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乌鲁木齐市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创作的散文,选自《朝花夕拾》。
B: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张中行是学者、散文家。
C: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字晓岚,唐代学者、文学家。
2、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生代们太顺利了,以至于他们的作品像浅浅的溪流难以激起人们心底的轩然大波;新生代们太年轻了,年轻得难以汇入生活的湍急的河流。
B: 新时代、新追求,我们要怀着目空一切的豪情与壮志去搏击长空、翱翔天际。
C: 中国8位维和警察在海地大地震中不幸遇难,获知此消息,很多网友不能自已 , 纷纷在网上发帖表示悼念。
D: 青青的山,绿绿的水,栩栩如生 , 令人陶醉。
3、

下列哪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词性相同( )

A: 山不在高,有仙则 曹操比于袁绍,则微而众寡。
B: 是陋室,惟吾德馨 微人,吾谁与归?
C: 苔痕阶绿,草色入帘青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赏。
D: 可以调琴,阅金经 吴广爱人
4、下列对《西游记》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中,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产一石卵,见风化作石猴。石猴率先发现水帘洞,众猴称他为“千岁大王”,自此遂称美猴王。
B: 《西游记》中,孙悟空在铁扇公主处未借到真扇,就偷了牛魔王的坐骑,假扮牛魔王骗得真扇,后被牛魔王所扮的唐僧骗了回去。
C: 三调芭蕉扇时,在众神佛的帮助下,孙悟空调得芭蕉扇,灭了火焰山的火,师徒继续西行取经。
D: 《西游记》中,孙悟空面对妖怪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例如青牛怪有一个白森森的“金刚琢”,能把金箍棒一股脑儿套去,让孙悟空不得不另行设法。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常用“烽烟”代战争,“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手足”代兄弟,“桃李”代学生。
B: “唐宋八大家”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C: “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称呼别人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 古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一般为八句,依次为首联、颈联、尾联和颔联。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红星照超中国》作品中,作者在“红色剧社”一章中,讲述了陕北军民一起看戏的场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做坐在地上,不远的网球场上还有几羊在悠闲地吃草,毛泽东等人分散在观众中间,戏开始后,被有人去注意他们,可现其自由、平等的氛围。
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科幻小说《猫城记》,话剧《茶馆》《龙须沟》《屈原》等。
C: 《骆驼祥子》作品中,刘四爷不给虎妞一分一毫,虎妞租了两间房子,与祥子成了亲。婚后,虎妞不让祥子拉车,让他放高利贷。祥子直诚,认为太危险了,坚持出去拉车。
D: 《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罗切斯特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而简·爱则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
7、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麦田发表了一篇题为《人造韩寒》的博文,称韩寒的成功是其父韩仁均和出版人路金“人造”和“包装”的结果,还称韩寒当年在新概念大赛中的获奖作品为其父代写。
B: “拆高架和办青奥没有任何必然联系。”丁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节俭办青奥是写入青奥理念的,南京青奥会赛事本身的预算将不会高于以节俭为特色的新加坡青奥会。”
C: 3月20日起,油价首次逼近8元大关,已经突破不少人的心理防线,有关人士正在预测油价上涨的连锁反应何时将带动蔬菜等价格的走高?
D: 作为一项新技术和新媒介,微博提供的不仅是140个字符、一张图片、一段视频,还给公众无偿建设了一个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
8、下面句子大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佳肴》) 翻译: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B: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 翻译:当它发怒起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在天边的云。
C: 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翻译: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一定的了。
D: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翻译:那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
A: 洗(zhuó) 酝(niàng) 踉跄跄(liàng) 获益浅(fěi)
B: 怂(yǒng) 然(cuì) 头晕目(xuàn) 忍俊不(jìn)
C: 满(chù) 滑(jī) 堂大笑(hōng) 随声附(hè)
D: 形(chú) 抽(yè) 玲珑透(tì) 苦心孤(zhǐ)
10、中国古代哲学中,有“阴阳八卦”的理论,这一理论出自_______一书。( )
A: 《尚书》
B: 《论语》
C: 《周易》
D: 《孟子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1 )诗中的“九重天”“路八千”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 2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描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马说》,完成后面各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 1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 2 )解释下面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马也________

马者________

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④一食尽粟一石________

( 3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 安求其千里也
B: 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
C: 鸣之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不胜
D: 祗辱于奴隶人手 学而时习
( 4 )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________,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________”。

( 5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象,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好奇是成才的催化剂》,完成小题。

①远古的某一天,一个猿人由树顶俯瞰大地,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尝试着离开了一直居住的大树,来到了地面。这一小小的好奇,完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大壮举。

②又是遥远的某一天,一位法国画家在多次描绘了一种果子之后,出于强烈的好奇,冒着中毒的危险品尝了一下,发现它无比甜美可口。这一小小的好奇,使人们的餐桌上多了一道佳肴——西红柿。

③明代的中国,一个叫万户的人远眺苍穹,出于强烈的好奇心,他坐在椅子上,在椅子周围绑上自制的“火箭炮”想倚其“飞天”。虽然他以失败告终,但这一小小的好奇,成就了人类航天探索第一人。

