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 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记叙,它交代了远渡的地点荆门和此行的目的地楚地。B: “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衬托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D: “送”字直接点题,“送”的主体是作者的友人,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
2、 | “女娲补天”这则神话出自( ) A: 《山海经》 B: 《吕氏春秋》 C: 《淮南子》 D: 《说苑》 |
3、 | 下面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破坏环境的行为,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B: 同学们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C: 日本政府对钓鱼岛实施“国有化”,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D: 有些人一旦拥有了名利,就变得患得患失 , 不愿再冒风险放手一搏。 |
4、 |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愧怍( zuò ) 匿名 ( nì ) 如坐针毡 ( zān )B: 褶皱 ( zhé ) 强迫 ( qiánɡ ) 长吁短叹 ( xū ) C: 解剖 ( pāo ) 亵渎 ( dú ) 锲而不舍 ( qì ) D: 脚踝 ( huái ) 校对 ( jiào ) 玲珑剔透 ( tī ) |
5、 |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由于它的内容太卓越了,朴拙的形式并不造成不良影响,相反的,却使它们相得益彰。B: 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到了末日。 C: 写诗作文,要有丰富的积累,应当广泛阅读经典文章,并寻章摘句记录下来。 D: 他喜欢吹毛求疪 , 抓住别人工作中的一点缺点大做文章。 |
6、 | 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因三打白骨精,唐僧将孙悟空赶回花果山,继续西行,在宝象国被变成一只斑斓猛虎。B: 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先生觉得,自己在父亲临终时照习俗不断呼叫是“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 C: 鲁滨孙渴望航海,十九岁时背着父母登上了一艘开往伦敦的船,结果船只遇到风暴沉没,他初次出海失败,只得放弃梦想,回到家乡。 D: 保尔因救朱赫来而被告发入狱,侥幸出狱后,怕再次被捕不敢回家,就躲进了冬妮亚家的花园,冬妮亚发现后求母亲偷偷收留了他。 |
7、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憋闷(bēi) 寒噤(jìn) 相铺为用 心惊胆战B: 灌溉(ɡài) 殷红(yān) 千峰竟秀 物竞天择 C: 迥然(jiǒng) 膝盖(qī) 如愿以偿 肃然起敬 D: 竣工(jùn) 冷飕飕(sōu) 势不两立 理执气壮 |
8、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B: 《城南旧事》这部小说塑造了一个成长中的少女形象。 C: 通过这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让我们品味到戏曲悠长的韵味。 D: 近几年,他记录下来的文字大约有600页左右。 |
9、 |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无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鲁迅---中国当代----小说 B: 《一厘米》---毕淑敏---中国当代----散文 C: 《茶馆》---老舍---中国现代----话剧 D: 《吴汉何尝杀妻》---陆蠡---中国当代---小说 |
10、 | 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 王志对不小心撞了自己一下的同学说:“你没长眼睛呀?” B: 小刚拿起电话说:“您好!…我爸爸不在家,等我爸回来,让他给您回个电话,好吗?” C: 他举杯向客人敬酒说:“可惜今天该来的人没来!” D: 班长对被参观工厂的领导说:“我们的光临给您添了不少麻烦!” |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②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③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④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⑥孔子不能决也。 ⑦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 1 )作者相传是________时期的列子。(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3 )下列对文章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结论也会不同。 B: 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C: 要善于观察,独立思考,追求真理。 D: 批评了孔子一类的学术权威的无知。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服饰中的审美意识
①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贯穿了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历史。从服饰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中国文化审美意识的演变。
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同派别的意识形态渗透到服饰美学思想中,从而产生了不同的审美主张。如儒家倡“约之以礼”,墨家倡“节用”,法家倡“自然”,反对修饰。
