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chōng)谷 狗(dù) (lán)干 门(yuán)
B: (hàn)海 锦(qīng) (gēng)饭 兜(móu)
C: (léi)累 干(gē) (liáo)落 宫(qiè)
D: 踌(chú) (qiāng)笛 (tóng)关 狐(qiú)
2、

以下是《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脚步”中的最后一段解说词,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甘肃山丹牧场,老谭夫妇准备向下一站进发,又是一次千里跋涉。宁夏固原,回乡的麦客们开始收割自家的麦子。东海,夫妻船承载着对收获的盼望再次起锚。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得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

A: 为了生活,人们追逐食物的脚步从来不曾停歇。
B: 无论是食物还是其它方面,我们都要懂得传承与发扬。
C: 不管身处何方,总有一种食物的味道会让我们想起家乡。
D: 时光流逝,各种食物的老味道俨然成为了历史。
3、下面文段中划线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见渔人,大惊,问所从来。答之。便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来问讯。

A: 乃:竟然
B: 具:同“俱”,全,都
C: 要:同“邀”,邀请
D: 咸:都
4、

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作品有五言律诗《饮酒》。
B: 《论语》是由孔子及其弟子编写的关于孔子言行的辑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 白居易,字乐天,号青莲居士,他的诗作《钱塘湖春行》脍炙人口。
D: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是宋濂为鼓励马生勤奋学习写的一篇赠序。
5、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贼的短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李玟同学搜集了四句喜欢的谚语,其中反映农业的一则谚语是( )
A: 蚂蚁搬家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
B: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C: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D: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6、下面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怅(chóu) 赋(yǔ) 门(kuí)
B: 染(xuàn) 树(bǎi) 和园(yí)
C: 暮(ǎi) 真(zhì) 影(lüě)
D: 霞(zhāo) 悉(shú) 园春(qìn)
7、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茸(rónɡ) 消(shī) 阳(jiāo)
B: 微(yànɡ) 夜(yēnɡ) 隐(cánɡ)
C: 夏(shènɡ) 息(xī) 欢(rǎnɡ)
D: 仿(fú) 下(sǎ) 沉(jìn)
8、根据你对名著作品的了解,选出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 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
B: 《荷花淀》《芦花荡》是孙犁小说《白洋淀纪事》的“姊妹篇”,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机智英勇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表现了战争中的人情、人性美。
C: 沈从文“20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20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湘西,一直让他魂牵梦萦,最终,有了《湘行散记》。
D: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回忆性小说集,其中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其中《五猖会》反映的是对“孝道”的思考与批判。
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B: 在全国连续发生几起校园安全事故后,各地中小学纷纷建立和完善了校园安全工作机制。
C: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D: 前几年下海的他现在事业有成,开了公司,手下都是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平均年龄在30~50岁之间。
10、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

①“直言不讳”很好,“婉言动听”有时候也需要。

②说话的方式很多,这里介绍两种:直言和婉言。

③所用词语的意思与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一致,直截了当,就是直言。

④批评别人或不同意别人的意见,要尽量避免用直言,而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形式。

⑤说话要讲究方式,但是违背真实的原则,一味追求说话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⑥对于有些事物,人们一般不愿意直接说明白,而用一些相应的同义词委婉曲折地表达出来,这就是婉言。

⑦我们现在的社会,抛弃了旧社会许多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虚伪客套,要求在有礼貌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直截了当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


A: ⑤②③④⑦①⑥
B: ②③⑦①⑥④⑤
C: ⑤②③⑦④①⑥
D: ②③⑦⑤⑥④①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节选)

( 1 )“土地”是艾青诗歌的重要意象,请你分析上文“土地”这一意象的表达作用。
( 2 )小桐将代表小组参加班级“艾青诗歌朗诵会”,在挑选作品时,他发现诗人将日常化的语言进行了“陌生化”处理,他不太理解。请你仿照示例,从A、B两项中任选一项为小桐释疑。

[示例]

摘录:

云把水倒在河的水杯里,

它们自己却藏在远山之中。

——选自《飞鸟集》

微点评:这首短诗运用修辞手法陌生化,把“河”比喻为“水杯”,赋予云以主观意愿,新颖灵动,富有情趣。

A.摘录:

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

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选自《大堰河——我的保姆》

微点评:

B.摘录: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礁石》

微点评:

( 3 )下列三部名著,你是运用了怎样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的。请你选择其中一部 , 结合名著特点和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A.诗歌集《艾青诗选》

B.纪实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C.长篇小说《骆驼祥子》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段,完成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 1 )解释划线的词。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②上 ③执而临之 可诬一世之人

( 2 )翻译句子。
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 3 )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 4 )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两个乡下人,外出打工。一个去上海,一个去北京。可是在候车厅等车时,都又改变了主意,因为邻座的人议论说,上海人精明,外地人问路都收费;北京人质朴,见吃不上饭的人,不仅给馒头,还送旧衣服。

②去上海的人想,还是北京好,挣不到钱也饿不死,幸亏车还没到,不然真掉进了火坑。

③去北京的人想,还是上海好,给人带路都能挣钱,还有什么不能挣钱的?我幸亏还没上车,不然真失去一次致富的机会。

④于是他们在退票处相遇了。原来要去北京的得到了上海的票,去上海的得到了北京的票。

⑤去北京的人发现,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个月,什么都没干,竟然没有饿着。不仅银行大厅里的太空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场里欢迎品尝的点心也可以白吃。

