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戏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它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小说戏剧散文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 ⑥①②⑤④③ B: ②①⑥⑤③④ C: ⑥②⑤①③④ D: ②⑥①⑤④③ |
2、 | 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掺和(huo) 称职(chèng) 参差不齐(cī) B: 鄙薄(bǐ) 哺乳(pǔ) 杞人忧天(qǐ) C: 匿笑(nì) 惩戒(chěng) 畏罪潜逃(qián) D: 收敛(liǎn) 黄晕(yùn) 咄咄逼人(duō) |
3、 |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瀚(hàn) 翘(qiǎo)首 为富不仁(rén) 深恶(wù)痛疾 B: 不辍(chuò) 教诲(huǐ) 油光可鉴(jiàn) 屏(bǐng)息敛声 C: 悄(qiǎo)然 溃(kuì)退 抑扬顿挫(cuò) 杳(yǎo)无消息 D: 咆啸(xiào) 胆怯(qiè) 眼花缭乱(liáo) 锐不可当(dāng) |
4、 | 为了更好地体现“家国情怀”,学校组织了“祖国因我更美好”语文活动。 【读文赏句】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回顾历史,无数优秀知识分子始终胸怀大局、心有大我,把自身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他们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甘于奉献,坚持将自己的人生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洪流……推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知识分子牢固树立家国情怀,让爱国主义成为知识分子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 ( 1 )一班同学为大家读了上面的语段。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家国情怀”“追求真理”“历史洪流”“精神支柱”这四个短语的类型完全一致。 B: “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的主干是知识分子有情怀”。 C: “历史”“事迹”“史册”都是名词。 D: 划线短语“自身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顺序不能互换。 |
5、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看了媒体的报道,我们才知道电影“流浪地球”到底有多火。 B: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C: 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D: “进化论嘛!”鲁迅先生笑着说:“我懂得你的意思。” |
6、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名讳(huì) 戏谑(nüè) 擀(gǎn)面杖 B: 捯(dáo)气 荣膺(yōng) 断壁残垣(yuán) C: 剜(wān)肉 腌(ā)臜 呱(guā)呱坠地 D: 烟囱(cōng) 害臊(sào) 拗(niù)不过 |
7、 | 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B: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代表作有《静夜思》等。 C: 《散步》于细微中见真情,浓浓亲情在家人走向春的田野中无限延伸。 D: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务虚笔记》等。 |
8、 | 阅读梁启超《读陆放翁集》二首后,就你的理解选出下列理解中不确切的一项( ) 《读陆放翁集》其一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读陆放翁集》其二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A: 其一重在颂扬陆游诗集中绝大多数作品是歌颂从军杀敌,坚持收复失土;其二重在同情,惋惜陆游收复中原的志愿未能实现,多负了胸中的军事韬略。B: 其一首句是说诗歌界千百年来风气萎靡不振,因而第二首第二句说陆游也难免“百无聊赖”。 C: 其一第一句是个自对句:尚武精神已销尽,民族精神亦空虚。 D: 其二末句中的“胡尘”是借指金兵的入侵,“胡”含有对金的侮蔑。 |
9、 |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湖泊/淡泊 角逐/角色 浑身解数/解甲归田B: 缜密/慎重 机械/训诫 叱咤风云/姹紫嫣红 C: 滑稽/畸形 缀学/点缀 猝不及防/鞠躬尽瘁 D: 陨落/吮吸 分歧/祈祷 言简意赅/骇人听闻 |