④无数的事例彰显着一个道理:好奇心对于人的成长、成才有着巨大的作用。好奇,或许是最为神秘而有趣的人类心态之一。它来自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与求知欲,好奇心常与创造力挂钩。出于对一个崭新领域的好奇,于是开始逐步地深入其中,探索、发现、创造,最终完成壮丽的事业,这是许多科学家成才的轨迹。

⑤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最完美和最强烈的情感来自面对不解之谜。”好奇心助人成才,不仅仅因为它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能催生人对探寻研究、获取知识的热情与信心。正是出于对物质构成的好奇,才有了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正是出于对生物进化的好奇,才有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正是出于对大地资源的好奇,才有了李四光的油田发现。

⑥好奇不仅仅对人,甚至对动物的生活成长也有巨大作用。有研究表明,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生活环境充满了好奇,因而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生存经验,最终成为了草原、原野上的强者。

⑦当然,好奇心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我们不懂得控制自己,任好奇心泛滥,那就是在任欲望泛滥。灯红酒绿的世界,有太多太多事物让我们好奇。而那炫目的糖衣,掩藏着无数未知的危险。所以,我们一方面要珍惜好奇,珍惜每一瞬诞生的探索欲与创造欲;另一方面又要慎待好奇,有选择地分辨哪些是值得探索的,哪些是不能涉足的。只有这样,我们才不致卷入好奇的黑色漩涡,而是使其成为我们成长成才的催化剂。

(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2 )第⑤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 3 )请用简洁的语言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南方的冬天

老舍

①半片黄叶落下,我听到一丝生命枯萎的声音。是的,雁子又要南飞了,树杈上又只剩下了枯枝,泉水渐渐干涸,寒意悄然袭来,这一切都告诉我,冬天到了。

②在我看来,冬天是最不浪漫的季节,特别是南方的冬天,它看不到北方的银装素裹,冰天雪地;也看不到西部的万里荒漠,悄无人声。南方的冬天永远都只是一片萧条之色。天很冷很冷,却不带一丝湿润,浸入骨髓的冰凉仿佛要把身体的所有温暖都抽去,只留下如干絮般散漫的冷一团一团地塞在胸肺间。在这样的季节里,人的思维都会被冻住,什么情感、浪漫会在刹那间被抛之九霄云外。在这样的境况下,难以提起一丝好兴致,哪怕偶尔有所愿望,也会很快被扔到记忆的角落里。

③站在户外,轻轻的呼一口气,一团白雾裹着一份温暖袅袅升空,在半空中伸展,氤氲,半晌又汇入了干冷的空气。刚刚燃起的一点希望又破灭了,消失得轻悄而又平静,仿佛从来就不曾有过,又恍惚有过这么一份特别的湿润。小树长成大树,到了冬天便成了老树,老树枝丫交错,只有几片稀稀落落的叶子点缀着生命的痕迹。树皮微现焦黄,仿佛在火上烤了许久,煎熬得失了神采,半卷曲着好像随时都会坠地。

④夏日里花叶田田的荷塘,此时都只剩下了根根枯管,片片残叶。早已没了衔露含珠的风韵。寒风轻摇,枯荷残叶,仿佛悄悄地诉说着昔日美艳,又仿佛轻轻暗泣着如今没落。倘若再来一场冷雨,更催花落,倒符了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心境。

⑤南方的山向来不如北方的高大巍峨,到了冬日更失了往日的润朗,只留下了略带灰蒙的身影悄然耸立于天地间,默守着一份寂静。倘若在北方,来一场大雪,将群山覆盖上一层苍茫的白色,那又是一幅磅礴的好图景,微茫间孕育着新的希望。只可惜南方无雪,如同土丘半散漫开的小山零零落落地点缀在辽阔的江汉平原上,山间便只剩下松柏苍翠的影子,但这绿色都如同带着一层霜,淡绿中隐隐的泛出青灰。远望去仿佛被飞扬的尘土覆住了。

⑥站在江边,这才发现昔日里的天堑而今只剩下了窄窄的一道灰链,昔日里浪拍千石的江畔现下已是波澜不兴。江水仿佛被冻住了,连东注的流速都似乎被停住了,一切都现着一片死寂。

⑦是的,南方的冬天便只能用死寂来形容,看不到一丝生命的动感。天地间唯存单一的灰蒙。这种萧条的氛围充斥了万物,一点一点地抽走了它们生命的活力。

⑧身于此,只有寄情于窗前,遥送上一瓣心香,盼望能有一丝新绿破土,寄来春的希望。

( 1 ) 请你在文中找出词语概括南方冬天的特点,并说出该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 2 ) 作者要表现的是南方的冬天,文中为什么几次提到北国的冬天?
( 3 ) 文中的语言精妙传神,耐人寻味,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句子加以品味。
( 4 )有人认为,最后一段即使去掉也不会影响文章的完整性,你同意这种意见吗?为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陶渊明

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胡居仁

作文要求:①表达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⑤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别了秋,忘记那容颜”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