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 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 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 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
2、 | 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澎湃 沥尽心血 深误痛绝 浩浩荡荡 B: 榜样 大庭广众 颠沛流离 悔人不倦 C: 祈祷 以身作则 悲天悯人 忍俊不禁 D: 烦躁 精疲力揭 语无轮次 小心翼翼 |
3、 | 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战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土地”的歌手。 B: 《水浒传》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对梁山好汉的赞颂。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C: 《水浒传》中李逵想把母亲接到梁山泊,路遇李鬼打劫,因李鬼假称有老母无人奉养而放他生路,但随后又图谋作恶的李鬼还是被李逵杀了。 D: 《朝花夕拾》中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毫不留情。如在《父亲》中,直接正面指责与讽刺庸医的行医过程,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
4、 |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虫蚋(ruì) 曝晒(bào) 罅隙(xià) B: 空壳(qiào) 开辟(pì) 喧嚣(xiāo) C: 挖掘(jué) 鱼鳍(qí) 储藏(chǔ) D: 车辙(zhé) 竭力(jié) 孵化(fú) |
5、 | 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彷徨》。 C: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均是宋代的写景抒情散文。前者表达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远大抱负,后者表达的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 D: 奥楚蔑洛夫是法国作家契诃夫在《变色龙》中塑造的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形象。 |
6、 | 下列划线字的拼音与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境(jìng) 惆怅(chàng) 真挚 朝朝暮暮 B: 灵魂(hún) 渲(xuān)染 气势 身临其境 C: 赋予(yǔ) 暮霭(ǎi) 熟悉 浮光略影 D: 横倒(dǎo) 茂盛(shèng) 博斗 胸有成竹 |
7、 |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澎湃(pài) 蝼蚁(yǐ) 间或(jiān) 引弦而战(xián ) B: 惬意(qiè) 矫正(jiǎo) 牟取(mú) 参差不齐(cēn) C: 虔信(qián) 迸射(bèng) 档案(dàng) 浩瀚无垠(yín) D: 藩篱(fān) 挫折(cuō) 窈窕(yǎo) 素湍绿潭(tuān) |
8、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载(zài) 推祟 重峦叠嶂(chóng) 俯仰生姿 B: 纤维(qiān) 题拔 摩肩接踵(zhǒng) 自出心裁 C: 雕镂(lòu) 嶙峋 络绎不绝(yì) 春寒料峭 D: 遒劲(jìn) 斟酌 亭台轩榭(xiè) 因地置宜 |
9、 | 《水浒传》中晁盖因为在( )中箭身亡。 A: 曾头市 B: 祝家庄 C: 景阳冈 D: 黄泥冈 |
10、 | 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剥皮(bō) 阔绰(chuò) 麾下(huí) 分外妖娆(fēn) B: 汲取(jí) 桑梓(zǐ) 佝偻(gōu) 引吭高歌(háng) C: 箴言(zhēn) 臆测(yì) 鞭笞(chì) 忍俊不禁(jìn) D: 埋怨(mán) 恻隐(cè) 峥嵘(zhēng) 锲而不舍(qì)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 “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 “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笛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
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①略无阙处________ ②沿溯阻绝________ ③虽乘奔御风________ ④属引凄异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3 )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4 )在文中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 ( 5 )有人说,三峡风光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喜欢那个季节的三峡,如何向你的游客解说? |
诗意山水
佚 名
①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峻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烁古今中外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②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宋唐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嵋,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霄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 ,北疆山水的 ,西域山水的 ,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的呢?
③行走山水间,凝眸处,都是漂泊者载酒江湖的萍踪浪迹。这些官场失势、情场失意、商场失利的文人,经过一番红尘的折腾后,身心俱疲,志坠青云,愤世伤心之余,一脚踏进江湖,寄情山水,托志万象,逍遥去也。“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桀傲放荡,自在快活!山的伟岸强劲,山的独立异世,山的傲笑天地风云,水的 ,水的 ,水的 ,又恰恰迎合了文人的秉性,响应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理想,使之思想情怀找到了可供寄托、归依和宣泄的家园,山水成为他们驰骋个性精神、张扬生命理想最自由的场所和最广阔的天地。他们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呤,飞龙舞凤的斑驳陈迹,为自然的山水附丽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色彩,一山一水、一园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安徽宣城外的那座不起眼的小山丘,因李白偶尔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成为名胜;而绍兴城南一处普通的私家园林,因陆游遗恨千载的《钗头凤》和《沈园诗》,令古往今来多少性情中人不顾山迢水遥,争相一睹为快;最典型莫过于岳阳楼,一楼何奇?却因“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腾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而声名大噪。人文精神对山水的浸淫和提升,给中国山水罩上了玄奥的文化青衫,弥漫了宗教般的神秘气氛,让崇尚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生命价值和追求生命真谛的西方人,拍痛了脑袋也解读不透其中的奥秘。
④“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一座好山或一川水, 。畅游好山好水,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样的赏心乐事,是粗鄙者不会为之的。山水入诗,更增诗情,山水入画,更添画意,山水乃诗画之源。山水有钟灵秀气而生才子佳人,这大概属于中国古老的风水学说了。
⑤好山好水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很欣赏“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那份潇洒与浪漫,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实现儿时的梦想,游遍普天之下的名山大川。
南国山水的________ ,北疆山水的________ ,西域山水的________ ,
( 2 )请仿照第③段中写“山”的句式,续写有关“水”的句子。A就是一本好书 B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土地休息一会
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人也休息了。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土地也该休息了。
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只有风心疼土地。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田挨得更紧了。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
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无能为力。
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大美。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
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这种田,名叫冬水田。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根据《课时精炼》期末卷改编
( 1 )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2 )联系上下文,第3自然段“土地也该休息了”这句话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 3 )细读第10自然段第一个划线句,从语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零,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时枯萎”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 4 )“绝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②生前最后的歌唱。第12自然段中“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中“绝唱”一词的理解应该选哪一项?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5 )结合选文,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和括号里的句子相比,有什么优点?①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村庄里树木的花朵萎谢了,叶子凋零了,曾经是繁枝密叶的树木,成了光秃秃一片。)
②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平日,人们在田里种了各种各样的庄稼,一块一块,形色各异,高低错落。此刻田地便都还原了本色,合成了一片。)
一声叮咛,是父母对子女的呼唤;一弯月亮,是故园对游子的呼唤;一缕清风,是荒漠对绿洲的呼唤;一首诗词,是民族对经典的呼唤……
请以“ 的呼唤”为题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把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