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山西交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钱老师在授课中并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 , 而是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动作来传授知识。
B: 他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在工作中任劳任怨 , 用无悔青春书写人民警察的风采。
C: 元旦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载歌载舞,共享天伦之乐
D: 先生讲课时,他就在一旁正襟危坐 , 静静地听着。
2、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各公司并没有草率的进行裁员,否则的话他们可能还要花更大的成本去返聘这些人。
B: 这位歌唱家的歌声气冲斗牛 , 声入九霄。
C: 我们与父母在许多方面是迥乎不同的,但这并能成为我们排斥父母的借口。
D: 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他都知道,所以大家叫他“百事通”。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旁逸斜出 目不遐接 谈笑风生 妄想
B: 循序渐进 惩前毖后 害人听闻 疏峻
C: 故弄玄虚 巧妙绝伦 杳无消息 反醒
D: 随声附和 浑然一体 百感交集 纯粹
4、下列关于《昆虫记》一书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五个星期。
B: 《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用三十年的时间写成的一部科普巨著,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界的雨果”。
C: 在法布尔看来,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燕尾礼服。
D: 法布尔对于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5、

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 , 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劳的。
B: 一个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必然遵循物竞天择的法则。
C: 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见如故
D: 小镇上的文庙,只剩下断壁残垣 , 成为鸟兽栖聚之地。
6、

下列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人说,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的苹果。 , 。 , , 。 ,只要我们好好珍惜生命的给予,并不断用心去打造,就能拥有生命的芬芳。
①只因上帝特别喜爱某些人的芬芳 ②所以才对他咬得特别重
③生活给予每个人的都不会太少 ④上帝给了他残缺的肢体
⑤却让他拥有了一个芳香的心灵 ⑥霍金就是这样一只苹果

A: ⑥④⑤①②③
B: ③①②⑥④⑤
C: ①②③⑥④⑤
D: ①②⑥④⑤③
7、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开/复 具/装作样 强人意/参错落
B: 赠/崩/脍人口 揉造作/兵必败
C: 力/供/长短叹 人才济/扶危
D: 斗朴/谆教诲 忍俊不怀坦白
8、

下列词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yīn)红 尴(gà) 暄嚣 为人知(xiǎn) 欣欣向荣
B: jùe强 愧(zùo) 古(gèng) 修茸 言简意骸
C: 盖(qī) (zhuó)磨 须臾 清(dèng) 迫不及待
D: 丰(yú) (pì)如 琳琅 须(yú) 孜孜不倦
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心有灵犀 盘虬卧龙 深霄灯火
B: 屏息凝神 奈人寻味 姗姗来迟
C: 忧心忡忡 耀武洋威 精疲力竭
D: 血气方刚 慷慨淋漓 当之无愧
10、

《昆虫记》共有( )

A: 八卷
B: 九卷
C: 十卷
D: 十一卷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诗歌首联写诗人春之所见,其中“________”字写出了触目惊心之景,“________”字写出了满目凄然之景。
( 2 )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意。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啖粥而读 义: ②辄以水沃面 义: ③食不给 义: ④乃至被谗受贬 义:

( 2 )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 3 )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课内阅读理解。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1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里加横线的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 2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这里连用几个动词有什么妙处?

( 3 )第一段文字写了春草的哪些特征?

( 4 )选文第二段利用人的哪几种感觉来写春花的?请举例说明。

( 5 )选文第二段是一幅“春花图”,写到“蜜蜂”和“蝴蝶”,其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十二生肖兽首是谁设计的

①前些日子在某报见到一段文字:“资料表明,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水力钟的喷泉的一部分,十二生肖兽首以水报时。这组铜像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宫廷匠师制作。”后又发现各种报刊等宣传媒体虽文字稍有不同(有的还增加了动人故事情节),但都认同此说,大同小异而已。这种说法为中国古代文化史、工艺制造史,留下段精彩的佳话。其实这只是文学笔法,与历史事实是两回事。

②兽首人身的十二生肖辰像是华夏先人天人合一思想的产物,可以肯定的是,它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就有了。在北京地区就有证明。清朝康熙二十年就发现过唐代石刻兽首人身十二生肖辰像。清人吴长元撰《宸垣识略》记其事:“康熙辛酉(1681年),西安门内有中官治宅掘地,得卞氏墓誌,刻十二辰相,皆兽首人身,题曰:‘大唐故濮阳卞氏墓志,文曰贞元(唐德宗李适年号)十五年(799年)岁次己卯七月……’”。这是刻在墓誌上的十二辰相,距今已有1200多年。

③至迟在13世纪中期,元朝已经将以水为动力的十二生肖辰像安置于宫廷,作为报时装置。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卷二十一,记元大都举行朝正大典的大明殿,“置灯漏贮水运机,小偶人当时刻捧牌而出”。元代著名诗人柯九思《宫词》诗记其事,并于诗后注明:“大明殿有灯漏,饰以真珠,内为机械,以小木偶人十二捧十二相属。每辰初到,偶人相代,开小门出灯外板上,直御床立,捧辰所属,以报时”。

④这精巧的机械,由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郭守敬制造。郭守敬精于仪器和机械制造,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景符和窥仪等十余种观测天象的仪器,以及玲珑仪、灵台水浑等表演天象的仪器。元人齐履谦为记述其生平事迹而撰写的《知太史院事郭公行状》,特别记述了他为元世祖忽必烈制造贡献这精巧报时装置的事:“公于世祖朝进七宝灯漏。今大明殿每朝会张设之。其中钟鼓皆应时自鸣”。

⑤从这些史料可以知道,兽首人身十二生肖像是我国古代人民的集体创作,以水为驱动力的十二生肖时辰装置,是13世纪我国大科学家郭守敬发明创造,拥有“专利权”。不能随意将其送给18世纪来华供奉于清朝宫廷的两个欧洲传教士。虽然郎世宁在设计铜兽首时带入欧洲传统的喷水艺术,但其原创权仍然属于中国科学家。

(有删节)

( 1 )第①段中的“这种说法”指的________。
( 2 )第②③④段中分别引用史料各有什么作用?
四、写作(分值:60分)

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请以“美好的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阅读下面材料,从中选择一个角度构思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可叙述经历,可抒发情感,可发表议论。(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不得对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

一位年轻人在海边认识了几位垂钓者,他和其中一位有了以下的对话﹣﹣

年轻人:“一整天都呆在一个地方钓鱼,不觉得枯燥吗?”钓鱼者:“因为喜欢,自然会找到钓的乐趣。”

年轻人:“钓鱼时为什么要不停地上下抖动竿子?这多累啊!”

钓鱼者:“只有不停地抖动鱼竿,鱼才会咬钓啊。不累,怎么能钓到鱼呢?”

年轻人:“如果钓了一天,看到别人满载而归,自己却一无所获,你秦腔吗?”钓鱼者:“我们是一起来钓鱼的,他们钓到鱼我也很高兴。我想,只要坚持,我也能钓到鱼。”

年轻人豁然开朗:做一件事,只要喜欢,就能从中找到乐趣;只有辛勤劳作,坚持不懈,才能有收获;与别人分享功,也是一种快乐。

写作要求:①选题一,请按要求写作。若选题二,请按要求拟题,然后写作。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20行)。③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④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⑤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给不了你的幸福、”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