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 。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暗等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 ②③④①⑤ B: ②③④⑤① C: ⑤②④①③ D: ⑤②④③① | ||||
2、 | 关于巴金的《繁星》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B: “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与“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中“母亲”同义。 C: “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一句使用了拟人和比喻。 D: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一句富有想象力。 | ||||
3、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B: 鲁迅被国人誉为“民族魂”,《社戏》《孔乙己》《故乡》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C: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邹忌讽齐王纳谏》《周亚夫军细柳》两篇课文都是出自于这部史书。 D: 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花甲——六十岁。 | ||||
4、 | 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尤清冽(格外) 为嵁(不平的岩石) B: 皆若空游无所依(好像) 来而从者(跟随) C: 往来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俶尔远逝(忽然) D: 凄神寒骨(凄凉) 佁然不动(呆呆的样子) | ||||
5、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襁褓(qiǎnɡ) 喑哑(yīn) 心无旁骛(wù)B: 骈进(pián) 亵渎(xìe) 陨落(yǔn) 强聒不舍(ɡuō) C: 睿智(ruì) 恪尽职守(kè) 扶掖(yī) 气吞斗牛(dǒu) D: 嗤笑(chī) 恣睢(zì) 拮据(jù) 怒不可遏(è) | ||||
6、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天骄 妄想 断章取意 B: 鲜妍 秘诀 自渐形秽 C: 漫游 制裁 李代桃僵 D: 羡幕 瞥见 附庸风雅 | ||||
7、 | 对下面书家书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天下第一草书”为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字体结构和布局上采用大小相间、疏密互映、斜正参差的手法。 B: 《九成宫碑》为欧阳询晚年所书,其书法艺术已进入完全成熟时期,其用笔方整,布白匀称,字画安排紧凑,法度森严,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后人称此碑为“正书第一”,被尊为楷书之首。 C: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纵有行,横无列式,其字与字,大小参差,不求划一,长短相配,错落有致。 D: 苏轼的《寒食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 | ||||
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改善同学们的语文素养,许多学校积极开展“阅读经典作品,建设书香校园”的活动。 B: 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 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C: 部编语文教材紧紧围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选文突出经典性,注重文质兼 美,兼顾时代性。 D: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受到学生和家长的 普遍欢迎。 | ||||
9、 | 选出对《西游记》相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 ) A: 孙悟空在龙宫索得金箍棒和一身披挂,惹恼了龙王四兄弟,被告到天庭。玉帝派太白金星下界招安,封悟空为“弼马温”。 B: 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C: 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所以被众人当成妖怪。 D: 朱紫国的王后被妖怪赛太岁掳去,妖怪的三个金铃厉害无比,让悟空费尽周折。酣战之际,观音菩萨赶来带走了妖怪,悟空也救回王后娘娘。 | ||||
10、 | 下列对名著《傅雷家书》作者及其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傅雷先生为人坦荡,禀性刚毅,“文革”之初即受迫害,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完了一生。 B: 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的两个孩子:傅敏——著名钢琴大师;傅聪——英语特级教师。 C: 《傅雷家书》主要讲的是:如何教育孩子。 D: 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从20世纪30年代起,就致力于法国文学的译介工作,并翻译了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大部分作品。 |
阅读下面的唐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秦并赵,北向迎燕。燕王闻之,使人贺秦王。使者过赵,赵王系①之。使者曰:“秦、赵为一,天下服矣。燕之所以受命于赵者,为秦也。今臣使秦,而赵系之,是秦、赵有郄②。秦、赵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无妨于赵之伐燕也。”赵王以为然而遣之。 使者见秦王曰:“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秦王曰:“夫燕无道,吾使赵有之,子何贺?”使者曰:“臣闻全赵之时,南邻为秦,北下曲阳为燕,赵广三百里,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所以不能反胜秦者,国小而地无所取。今王使赵北并燕,燕、赵同力,必不复受于秦矣。臣窃为王患之。”秦王以为然,起兵而救燕。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改动) 【注】①系:拘囚。②郄:同“隙”,嫌隙。 (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秦、赵为一,天下服矣________ ②赵王以为然而遣之________ ③而与秦相距五十余年矣________ ④臣窃为王患之________ (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且臣之使秦 年且九十 B: 无妨于赵之伐燕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C: 国小而地无所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D: 臣窃为王患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 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燕王窃闻秦并赵,燕王使使者贺千金。 ( 4 )选文中的燕使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说服的方式,有何不同? |
关于餐桌文明的主题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制定行动公约。出台举措,宣传推广餐桌文明。
材料一
问:什么情况下应使用公筷公勾?
答:两人以上合餐。都应使用公强公勺。
问:使用时有什么注意事项?
答:公筷公勺是公用的。不能直接拿来入口,夹完菜后应放回原位。用公筷取餐时注意适量,吃不了的也不能再放回盘子里。
问:使用公筷公勺和分餐制是一回事吗?