10、 | 对复句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并列关系)B: 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才会相信。(假设关系) C: 既然大家已经同意了这个方案,那就开始实施吧。(因果关系) D: 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要坚持下去。(条件关系)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行秋 (宋)徐玑 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 ( 1 )诗人采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用 ________、________来衬托出环境的静谧。( 2 )“一切景语皆情语”,你从诗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阅读[甲][乙]两篇选文,回答下面题目。 ①才美不外见。 见: ②执策而临之。 临: ③愿子还而视之。 子: ④去而顾之。 顾: ( 2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②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3 )[甲]文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 )[乙]文中卖马人所卖的马为什么最终会“一旦而马价十倍”?( 5 )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
阿来
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
夏天,不管你走到什么地方,除非荒漠,总是绿色覆盖了原野。夏天的绿色像一个帝王,把整个国家至少从地理上统一起来。到处都是雨水,到处都是浩大的水流。而冬天就不一样了,从北到南,气温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梯次,从低到高,改变了大地的色调。与此同时,水在枯萎,同时也变化出了丰富的形态:冰,雪,霜,雨,雾。仅仅凭借于此,整个国度就分出了南方与北方。2005年元旦,我从成都出发的时候,就担心弥漫在四川盆地里灰蒙蒙的雾气使飞机不能正常起飞。温润的空气里绿色植物继续生长,但雾气长期阻断视线却使人心情黯淡。
飞机在耐心的极限到来之前起飞了,降落在作为这次旅途中转站的北京。地理书告诉我们,北京是在冰雪的北方。但是,这里没有冰雪,没有水的另一种形态与气息。只有大堆的房子,干冷的风。好在今天,这里只是一个中转,只是从飞机场转到火车站时经过的一个地方。天很蓝,枯萎的树却是灰蒙蒙的一片。
夜晚的火车向着哈尔滨进发。火车穿越寒冷而又干燥的大地,除了偶尔一声汽笛,没有原野的辉光与声音。铁轨与车轮合奏的单调音节与同一节奏的摇晃,把人扔到床上,沦陷于睡眠。
夜半之后,我醒来,不是因为吵闹,而是因为安静。火车行进中那单调的声音越来越低,低到犹如梦境一般了。然后,我听到了一种巨大的差不多是无边的安静,那安静就是原野的声音。有这么巨大安静声音的必出自更为宽广的原野。这样的原野上,必有河流浩大,犹如一株枝叶舒展的巨树一般。一些山冈蹲守在远处,犹如神灵。我没有睁眼,那寂静就已经让我看见。睁开眼,就看见透过窗户的稀薄的光亮。披衣走出包厢,走到更宽大的车窗前,光亮像水一样弥漫而来。我看见了南方雾气中久违不见的月亮!那月亮不发光,像只银盘滑行在天上。光是从地上弥散开来的,准确地说,是从地面的雪、地面的冰上弥散开来,把天空、树木、村庄、山冈照得微微发光,好像天地万物在这个夜晚,从自己的内部发出了光芒,而新鲜的寒冷的空气运行在这些光芒中间。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北方!想象中的冬天的北方或者北方的冬天。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总在想象一些事物的面貌,也总在发现这些事物与想象的差距。但是,在2005年开始的这个夜晚,我看到了与我想象契合的景象。
我呆立在窗前,列车的声音低下去,低下去,梦境一般穿越着冰封雪覆的原野。静谧的月光,穿过云层,穿过树林,越过村庄,梦境一般跟随着列车穿越。直到天渐渐放亮,月亮才隐去。此行是应哈尔滨市有关方面之邀前去观光,所以,我不能说哈尔滨之旅的高潮已经提前到来,但我可以说,哈尔滨之旅的调子已经定下了。我的目的不是喧闹驳杂的城市,而是静谧广大的原野。南方冬天晦暗的雨雾中,田野已经很疲惫了,但仍然要生长粮食,生长蔬菜,生长鲜花,而不得休息。但在东北大地上,田野盖上洁净的雪被静静地休息了。我喜欢这种安静的休息,我们所有人的内心都渴望这样安静而且洁净的休息。
在中国这个老的国家里,每一座城市都很古老。这些古老的城市,现在都变得千人一面般的年轻。哈尔滨是个年轻的城市,却舒服地保留了一些老城市的味道,而这些老城市的味道,并没有作为什么遗产,被圈禁起来。仅仅因为这个,哈尔滨就应该让我们喜欢,更何况还有大江穿过,更何况还有冰灯闪烁。更何况,还有程式夸张、内在质朴、语涉低俗、幽默机智却浑然天成的二人转在人们心头唱着,但我还是固执地喜欢着汇集在这个城市四周的旷野。
所以,友人带我逛街时,我特别想到冰封的松花江上。好客的主人同我去访萧红故居,车经过一条河,我便被疏朗宽展的河床,河道中冰封的蜿蜒水流,河岸两边虬劲沉默的大树,以及背后夕阳的光芒感动了。主人指引说:“呼兰河。”我甚至说,可以兴尽而返,不去看什么故居了。相信哺育了萧红的不是那个故居的地主院落,而是这条呼兰河。当然,后来还是去了故居,果然是一个生气已失的院落。
所以,一行人到哈尔滨郊区滑雪时,我想到的是,回到南方便无雪可滑,所以不必费力去学。然后,就被滑雪场四周疏朗的松林,松林中厚厚的积雪所吸引,一路踩着雪向着这个山冈的顶部走去。这山看上去很低,攀爬起来,却显得越来越高。太阳的光斑稀稀落落,积雪在脚下吱吱作响,呼吸越来越深,越来越多前所未有的凛冽,但也前所未有的新鲜刺激的空气涌入了胸腔。休息时,我脱下手套扒开深雪,现出了干枯的草和绿色的松树苗,但似乎没有想看见的东西。问题是有一时半会儿,我也想不起来,自己想在深深的积雪下扒出什么。我躺在雪地上,身上,脸上,洒着斑驳的阳光。在这冰雪覆盖的绵远大地上,身上无法感到阳光的热量,但闭上眼睛,却会感到透彻的明亮,听见阳光落在树上,落在雪地上,发出细密的声响。这种声音里,宽广的大地,白雪覆盖的大地晶光闪耀,向四方铺展。
