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总 分 |
分 值 | 20 | 20 | 10 | 20 | 30 | 100 |
得 分 |
1、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我们只有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才能铲除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 B: 一部作品是否真实,不在于它是否如实地描写了事实或现象,关键在于能否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描写反映生活的真实面貌 C: “闪送”创立同城速递新样本。据统计,今年闪送服务已覆盖全国逾157座城市以上。 D: 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
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喜剧包括《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哈姆雷特》。 B: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除了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热情好客的品质外,还含蓄地批判了他们宣扬迷信、拜神求佛的陋习。 C: 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一句所讲的事情是“三顾茅庐”。 D: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放翁”,住所旁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又自号“五柳先生”。 |
3、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务院要求加快推进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速降费,加强服务水平。 B: 到明年,我省将形成开发、销售、生产、检测、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体系。 C: 华为在2019年1月推出的5G多模终端芯片,凭借多项创新技术,全面开启5G时代。 D: 2019年4月,南沙大桥建成通车,使我市到广州南部的行驶时间比原来缩短了一倍。 |
4、 | 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蹒跚(pán) 愧怍(zuò ) 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B: 嶙峋(xún ) 两栖(xī) 老妪(yù ) 风雪载途(zài) C: 镂空(lóu) 仄歪(zè) 悚然(sǒnɡ) 惟妙惟肖(xiāo) D: 尴尬(ɡān) 潮汐(xī) 伧俗(chānɡ) 飞瀑流泉(pù) |
5、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持之以桓 行之有效 根深帝固 孜孜不倦 B: 轻而易举 只步不前 大而无当 吹毛求呲 C: 寻章摘句 袖手旁观 豁然贯通 前仆后继 D: 不言而谕 不知所错 ※而不舍 自欺欺人 |
6、 | 下列划线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政府对菲律宾妄图在南海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提出了严正抗议。 B: 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林志炫的服装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C: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D: 主席谈治国的道理时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啊!” |
7、 | 下列句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其中就包括奥林匹克精神。 ②这就是完美的、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今天我们要为它奠定基础。 ③人类必须吸收古文明遗留下来的全部精华,用以构筑未来。 ④甚至不足以向青少年提供与他们的能力相当而与其家庭出身无关的才智培训机会。 ⑤但是,奥林匹克精神致力于让社会底层的人们接触到现代工业所塑造的各种锻炼形式,享受到强身健体的乐趣。 ⑥当然,仅靠奥林匹克精神,并不足以保障社会层面的和平以及更公平、公正地分配人类生产劳动,分配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的消费必需品。 A: ③①⑥④⑤②B: ③②⑥④⑤① C: ②⑤⑥④①③ D: ②⑤⑥④③① |
8、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心胸狭窄,经常在一些不值一提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上斤斤计较。B: 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 一连下了好几天雨,操场上拖泥带水的。 D: 部门领导在检查防火工作中,认真负责,吹毛求疵,受到群众好评。 |
9、 | 20世纪初,罗曼•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1903).《米开朗基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共称《名人传》)等。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是( ) A: 《约翰·克利斯朵夫》 B: 《名人传》 C: 《母与子》 D: 《哥拉·布勒尼翁》 |
10、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材料愈能得心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 B: 青春创业片《中国合伙人》以“零负评”口碑引发观影热潮,不少观众看完片自发鼓掌。 C: 通过她的眼睛,可以折射出她内心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D: 用6.3元过一天,你行吗?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和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这个活动,以增进人们对贫困的感受。 |
赏析古诗《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 )全诗深沉含蓄,真挚自然,集中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历久不衰。(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于这一联,研究者一般有两种解释,请按照你的理解倾向,解释其中的一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1 )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 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 B: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 C: 陈太丘与友期行(行走 ) D: 相委而去(离开 ) ( 2 )下列划线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元方入门不顾 C: 下车引之 D: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期日中。过中不至”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友人而不是陈太丘。 B: “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C: “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比作柳絮乘风满天飞舞。 D: “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辞,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我们刚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她弓着身,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彼时,朋友正讲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她于是将身体弓得更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我掏了五块钱,她迅速把两包花生放在桌子上,慢慢退回去,奔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她弯着腰用力檫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檫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她马上回过头来,重新檫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绞去。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开了口子,透着血丝。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凛地训斥:“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她就急了,伸手拉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灯。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上。忽然,就在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去,几步跳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笑着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母子俩的笑容融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瓶子,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兢兢业业。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⑧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 1 )概括文章第③④的主要内空。(不超过30字)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 5 )通读全文,作者为什么写这些“卑微的母亲”?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 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就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家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请以“ 的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在横线上把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③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