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2014年巴西世界杯开幕仪式上,充满拉丁风情的主题曲《我们是一家人》传向地球的各个角落。
B: 正在吵闹,又是几匹马,二报,三报到了,挤了一屋子的人。
C: 他总是在想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
D: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
2、

下面文段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佛印绝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卧右膝,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A: 类:像
B: 属:类
C: 诎:同“屈”,弯曲
D: 历历:清清楚楚的
3、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 尴尬 婉转 蛛丝马迹 混为一谈
B: 黑痣 栖息 独具慧眼 小心翼翼
C: 诀别 嘹亮 洗耳恭听 呼朋引伴
D: 寥廓 镶嵌 截然不同 水波鳞鳞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 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 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的《渔家傲》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为全词的核心句,词人在这里从反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的矛盾:思乡之情与戍边之责。
B: 李清照的《渔家傲》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梦中所见景象,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
C: 《满江红》中“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一句,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巾帼豪情壮志。
D: 《十五从军行》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以哀景写哀情,生动传神的描绘出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遭遇。
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做人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B: 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缺点。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诲总是浮现在我眼前。
7、

下列句子的排序,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上,……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②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个是对的。

③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④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

A: ①④②③
B: ②③①④
C: ④②①③
D: ②④①③
8、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④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A: ③②④①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②③④①
9、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chì)痛 (yóu)劲 踌躇(chóu chú) 鳞次(zhì)比
B: (fēi)红 寒(jìn ) 褶皱(zhě zhòu) 惟妙惟(xiāo)
C: (chī)笑 (qǐ)首 诘责(jié zé) 越(cǔ)代庖
D: 倒(tān) (chěng)辩 荫蔽(yìn bì) 心宽体(pán)
10、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C: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D: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在“艾青诗歌研读”兴趣活动中,大家讨论热烈,请根据情境补全下面的对话。

小新提出疑问:“胡风称艾青为‘吹芦笛的诗人’,而艾青为什么自称为‘悲哀的诗人’?”小昌说:“读诗我们要‘知人论世’,把握意象,体会情感。以这首《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为例,它是艾青的早期作品,这首诗写于______的悲哀时代,诗中的‘雪’、‘______’、‘______’等悲哀的意象,抒发了作者______的情感,所以作者自称是‘悲哀的诗人’。”

小新恍然大悟:“噢,我明白了。”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风,

像一个太悲哀了的老妇。

紧紧地跟随着,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着行人的衣襟。

用着像土地一样古老的话,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

……

中国,

我的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古诗文阅读,完成问题。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恐已矣(________)

盲臣敢戏其君乎(________)

之(________)

哉(________)

(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臣闻之
B: 如日出之光
C: 康肃笑而遣之
D: 学而时习之
( 3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句: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 4 )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 1 )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屋里的环境?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牧羊人怎样的性格特点?
( 2 )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 3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这里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 4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伟大而孤独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1828年9月9日,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出生于距莫斯科不远的雅斯纳亚-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他出身名门,世袭伯爵。两岁丧母,九岁逝父,在伯母的照料和家庭教师的精心指导下长大。16岁时,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系。三年后,他中断学业,回家经营庄园。1851年,托尔斯泰到他哥哥所在的军队中当一名下级军官。1855年,他参加了著名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此役中,托尔斯泰英勇善战,屡建战功。

从1852年开始,《现代人》杂志上发表了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中篇小说《童年》,这是他步入文坛的处女作。在《童年》中,托尔斯泰通过对小主人公孤独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微描写,展示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聪颖、敏感而又孤独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到1864年,托尔斯泰的20多篇中、短篇小说,已经足以让他有资格置身于俄罗斯一流作家的行列。随着《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两篇长篇巨著的先后问世,托尔斯泰开始赢得世界声誉,成为一代文学世匠。《战争与和平》的写作开始于1864年,托尔斯泰以俄罗斯抵抗拿破仑侵略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以高度现实主义的描写,将丰富的生活素材和众多人物编织成一幅19世纪初期俄国生活的历史图景。罗曼·罗兰说,《战争与和平》是“我们的时代最伟大的史诗,是近代的《伊利亚特》”。从1873到1877年,托尔斯泰用5年的时间完成了另一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动笔之初,他只想写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而在1877年最后的定稿中,小说的重心发生了改变,主要描述了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灾难性后果:贵族阶级家庭关系的瓦解和道德的沦丧,贵族走向没落及农村中阶级矛盾的激化。陀思妥耶夫斯基十分推崇,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从1889年开始,托尔斯泰耗时10年,在71岁的时候完成了《复活》这一晚年最重要的作品。在法庭上,男主人公聂赫留道夫认出玛斯洛娃是当年他放纵和引诱的牺牲品后,灵魂被深深震动了。在作品中,孤独而内省的托尔斯泰将聂赫留道夫塑造为一个为自己和本阶级的罪恶而忏悔,决心用自己的行动来赎罪的形象。这是19世纪末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之一,它撕去了贵族资产阶级俄国的一切假面具,无情地批判了俄国社会的虚伪本质。

