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60

当前:首页 > 语文试题 > 中考语文 > 模拟试题

2021年平度第九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考试试卷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
题 次 总 分
分 值 20 20 10 20 30 100
得 分
一、语文基础知识(单选题,共30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
1、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连贯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说连北方的一些城市,"广货"也是市场上的抢手货。

A: 广东生意人的精明是全国有名的   
B: 广东人的经商手法是全国有名的 
C: 广东产品的优势是全国有名的  
D: 广东的市场经济是全国有名的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能正确选择毕业后的去向,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
B: 这篇小说完美地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 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 在列车长粗暴的干涉下,使爱迪生在火车上边卖报边做实验的愿望破灭了。
3、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 哪怕是儿子的任何一点点进步,爸爸和妈妈都看在眼里,都让他们喜出望外
B: 沿十里路来到秋浦河段,只见水波粼粼 , 岸上麦穗泛起层层麦浪。
C: 母亲节那天,张涵在网上发了微博,絮絮叨叨地祝愿母亲及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D: 班主任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 , 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4、

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归(shěng) 丽(qǐ) 风雪途(zài)
B: 色(yùn) 弱(léi) 哭天地(qiāng)
C: 睨(pì) 乏(guì) 叱风云(zhà)
D: 然(wǎng) 针(biān) 长短叹(yū)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石雕、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 □ 鲤鱼跳龙门 □ 有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 □ “躬耕传家”被刻写在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 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雕塑的发展和产生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
B: 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C: 现在,班级里出现了从来没有的空前的学习热情。
D: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
7、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1945年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植树的老人。

②一切都变了,连空气也不一样了。

③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完全认不出这条我曾经走过的路了。

④以前那种猛烈而干燥的风,变成了飘着香气的微风;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那是风穿过树林的响声。

⑤那年,他已经87岁了。


A: ①⑤③②④
B: ①③②⑤④
C: ③⑤②①④
D: ③①⑤②④
8、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腰(shé) 岔开 慰(jiè) 一代天娇
B: 外(fèn) 骤然 红(shuò) 原驰腊象
C: 稍(xùn) 雾霭 虹(ní) 顿失滔滔
D: 声(yān) 攀缘 窗(líng) 山舞银蛇
9、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视同仁 不容质疑 平心而论 梦寐以求
B: 一拍即和 不自量力 蜂拥而来 格物致知
C: 一泻千里 不言而喻 油然而升 顶礼膜拜
D: 一蹴而就 不可名状 挺身而出 五彩斑斓
10、

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记得前人有两句诗:“莫嫌一点苦,便拟弃莲心。②莲子的心是很苦的,然而,正是这颗“苦心”,为人类造出了许多财富来。③莲心里还有着充满生命力的小胚芽,而那荷叶、荷梗、荷藕、莲子……不就是从这胚芽发育成长起来的吗?④的确,我们想取得工作或学习的成就,没有像莲子这样的“苦心”是不成的!⑤莲心里含有莲心碱、荷叶碱、木犀草甙、金丝桃甙等,有强心和降血压的功效。(参见教材131面)

A: ⑤③①④②
B: ②⑤③①④
C: ⑤③④①②
D: ②⑤①③④
二、 古诗文阅读(分值:30分)
(一)、诗歌鉴赏(分值:15分)
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 1 )词语积累:

摧:________。甲光:________。甲,指________。

金鳞开:________。金:________。角: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________。

临:________。霜重鼓寒:________。

声不起:________。玉龙:________。君:________。

( 2 )本诗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790~816),________著名诗人,史称为“________”,汉族,河南福昌人。字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________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 3 )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________和比喻,渲染一个“压”字,把敌军________,________,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________,借日光显示________。