答:不是一回事。分餐制指的是上菜之前,在尽量保持食物形状的前提下,由服务员按顾客数量分装菜品。
(来源: 《北京晚报》2020年4月9日)
材料二
最近,杭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所和检验中心的11位专家,专门去餐厅做了一个实验。实验小组就近选择了一家餐馆,一共点了6道菜,他们把每道菜都分成两份。一盘使用公筷,一盘不使用公筷;另外,还特意点了一道菜,作为空白时照。吃前。疾控工作人员带上无菌手套。用酒精灯对镊子通行消毒,采集了饭菜样本。饭后,又进行了一次取样。餐前餐后一共取了19份食物样本。经过48小时的培育,实验结果显示如下:
菜名 | 结果(cfu/g) | |||
餐前 | 餐后 | |||
公筷 | 非公筷 | 未食用 | ||
凉拌黄瓜 | 14000 | 16000 | 45000 | - |
盐水虾 | 160 | 150 | 220 | - |
干锅茶树菇 | 1100 | 4600 | 79000 | - |
炒芦笋 | 30 | 30 | 530 | - |
咸菜八爪鱼 | 60 | 20 | 5000 | - |
香辣牛蛙 | 60 | 150 | 560 | 130 |
(注: cfu/g 表示一克检样里面含细菌茵落个数)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20年5月1日)
材料三
“五一”期间,记者在北京崇文门、太阳宫等商圈走访发现,多数餐厅都采取了将餐桌拉开一定距离。候餐点设置体温检测和“一米线”等防疫措施,但未见主动实行分餐或提供公筷的情况,只在汤类、锅仔类等特定莱品中提供公勺。
记者询问了几家餐馆,服务员均表示,餐厅备有公勺公筷,顾客可随时取用。然而,主动索要公勺公筷的就餐者很少。
在一家港式餐厅就餐的傅女士说:“如果商家提供公勺公筷。 我们肯定会用,毕竟可以预防疾病。但当着朋友的面向店家索要公勺公筷会显得很疏离,所以还是不用了。”张先生则表示,“和亲威朋友聚餐时,经常遇到相互夹菜的情况,这是表达关心和友好的方式。如果要求对方使用公筷。难免会出现嫌隙,影响交情。”
一家门外摆放“公勺公筷"倡议海报的餐馆服务员说:
"店内会推荐顾客使用公勺公筷。有的欣然接受,但不少顾客会直接回绝。分餐方面,考虑到菜量和定价问题,日前还是整菜供应。
(来源:《生命时报》 2020年5月8日)
材料四
多数传统菜品的原料繁复,制作工艺考究、方法口味多样。盛器和菜品造型也颇为重要,有时一道菜就是一个典故,一段历史。
例如,我们常吃的鸡、鸭、鱼都喜欢保留完整形态;松鼠鳜鱼受乾隆青睐,正是因为鱼身油炸后昂首翘尾的样子:必须用大碗成盆来盛装的毛血旺,看上去就像一片“红海洋”……
这些莱品如果采用分餐制,就会失去其特色。
(来源:《生命时报》 2020年5月8日)
材料五
中医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廖莉说:除了新型冠状病毒容易近距离感染。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甲肝等也会通过消化道传染。分餐制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东兴区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云飞说:“除了预防疾病,分餐进会,公筷公勺还有三大好处。
一是减少浪费,文明就餐,正是因为使用公筷。所以菜肴都没有被各种唾液所污染。没有吃完的,就餐者可以放心打包回家。减少浪费的同时,还培养了人们环保节约的精神。
二是注重营养,科学搭配。中国人家庭聚餐的方式决定了家庭成员很难真正实施营养配餐。因为厨师可以决定一盘菜的营养搭配,但家中每个人的口味喜好不同,对某种食物摄取量的多少无法掌握。如果采用分餐制,只要根据每个人需求的不同搭配好一盘菜,那每个家人摄取的营养量抗都可以控制了。
三是控制饮食,预防肥胖。绝大多数人一般看见满桌美食时,是经不起诱惑的,一不小心就吃得太多。但只要给就餐者一个大盘子,把这一餐要吃的食物摆在食用者面前,就自然会警醒。知道自己摄取了多少热量。这种方式就是分餐制,可有效控制实际摄入量。”
(来源:《澎湃新闻》 2020年5月8日)
材料六
我国最早实行的是分餐制,比西方还要早。
春秋、泰汉时期考古出土的画像上就有“席地而坐,分案而食”的用餐场面。
隋唐以前普遍采用分餐制,之后才在民族融合,道儒文化的影响下,以“群享”为乐,围桌而坐。相互夹菜,营造热闹好客、平等和气的饮食氛围,同时也成了协调人际关系、增进感情的必要方式。
宋代以后,商业繁荣,食材丰富,烹任方式多样,寻常百姓也走出家门享受美食。饮食成为社交手段,象征着分享、热情的合餐制。逐渐变成社会主流饮食习惯。
到明清时期,合餐制基本取代了分餐制。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逐渐意识到“筷来箸往"的健康风险。
(来源:《生命时报》 2020年5月8日)
