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焦作市第四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2005年5月28日,全国第十五届书市在天津国际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B: 据报道,在芬兰,有18%的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
C: 日前,法国和荷兰先后就是否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反对票过半,而且未获通过。
D: 联合国把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下列词语的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澎湃 沥尽心血 深误痛绝 浩浩荡荡
B: 榜样 大庭广众 颠沛流离 悔人不倦
C: 祈祷 以身作则 悲天悯人 忍俊不禁
D: 烦躁 精疲力揭 语无轮次 小心翼翼
3、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抗战时期,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土地”的歌手。
B: 《水浒传》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对梁山好汉的赞颂。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C: 《水浒传》中李逵想把母亲接到梁山泊,路遇李鬼打劫,因李鬼假称有老母无人奉养而放他生路,但随后又图谋作恶的李鬼还是被李逵杀了。
D: 《朝花夕拾》中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毫不留情。如在《父亲》中,直接正面指责与讽刺庸医的行医过程,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4、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虫(ruì) 晒(bào) 隙(xià)
B: 空(qiào) 开(pì) 喧(xiāo)
C: 挖(jué) 鱼(qí) 藏(chǔ)
D: 车(zhé) 力(jié) 化(fú)
5、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乡试、会试、殿试考中者分别称作“举人”“贡士”“进士”。殿试是皇帝主持的考试,前三名分别称作“状元”“榜眼”“探花”。
B: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分别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集《彷徨》。
C: 《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均是宋代的写景抒情散文。前者表达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远大抱负,后者表达的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
D: 奥楚蔑洛夫是法国作家契诃夫在《变色龙》中塑造的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典型形象。
6、下列划线字的拼音与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 意(jìng) 惆(chàng) 真挚 朝朝暮暮
B: 灵(hún) (xuān)染 气势 身临其境
C: 赋(yǔ) 暮(ǎi) 熟悉 浮光略影
D: 横(dǎo) 茂(shèng) 博斗 胸有成竹
7、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澎湃(pài) 蝼蚁(yǐ) 间或(jiān) 引弦而战(xián )
B: 惬意(qiè) 矫正(jiǎo) 牟取(mú) 参差不齐(cēn)
C: 虔信(qián) 迸射(bèng) 档案(dàng) 浩瀚无垠(yín)
D: 藩篱(fān) 挫折(cuō) 窈窕(yǎo) 素湍绿潭(tuān)
8、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记载(zài) 推祟 重峦叠嶂(chóng) 俯仰生姿
B: 纤维(qiān) 题拔 摩肩接踵(zhǒng) 自出心裁
C: 雕镂(lòu) 嶙峋 络绎不绝(yì) 春寒料峭
D: 遒劲(jìn) 斟酌 亭台轩榭(xiè) 因地置宜
9、《水浒传》中晁盖因为在( )中箭身亡。
A: 曾头市
B: 祝家庄
C: 景阳冈
D: 黄泥冈
10、下列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皮(bō) 阔(chuò) 下(huí) 外妖娆(fēn)
B: 取(jí) 桑(zǐ) 偻(gōu) 引高歌(háng)
C: 言(zhēn) 测(yì) 鞭(chì) 忍俊不(jìn)
D: 怨(mán) 隐(cè) 嵘(zhēng) 而不舍(qì)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 “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 “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笛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文言文,回答各题。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略无处________