回顾托尔斯泰的一生,他不仅仅是一位文学巨匠,有关人生目的、宗教和社会的阐述又使他成为一位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

托尔斯泰从没放弃对人生真谛的执著追求。他一直在思考,社会上层与下层、地主与农奴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在哪里,农民贫困的根源何在,这突出反映了他的人道主义思想。

1847年托尔斯泰退学回家,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计划。他去了庄园附近五个村子中最穷苦的一个,给贫苦农民送茅草、修房子。然而,这位年轻伯爵的梦想在俄国社会的现实面前成了泡影。不服输的托尔斯泰在1859年到1862年之间几乎中断了自己的文学创作,先后在自己的庄园及其他附近农村为农民子弟创办了20多所学校。他的教育方法就是同孩子自由交谈。

1861年,托尔斯泰还担任起调解地主与农民之间纠纷的职责。他维护农民权益,因而受到贵族农奴主的敌视并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这一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为他后来世界观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1868年,托尔斯泰受到德国叔本华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怀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开始了新的思想危机和新的探索时期。在1879年写成的《忏悔录》中,他谈到了当时的情况:“我感到迷茫,不知所措,人也变得忧郁了……”这样,他开始转向宗教,有规律地去教堂,早晚在书斋中祷告。

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托尔斯泰发誓要改变自己的贵族化生活方式,不时地参加体力劳动,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子、砌炉子。为实现平民化夙愿,孤独的他曾三次离家出走。结果在第三次出走的时候,因为不幸患上肺炎,出走10天后在阿斯塔波沃车站的站长室逝世……

1910年,最后一次出走的托尔斯泰被送回雅斯纳亚-波良纳,因为生于兹葬于兹,这个庄园被称作托尔斯泰的“摇篮和墓地”。百年来,墓冢吸引着成百上千的朝拜者。说是坟墓,其实外表看起来不过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前面没有墓碑,更无墓志铭,甚至连托尔斯泰的这个名字都见不到。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曾经充满深情地赞许托翁的墓地,那是“人间最美的、感人至深的、最温暖的坟墓”。

(选自《光明日报》,作者韩显阳,有删节)

(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本文以时间为叙事线索,翔实地介绍了托尔斯泰在文学和思想上的辉煌成就及深远影响,清晰地勾勒了这位文学巨匠一生的轨迹,饱含对托尔斯泰的敬重爱戴。
B: 托尔斯泰一生都在思考农民贫困的根源并力图找到解决的办法。他亲自耕种,为农民盖房子,为农民孩子办学校……在这些努力都失败之后,他选择了皈依宗教。
C: 1847年,托尔斯泰从喀山大学东方语系退学回家,决定改变自己贵族化的生活方式,实现平民化的愿望,他在自己的庄园尝试改革,设计了一个庄园改造的计划。
D: 《安娜·卡列尼娜》一开始只想讲述一个上流社会已婚妇女失足的故事,但最后却变成对农奴制度被废除后俄国社会各阶层种种矛盾和痼疾的深度审视和剖析。
( 2 )结合托尔斯泰一生事迹和成就,分析“伟大而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 3 )文中第二段引用罗曼·罗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有什么作用?
( 4 )本文对你学写传记有帮助吗?请结合文章阐述理由。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座右铭

鲁迅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警诫迟到的自己,从此他上学再也没有晚过;周亚夫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作军营准则,打造了纪律严明的细柳营;奥林匹克用“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激励了多少人参与、奋斗和拼搏……

生活中,你想起了谁的座右铭?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友情and爱情”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