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贵阳上海中华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纵观五千年发展史,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血与火、生与死的严考验,却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千锤百而愈加坚强,归根结底在于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古往今来,中华民族始终以爱国精神作内核,团结精神聚力量,奋斗精神强支撑,创造精神增动力,牢牢筑起了抵艰难险阻的“钢铁长城”!


A: ①峻 ②练 ③御
B: ①竣 ②炼 ③卸
C: ①竣 ②练 ③卸
D: ①峻 ②炼 ③御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
B: 通过观看赈灾义演晚会,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C: 李老师工作很忙,经常要接待很多家长的来访和来信。
D: 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3、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文字填入划线部分,排列顺序最佳的是( )
古诗中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名句,在鲁迅笔下,知春、报春、不争春,正是崇高的野草魂。 。最可贵的是,你虽知花叶不美,但仍然散发着一点无名野香,给那里带去春色和生机。
①在雪的下面,已经出现了“冷绿的野草”,在初春的寒风中,勃发着盎然的春意
②严冬刚过,残雪犹存
③为使春意更浓,春色更娇,你甘当陪衬、默默无闻
④待到春满人间,姹紫嫣红开遍,你却不居功、不争俏

A: ④③②①
B: ②①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③④②①
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恣情 洁责 不功自破 包罗万象
B: 洗涤 蓦地 异想天开 习以为常
C: 遨游 迁徒 害人听闻 司空见惯
D: 篝火 即使 举一反三 冲耳不闻
5、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难(jiān)  旗(shēnɡ) 投革命(shēn)
B: 罗(yán) 报(jié) 血雨风(xīn)
C: 君(zū) 烟(fēnɡ) 取义成(rén)
D: 业(chuànɡ) 门(xuán) 人间遍(zhònɡ)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同学们热心的帮助下,使小明改掉了许多坏毛病。
B: 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并表决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C: 能否摆正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D: 4月8日,博鳘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发表了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演讲。
7、下列选项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一项是( )
A: 我捅掉的那个马蜂窝,好像一只大莲蓬头。
B: 他看上去好像生病了一样。
C: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D: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8、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 )
风中的桂花香消散了, 。窗外那棵老槐树,不知什么时候有了黄叶,风一吹,黄叶就 。秋天就这样明净又清爽地来了, 一半轻松,一半明快。

A: 菊花的清香 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 宛如我的心情
B: 清香的菊花 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 我的心情也如此
C: 菊花的清香 又飘起旋落在窗台上 我的心情也如此
D: 清香的菊花 又飘起在窗台上旋落 宛如我的心情
9、下列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恐(hè) 息(zhì) 舔(shì) 断壁残(yuán)
B: 角(kuàng) 铢(zī) 子(tuó) 一晃(huàng)
C: 歪(nì) 去(shì) 露宿(sù) 转即逝(shùn)
D: 醋(lì) 叨(láo) 午(shǎng) 不置辩(xiè)
10、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湘绣作品数量很有限.
B: 为了更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定要做好考核员工的工作成绩.
C: 教学工作之余,他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D: 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开发出来够人类使用一千年.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诗词鉴赏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 1 )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 2 )这首小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夜登华子岗,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也。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 1 )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多思曩________

之不远________

③倘能我游乎________

④今来________

( 2 )下列划线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然中有深趣也。 日更定矣 (《湖心亭看雪》)
B: 吠声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
C: 复与疏钟相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D: 岂能以此不急务相邀 鸣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②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③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

( 4 )这篇文章是写给朋友的书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

冯华

①远眺,全长55千米双向六车道的港珠澳大桥宛若蛟龙,蜿蜒腾越于蔚蓝色的海面上。大桥将珠三角地区连成一片,珠海、澳门与香港间的车程由3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形成港珠澳一小时经济生活圈。

②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桥梁工程,也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技大桥。根据规划,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要穿越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航道,同时毗邻香港国际机场,大桥要满足30万吨级巨轮通行的需求就得建高,要满足附近机场航班降落的限高需求又得建矮。经过综合考量,建设大桥的最合理方案确定为“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即在航道海域,大桥沉入海底,搭建深埋沉管隧道,同时在隧道两端建起人工岛连接桥身

③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

④从上空俯瞰港珠澳大桥,巨龙在离岸20多千米处倏忽隐没,再在6千米外腾空而起。隧道两端的小岛状似蚝贝,工作人员都亲切地称其为“贝壳岛”,这是在外海“无中生有”造出的两座面积10万平方米的小岛。科研人员设计了多个方案,最后探索出外海快速筑岛技术,即采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并插入海底,再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筒直径有22米,大概和篮球场一般大;最高达51米,相当于18层楼高;重达550吨,与一架A380“空中客车”相当。工程当年开工,当年成岛,创造了世界纪录。

⑤海底沉管隧道,同样也是庞然大物,5.6千米的沉管隧道由33个巨型混凝土管节组成,每个管节长180米,宽38米,高11.4米,重量达8万吨。要让33个巨型管节在水下近50米的海底软基环境下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需要精准的遥控、测绘、超算等一系列技术支撑。面对世界首例深埋沉管的岛隧工程,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攻关,创造性地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⑥这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能抗16级台风、7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大桥仅主梁钢板用量就高达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体育馆或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达到50万平方米,也创造了世界纪录。

⑦施工现场紧邻航道,每天来往航船多达4000艘。另外,这片海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白海豚的自然保护区,这也对建设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满足工程质量、工期和安全的需要,也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座大桥全部采用了“搭积木”的方式来建造。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不论大小,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般拼装在一起,实现了精密制造、精密安装,体现了我国的整体科研水平和装备实力。