②沿阻绝________

乘奔御风________

④属凄异________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 3 )作者笔下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 4 )在文中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有何作用?
( 5 )有人说,三峡风光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喜欢那个季节的三峡,如何向你的游客解说?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诗意山水
佚 名
①我一向固执地认为,是峻秀神奇的中国山水哺育了唐诗、宋词、元曲空前绝后的绚丽和辉煌,成就了王维、吴道子、米芾、张旭等震烁古今中外的丹青宗师和绘画巨匠。而中国的山水自然,又是拥裹着风花雪月,夹缠着离愁别绪,浸渍着爱恨怨忧的历史境况和人生体验,在平平仄仄的诗赋歌咏中,醉人身心;在追求形意神韵的丹青绘画中,张扬魅力。
  ②我对涉及山水的诗文和绘画特别偏爱。总喜欢“细雨骑驴入剑门”的那种情调和意境。驾一叶扁舟,荡桨西湖,赏湖光山色,夏荷秋桂,听羌管弄晴,菱歌泛夜,扑面都是宋唐的遗风余韵;泊舟枫桥,在疏疏的江枫和寥落的渔火中,静候残月下的寒山寺钟声,于千年后再度敲乱一个游子的愁怀;竹杖芒鞋,踏上秀甲天下的峨嵋,看看曾经照亮诗仙宽大青衫的那半轮秋月,今霄是否依旧还斜挂在婆娑的树梢;穿越漫漫黄沙,在大漠深处如柱的炊烟和长河尽头浑圆的落日里,倾听那些醉卧沙场长眠不醒的远古将士们的鼾声……南国山水的 ,北疆山水的 ,西域山水的 ,巴蜀山水的峻美与清寒,莫不令人心旷神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还有什么能令人如此刻骨铭心的呢?
  ③行走山水间,凝眸处,都是漂泊者载酒江湖的萍踪浪迹。这些官场失势、情场失意、商场失利的文人,经过一番红尘的折腾后,身心俱疲,志坠青云,愤世伤心之余,一脚踏进江湖,寄情山水,托志万象,逍遥去也。“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桀傲放荡,自在快活!山的伟岸强劲,山的独立异世,山的傲笑天地风云,水的 ,水的 ,水的 ,又恰恰迎合了文人的秉性,响应了他们内在的精神理想,使之思想情怀找到了可供寄托、归依和宣泄的家园,山水成为他们驰骋个性精神、张扬生命理想最自由的场所和最广阔的天地。他们临风弄月的古韵行呤,飞龙舞凤的斑驳陈迹,为自然的山水附丽了浓郁得化不开的人文色彩,一山一水、一园一亭、一花一草、一石一木,因此都具有了强烈的生命激情、历史印迹、文化渊源和传奇色彩。安徽宣城外的那座不起眼的小山丘,因李白偶尔一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成为名胜;而绍兴城南一处普通的私家园林,因陆游遗恨千载的《钗头凤》和《沈园诗》,令古往今来多少性情中人不顾山迢水遥,争相一睹为快;最典型莫过于岳阳楼,一楼何奇?却因“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腾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而声名大噪。人文精神对山水的浸淫和提升,给中国山水罩上了玄奥的文化青衫,弥漫了宗教般的神秘气氛,让崇尚自然,在自然中寻找生命价值和追求生命真谛的西方人,拍痛了脑袋也解读不透其中的奥秘。
④“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一座好山或一川水, 。畅游好山好水,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那样的赏心乐事,是粗鄙者不会为之的。山水入诗,更增诗情,山水入画,更添画意,山水乃诗画之源。山水有钟灵秀气而生才子佳人,这大概属于中国古老的风水学说了。
  ⑤好山好水是我们的物质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财富。很欣赏“一生好入名山游”的那份潇洒与浪漫,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实现儿时的梦想,游遍普天之下的名山大川。

( 1 )请根据各地山水的特点,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充到第②段的横线上。

南国山水的________ ,北疆山水的________ ,西域山水的________ ,

( 2 )请仿照第③段中写“山”的句式,续写有关“水”的句子。
山的伟岸强劲,山的独立异世,山的傲笑天地风云,水的________ , 水的________ ,水的________ ,

( 3 )第③段诗句中写道“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其中范希文即范仲淹,请你结合《岳阳楼记》,说说所谓“两字关情”应该是指哪两个字?

( 4 )请根据你自己的文化积累,为第③段加波浪线的部分补写一个实例。

( 5 )请根据文意将下面两句话分别还原到第④段中的空白处,“文章乃案头之山水,山水乃地上之文章”。一座好山或一川水,________ 。畅游好山好水,________ 。

A就是一本好书 B犹如欣赏一部传世名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土地休息一会

一进冬天,村庄便闲下来。风跑进跑出,一刻不停地收集温暖。这个时候,感觉到最寒冷的,不是牲畜,也不是人,而是风。没有村庄,风也许会被冻死的。不过不要以为村庄就很了不起,如果风不来取走温暖,村庄便遭遇不了冬天。村庄需要休息,而风正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这是树以休息的名义,在一遍一遍地温习自己。人也休息了。人尽量躲在一个角落里,避免让风发现。人变得有点清心寡欲,而且很大方,第一次把广阔的世界归还给草木、山川、流水……

