!”
母亲说:“吃就吃了吧,看你是一天一夜都没吃东西了,肯定饿坏了,出门在外不容易,可别亏了自己啊。”
男人长叹一声,说:“大婶,我也不瞒你。这次回家,连路费都是借的,也没多余的钱买吃的了。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临到放假,老板却没了踪影,一分钱都没拿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要是过年都不回去,家中父母又得担心一年了,作为子女那就太不孝了,所以再没钱也得赶回去。”
男人的话引来车厢里很多人的共鸣,大家纷纷谴责那些无良的老板,都说回一趟家,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还不是回家尽尽孝,看看自己的爹娘啊!
列车快到站了,那个中年男人的手机响了起来。他接起电话说:“妈,我快下车了,你们放心吧,我一路好得很,有吃有喝的。我买的是卧铺票,休息得好,累不着,你们别担心……”
男人的话听得陆总的双眼涩涩的,下车的时候,他掏出五百元钱递给中年男人,说:“大哥,拿去给父母买点东西吧。”
男人一再推辞不要,陆总的母亲说:“拿着吧,你这样空着手回去,会让父母担心的。你不想让他们知道你过得不好吧。”
男人千恩万谢的拿着钱走了。陆总掏出手机给公司打电话,他说:“你们赶快把拖欠那些工人的工钱全部结清了吧。另外要回家过年的,再给五百元红包,让他们拿回家孝敬父母。”
母亲在一旁听着儿子的电话,欣慰地笑了。她知道,这趟火车没有白坐,自己的良苦用心,终于让儿子找回了诚信和良知。
(选自《小说选刊》 作者:张玉兰)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的情节补充完整。陪乘火车→________→中年男子偷吃→________ →掏钱资助→________ →母亲欣慰。
( 2 )这篇小小说的结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3 )结合文本内容分析,陆总是一个怎样的人?( 4 )对本文的理解分析表述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小说中的母亲“执意要陆总陪她一起坐火车”中的“执意”,写出母亲坚持己见,勇于尝试新事物的性格。神奇的草原清洁工——秃鹫
①查尔斯·达尔文1835年搭乘“小猎犬号”考察船考察期间曾经遇见一种鸟,令他非常恶心,于是他在日记中对此写道:“这些鸟儿令人作呕,专为取食腐臭而生。”达尔文描述的鸟不是别的鸟,正是秃鹫。
②当年在新疆考察期间第一次看秃鹫时也有类似的感觉,记录如下:草原上躺着一只死去的牦牛,尸体早已腐烂,隔着几百米就可以闻到阵阵腐肉的气味。一群秃鹫夹杂着高山兀鹫,围在牦牛尸体旁,它们将头伸进牦牛肚子里取食内脏,头上沾满了血红的内脏……
③正是这种令人作呕的鸟在高原上承担一项重要的任务——清理尸体,它们是一群神奇的草原清洁工。假如没有秃鹫以及其他食腐鸟类,荒野上将会堆满动物的尸体,人间会变成真正的炼狱。不仅如此,这些腐烂尸体还会传播疾病,给动物以及人类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也就是说,正是由于秃鹫等鸟类及时清理了动物尸体,才有了干净的荒野。
④秃鹫是神奇的高空侦查员。其侦查效率之高在自然界是数一数二的。虽然秃鹫飞得很高,但它们能敏锐地发现其他食尸动物如乌鸦、豺和鬣狗等的活动,可以迅速锁定目标。如果发现它们正在撕食尸体,秃鹫会降低飞行高度,做进一步的侦察。假如确实发现了食物,它会迅逃降落。这时,周围几十千米外的秃鹫也会接踵而来,以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速度,冲向这美味佳肴。
⑤更加神奇的是,秃鹫在争食时,身体的颜色会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平时它的面部是暗褐色的、脖子是铅蓝色的。当它正在啄食动物尸体的时候,面部和脖子就会出现鲜艳的红色。这是在警告其他秃鹫:赶快跑开,千万不要靠拢。一只身强力壮的秃鹫气势汹汹地跑来争食了,它招架不住,无可奈何地败下阵来,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这时,它的面部和脖子马上从红色变成了白色。胜利者趾高气扬地夺得了食物,它的面部和脖子也变得红艳如火了;失败者开始平静下来了,它逐渐恢复了原来的体色。根据这些体色的变化,人们便可以知道秃鹫体力的强弱了。
⑥此外,秃鹫还有一项让我们人类望尘莫及的神奇本领——百毒不侵。
⑦秃鹫的食量惊人,1分钟能吞下大约1公斤肉,一群秃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将一头牛吃得精光。但是腐烂的肉中一般会含有大量的细菌、病毒。这种令其他动物望而却步的腐肉,为何却成为秃鹫的饕餮大餐?它们就不会中毒吗?
⑧这其中的奥妙在于秃鹫拥有一个强大的胃,可令其百毒不侵。
⑨秃鹫胃内酸性比人类的胃酸高十倍,可以大量消灭摄入的可致病细菌。科学家曾经解剖了一只秃鹫,发现其大肠内容物里,85%的面部皮肤微生物不见了。即便如此,一些难缠的细菌依旧可以在秃鹫的体内生存。秃鹫大肠里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两种厌氧菌组成——梭状芽孢杆菌和梭状杆菌,这两种菌类对其他动物都是致命的,比如某些梭状芽孢杆菌可以造成水禽大批量死亡,而梭杆菌纲—核梭杆菌可以引发人类的结肠癌。但秃鹫却可以与这两种细菌和平共处。
⑩此外,另一项研究在秃鹫粪便里发现了湾炭疽杆菌,这种病菌可致炭疽病。可是秃鹫依旧没有被感染。
在这么多病菌环绕的情况下,秃鹫不仅存活下来,还活得如此滋润,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可是,它是如何做到的呢?
丹麦奥胡斯大学的Lars Hestbjerg Hansen博士研究发现秃鹫肠道里的微生物种群起到关键作用,在长期的进化中,这些肠道细菌和秃鹫形成一种互惠的关系。比如梭状芽孢杆菌,这种杆菌在肠道里迅速繁衍,可以把复杂食物分解成重要的营养物质。作为回报,这些细菌需要稳定丰富的蛋白质来源。
外表看似丑陋的秃鹫,却是大自然不可或缺的神奇清洁工。大自然存在的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本领,即便是看似“恶心”至极的动物,也往往有神奇之处,我们切不可以貌取“鸟”。
①这时,周围几十千米外的秃鹫也会接踵而来,以每小时100千米以上的速度,冲向这美味佳肴。
②大自然存在的每一个物种都有其生存的权利和本领,即便是看似“恶心”至极的动物,也往往有神奇之处,我们切不可以貌取“鸟”。
( 4 )下面这个段落应放在文章的哪个位置?请简述理由。此外,秃鹫体内拥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可以产生针对梭菌属中某些菌种的抗体,可以抵御一些神经毒素。有了这些特殊能力,秃鹫在进食的时候可以首先滤掉容易感染的微生物,留下那些对自己有利的细菌。
请以“原来我从未被忽略”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符合要求;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作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