⑥去上海的人发现,上海果然是一个可以发财的城市。干什么都可以赚钱。带路可以赚钱,看厕所可以赚钱,弄盆凉水让人洗脸可以赚钱。只要想点办法,再花点力气都可以赚钱。

⑦凭着乡下人对泥土的感情和认识,第二天,他在建筑工地装了十包含有沙子和树叶的土,以“花盆土”的名义,向不见泥土而又爱花的上海人兜售。当天他在城郊间往返六次,净赚了五十元钱。一年后,凭“花盆土”他竟然在大上海拥有了一间小小的门面。

⑧在常年的走街串巷中,他又有一个新的发现:一些商店楼面亮丽而招牌较黑,一打听才知道是清洗公司只负责洗楼不负责洗招牌的结果。他立即抓住这一空当,买了人字梯、水桶和抹布,办起一个小型清洗公司,专门负责擦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有150多个打工仔,业务已由上海发展到杭州和南京。

⑨前不久,他坐火车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场。在北京车站,一个捡破烂的人把头伸进软卧车厢,向他要一只啤酒瓶,就在递瓶时,两人都愣住了,因为五年前,他们曾换过一次车票。

( 1 )选择最恰当的一项作为短文的标题( )
A: 偶遇
B: 换票的悲剧
C: 换票
( 2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 3 )短文描写了两个打工者的两次相遇,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相遇:________

第二次相遇:________

( 4 )通读全文,简要概括两个人的性格特点。

成功者:________

拾破烂的人:________

( 5 )品读短文⑥至⑧段,写出自己的感悟。
( 6 )问题探究:假如当初两个打工者没有“换票”,文章的结局又会怎样呢?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电脑视疲劳”,不可小视

(病例回放)

青光眼曾是老年病,近年来也出现了年轻化趋势。网络工作人员小王夸年35岁,最近眼睛干涩发胀,视物不清,经诊断已是青光眼晚期。医生分析这与他的工作和生活习惯有关,他每天面对电脑十几个小时,夜间还经常躺着着手机。

(《长江商报》)

高三毕业生小宇高考结束后每天都要玩十几小时的电脑游戏。一周后,他觉得眼睛酸、脖子疼、腰疼,甚至头疼,原本高度近视的他看东西更加模糊,一闭眼就不由自主地流泪。经诊断,小宇视网膜裂孔,需进行手术治疗。

(“中关村在线”)

“医生,我关着灯上网,突然什么都看不见了,这到底是怎么了?”医生告诉这名患者,她的视力已严重受损。长期关着灯上网,电脑屏幕的辐射会毫不费力地穿透眼表组织,损伤眼的成像功能,导致视网膜收缩、视神经紊乱、血液供应循环障碍等,严重时还会失明。

(《齐鲁晚报》)

长时间使用电脑容易造成眼睛过度疲劳,引发视力度身心问题,包括眼干、头晕、疲倦、恶心等。90%以上的电脑用户有视疲劳综合征。从广义上讲,电脑视疲劳的引发并不局限于电脑,还包含其他电子屏幕,如手机、电视、广告屏幕等。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很大。

(调查统计)

2012年中国网民年龄结构统计图

(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专家观点)

胡向明(视疲劳缓解研究专家):中国一年有60万人“过劳死”,很多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这一群体的共同点是年龄多在20岁到40岁之间,主要从事脑力劳动,长期面对电脑。过度的视疲劳会直接导致心、脑受损,这是“过劳死”的诱因之一。

(《瞭望》2013年第14期)

袁傻彦(太原爱尔眼科医院):一个人如果每天面对电脑和网络的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引发过度视疲劳,患上青光眼。所以每隔一段时间要看看远处。另外,电脑屏幕要干净,屏幕亮度和颜色对比度应调至最舒适的状态,使眼睛不易疲劳。

(《生活晨报》)

魏瑞华(天津医科太学眼科中心):长时间盯着屏幕,眨眼的次数会相对减少,眼球缺乏泪液滋润,会引发角膜、结膜干燥,导致干眼症。长时间侧躺着玩手机,枕头对眼睛的压迫容易造成供血不足,会出现眼胀、视物模糊、重影;距离和角度的不当,也会导致视疲劳,还可能造成双眼屈光度数发展不平衡。

(《今晚报》)

彭晓燕(北京同仁医院):玩电脑一小时后要远眺一会儿,有高度近视的最好查一下眼底,及时发现问题。因为环境对高度近视有一定影响,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而高度近视是视网腹出现裂孔的病理基础之一。

(“中关村在线”)

( 1 )阅读上述材料,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电脑用户和痴迷电视、手机的人容易得视疲劳综合征。
B: 持续的重度视疲劳对身心的伤害非常大,需要引起我们警惕。
C: 导致中国一年60万人“过劳死”的原因就是过度的视觉疲劳。
D: 长期疲劳用眼会使近视加重,高度近视者更容易出现视网膜裂孔。
( 2 )什么是电脑视疲劳综合症?阅读材料后简要回答。
( 3 )请你根据(调查统计)及(病例回放),写出“青光眼出现年轻化趋势”的两个原因。
( 4 )暑假里,一些同学可能会迷上电脑、手机。应当如何预防电脑视疲劳呢?请根据上述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以“成长的_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联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