( 1 )【提取·主要信息】上述材料围绕“餐桌文明"进行介绍,其中推行________和________是目前防范健康风险的好办法,是餐桌文明的重要内容。火车上的故事
梅子涵
①1983年的时候我是助教,出去开会只能坐火车硬卧,不能乘飞机。可是1983年的时候想买卧铺票很难,我只好上车补。火车刚离开上海,我已经站在补票的车厢排队。那是七月,火车上没有空调,所有的车窗都开着,但是所有的夏天炎热还是都在车厢里。广播里说,要过了无锡才能补票。我安心地站着等。我的前面是一个抱孩子的年轻女人,旁边还有一个大箱子。孩子总在她怀里动,还挣扎和哭,女人为难地一会儿离开队伍,一会儿又回来。我对她说:“你就站在旁边吧,等会儿我帮你一起补票。”女人感激地说:“谢谢你,真谢谢你。”女人告诉我,她是去大连探亲,爱人在海军,在沈阳转车。
②这是一次到沈阳的车,我也是在沈阳转车。
③补到卧铺票,已经是深夜,我帮女人拎着箱子朝卧铺走去。卧铺早已安静地睡去,灯全熄灭。我帮女人拎着箱子摸黑地走进来时,心里只觉得那些睡着的人多幸福!我用自己天生的好视力寻找着卧铺号,我是中铺,她是隔壁一间的上铺,我让她和孩子睡在我的中铺上,我到隔壁的上铺躺下了。我离开她时,她对着我,也是对着黑很轻声地说:“谢谢你,真谢谢你!”我躺在上铺,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④早晨醒来,车厢里已经被七月太阳照满,我看见女人坐在铺上和孩子玩,我刷了牙洗了脸,就去餐车吃面条了。
⑤火车在符离集停下了。这是一个以烧鸡著名的地方。我想,等回来的时候,要买一只烧鸡带回去。可是还没有等我想更多的,火车已经开动。接着听见的是车站上的一片混乱,脚步声和喊叫声。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⑥我回到卧铺。卧铺里也在混乱。原来,车站打错信号,火车提前四分钟开了。列车长急得跳脚,因为不少人下车买烧鸡,没来不及上车。那个女人抱着孩子,也没上车,她的箱子还在车上。
⑦车长不知听谁说的,昨天夜里是我送女人和孩子进卧铺的,于是就让我学雷锋学到底,明天一早到了沈阳先别去吉林,在沈阳逛逛,傍晚五点半他在车站通勤口等我,女人和孩子坐后面的车到沈阳,我陪他一起把箱子交给女人。我一口答应了。车长说,到吉林的票,他会帮我解决,一定有座位的!
⑧我早晨五点半到沈阳,一直逛到傍晚,傍晚五点半和车长在通勤口碰头,女人抱着孩子来了。车长把箱子放在女人面前,女人激动地和我拥抱,那是1983年,中国的普通男女,还不会这样的拥抱,但是她拥抱了我!
⑨我乘半夜的车去吉林。车长帮我买的票没有座位,他说,“真抱歉,没有座了,你以后再到沈阳来一定找我,我姓张!”我昏昏欲睡地站着,列车驶过黑夜,我没有一点埋怨,很像雷锋。故事结束。
⑩又是夏天,1984年了,我在大连开完会,陪着陈伯吹先生先到沈阳,再回上海。辽宁作协没有给我们票,只是告诉我们,上车后姓陈的列车长会为我们办好卧铺票。
⑪上车后才知道陈车长今天根本不当班。我急得发昏!因为陈伯吹先生年纪大了。我让陈伯吹先生先坐在卧铺,我站在过道上等。其实我也不清楚等什么。这时我没有雷锋感觉。
⑫结果我等到了张车长!
⑬他从过道那一头走来。我大声喊:“张车长!”我的眼泪想出来。我说:“张车长,你还记得我吗?”
⑭他看看我:“你就是那个学雷锋的大学老师!”
⑮张车长为我们补了票。他说,“今天如果没有卧铺了,我就让你们睡到列车员的车厢去!”
⑯第二个故事也结束。
⑰哪怕车厢的灯全熄了,还是会有人看见你,我送女人和孩子进卧铺就被黑暗里的人看见了。如果你“学过雷锋”,那么你会等到“张车长”。
( 1 )请概括第一个故事中“我”学雷锋的几个举动:①________---->②换铺位---->③________
( 2 )第⑭段的画线句中强掉“学雷锋的”的这一定语作用是________。每天我们都生活在各种数字中:北京世园会开园以来游客数量已突破200万人次;中国高铁年运送旅客约15亿人次;武汉火神山医院240小时建成;北京人平均寿命超过80岁;2019年北京全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累计浓度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8%;人们在手机上花费的时间,日平均不少于4小时;我国公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
大到世界、国家,小到家庭、个人,无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还是日常生活的大事小情,总会牵连着或凝结为一个个数字。我们制造数字,改写数字,也盘点数字,预估数字,更感慨数字……
请以“数字的故事”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作文内容积极向上。③字数在600-800之间。④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