③魏晋时期是政治经济最为混乱的年代,但在精神上却是极自由解放的时期。最有名的竹林七贤,主张道家的自然主义思想,抨击虚伪的儒家名教,以蔑视朝廷,不入仕途为潇洒超脱之举。表现在装束上则是袒胸露臂,披发跣足,以示不拘礼法。《晋记》载:“谢鲲与王澄之徒摹竹林诸人,散首披发。”这种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摆脱了汉代儒教的礼法束缚,直接展示人格个性之美。
④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种内在精神的释放,那么,唐朝的服饰则是对美的大胆追求。其服饰色彩之华丽,女子衣装之开放是历代没有的。唐代出现追随时尚的潮流,其石榴裙流行时间最长,《燕京五月歌》中“石榴花,发街欲焚,蟠枝屈条皆崩云,千门万户买不尽,剩将儿女染红裙。”安乐公主的百鸟裙为中国织绣史上的名作,官家女子竞相效仿,致使山林奇禽异兽扫地无遗,充分显示了当时时尚的感召力之大。服饰风格是与现实分不开的,唐朝前期经济繁荣,手工艺发达,对外交流频繁,博采众长,首都长安堪称中国古代的“巴黎”。
⑤到了唐代后期,服饰审美中那种真率奔放的阳刚之气不得不让位于细腻含蓄的阴柔之韵,此种审美倾向的转变,是与当时唐朝由盛转衰的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的。
⑥宋朝受程朱理学的影响,服饰以纯朴淡雅为美。明代是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史上最鼎盛的朝代,服饰华丽异常。这是因为明朝已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意识趋向于追求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此外,明代中期南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发达的手工业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使其服饰从质料到色彩到图案都追求艳丽,形成了奢华的风气。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西洋文化逐渐向东渗透,留学生脱长袍马褂,变西装革履,也与当时所处社会的意识形态有密切联系。
⑦在中国古代,等级制度森严。为巩固自身地位,统治阶级把服饰的装饰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装除能蔽体之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唐贞观年间曾两次下诏颁布服饰颜色和佩带的规定。在清朝,官服对于黄色亦有禁例。如皇太子用杏黄色,皇子用金黄色,而下属各王等官职不经赏赐是绝不能用黄色的。
⑧纵观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古人审美意识对服装的影响,服装从最早的遮羞蔽体功能,经过岁月的流逝与历史的演变,从等级制度的代言人,到后来标榜个性的象征物,走过了漫长的岁月,而审美意识贯穿其中。今天,我们只有紧抓时尚脉搏,吸收传统文化之精华,了解现代人之审美情结,才能设计出中国民族服装的时尚精品。 (本文有删改)
魏晋时期:个性解放
唐朝前期:________
宋朝:________
明朝:________
太空中的绿色动力﹣﹣太阳帆
①太阳光传送光和热,照到人身上,人会感到暖洋洋的,但从来也没有人感觉到太阳
光有压力。实际上,太阳光是有压力的,因为光具有两重性,既是电磁波,又是粒子﹣﹣光子。光线实际上是光子流,当光子流受到物体阻挡时,光子就撞到该物体上,就像空气分子撞到物体上一样,它的动能就转化成对物体的压力。
②不过,太阳光产生的压力﹣﹣光压是非常非常小的。不仅人感受不到,就连普通的仪器也测不出来。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也就是说100万平方米平整光亮的面积上才受到9牛的压力,只相当于一个2分硬币的重量。在地面上,由于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力的存在,微乎其微的太阳光压力被淹没在这些宏观力的汪洋大海之中。
③“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一些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开始想到利用太阳光压来推动航天器在太空飞行。早在上一世纪初,俄罗斯宇航理论先驱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提出过这一大胆的设想。以后,又有不少科学家进行过研究。然而,只有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的水平,在有强大的火箭把航天器送入太空的条件下,利用太阳光作为航天推进力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④太阳光压的大小是与接受太阳照射的面积成正比的。受照面积越大,产生的压力越大。为了获得一定的压力,必须有足够大的受照面积,从而引出了太阳帆的概念。
⑤太阳帆是一种面积很大,表面平整、光滑、无斑点和皱纹的薄膜,一般由聚酯或聚酰亚胺等高分子材料制成,表面镀铝或银,使其具有全反射的特性。
⑥一块面积为105×105平方米的太阳帆,在太阳光正射下可获得大约100毫牛的力,用它推动100千克的物体,可产生1毫米/平方秒的加速度。这个加速度极其微小,只有地面重力加速度的一万分之一。
⑦俗话说:“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块块碎土堆成高山。”速度等于加速度与时间的乘积,尽管加速度非常小,只要时间足够长,终能达到一定的速度。即使航天器的加速度只有1毫米/平方秒,那么,一天以后,速度达到86.4米/秒;一个月后达到2592米/秒;130天后,就可超过第二宇宙速度,达到11.23千米/秒;一年后可达到31.54千米/秒,足以飞出太阳系,由此可见加速度不在大,时间长则灵。
(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 , 你认为“太空中的绿色动力”中“绿色”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①在地球附近,太阳光照射到一个平整、光亮、能完全反射光的表面时,产生的压力最大,大约是9×10﹣6牛/平方米。
②到了太空中,重力、大气压力、空气阻力、摩擦力等几乎完全消失,太阳光压才有了出头之日。
请以“微笑面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