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韶关市翁源县翁源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pá)窃 联(mèi) 断壁残(yuán)
B: (fó)晓 文绉(zōu) 期期艾(ài)
C: (yùn)船 招(lái) 忧心忡(chōng)
D: (gōu)偻 (lǐ)泉 一叶(piān)舟
2、下列选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中国梦,迥乎不同。我们用心中的梦表达对祖国深厚的热爱,祖国用美好的现实铸就了我们心中的中国梦。
B: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C: 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D: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雾霾天气很多人都会小心翼翼地呵护呼吸系统,戴上防尘口罩。
B: 当派出所民警表示该街道并无此人时,男子才恍然大悟 , 声称自己上当受骗了。
C: 近日,位于福州北峰山区的千年古刹林阳寺梅花相继绽放,在云雾缭绕之下美不胜收
D: 我们对精读课文要理解透彻,深入领会,不求甚解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断语 殉职 神彩奕奕 哄堂大笑
B: 琢磨 惩诫 大相径庭 怪诞不经
C: 气慨 禁锢 怅然若失 花团紧簇
D: 溜达 绵延 拈轻怕重 骇人听闻
5、

选处下列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

A: 恣睢 锋芒必露 鳞次栉比 颌首低眉
B: 拮据 顾名思义 莫衷一是 眼花撩乱
C: 商酌 风雪栽途 锐不可挡 好高骛远
D: 羡慕 合辙押韵 顶礼膜拜 恼羞成怒
6、“四书”中不包括( )
A: 《大学》
B: 《尚书》
C: 《孟子
D: 《中庸》
7、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 , 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B: 前几年,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D: 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8、

朗读下边这首诗该用的感情是( )
南国风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A: 慷慨、悲壮
B: 自豪、喜悦
C: 悲凉、忧伤
D: 愤慨、遗憾
9、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增加质量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B: 为了搞好这次活动,老师征求了同学们广泛的意见。
C: 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一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D: 我们要努力营造“保护生态环境光荣,破坏生态环境可耻”。
10、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人,南宋时书画家。
B: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唐代著名诗人。
C: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D: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生于新郑,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 1 )诗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等景物,描绘了一组 的画面。

( 2 )请你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剧中的“独”字的含义。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曹刿论战》,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1 )本文选自史书《________》,是儒家经典之一,旧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________所撰。
( 2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 ________ ②小惠未 ________

③既 ________ ④望其旗 ________

( 3 )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
( 4 )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
( 5 )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刿功不可没,且一战成名;庄公虽鄙,但不乏可取之处。庄公身上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哪些?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下列小题。

公鸡为什么会在早上打鸣?当然不是为了叫你起床

①公鸡在早上咯咯咯打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似乎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现象。在许多国家,公鸡的啼叫被当作破晓的象征。

②但“公鸡为什么会在早上打鸣”?这个问题可不简单,甚至难倒了科学家。

③也许你不会相信,直到 2013 年才有科学家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并发表了一篇论文。

④首先,我们得知道,公鸡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都会叫,并不是只有早上才会叫。有时候,公鸡会因为有其他动物的入侵、宣告领土或其他公鸡的威胁,把啼叫作为警告。不过,没事的时候,它们确实是早上叫得最多。

⑤多年来,科学家认为公鸡之所以在早上打鸣,是因为太阳升起后,光线由暗至明,公鸡受到光线的刺激而做出反应。不过,有些人认为,公鸡不是受到光线刺激,而是知道早上要来了才打鸣的,也就是说,公鸡有时间概念,到了早上就像闹钟一样叮叮叮地响个不停。

⑥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科学家们决定做一个实验,来看看到底哪个说法才对。科学家先找了一批公鸡,观察它们在正常情况下的啼叫频率。结果发现,一天下来,公鸡不仅在早上会叫,在喂食时也会鸣叫。并且那些叫嚷在最前面的总是想获得更多的食物。

⑦在正式的实验中,科学家对公鸡所处的封闭房间的光照进行了控制:光照12小时,然后关灯12小时,重复两周。结果发现,在规律的光照下,公鸡会在光照来临前两小时左右开始打鸣。

⑧科学家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地位优势明显的鸡叫得比其他鸡更早一些,地位最高的公鸡有破晓的最优先权。然后按顺序挨个打鸣,地位最低的只能在其他鸡叫完后默默垫个底。另有研究也证实,地位越低的公鸡,打鸣的频率也越低。以上发现说明,打鸣确实是公鸡宣扬地位的一种方式。

⑨在之后的两周,这一屋子的公鸡将进入全面的“黑暗时代”,即24小时无光照。科学家发现,在第一周“黑暗时代”里,这些公鸡似乎还能记得之前12小时规律光照实验中大概的时间,在要有光照的时候开始打鸣。

