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青岛第三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 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一个卫生城市的标志不仅在于环境的洁净,更是在于广大市民卫生素养、文明意识。
B: 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C: 食用一包油炸方便面所摄入的油量高达30克左右,这已是每人每天摄入油量的上限。
D: 为应对南海地区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我国派出3艘海洋执法船在黄岩岛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津津乐道 家喻户晓 巧夺天工 鲜为人知
B: 专心致志 世外桃源 孜孜不倦 谈笑风声
C: 拔山涉水 历历在目 锋芒毕露 忍俊不禁
D: 与日具增 载歌载舞 叹为观止 查言观色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元阳的哈尼梯田依山顺势,层层叠叠,连绵向上,直通云海。无论登上哪座山顶,绕着山路一圈,每个角度都能见到不一样的梯田。________春季,微风过处,梯田波光粼粼,像极了木刻年画;夏季,禾苗生长,梯田青翠欲滴,自是清新水彩画……


A: 然而,哈尼梯田的模样,却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B: 不过,哈尼梯田是什么样子,更取决于你在什么季节看到它。
C: 是啊,“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这样,无论什么季节看哈尼梯田,它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下面的人物经历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闹五台山

②大闹桃花村

③大闹野猪林

④拳打镇关西

⑤单打二龙山

⑥火烧瓦罐寺

⑦倒拔垂杨柳


A: ④②①⑦⑥⑤③
B: ④①②⑥⑦③⑤
C: ④①⑥⑦②③⑤
D: ④②⑥⑦①⑤③
6、将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合乎逻辑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每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后,总会招来许多质疑或嘲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沈从文。

①以证明评委的有眼无珠

②托尔斯泰、卡夫卡等无缘该奖的大师必然被再一次提起

③在马悦然对中同作家有些吞吞吐吐的评说中

④而这个时候,评委中的汉学家马悦然照例会通过中文媒体说说话

⑤又总会牵出一个已故作家的名字来

⑥以满足中中国人对诺贝尔奖爱恨交加的情结


A: ②①④③⑤⑥
B: ④③⑥②①⑤
C: ②①④⑥③⑤
D: ⑥①④③②⑤
7、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一拍即合 晴天霹雳
B: 慷慨淋漓 马革裹尸 九曲连环 鞠躬尽瘁
C: 变幻多姿 铤而走险 杂乱无章 迥然不同
D: 深恶痛绝 不以为然 大庭广众 目不窥园
8、

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恰当的标题(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昨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H7N9禽流感病毒,既不能肯定也不能排除存在有限的人传人。家禽和野禽接触后,容易发生病毒重配,应杜绝家禽与候鸟有接触的机会。”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根据目前开展的研究和观察,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源是禽类,仍未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人际持续传播的确凿证据。目前,相关的研究观察资料显示,既不能肯定也不能排除存在有限的人传人。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个全新的禽流感重配病毒,其8个基因片段全部来源于禽类。但与同样全部是禽源基因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毒相比,H7N9禽流感病毒对人群的侵袭力明显增强,可能会出现更多病例,也可能在更多地区报告发病。

A: 专家称应杜绝与家禽、候鸟的接触。
B: H7N9禽流感病毒既不能肯定也不排除有限的人传人。
C: 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个全新的禽流感重配病毒。
D: 各地可能会出现更多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9、《皇帝的新装》中许多情节写得荒唐可笑但又令人信服,这是因为( )
A: 人们痛恨皇帝、大臣,希望他们出丑。
B: 安徒生是名作家,他的作品都能使人信服。
C: 童话本来就少不了夸张,不真实也可以信。
D: 因为这些事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夸张出来的,说假话、荒唐可笑的事在生活中总有发生,夸张只是把它强调出来。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三后期的学习更需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谨防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B: 寒假要不要外出旅游,妈妈的态度莫衷一是 , 最后也没告诉大家她的决定。
C: 多年前的一碗重庆小面,麻辣鲜香,直至今日仍耐人寻味
D: 最近,演员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的相关舆情在网上热议,大众对他的态度不置可否 , 很是鄙视。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短诗,回答问题。

民歌

余光中

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

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

从青海到黄海

风 也听见

沙 也听见

如果黄河冻成了冰河

还有长江最最母性的鼻音

从高原到平原

鱼 也听见

龙 也听见

如果长江冻成了冰河

还有我,还有我的红海在呼啸

从早潮到晚潮

醒 也听见

梦 也听见

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

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

从A型到O型

哭 也听见

笑 也听见

( 1 )诗取名为“民歌”,你认为有哪些原因呢?
( 2 )你在阅读本诗时,认为形式和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 3 )说说诗中意象不断转换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文言文阅读

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著者学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逾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 1 )下列选项有误的一项是( )
A: “太宗遂刻意临学”中“刻意”是故意的意思。
B: 右军《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C: “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王羲之
D: “数遣内侍持书示著”的大意是“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
( 2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选文强调要学无止境。
B: 选文告诉我们必须要努力勤奋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C: 选文让我们明白:即使已经很好了,我们也应该追求尽善尽美。
D: 选文让我们学到:应该努力学习,超过前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③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④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⑤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⑦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⑧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⑩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 1 )在第1段文字中,正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________句,侧面介绍白求恩同志的语句是第________句。(只填写序号)
( 2 )对下面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A: “这种人”是指前文表述的“不少的人”。
B: “其实不是”“至少不能算”“纯粹”等词语的运用,使表达更严密。
C: 前文列举了“不少的人”的四种表现,从而得出了这个结论。
D: 严肃批评了“不少的人”,号召大家学习白求恩。
( 3 )“无不之感动”中划线的“为”可换为“________”,“之”指代的是________;“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中的“这”指代的是________。
( 4 )在第2段文字中,作者将________与________进行了对比,运用对比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
( 5 )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时刻在鞭策着我们,现实生活中具有这种精神的人很多。请举出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要求:先叙后议,60字以内)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把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钞。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 1 )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 2 )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①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②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 3 )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来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 4 )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 5 )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 6 )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写作(分值:60分)
成长的路上总有一个人犹如一盏灯,让我们在迷失的路口找到了方向,继续勇敢前行。他(她)可能是你的亲人、师长、朋友,亦或是给你温暖的陌生人。这个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一定有着与众不同之处。请你仔细回想,写出对他(她)的感激之情。请以“感谢那个照亮我的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一份爱能承受多少误解丶”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