土地也该休息了。

要说忙土地最忙,要比累土地更累,可是很少有人心疼土地。人天天走过田野,心疼的是地里的庄稼。哪株庄稼长高了,哪棵庄稼生病了,人一清二楚。但哪块田老了,哪片地伤了,人根本不去过问。人把土地折腾够了,就抛在一旁不管了。

只有风心疼土地。风理解土地的苦,到了冬天,风就看管好土地上的麦苗,不允许它疯长。监督地里的蛇虫,安排它去冬眠。这些东西比人听话,整个冬天都安安静静的,不去惊扰土地。当然也有如梅花之类不懂事的,在人的鼓动下硬要绽放得轰轰烈烈。风生了气一个劲儿地吹,直到把梅花吹光了事。风做的一切,是为了土地能休息一会儿。

在冬季的天空下,土地舒展着自己。一块田挨着一块田,田依偎着好像在取暖。等到稍微有些暖意,风坏坏的,偷偷溜过来,又把那点温暖抢走了。田挨得更紧了。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田在冬天里会不会也像人一样出趟远门,去看望一下多年未见的亲友呢?

每一年,风都如期出现在村庄。

但风显然忽视了人的善变。

从前,人衣衫褴褛,不得不听风的话。现在,人锦帽貂裘,可以不怕风,不理睬风了。眨眼之间,人又把广阔的世界从万物手里夺过来。人想干什么就做什么。风记得昨天还同一块地说着笑话,今天就发现那块地上立着高楼。风急得围着楼转圈,想把土地找回来。住在楼里的人抱怨:风太大了。是的,够大的了,可风越来越觉得无能为力。

在人的带领下,花不想在冬天凋谢,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枯萎。风不敢肯定还有谁会听自己的话。更担心的是,这样下去,总有一天,村庄会没有冬天,世界也无冬天,土地就彻彻底底无法休息了。如今,人们只在盼雪的时候才会想起风,想起冬天。有时雪真的下在村庄或者另一个叫城市的村庄里,人便兴奋地哇哇怪叫,以为发现了天地之间的大美。可是雪一停,人就把风扔了,把冬天扔了。今天的村庄,正在习惯没有冬天的日子,已经习惯不让土地休息。不知道累坏了的土地,还有没有力气留在明天的村庄?

自然也会有人想起那些老旧的时光。那时的冬天冷得像冬天。土地懒懒的,啥也不干。水也不去流浪,大大方方地躺在土地的怀里,清清亮亮的,似一面镜子。这种田,名叫冬水田。人走到田边,可以照一照自己的美丑。白云飘过,也能映出自己的厚薄。风吹过来,田和水有些动荡。风安慰说:不要紧,现在是冬天,放心休息好了。

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有改动)

根据《课时精炼》期末卷改编

( 1 )根据选文内容,简要说说风与人分别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 2 )联系上下文,第3自然段“土地也该休息了”这句话不能删去,请简述理由。

( 3 )细读第10自然段第一个划线句,从语境看,“花不想在冬天凋零,草木也不肯在冬天时枯萎”反映的是一种什么现象?为什么要特意强调“在人的带领下”?

( 4 )“绝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义项:①具有最高水平的诗文;②生前最后的歌唱。第12自然段中“这话听起心酸,像是一句绝唱”中“绝唱”一词的理解应该选哪一项?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 5 )结合选文,仔细揣摩,.下列语句和括号里的句子相比,有什么优点?

①村庄里的树休息了。树藏起耀眼的花朵和多情的叶子,从一年的忙碌中抽回身子。在寒风中,树站成树本来的模样。(村庄里树木的花朵萎谢了,叶子凋零了,曾经是繁枝密叶的树木,成了光秃秃一片。)

②平日里,在人的干涉下,田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此刻又重新聚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平日,人们在田里种了各种各样的庄稼,一块一块,形色各异,高低错落。此刻田地便都还原了本色,合成了一片。)

四、写作(分值:60分)
按要求作文

一声叮咛,是父母对子女的呼唤;一弯月亮,是故园对游子的呼唤;一缕清风,是荒漠对绿洲的呼唤;一首诗词,是民族对经典的呼唤……

请以“ 的呼唤”为题写一篇作文。

温馨提示: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并把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 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原来你在梦里带不走的回忆”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