⑧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300多次出海跟踪,拍摄30多万张照片,标识了海域内的白海豚数量,并摸清白海豚的生活习性,在施工时采取了针对性保护措施。大桥主体工程完工后,白海豚的数量,由施工之初的约1400头,增加到了约1800头。

⑨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从科研阶段到开工建设,科技创新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个超级工程集结了我国在桥梁设计和施工、材料研发、工程装备乃至生态环保领域的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和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26日,有删改)

( 1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如外海人工建岛、大桥的钢桥面铺装面积等。
B: 海底沉管隧道工程是世界首例,工程人员运用“半刚性”沉管新结构技术,飞越了这一国际“技术禁区”。
C: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大的钢结构桥梁,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为我国交通建设行业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起到引领作用。
D: 工程团队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多次出海跟踪白海豚,标识白海豚的数量,摸清白海豚的生活习性,目的是为了有效避免其对工程建设的干扰。
( 2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对说明对象“桥、岛、隧交通集群工程”加以具体的解释,使说明对象概念清晰、通俗易懂。
B: 文章第③段与第④⑤段是“总—分”关系。作者先总述外海人工建岛和海底沉管隧道工程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难中之难,再分别具体说明,层次分明。
C: 第⑦段中,作者用加点词语“全部”和“不论……都”进行进一步的限制,表明桥梁的大大小小部分,全部使用“搭积木”方式完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 文章最后一段是对全文的总结,强调了港珠澳大桥工程项目的成就和价值。
( 3 )港珠澳大桥的“科技密码”有哪些?请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有个“豆腐西施

刘希

①母亲有一门打豆腐的好手艺。别人一斤干黄豆,只能打出两斤半的豆腐,母亲却能打出三斤有余。而且,她做出来的豆腐,香嫩爽滑,不嫩不老。我觉得母亲和鲁迅笔下那个“细脚伶仃的圆规”很像,因此戏称她为“豆腐西施”。

②我们一家三兄妹,所有的学费及开销,都是母亲一手一手“磨”出来的。她以前做豆腐,是用很古老的石磨,将黄豆塞进石磨口里,加水用力转啊转,就成了豆汁,将豆汁烧开,用豆腐包过滤,用卤水点成豆腐,最后用石板压成形,一板板白白嫩嫩的豆腐,就大功告成。

③做豆腐是件很辛苦的事。母亲临睡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将黄豆清洗干净,除去杂粒,放进一个大缸里。凌晨四点,母亲准时起床,将泡好的黄豆放进石磨里磨。尽管母亲很是小心,不弄出任何声响,但磨子吱吱嘎嘎的声音,和烧豆汁时柴火噼里啪啦的声音,时常会惊扰我的梦。等我们六点半起床去上学,母亲的豆腐已经做好了。

④做好的豆腐,母亲要用箩筐担到村里挨家挨户地去卖。有时候卖不完,她还得多转几个村子。每天母亲回到家时,往往已是黄昏。母亲常年疾病缠身,但无人帮手,她仍得一个人支撑着这个家。泡豆、磨汁、滤渣、压形,她无怨无悔。

⑤我的记忆里,除了母亲疲惫的面容外,更难以忘怀的,是她的眼泪。那天清早,母亲刚出门,箩筐的绳子突然断掉,两筐刚出炉的滚烫的豆腐,就倾倒在了母亲的脚上。她疼得“哇”的一声叫出来,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那天,我刚好和母亲同路,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哭得像个孩子,哽咽着,不成声。

⑥我搀扶起她,劝她说:“妈,以后会好的,等我考上大学了,我一定不让您这么辛苦了。”母亲怔怔地望着我,好半天,破涕为笑。母亲第一次那么早就回了家,还担着两筐沾了沙子的豆腐。母亲一路还唱起了她最爱的歌:“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正是冬天,沾了沙子的豆腐,母亲舍不得倒掉,冲洗干净,拌点小葱,便成了我们那一个月餐桌上的主菜。

⑦母亲常常教导我们,做人就要像豆腐,清清白白,一生都光明磊落。母亲也是这样做的。她的一生,其实就像豆腐,泡、磨、熬、挤、压,历经人生的艰难,历经岁月的洗礼。但现在儿孙在膝下承欢,个个都极尽孝道,母亲也算守得云开,见到晚年最美的风景,好不快乐。

⑧母亲的豆腐,每一块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选自2016年3月21日《羊城晚报》)

( 1 )文中的②③段与⑤⑥段描述了关于母亲的2个场景,请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

( 2 )仔细阅读文中划线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第③段划线内容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尽管母亲很是小心,不弄出任何声响,但磨子吱吱嘎嘎的声音,和烧豆汁时柴火噼里啪啦的声音,时常会惊扰我的梦。

②说说第⑤段划线句子划线词的表达作用。

她疼得“哇”的一声叫出来,眼里瞬间蓄满了泪水。

( 3 )联系全文,说说“我”为什么把母亲称为“豆腐西施”。

( 4 )文章结尾说“母亲的豆腐,每一块都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联系全文,说说“我”从母亲这本教科书中读到了什么?

四、写作(分值:60分)

一个人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其间,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启迪、书香的熏陶、生活的风风雨雨,或者曾经的迷茫、沮丧与顿悟等,无不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或深或浅的印痕,让我们从懵懂慢慢走向成熟……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就这样慢慢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字数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消失的、唯一”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