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公鸡似乎慢慢出现了偏差,对于它们来说,原本周期是 24 小时一次破晓打鸣的, 全黑后变成了 23.8 小时一次,相差了 0.2小时,也就是说,在黑暗环境下,公鸡对时间的感知出现了问题。这种打鸣的规律性逐渐被打破了,它们不再相对固定地打鸣,这说明光照确实影响了公鸡打鸣。

⑪在黑暗条件下,科学家试图通过随机时间的光照和播放公鸡的啼叫来欺骗它们。结果发现,虽然这些刺激确实会引起一些鸣叫,但如果这种刺激是在之前光照开启的时间前后,那么它们打鸣会比其他时间点更频繁。

⑫因此,科学家得出结论:公鸡打鸣主要是由内在的生物钟调节的,同时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此外,由于公鸡在一天中的其他时间不会像光照前后(黎明)那样强烈地鸣叫,研究人员认为公鸡的“内部时钟优先于外部信号”。

( 1 )根据短文介绍的内容来看,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其他动物的入侵、宣告领土或其他公鸡的威胁,公鸡把啼叫作为警告。
B: 公鸡把打鸣作为在群体中宣扬地位的一种方式。
C: 公鸡打鸣是因为早上受到光线由暗至明的刺激而做出的反应。
D: 公鸡打鸣是因为受到人的惊扰而做出的一种对抗反应。
( 2 )下面对文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主要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解释说明公鸡打鸣的原因
B: 第⑤段中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公鸡具有时间概念,一到早上就开始打鸣。
C: 第⑩段中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光照对公鸡打鸣的影响。
D: 第⑫段中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公鸡打鸣的根本原因。
( 3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直以来,人们全都认为公鸡打鸣的原因是受到由暗至明的光线刺激而做出的反应。
B: 第⑥段中加点词“正常”表示符合一般规律的情况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 文中有很多地方采用生动语言说明,使说明内容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
D: 本文按照逻辑顺序,准确而通俗地向读者介绍了公鸡打鸣的原因。
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读书的“坎儿”
①有大学生问2003年被评为中科院院士的一位青年科学家: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科学家回答了简单的四个字:请多读书。不只是这位科学家,几乎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喜欢“号召”别人读书。书籍是人类社会实践经验和生命智慧的总结,对我们认识世界和自身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娇艳欲滴的玫瑰,书籍则是必不可少的氧气和阳光;如果我们把人的生命比作奔腾不息的河流,书籍就是坚固的河床。
②从一般意义上讲,读书是最没有门槛的。大学教授可以读,建筑工地的民工同样可以读;绿草连天的春日能读,白雪皑皑的冬日也能读;人来人往的图书馆适合读,一人独居的卧室一样适合读……因为读书没有太多的门槛,它才能作为一种全民的“健心运动”。
③不过,读书的无门槛是相对于书海里的普通游泳者而言的,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还真得跨越几个心灵的坎儿。
④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人很难没有欲望,当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运河上熙熙攘攘,问身边一和尚:大运河有多少条船?和尚答: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非常欣赏和尚的机敏,当即大加赏赐。其实,这和尚并非特别聪明,他只是深谙世道人心的奥秘而已。然而,一个人下决心当读书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多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书籍分成“有用”、“无用”两种:“有用”的,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用”的,他视若敝履。而事实上,所谓“有用”的书,往往是作用于一时的职业的,只能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而“无用”的,则侧重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可以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⑤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我们就得不断地跟踪事物的新进展,掌握知识的新动态,让自己的生命与面对的生活一起前进。读书没有恒心,一个人的思想必然陈旧、浅薄,我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⑥第三,我们一定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书籍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真理可以利用它,谬误和谎言同样可以利用它。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别人的精力再旺盛,也不能看尽天下的书。何况,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也许觉得好;别人以为精美绝伦的,你或许感觉一塌糊涂。对书的考察,最可靠的评判官是你的心灵——非同寻常的对知识的敏感,超乎群伦的观人察事的眼光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
( 1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所有在事业上取得大成就的人,都鼓励别人读书。
B: “无用”的书,功效只在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C: 人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
D: 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 2 )下列选项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①段以大学生向青年科学家请教“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的事例,引出“读书”这一话题。
B: 第④段引用乾隆与和尚的对话意在论证人很难没有欲望,读书人必须澄静。
C: 第④至间段分点陈述了读书需要跨越的心灵的坎儿。
D: 本文围绕“年轻人怎样才能成功?”这一中心论点,论述了年轻人成功的途径。
( 3 )读了上文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吗?根据上文说一说,怎样才能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
四、写作(分值:60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们有时会站在岔路口,面临选择。

《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

《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

《故乡》中,鲁迅写道:“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無从吿白”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