起身继续往上时,我想起来,前些时候,看过迟子建一篇小说,说是东北的秋天短促,冬天来得迅猛,所以,积雪下会封冻住很多颜色鲜艳的野生桨果。我扒开积雪其实就是想看看下面有没有秋天未及凋落就已被冷藏的浆果。回哈尔滨看冰灯的时候,好像给迟子建谈了这事,她好像大笑,说,有,但在更深的山里,在她的家乡那边。确实,那天穿过的松林都很整齐,树都太小,而且品种单一,只是躺下来透过一些树冠看天的时候,有点森林的感觉。
爬上那座小山冈,举目看见更广大的雪野,更多的连绵起伏的山冈,休息的田野,封冻的长河。然后,一列火车,蜿蜒着穿过寂静大地,从远处而来,又向远处而去,使大地更加洁净与空阔,而道路辖辏,会聚于目力所及那片烟云氤氲热气腾腾处,那座叫做哈尔滨的城市。白天活力四射,傍晚,夜幕落下,然后点上盏盏冰灯,拢着那么晶莹的光,在整个白山黑水梦境的中央。
( 1 )用四字短语来概括成都、北京、哈尔滨这三座城市留给作者的印象,完成填空。
城市气候特点 |
“我”内心的感受 |
|
成都 |
①________ |
③________ |
北京 |
②________ |
单调乏味 |
哈尔滨 |
冰雪覆盖 |
④________ |
①但是,在2005年开始的这个夜晚,我看到了与我想象契合的景象。(结合全文,概括文中这个画线句中“景象”的特点。)
________
②但闭上眼睛,却会感到透彻的明亮,听见阳光落在树上,落在雪地上,发出细密的声响。(赏析文中画单横线的句子)
________
( 3 )画波浪线的这段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有什么作用?________
( 4 )阅读下面的二则材料,从给出的作家中任选一人,结合他的作品,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对第八自然段画双横线句的理解。备选作家:吴敬梓 鲁迅 老舍
【材料一】地域自然人文环境对作家的创作影响首先体现在语言上。由于我国的民族众多,幅员辽阔,地方语言的种类复杂繁多,这就给作家创作的语言风格带来了独特性。
【材料二】地域自然人文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还体现在创作题材上。作者自幼生活的山山水水,在作者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作家创作的作品,多少总会在里面打上作家本人生活过的地方的烙印。
________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天赐良“源”
浩瀚的海洋不仅面积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接收器:6000万平方千米的热带海洋平均每天吸收的太阳能就相当于2500亿桶石油所含的热量。吸收太阳热能的海洋表面温度较高,而在一定深度下的海水温度较低。海洋表面在太阳的照射之下,和长期未受到光线照射的深海产生了温差,一般在热带地区,地层与1000米深处的海水温差可达25℃。由于存在温差,就可以利用海洋表面和海洋深处的温度差来发电。按资源普查的经验公式计算,在几种海洋能利用中,海洋温差能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48亿兆瓦。单从数量上来讲,温差能是最大的。
A
利用海洋温差产生电力的研究已有120多年的历史,海洋温差发电的概念最早于1881年提出,但是当时世界上大部分科技发达的国家都处于纬度较高的温、寒带地区或者是内陆国,缺乏发展海洋温差发电的基本条件。1926年法国科学家克劳德利用分别装在两个烧瓶里的28℃温水和冰块实现了温差能至电能之间的转换。这个试验虽然产生的电力不大,只能使几个灯泡发光,但却已经从原理上说明利用海洋温差发电是完全可能的。
理论上的可行并不代表在工程上就可以立即应用。海洋温差发电直到上世纪70年代全球爆发能源危机时期,在美国夏威夷成功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海洋温差发电装置后才得到重视,近年来的研究使它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B
海洋温差发电机系统是由蒸发器、涡轮机、发电机、冷凝器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间由很大的管道连接。蒸发器中是一种在13~15℃间即可蒸发的液体物质,向其中导入15~28℃的表层温海水时,工作流体因受温海水加热,而致沸腾,蒸汽经由连接管路送到涡轮机,使其转动。逸出的蒸汽则汇入冷凝器,当向其中导入1~7℃的深层冷海水时,这些蒸汽受冷凝结成液态的工作流体,随由其他装置重新送回蒸发器。这样的操作周而复始地进行,只要表层温海水管与深层冷海水管间存有温差,即能经由上述循环从海水中不断获得电力。
广阔的利用前景
对于海洋温差能的利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工作过程中所需换热面积大,导致建设费用较高,并且海水会腐蚀设备,海洋生物也会在机器工作过程中进入设备等等。但是海洋温差能发电对能源的浪费远远低于普通火力发电。当海洋电站离陆地较近时,可考虑直接向陆地上的变电站输送电能;人们还可以利用海水在工作过程中分解出的氢作为燃料,或从浓缩海水中提取铀、重水以及一些稀有金属,送往陆地供核电站使用。同时它几乎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因此对海洋温差能这种清洁能源的利用前景可谓十分广阔。
请以“与 拥抱”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