颔联从听觉和________两方面渲染________。

颈联写________的场面。

尾联引用________写出将士________。

( 4 )后四句写唐军将士________,________。“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________,________”;“临易水”既表明________,又暗示________。接着描写________: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
( 5 )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在________,表现官军戒备森严;一个在________,表现悲壮鏖战场面;一个在________,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这首诗有鲜明的色彩,如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 6 )易水:河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战国时________往刺秦王,燕太子丹及众人送至易水边,他慷慨而歌:“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分值:15分)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选自《梦溪笔谈》)
【乙】石油
鄜、延①境内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生于水际②,沙石与泉水相杂,“惘惘”③而出,土人以雉尾挹④之,乃采入缶⑤中,颇似淳⑥漆,燃之如麻⑦,但烟甚浓,所沾帷幕皆黑。予疑其烟可用,试扫其煤以为墨,黑光如漆,松墨⑧不及也,遂大为之。其识文⑨为“延川石液”者是也。此物必大行于世,自予始为之。盖石油之多,生于地中无穷,不若松木有时而竭。
【注】 ①鄜、延:鄜州、延州,在今陕西延安一带。②水际:水边。③惘惘:涌流缓慢的样子。④雉尾挹之:雉,野鸡;挹,原指舀水,此处指沾取。⑤缶:陶瓷罐子。⑥淳:同“纯”。⑦麻:此处指麻杆。⑧松墨:我国名墨之一,用松烟制成,故称“松烟墨”。⑨识文:标上名称。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A.以松脂、蜡纸灰之类冒之:________ B.持就火之________ C.瞬息可________ D.若印三二本 ________

( 2 )选出下列划线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篛篷覆\以手拂
B: 则一平板按其面\跪而拾之
C: 印自落\真无马邪
D: 不以木之者\通计一舟,人五
( 3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 4 )这段文字中有哪些短语突出了“活板”的“活”这个主要特征?请摘出来,并且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板”的什么特征。

( 5 )《梦溪笔谈·石油》中作者认为石油有什么作用,它相比松木有哪些优越性?。

( 6 )沈括是世界上发现和记录石油的第一人,而他对活板印刷的介绍,也使我们不得不惊叹古人高超的智慧,那么从【甲】文和【乙】文的介绍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谈一谈?

三、现代文阅读(分值:30分)

阅读《格布上的花》一文,回答1-5题。

格布上的花

毕淑敏

①好日子和坏日子是有一定比例的。就是说,你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好日子——天天蜜里调油;也不可能都是坏日子——每时每刻黄连拌苦胆。必是好坏日子交叉着来,如同一块花格子布。如果算下来,你的好日子多,就如同布面上的红黄色多,亮堂鲜艳。如果你的坏日子多,那就是黑灰色,阴云密布。

②什么是好坏日子的分水岭、试金石呢?钱吗?好像不是。有钱的人不一定承认他过的是好日子。钱少的人或没钱的人,也不一定觉得他过的就是坏日子。健康吗?好像,也不是。无痛无灾的人不一定觉得她过的是好日子,罹病残疾的人也不一定承认他过的就是坏日子。美丽和能力吗?似乎,更不像了。看看周围,有多少漂亮能干的男人和女人,锁着眉苦着脸,抱怨岁月的难熬啊……说了若干的标准,都不是。那么,什么是好日子和坏日子的界限呢?

③不知他人的答案如何,我猜,是爱吧?

④有爱的日子,也许我们很穷,但每一分钱都能带给我们双倍快乐。也许我们的身体坏了,每况愈下,但我们牵着相爱的人的手,慢慢老去,旅途就不再孤独。也许我们是平凡和微渺的,但我们竭尽力量做着喜欢的事,心中便充溢温暖安宁。

⑤这是什么呢?这就是好日子了。你的那块花格子布上,就绽开了鲜花。


( 1 )选文标题“格布上的花”好在哪里?

( 2 )选文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3 )第③段单独成段好在哪里?试分析。

( 4 )分析选文结尾句“你的那块花格子布上,就绽开了鲜花”的作用。

( 5 )有爱的日子芳香四溢,请撷取你格子布上最明艳的—朵花与大家分享。(50字以上)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①我特别感激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

②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才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位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之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地寻找,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她这样的一位女性。

③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着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什么叫‘语文’?”

④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其间,天开始下雨,她把头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⑤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

⑥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⑦我至今还记得,所有的同学把头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片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⑧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

⑨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我坐在大河边,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向水面。

⑩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我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的。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进来坐一会儿。”

⑪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单说你的这些作文里的字,就非常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认真。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本,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⑫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第一本里你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地对春天进行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⑬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⑭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⑮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有删改)

( 1 )作者回忆了关于语文老师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 2 )分析第⑬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含意。

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 3 )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 4 )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四、写作(分值:60分)
题目一:绽一张笑脸可以营造和谐社会;守一份坚持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承一种民俗可以弘扬民族文化……请你以“小举动巨能量”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字数在600-800之间。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免责声明:本文(含所附图片)由热心网友 “支离破碎的伤” 上传发布,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关闭
CopyRight 2017 | 语文360网 | 邮件:| 鲁ICP备15023639号-1